跳转到内容

莊嚴 (書法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莊嚴
出生1899年6月8日
 大清吉林將軍長春府
逝世1980年3月12日(1980歲—03—12)(80歲)
臺灣臺北市
墓地 中華民國臺中市東海七福公墓
国籍 中華民國
儿女庄灵

莊嚴(1899年6月8日—1980年3月12日),尚嚴慕陵,晚號六一翁,是一位古文物專家、藝術史學者以及書法家,以瘦金體書法聞名,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偏好宋徽宗的瘦金書,惟因融合薛稷褚遂良書體,轉折處較圓,字體姿態較多,剛中現柔,別具風姿。行草書則有趙孟頫的神韻,又融合瘦金書的筆法及丰采。

1966年,莊嚴在台北故宮前與自書「國立故宮博物院」院牌合影。

生平

莊嚴祖籍江蘇,生於吉林省长春市,父親為莊聘臣,母親為朱禧珍。

1920年,莊嚴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就讀,受教於胡適馬衡沈尹默沈兼士等人。1924年,哲學系畢業後,進入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工作,在考古研究室擔任助教,與國學門同學臺靜農董作賓等人成為知交。最初隸屬常惠歌謠工作室,與董作賓一同共事,接著轉往馬衡主持的考古研究室,並兼任國立古物保存委員會北平分會執行秘書,在馬衡的手下整理「藝風堂」金石拓片,影響莊嚴日後對書法研習的興趣。後在沈兼士的推薦之下進入清室善後委員會擔任事務員,負責點查清宮文物。1925年,他正式進入故宮博物院聘任為古物館科員。

1928年6月,莊嚴以北大交換生身分,被推薦到東京帝國大學考古研究室,跟隨原田淑人學習考古學。1930年,北大聘任返國,參加河北易縣的考古工作,後兼任古物保管委員會秘書。1931年,發起「圓臺印社」,同年與申若俠女士結婚。

1933年,升任故宮古物館第一科科長;1935年,被「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展籌委會指派為秘書之一,他隨文物前往歐美辦理巡迴展覽,這也是第一次中國文物到海外展出。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他負責守護大批文物隨中央政府四處遷徙,全家大小與故宮文物同行。1948年12月,他奉命護送故宮南京分院文物至臺灣,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及中央圖書館的文物和人員於26日抵達台灣,經基隆楊梅車站旁倉庫暫存。1949年,運台之第二、三批文物分別於一月六日和二月二十二日抵達臺灣,接著遷運至台中糖廠倉庫寄存。1950年,隨故宮文物遷入新建成的霧峰北溝庫房,全家定居霧峰北溝15年。莊嚴晚年自號六一翁,是在他六十一歲時,仿歐陽修的六一,每日必做六件事:寫字、散步、喝酒、靜坐、打拳、奉行自己。

1964年,升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965年,因故宮於台北外雙溪的新館落成,原北溝庫房之文物全數遷往新館,莊嚴一家移居台北。1969年,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職務退休,轉任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所長。1975年6月1日,美術雜誌《藝術家》創刊號問世,標準字由莊嚴題寫。1978年,受北京大學台灣校友之請,為已故校長蔡元培撰寫〈蔡孑民先生墓表〉紀念蔡元培先生。1979年,罹直腸癌,入榮總醫院開刀後返家靜養。1980年,病逝於臺北榮總醫院。

家庭

莊嚴育有四子:長子莊申,藝術史家;次子莊因,中文學者;三子莊喆[1],畫家;四子莊靈,攝影師。

著作

註腳

  1. ^ «莊喆—嶺深道遠»,2007北京中國美術館個展,亞洲藝術中心
  2. ^ 莊嚴; 臺靜農. 故宮・書法・莊嚴. 雄獅圖書. 1999-01-01 [2017-03-06]. ISBN 978957898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中文(臺灣)).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