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筆石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筆石科
化石時期:485–470 Ma
早奧陶世
標準中國筆石Sinograptus typicalis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半索動物門 Hemichordata
綱: 羽鰓綱 Pterobranchia
目: 正筆石目 Graptoloidea
亞目: 無軸亞目 Axonolipa
科: 中國筆石科 Sinograptidae
Mu, 1957

中國筆石屬 Sinograptus
瘤筆石屬 Tylograptus

中國筆石科學名Sinograptidae)是筆石綱正筆石目下的一,於1957年由中國古生物學穆恩之建立。其特點是胞管(Theca)褶曲變形,生活在早奧陶世[1]根據不同的分類系統,有四十餘或十種左右。

建立與研究史

中國筆石科是由穆恩之在1957年建立的。在1954年和1956年,穆恩之和其他古生物學家兩次赴浙江常山縣做地質考察,採集了大量筆石標本。對這些筆石進行研究後,穆恩之分出一組「少枝的,胞管變型的筆石」,並將這組筆石建立為一個新科——中國筆石科,發表在《浙江常山寧國頁岩中的一些新筆石》一文中。文中穆恩之記錄並描述了中國筆石科下的3個新屬和15個新種(和變種),分別為奇筆石屬(Allograptus)4個種,瘤筆石屬(Tylograptus)7個種(和變種),中國筆石屬(Sinograptus)3個種,並將候氏筆石屬(Holmograptus)歸入且記錄了1個新種。穆恩之在文中認為,中國筆石科代表著正筆石最早的一次胞管變型,並指出了中國筆石科中4個屬的關係,奇筆石屬和候氏筆石屬自共同的祖先分化而來,候氏筆石屬又分化出瘤筆石屬和中國筆石屬兩支。[2]

1962年出版的工具書《中國各門類化石—中國的筆石》中,同樣記載了在中國發現的中國筆石科下4屬15種(和變種)的筆石。[3]

1964年,雅努遜英語Valdar Jaanusson(Valdar Jaanusson)增加了曲筆石屬(Maeandrograptus)、奧斯陸筆石屬(Oslograptus)和波形筆石屬(Cymatograptus)三個屬。[4]

1965年,朱敏達研究了一些先前在浙江江山縣採集的筆石標本,鑑定認為是屬於中國筆石科的一些新屬新種。並據此建立並描述了假均分筆石屬(Pseudodichograptus,包括3個新種),以及描述了奇筆石屬的3個新種。[5]

1966年,斯科費頓(David Skevington)將上述諸屬加上尼氏筆石屬(Nicholosonograptus)和擬對筆石屬(Paradidymograptus)歸入中國筆石科,並以原胞管褶的不同分為中國筆石亞科(Sinograptinae)和奧斯陸筆石亞科(Oslograptinae)兩個亞科[6]

1970年,奧利弗·布爾曼英語Oliver Bulman(Oliver Bulman)認為中國筆石科有6個屬,分別是奇筆石屬、瘤筆石屬、中國筆石屬、候氏筆石屬、假均分筆石屬和尼氏筆石屬。[7]

1976年,許傑趙裕亭根據新採集到的筆石和既有的筆石標本,對中國筆石科的分類和演化作出了一定的梳理。文中大大擴展了中國筆石科的定義(筆石枝的數量和胞管的變形方式),並梳理出三個演化系列。建立了4個新亞科,建立和描述了4個新屬,分別是假勞氏筆石屬(Pseudologanograptus)、假四筆石屬(Pseudotetragraptus)、假對向筆石屬(Pseudojanograptus)和半候氏筆石屬(Hemiholmograptus),以及10個新種。[8]

1979年,穆恩之等在《西南地區下奧陶統的筆石》中再次總結和討論了中國筆石科的分類問題。文中否定了將尼氏筆石屬、奧斯陸筆石屬等歸入中國筆石科的說法,認為其過於強調原胞管褶的重要性,從而忽略了中國筆石科的其他特點。並總結道「中國筆石科自成系統,由多支到少支;原胞管褶(背褶)由不明顯到極其發育;由胞管口部向內曲,到亞胞管褶(腹褶)的形成;代表一個明顯的演化系列,是無軸正筆石演化的一個旁支」。[9]

2000年,李積金等在《江西崇義早奧陶世寧國期典型太平洋筆石動物群》中記錄了中國筆石科下4個屬9個種(和亞種)的筆石,基本沿用了1976年許傑的分類系統。[10]

2002年出版的工具書《中國筆石》中採用了完全不同的分類系統,中國筆石科在正筆石目對筆石亞目(Didymograptina)對筆石超科(Didymograptacea)下,下有2個屬,分別是中國筆石屬和瘤筆石屬。其他屬大多被分到其他的科之中。[11]

形態

穆恩之1957年建立中國筆石科的時候認為「筆石體包含2-3個筆石枝,枝直或曲,平伸下斜,或下曲生長;胞管強烈褶曲,常形成背褶和腹褶,有的具有背刺和腹刺。發育形式為變相的均分筆石式(中國筆石式)」。[12]

許傑、趙裕亭後來擴大了中國筆石科的範圍,筆石枝可以有1-9枝,變形結構可以是背褶、腹褶、背刺、腹刺、口脊等。大多數種只具有兩到三種變形結構,變形程度也不盡相同。[13]

《中國筆石》縮小了中國筆石科的範圍,書中認為:中國筆石科的品種需要具有兩個筆石枝以及較原始的priscus發育型式,並且胞管變形劇烈,具有原胞管褶(瘤筆石式胞管)或同時具有原胞管褶和亞胞管褶(中國筆石式胞管)。一般的胞管變型、彎曲系常見現象,不宜歸入中國筆石科。[14]中國筆石屬有中國筆石式胞管,其胞管強烈折曲,具有最為顯著的背褶和奧陶紀筆石中獨特的腹褶,容易與其他各類筆石區分。瘤筆石屬有瘤筆石式胞管,具有背褶並在筆石枝背側緣有瘤狀突起,背褶有無是其與其他胞管變形的筆石的區別。中國筆石屬和瘤筆石屬可以根據腹褶有無進行區分。

分類表

系統一(1976年)

許傑等在《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一文中提出的分類系統。[15]

中國筆石科 Sinograptidae

系統二(2002年)

工具書《中國筆石》所使用的分類系統。[16]

中國筆石科 Sinograptidae

註:由於該工具書只收入在中國發現的筆石,所以表中可能不包括在中國大陸以外發現的品種。並且中文種名較以往略有改變。

注釋

  1. ^ 穆恩之 陳旭:中國的筆石,科學出版社,1962,第68頁
  2. ^ 穆恩之:浙江常山寧國頁岩中的一些新筆石,《古生物學報》,第5卷第3期,1957,第369-437頁
  3. ^ 穆恩之 陳旭:中國的筆石,科學出版社,1962,第68-74頁
  4. ^ Jaanusson V.:1964 The Viruan (Middle Ordovician) of Kinnekulle and Northern Billingen,Västergötland, Bull. Geol. Inst. Univ. Uppasala, Vol.42
  5. ^ 朱敏達:中國筆石科的新材料,《古生物學報》,第13卷第1期,1965,第94-106頁
  6. ^ Skevington D.: 1966 The morphology and systematics of 「Didymograptus」 fasciculatus Nicholson, 1869. Geol. Mag., Vol.103, pp.457-497
  7. ^ Bulman, 0.M.B.: 1970 Graptolithina, 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Pt.5, 2nd ed., pp.1一163
  8. ^ 許傑 趙裕亭: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地質學報》,1976年第2期,第121-140頁
  9. ^ 穆恩之 葛梅珏 陳旭 倪寓南 林堯坤:西南地區下奧陶統的筆石,《中國古生物志》新乙種第13號,科學出版社,1979,第15-16頁
  10. ^ 李積金 肖承協 陳洪冶:江西崇義早奧陶世寧國期典型太平洋筆石動物群,《中國古生物志》新乙種第33號,科學出版社,2000,第100-104頁
  11. ^ 穆恩之 李積金 葛梅珏 林堯坤 倪寓南:中國筆石,科學出版社,2002,第iii-xi頁
  12. ^ 穆恩之:浙江常山寧國頁岩中的一些新筆石,《古生物學報》,第5卷第3期,1957,第387-388頁
  13. ^ 許傑 趙裕亭: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地質學報》,1976年第2期,第121頁
  14. ^ 穆恩之 李積金 葛梅珏 林堯坤 倪寓南:中國筆石,科學出版社,2002,第340頁
  15. ^ 許傑 趙裕亭: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地質學報》,1976年第2期,第122-123頁
  16. ^ 穆恩之 李積金 葛梅珏 林堯坤 倪寓南:中國筆石,科學出版社,2002,第340-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