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通 (北朝)
陸通(?—572年10月24日),字仲明,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自吳郡陸氏太尉枝,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陸通年少時敦厚敏捷,愛好學習,有志氣節操。陸通年幼時隨父親陸政在河西,因為遇上敵人作亂,陸通和陸政互相失去聯繫,陸通於是設法自己脫身向東歸去,跟隨爾朱榮。爾朱榮死後,陸通又跟隨爾朱兆。等到爾朱氏滅亡,陸通就進入關中地區。宇文泰當時在夏州,引薦陸通擔任帳內都督。不久,賀拔岳於永熙三年(534年)被侯莫陳悅殺害,當時有傳言賀拔岳的軍府已經逃散,宇文泰很是擔憂,陸通認為不會如此。過了幾天,詢問從賀拔岳軍府來的人,果然和陸通預料的一樣。從此陸通更加受到宇文泰的親近禮待,陸通於是日夜陪同侍奉宇文泰,家人都很少見到他。陸通雖然位處機密,但是自己更加恭敬謹慎,宇文泰因此看重他。陸通後因為迎接魏孝武帝元修有功,封都昌縣伯。大統元年(535年),陸通進爵為侯。大統三年(537年),陸通跟隨宇文泰擒拿竇泰,收復弘農。沙苑之戰中,陸通奮力作戰有戰功[1][2]。
大統四年(538年),陸通跟隨宇文泰解除東魏對洛陽的包圍,西魏軍隊回到關中,恰逢趙青雀在長安反叛,宇文泰將要去討伐,因為人馬疲勞,不能迅速行動,宇文泰又認為趙青雀等人只是一時猖獗,不值得憂慮,宇文泰於是說:「我到長安,只要輕裝騎兵前去,必將反綁賊寇。」陸通進諫說:「趙青雀等人已經因為我軍不順利,認為朝廷將要傾覆,共同邪惡的湊在一起,就構成叛亂。然而他們叛逆的計謀早已決定,必然沒有改惡從善的心思。況且他們造謠說我軍戰敗,東邊的強敵即將來到,如果以輕裝騎兵前往,百姓認為真的是這樣,就更加讓百姓沮喪。我軍雖然疲勞,但是精銳的士兵還有很多。憑著您的威望,率領思歸的部下,以遵循天道來討伐叛逆,何必擔心不能平定?」宇文泰深深的贊同陸通的意見,陸通於是又跟隨宇文泰平定了趙青雀[3]。記錄前後的功勞,陸通進爵為公,出任徐州刺史。因為強敵的禍難沒有平定,陸通留下沒有上任。大統七年(541年)三月,陸通又和于謹討伐劉平伏,加大都督。大統八年(542年),陸通又跟隨宇文泰支援玉壁城,升任儀同三司[4][5]。
大統九年(543年),東魏高仲密獻地歸附西魏,陸通跟隨若干惠在邙山與東魏交戰,當時西魏各軍都撤退,只有若干惠與陸通率領部下奮力作戰,到了半夜才暗中退兵返回,敵軍也不敢追擊。陸通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僕卿,獲賜姓步六孤氏,進爵綏德郡公。周孝閔帝登基,陸通出任小司空。保定四年十月癸亥(564年11月27日),陸通升任柱國[6][7]。保定五年二月丙寅(565年3月30日),陸通轉任大司寇[8][9][10][11][12]。
天和二年閏六月戊寅(567年),南陳將軍華皎來歸附北周,晉公宇文護商議南伐,派遣襄州總管衛公宇文直率領柱國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人率領士兵前往援助華皎 [13][14],周軍與南陳將領淳于量、吳明徹展開沌口之戰。周軍沒能獲勝,元定和部下被俘虜[15]。
陸通性格柔順謹慎,雖然長期處於列侯之位,但經常清廉慎重以自守,所得到的俸祿賞賜,全部和親屬故舊共同享有,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陸通經常說:「凡是人都以貧困而不尊貴而憂患,不會以尊貴而貧困而憂患。」建德元年三月癸亥(572年4月19日),陸通轉任大司馬[16][17][18] ,建德元年十月辛未(572年10月24日),陸通去世[19][20][21][22][23],朝廷贈予大司徒,諡號定[24]。
家庭
曾祖
- 陸載,北魏中山郡太守
父親
- 陸政,西魏行台左丞、原州長史、中都獻伯
兄弟
- 陸逞,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保、中都縣公
子女
參考資料
- ^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通少敦敏好學,有志節。幼從政在河西,遂逢寇難,與政相失。通乃自拔東歸,從爾朱榮。榮死,又從爾朱兆。及爾朱氏滅,乃入關。文帝時在夏州,引為帳內督。頃之,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害,時有傳岳軍府已亡散者,文帝憂之,通以為不然。居數日,問至,果如所策。自是愈見親禮。遂晝夜陪侍,家人罕見其面。通雖處機密,愈自恭謹,文帝以此重之。後以迎孝武功,封都昌縣伯。大統元年,進爵為侯。從禽竇泰,復弘農。沙苑之役,力戰有功。
-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通少敦敏好學,有志節。幼從政在河西,遂逢寇難,與政相失。通乃自拔東歸,從爾朱榮。榮死,又從爾朱兆。及爾朱氏滅,及入關。周文時在夏州,引為帳內督。頃之,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害。時有傳岳軍府已亡散者,周文憂之,通以為不然。居數日,問至,果如所策。自是愈見親禮,遂晝夜陪侍,家人罕見其面。通雖處機密,愈自恭謹,周文以此重之。後以迎孝武功,封都昌縣伯。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丞相泰以士馬疲弊,不可速進,且謂青雀等烏合,不能為患,曰:「我至長安,以輕騎臨之,必當面縛。」通直散騎常侍吳郡陸通諫曰:「賊逆謀久定,必無遷善之心。蜂蠆有毒,安可輕也!且賊詐言東寇將至,今若以輕騎臨之,百姓謂為信然,益當驚擾。今軍雖疲弊,精銳尚多。以明公之威,總大軍以臨之,何憂不克!」泰從之,引兵西入。
- ^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又從解洛陽圍。軍還,屬趙青雀反於長安,文帝將討之,以人馬疲弊,不可速行。又謂青雀等一時陸梁,不足為慮。乃雲:「我到長安,但輕騎臨之,必當面縛。」通進曰:「青雀等既以大軍不利,謂朝廷傾危,同惡相求,遂成反亂。然其逆謀久定,必無遷善之心。且其詐言大軍敗績,東寇將至,若以輕騎往,百姓謂為信然,更沮兆庶之望。大兵雖疲弊,精銳猶多。以明公之威,率思歸之眾,以順討逆,何慮不平。」文帝深納之,因從平青雀。錄前後功,進爵為公,徐州刺史。以寇難未平,留不之部。與于謹討劉平伏,加大都督。後文帝援玉壁,進儀同三司。
-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大統元年,進爵為侯。從禽竇泰,復弘農。沙苑之後。力戰有功。又從解洛陽圍。軍還,屬趙青雀反於長安,周文將討之,以人馬疲弊,不可速行,又謂青雀等一時陸梁,不足為慮,乃雲「我到長安,但輕騎臨之,必當面縛。」通進曰:「青雀等既以大軍不利,謂朝廷傾危,同惡相求,遂成反亂。然其逆謀久定,必無遷善之心。且其詐言大軍敗績,東寇將至,若以輕騎往,百姓謂為信然,更沮兆庶之望。大兵雖疲弊,精銳猶多,以明公之威,率思歸之眾,以順討逆,何慮不平?」周文深納之,因從平青雀。錄前後功,進爵為公,徐州刺史。以寇難未平,留不之部。與于謹討劉平伏,加大都督。從周文援玉壁,進儀同三司。
-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冬十月癸亥,以大將軍陸通、大將軍宇文盛、蔡國公廣並為柱國。
-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冬十月癸亥,以大將軍陸通、宇文盛、蔡公廣並為柱國。
-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丙寅,以柱國安武公李穆為大司空,綏德公陸通為大司寇。
-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丙寅,以柱國李穆為大司空,綏德公陸通為大司寇。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丙寅,周以柱國安武公李穆為大司空,綏德公陸通為大司寇。
- ^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九年,高仲密以地來附,通從若干惠戰於邙山,眾軍皆退,唯惠與通率所部力戰。至夜中乃陰引還,敵亦不敢逼。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僕卿,賜姓步六孤氏,進爵綏德郡公。周孝閔踐阼,拜小司空。保定五年,累遷大司寇。
-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 九年,高仲密以地來附,通從若干惠戰於芒山。眾軍皆退,唯惠與通率所部力戰。至夜中乃陰引還,敵亦不敢逼。時授驃騎大將軍、開府仆同三司、太僕卿,賜姓部六孤氏,進爵綏德郡公。周孝閔踐祚,拜小司空。保定五年,累遷大司寇。
-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戊寅,陳湘州刺史華皎率眾來附。遣襄州總管衛國公直率柱國綏德公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將兵援之,因而南伐。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華皎使者至長安;梁王亦上書言狀,且乞師;周人議出師應之。司會崔猷曰:「前歲東征,死傷過半。比雖循撫,瘡痍未復。今陳氏保境息民,共敦鄰好,豈可利其土地,納其叛臣,違盟約之信,興無名之師乎!」晉公護不從。閏六月,戊寅,遣襄州總管衛公直督柱國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將兵助之。
- ^ 《周書·卷十三·列傳第五》:天和中,陳湘州刺史華皎舉州來附。詔直督綏德公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兵赴援,與陳將淳于量、吳明徹等戰於沌口。直軍不利,元定遂沒江南。直坐免官。
-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癸亥,以太傅、蜀國公尉遲迥為太師,柱國鄧國公竇熾為太傅,大司空、申國公李穆為太保,齊國公憲為大冢宰,衛國公直為大司徒,趙國公招為大司空,柱國枹罕公辛威為大司寇,綏德公陸通為大司馬。
-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癸亥,以太傅尉迥為太師,柱國竇熾為太傅,大司空李穆為太保,齊公憲為大冢宰,衛公直為大司徒,趙公招為大司空,柱國辛威為大司寇,綏德公陸通為大司馬。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癸亥,以尉遲迥為太師,柱國竇熾為太傅,李穆為太保,齊公憲為大冢宰,衛公直為大司徒,陸通為大司馬,柱國辛威為大司寇,趙公招為大司空。
-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辛未,遣小匠師楊勰、齊馭唐則使於陳。柱國、大司馬、綏德公陸通薨。
-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辛未,遣小匠師楊勰使於陳。大司馬、綏德公陸通薨。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辛未,周遣小匠師楊勰等來聘。周綏德公陸通卒。
- ^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通性柔謹,雖久處列位,常清慎自守。所得祿賜,盡與親故共之,家無餘財。常曰:「凡人患貧而不貴,不患貴而貧也.」建德元年,轉大司馬。其年薨。
-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通性柔謹,雖久處列位,常清慎自守。所得祿賜,盡與親故共之,家無餘財。常曰:「凡人患貧而不貴,不患貴而貧也。建德元年,轉大司馬。其年薨。
- ^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二·(闕十六字)文州總管光祿卿(闕二字)公陸使君碑》:(闕十八字)黃而哲德(闕二字)胙土,聯周邵而啟封,功蓋天地,煥乎油素。洎齊宣分邑,是曰「陸侯」。避地(闕五十字)江(闕十三字)仕九載六(闕二字)職平(闕二字)之利在於「二陸」,晉世以為美談。傳之(闕一字)策六世祖載(闕一字)功典午人倫領袖。宋(闕十三字)長史(闕一字)鎮(闕二字)既沒赫連因即事魏,累加冊命,位(闕一字)三台,一心百君,股肱攸屬。家居京兆,名貫涇陽。(闕一字)宦四(闕一字)年餘六百。曾祖(闕一字)魏冠軍將軍營州刺史,行(闕二字)物(闕二字)威邊求(闕一字)有寄,得人斯在。祖政,周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恆、涇二州刺史,(闕一字)都獻公。幼遭不造,居貧致養,孝泉之感,達(闕一字)幽明。雖累葉掩(闕二字)不忘其本,俯拾青紫,家風無墜。(闕一字)鍾儀楚奏,莊舄越吟。事止其人,未聞世載。以今況古,(闕一字)有慚焉!父通,(闕一字)八柱(闕一字)左光祿大夫侍中、大司馬、大司寇、大司徒、秦襄陝三州總管綏德定公,器宇宏亮,神(闕一字)俊傑,(闕一字)理所寄,總握兵戎。使君即定公之第五子也,幼挺岐嶷之姿,早標令問之譽,機神穎敏,識(闕一字)宏深。以保定五年釋褐左侍上(闕一字)從班例也。爰始弱冠,時人以宿望(闕一字)之。能(闕十六字)天爵斯(闕七字)御(闕一字)少納言(闕一字)侍帷幄,獻替之道有聞;升降丹墀,(闕二字)之(闕一字)斯(闕一字)僉議惟允,嘉聲載穆。(闕三字)古信(闕一字)股肱(闕一字)年以從周武皇帝平晉陽之功,又遷使持節儀同大將軍、安澤縣開國侯邑八百戶,(闕二字)一駟(闕三字)百匹,執干戈以定(闕一字)亂,警屯衛而肅鉤陳。位列三槐,爵隆茅土;祿兼萬石,名冠八龍。將相(闕二字)榮名(闕一字)襲。宣政元年詔(闕二字)陽(闕一字)特進,封安澤縣開國公,增邑二百戶,名高五等,位(闕一字)千邑,宏才懋實,榮顯一時。昔(闕一字)臣之在會稽,事(闕三十六字)大納言鼎實方(闕一字)寄於鹽梅(闕一字)言(闕一字)無爽(闕八字)望有(闕二字)隋革命禪代伊始,(闕二字)萬類任切共(闕一字)綏邊之寄,非公莫可。乃下詔曰:「開府儀同三司大納言陸讓,器(闕三字)識(闕六字)久(闕一字)實攸歸,宜加榮命,用申優擢。(闕一字)廣州諸軍事廣州刺史,散官如故。」七年又遷文州諸軍事文州總管,褰帷導德,政肅刑清,(闕一字)以秋(闕二字)以夏(闕一字)十三年又以顯州之地,風俗未淳,川洞阻深,雄豪為梗,乃以公為顯州諸軍事顯州刺史。公下車布政,(闕一字)服其(闕一字)字彼萌黎,抑茲(闕一字)御,導之以德,齊之以刑,易俗移風,政成期月,聲馳百里,化周萬物。大業五年,詔(闕一字)光祿卿封(闕一字)惟公器量宏(闕十三字)入侍帷,既曰腹心;出宰名藩,實宣王化。故能為政以成德,立德以濟時。厥志不回,其儀匪忒,汪汪焉澄(闕一字)不能(闕一字)其志,肅肅焉風霜不能改其節,喜慍不形於色,在貴不以凌人,容止可觀,行為世則。所謂珠生合浦,玉產藍田,(闕二字)琳(闕一字)家承餘慶者矣!不幸(闕一字)疾,春秋六十有二,以大業六年正月(闕一字)日薨於河南郡雒陽縣之私第,即以其年二月還京,權瘞於長安縣之高陵原。夫人隴西李氏,(闕二字)魏公椿之(闕一字)大將軍趙郡公晏之女也。齊眉為禮,相待如賓,閨門雍穆,人(闕一字)益敬。《書》曰:「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在公之謂矣。隋之雲(闕五字)因(闕一字)(闕一字)未(闕二字)厝以大唐貞觀十七年歲次癸卯十(闕一字)月丁未(闕二字)六日壬寅(闕一字)葬於雍州三(闕一字)懸(闕二字)原。禮也。第(闕一字)子(闕三字)政縣令(闕一字)幼(闕一字)荼蓼,毀瘠過禮。趨庭之訓,(闕一字)世無期,反哺之心,終天(闕六字)宅兆斯安,式紀芳猷,乃為銘曰: 舜(闕一字)於嚳,媯育於姜。本枝派別,百世其昌。(闕五字)相名揚。允文允武,為龍為光。(闕三字)躍。(闕三字)秦。(闕三字)屬(闕二字)其人。(闕一字)沈,(闕一字)亂,(闕一字)事莫(闕一字)徒聞(闕三字)為魏臣。(闕二字)安(闕一字)稟德高門。爵隆位顯,名揚(闕一字)尊。仁(闕五字)斯敦。(闕九字)德教(闕一字)降靈川岳。智(闕二字)齒才(闕一字)幼學。繼此庶(闕一字)挺茲先覺。趙璧(闕二字)隋珠在握。為(闕八字)宏獻替,乃肅鉤陳。趨奏丹陛,使繁紫宸。偉矣令德,猗歟(闕一字)人。三方(闕二字)九(闕三字)運籌(闕一字)廟,樹功王室。氣烈秋霜,(闕二字)冬日。懋德懋官,且文且質。(闕二字)周德,有隋革命。知人則哲,(闕三十六字)雍穆自如。(闕十字)家風,馳景回軒。逝川(闕三字)此(闕二字)言歸(闕八字)化(闕五字)炎涼(闕五字)子。(闕一字)煢孤(闕二字)兆有隆。(闕十字)寒隰。芳猷使遠,音徽永(闕一字)
- ^ 肖容艷, 《庾信撰<步六孤须蜜多墓志>探微》, 《碑林論叢》 (0期), 2019年, (0期): 47–50 [2022-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