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控學: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
Cybernetics | |
---|---|
副標題 |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
中文名 | 模控學: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 |
作者 | 諾伯特·維納 |
譯者 | 王俊毅 |
類型 | 科普 |
語言 | 英語 |
主題 | 模控學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1948年 |
出版地點 | 美國 |
中譯本出版機構 |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媒介 | 印刷書籍 |
《模控學: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英語: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是諾伯特·維納於1948年出版的著作,出版自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61年出版了第二版,進行了較小的更改並增加了兩個章節。[1]本書被認為是模控學的奠基之作,標誌著模控學的正式誕生,也確定了諾伯特·維納模控學的奠基人的地位。維納之前曾於1943年在《行為、目的和目的論》中借用1845年安培創造的新詞彙「Cybernetics」提出「模控學」這個概念,把生物的有目的的行為類比進機器的運作,闡明了模控學的基本思想。[2][3]本書內容則涵蓋了自動控制、傳播學、電子技術、無線電通訊、神經生理學、心理學、醫學、數理邏輯、計算機技術和統計力學等多種學科,進一步闡述了關於模控學想法的思考,是二戰後美國跨學科研究的一個早期代表。
目錄
第一部分 包括原第一版的八章[4]
- 第一章 牛頓時間觀和柏格森時間觀。
- 第二章 群與統計力學
- 第三章 時間序列,信息與通訊
- 第四章 反饋與振盪
- 第五章 計算機與神經系統
- 第六章 完形與全稱命題
- 第七章 模控學與精神病理學
- 第八章 信息,語言與社會
第二部分 包括再版時新增的兩個章節[5]
- 第九章 論學習與自複製機
- 第十章 腦電波與自組織系統
內容簡介
簡介
維納指出,本書中這些思想源於在哈佛醫學院舉行的為期十年的系列會議,在該會議上醫學科學家和醫師與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一起討論科學方法。他詳細介紹了他的思想的跨學科性質,並參考了他與Vannevar Bush和他的差分分析儀(原始模擬計算機)的合作,以及他對未來數字計算機的功能和設計原理的早期想法。他將模控學分析的起源追溯到萊布尼茲(Leibniz)哲學,並引用了他關於普遍象徵主義和推理演算的著作。
牛頓時間與伯格森時間
本章的主題是探索由牛頓力學控制的時間可逆過程與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時間不可逆過程之間的對比。在開篇中,他將天文學的可預測性與氣象學所面臨的挑戰區分開來,並展望了混沌理論的未來發展。他指出,實際上,即使在天文學的情況下,行星之間的潮汐力也會在宇宙學時間跨度上造成一定程度的衰減,因此嚴格來講牛頓力學並不精確地適用。
群與統計力學
版本
- 1948年 第一版 共八章。
- 1961年 第二版 分兩部分,第一部分 八章 是原版內容。第二部分 新增兩章 2000年 第十次印刷[6]。
- 簡體中文譯本:控制论. 第一推動叢書#綜合系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71015671.
參考文獻
- ^ Norbert Wiener:Cybernetics. MIT Press,1948.
- ^ 錢學森H.S.TSIEN ENGINEERING CYBERNETIS,Preface vii, McGraw Hill , 1954
- ^ A.M.Ampere, Essai sur la philosophie des sciences, 1845, Paris
- ^ Nobert Wiener, Cybernetics 2nd edition, p10-168
- ^ Norbert Wiener, Cybernetics 2nd edition, p169-204
- ^ Norbert Wiener 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second edition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enth printing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