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郭炤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炤烈 (1924年7月17日-2014年3月26日),祖籍山西太原,生於台灣台中。是日本、東協、台灣問題專家。

生平

畢業於台灣省立台中商業專科學校。1946年11月作為第一屆台灣公費生赴北京大學法學院政治學系就學。加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南京人民廣播電台、華東·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工作。1977年進入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日本的政治經濟和對外關係、東協的經濟合作、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台灣的政治經濟。擔任了亞洲室主任、日本室主任、副所長、高級研究員(教授)。1979年、1986年赴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作客座研究員。1992-1993年在日本獨協大學法學部任客座教授。另外,曾擔任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第一至三屆會長,全國台聯的副會長和顧問,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等職。為上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第五、六、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其中六、七屆為常務委員兼市政協副秘書長,八、九屆為委員兼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著作

研究專著有:

  • 《日本與東協關係的歷史與現狀》(日本とASEANの関係の歴史と現狀, 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1983年)
  • 《日本和東協》(知識出版社,1984年)
  • 《新技術革命中的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 《東協的十五年》、《太平洋的今天和明天》(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1989年)
  • 《日本的起飛和選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 《台灣問題概談》、《台灣海峽兩岸的共識和互信》(台海出版社,1999年)。

用中、日、英文發表多篇論文,其中《亞太地區經濟的崛起和區域合作的醞釀》獲上海市1979-1985年哲學社會科學論文獎。《新形式下的中日關係》獲上海市社聯1988-1991年學術成果獎。《「台獨」是沒有前途的》獲1986-1993年上海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早在1961年參加日本電影《松川事件》的翻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後,先後受上海電影譯製廠的邀請和上海電視台的委託,翻譯了《華麗的家族》、《生死戀》、《望鄉》、《吟公主》、《獵人》、《風雪黃昏》和《姿三四郎》等日本影視劇。

家庭

  • 父:郭炳炎
  • 母:王桂
  • 妻:周漢武(1928年出生),聲樂家。
  • 女:郭南燕(1962年出生),日本文學研究者。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