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由人民党 (意大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由人民党
Il Popolo della Libertà
领袖贝鲁斯科尼
书记安杰利诺·阿尔法诺
发言人Daniele Capezzone英语Daniele Capezzone
协调委员桑德罗·庞迪
伊格纳奇奥·拉鲁沙
丹尼斯·维尔迪尼
成立2007年11月18日(运作)
2009年3月27日(成立)
解散2013年11月16日
合并自意大利力量党
民族联盟
其他少数政党
继承者意大利力量党
总部Via dell'Umiltà 36
00187 Rome
青年组织意大利青年团
党员
(2011)
1,150,000[1][2]
意识形态自由保守主义[3]
基督教民主主义[3]
自由主义[4]
政治立场中间偏右
欧洲组织欧洲人民党
国际组织
欧洲议会党团欧洲人民党
官方网站
http://www.pdl.it/
意大利政治
政党 · 选举

自由人民党意大利语Il Popolo della Libertà, PdL)为2009-2013年存在的意大利中间偏右政党。

自由人民党在2007年11月18日开始运作,2009年3月27日在意大利力量党和民族联盟合并的党大会中正式成立。除了贝鲁斯科尼,其他领导人包括书记安杰利诺·阿尔法诺,三名协调委员桑德罗·庞迪(Sandro Bondi)、伊格纳奇奥·拉鲁沙(Ignazio La Russa)、丹尼斯·维尔迪尼(Denis Verdini)。重要成员有朱利欧·特雷蒙蒂(Giulio Tremonti)、罗伯托·佛米哥尼(Roberto Formigoni)、佛朗科·佛拉提尼(Franco Frattini)、毛里奇奥·萨科尼(Maurizio Sacconi)、吉亚尼·阿雷曼诺(Gianni Alemanno)、玛丽亚丝黛拉·杰尔米尼(Mariastella Gelmini)、吉安卡罗·加兰(Giancarlo Galan)。

2013年11月16日,党首贝卢斯科尼宣布解散自由人民党,将党名重新更改为意大利力量党[5]

历史

背景

2006年意大利大选中右翼联盟以些微票数惨败,自由之家(House of Freedoms)联盟成员开始讨论合并成一个“温和派与改革派的政党”。意大利力量党、民族联盟(AN)和基督教与中间派民主联盟(UDC)都对此感到兴趣。然而选后不久基督教与中间派民主联盟党魁皮耶尔·费迪南多·卡西尼(Pier Ferdinando Casini)开始与其他盟友保持距离。联盟另一个政党成员北方联盟因本身的区域政党特色而无意合并,但同意维持联盟。 12月2日,右翼政党在罗马举行反普罗迪政府的集会。贝鲁斯柯尼提议成立自由党,强调不同政党的选民都是自由人民的一员。2007年8月21日,自由之圈(Circles of Freedom,支持贝鲁斯科尼的团体)主席米凯拉·维多利亚·布兰比拉(Michela Vittoria Brambilla)登记“自由党”(Partito della Libertà)名称与标志。[6] 此时,贝鲁斯柯尼的盟友似乎不热衷加入这个政党,同时一些力量党领袖也对此感到失望。

“踏脚板革命”

2007年11月18日,贝鲁斯柯尼主张他的支持者已收集超过七百万份签署,要求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举行选举。之后不久,贝鲁斯柯尼在米兰圣巴贝拉广场一辆汽车的踏脚板上[7],宣布意大利力量党将并入或变为一个新生的“意大利人民政党”。[8][9] 被称为“踏脚板革命”(rivoluzione del predellino)的这次事件很快就广为人知。[10][11]

最初力量党的命运仍不明确。之后,新政党的核心确定将由力量党、自由之圈和其他草根团体所组成,另外部分自由之家的少数政党也将加入。在贝鲁斯柯尼宣布后数天,民族联盟党魁吉安法兰柯·菲尼(Gianfranco Fini)表示停止支持贝鲁斯柯尼参选总理,他的政党将不加入新政党。基督教与中间派民主联盟党魁卡西尼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并有意与菲尼结盟。[12][13]

成立与早期

2008年1月24日,第二届普罗迪内阁垮台,2008年意大利大选举行。贝鲁斯柯尼暗示意大利力量党可能最后一次参加选举,并将新政党成立时间延至选后的隔天。在与菲尼和解的气氛下,贝鲁斯柯尼也表示可能会有其他政党加入新政党。[14] 2月8日,贝鲁斯柯尼与菲尼同意与北方联盟以“自由人民”联盟名义推出共同名单。[15]

选择加入自由人民党的政党有: 意大利力量党民族联盟自由之圈好政府之圈(Circles of Good Government)、自由人民(Liberal Populars,基督教与中间派民主联盟的分裂派系)、基督教民主自治党(Christian Democracy for Autonomies)、退休者党(Pensioners' Party)、自由改革者党(Liberal Reformers)、意大利共和党新意大利社会党(New Italian Socialist Party)、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s)、决定!(Decide!)、世界意大利人党(Italians in the World)、社会行动党(Social Action)、改革社会主义者党(Reformist Socialists)。

在2008年意大利大选中,自由人民党得票率达37.4%,拿下276席众议院与146席参议院席次,成为意大利第一大党。自由人民党也是自1979年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Christian Democracy,DC)以来第一组得票率超过35%的政党。

2009年3月27日至29日,新政党在罗马举行第一次党大会,自由人民党正式成立。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该党以35.2%的得票率拿下29席欧洲议会议员。[16]

贝鲁斯柯尼对菲尼

2009至2010年,前保守派民族联盟党魁、众议院议长吉安法兰柯·菲尼成为批评贝鲁斯柯尼的领袖。菲尼在干细胞研究、末期照护议题、医疗照护事前指示和移民等议题上与该党主流意见分歧[17][18][19],但更重要的是,他支持一个更有组织的政党。[20][21] 他的批评是针对贝鲁斯柯尼的领导作风,依赖个人魅力领导政党且支持较为松散的政党形式。贝鲁斯柯尼希望政党是只在选举期间组织的运动型政党。[22]

虽然部分“菲尼派”人士,如伊塔洛·巴契诺(Italo Bocchino)、卡梅洛·布里古格里欧(Carmelo Briguglio)、法比奥·格拉纳塔(Fabio Granata),与菲尼的道德、移民议题上立场相似,但许多人,包括安德烈·朗奇(Andrea Ronchi)、阿多佛·乌尔索(Adolfo Urso)等人,在这些议题上有不同看法。事实上,多数“菲尼派”是南方保守派,反对贝鲁斯柯尼领导、其坚定盟友北方联盟、联邦改革与朱利欧·特雷蒙蒂的经济政策。[23][24][25] 菲尼获得前意大利力量党自由派与中间派支持[26],但失去前民族联盟重要成员的支持,如伊格纳奇奥·拉鲁沙毛里奇奥·加斯帕里(Maurizio Gasparri)和阿尔泰罗·马泰奥利(Altero Matteoli)等人成为贝鲁斯柯尼的亲密盟友。[27][28] 另外,吉亚尼·阿雷曼诺阿尔佛雷多·曼托瓦诺(Alfredo Mantovano)与党内的基督教民主派有共同立场。[29]

2010年4月15日,巴契诺成立名为“意大利世代”(Generazione Italia, GI)的组织,以便在党内代表菲尼的立场与推行不同的政党组织。[30] 5天后,52名议员(39名众议员与13名参议员)签署文件支持菲尼,而74名来自前民族联盟的议员,包括拉鲁沙、加斯帕里、马泰奥利、罗马市长阿雷曼诺签署另一份文件重申对党和贝鲁斯柯尼的忠诚。[31][32] 2010年4月22日,自由人民党的全国委员会在罗马召开会议。菲尼与贝鲁斯柯尼的冲突浮上台面。当天,贝鲁斯柯尼派在会议前提出决议,以压倒性胜利通过。[33]

从此,两人间的冲突越演越烈。七月底,菲尼质疑部分遭到调查的党内重要成员的道德标准,冲突到达最高点。[34] 2010年7月29日,该党执委会发表声明,表示菲尼“不适合”自由人民党的政治路线,无法以中立立场担任众议院议长。贝鲁斯柯尼要求菲尼辞职,执委会提议暂停三名严厉批评贝卢斯科尼与指控部分党员涉及刑事罪行的“菲尼派”人士(巴契诺、布里古格里欧、格拉纳塔)党员身份。[35] 菲尼与其支持者在议会成立未来与自由党(FLI)。[36][37][38][39]

未来与自由党很快地离开自由人民党成为独立政党。11月7日,菲尼在巴斯蒂亚-翁布拉的会议中要求贝鲁斯柯尼辞去总理,提议成立包括中间联盟(UdC)的内阁。[40] 数天后,四名未来与自由党阁员辞职。[41] 12月4日,未来与自由党在不信任投票中反对贝鲁斯柯尼,最终贝鲁斯柯尼以314票对311票些微差距获胜。[42][43]

重组与不满

2011年5月,自由人民党在地方选举大败。特别是贝鲁斯柯尼的家乡、该党票仓的米兰莱蒂齐亚·莫拉提(Letizia Moratti)败给与左派生态自由党(SEL)关系密切的左派独立参选人朱利亚诺·皮萨皮亚(Giuliano Pisapia)。[44] 为此与党内逐渐扩大的骚动(特别是斯卡约拉派和前民族联盟成员),司法部长安杰利诺·阿尔法诺决定出任政治书记负责政党重组。[45] 这项任命案由党执委会一致通过。然而,经济部长朱利欧·特雷蒙蒂表示这“将失去北方的票源”。[46] 7月1日,全国委员会修改该党章程,阿尔法诺当选书记(Secretary)。阿尔法诺在演讲中提议引进初选制度。[47]

阿尔法诺透过庞大的党员活动领导自由人民党。11月1日,党员达一百万人。[48] 阿尔法诺也将该党引导至基督教民主主义。[49] 受益最多的派系有罗伯托·佛米哥尼意大利连线)、伊格纳奇奥·拉鲁沙意大利倡导者)和佛朗科·佛拉提尼Liberamente英语Liberamente)。自由人民党的基督教民主化与自由派、社会民主派的边缘化,让卡罗·维齐尼(Carlo Vizzini)退党:“对我而言,似乎自由人民党将成为欧洲人民党的意大利分部。我来自另一个传统:我曾是意大利民主社会党(PSDI)秘书长,而且是欧洲社会党创始人之一。当我加入意大利力量党,党内有自由派社会派激进派。现在全都变了。”[50]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维齐尼不是唯一退党的成员。10月14日,在克劳迪奥·斯卡约拉(Claudio Scajola)、朱塞佩·皮萨努(Giuseppe Pisanu)提出成立新政府后[51][52],两名亲近斯卡约拉的议员朱斯提娜·戴斯特罗(Giustina Destro)、法比奥·加瓦([Fabio Gava)在信任投票中反对是贝鲁斯柯尼并退党。[53] 11月2日,戴斯特罗与加瓦、罗伯托·安东尼奥尼(Roberto Antonione)、乔吉奥·斯特拉昆达尼奥(Giorgio Stracquadanio)、伊莎贝拉·贝尔托里尼(Isabella Bertolini)、吉安卡罗·皮特里(Giancarlo Pittelli,在九月与桑托·凡赛斯退党)等人发表公开信要求贝鲁斯柯尼辞职。[54][55] 安东尼奥尼宣布退党。[56] 数天后,三名议员阿莱西奥·庞西亚尼(Alessio Bonciani)、伊达·迪波利托(Ida D'Ippolito)、加布里艾拉·卡卢奇(Gabriella Carlucci)退党加入中间联盟[57][58] 三个月内,自由人民党失去15名众议员与4名参议员,其中7名众议员与3名参议员组成以吉安佛朗科·米奇凯(Gianfranco Micciché)为首的南方势力(FdS)/大南方联盟(GS)。[59][60]

贝鲁斯柯尼的辞职

11月7日,北方联盟党魁翁贝托·波希(Umberto Bossi)提议由阿尔法诺担任贝鲁斯柯尼的接班人。[61] 11月8日,三名原自由人民党籍议员(佛朗科·斯特拉代拉詹纳罗·马尔吉耶里佛朗西斯科·斯塔格诺·达尔康特拉斯)在财务报告投票中缺席或弃权。由于部分反对党的缺席或弃权,贝鲁斯柯尼顺利通过表决,但仍以8票之差未能达绝对多数。马尔吉耶里表示他当时在休息室,打算投赞成票,中间偏右意大利共和党(PRI)议员佛朗西斯科·努卡拉(Francesco Nucara)在医院,另一位议员阿尔方索·帕帕(Alfonso Papa)在监狱。[62][63] 之后,贝鲁斯柯尼宣布他将在预算案通过后下台。[64]

自由人民党和党内派系团体因此严重分裂。无党派经济学家及前欧盟执委马里奥·蒙蒂被任命为总理的呼声极高,党内部分人士表态支持新政府(甚至有些成员有加入的意愿),而其他人再兼决反对并希望举行提前选举。党秘书长阿尔法诺因此出面调停。[65]

党内的基督教民主派、罗伯托·佛米哥尼、, 毛里奇奥·卢皮(Maurizio Lupi)、拉法莱·菲托(Raffaele Fitto,意大利连线)、克劳迪奥·斯卡约拉克里斯多福·哥伦布基金会)、朱塞佩·皮萨努(“皮萨努派”)支持蒙蒂;而吉安佛朗科·罗通蒂(Gianfranco Rotondi,基督教民主自治党)和卡罗·吉奥瓦纳迪(Carlo Giovanardi,自由人民)反对。Liberamente英语Liberamente、党内社会派佛朗科·佛拉提尼(扬言退党)和法布里齐奥·奇齐托(Fabrizio Cicchitto)支持蒙蒂;而玛丽亚丝黛拉·杰尔米尼保罗·罗马尼(Paolo Romani)、毛里奇奥·萨科尼雷纳托·布鲁内塔(Renato Brunetta)和朱利欧·特雷蒙蒂反对。绝大多数前民族联盟成员(伊格纳奇奥·拉鲁沙毛里奇奥·加斯帕里阿尔泰罗·马泰奥利乔治雅·梅洛尼等人)反对,少数(吉亚尼·阿雷曼诺)支持。[63][66][67][68][69][70][71]

11月12日,贝鲁斯柯尼向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提出辞呈。党执委会决定在一定条件下支持蒙蒂政府,首先政府成员应为技术官僚而非政治人物。[72][73][74] 蒙蒂内阁在11月16日上任。在国会两院的信任投票中,多数自由人民党议员投下赞成票,但部分议员如安东尼奥·马尔提诺(Antonio Martino)、吉安佛朗科·罗通蒂亚历桑德拉·墨索里尼(Alessandra Mussolini)表态反对。[75][76] 一个月后,12月16日,马尔提诺、特雷蒙蒂、墨索里尼、斯特拉昆达尼奥等70名议员拒绝支持政府的紧缩措施。[77]

北方联盟脱离与自由人民党的合作关系,波希并宣布特雷蒙蒂将加入北方联盟。[78][79] 阿尔法诺和贝鲁斯柯尼计划改变党名并引进初选制度,几乎可以肯定佛米哥尼将反对阿尔法诺。[1] 12月15日,党内社会民主派与意大利改革者主席斯特凡妮雅·克拉克西(Stefania Craxi)离开自由人民党。[80]

成立背景

自由人民党前身是意大利力量党和民族联盟,及其他小型政党自由人民、基督教民主自治党、自由改革者、社会行动等政党。

1994年开始运作的意大利力量党,主要由原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社会党、民主社会党、共和党和自由党成员组成,这五个政党过去五十年长期联合执政,以防止意大利共产党上台,后于1993年因连串贪污丑闻下台,其后贝卢斯科尼出山从政,吸纳不少前天民党及社会党成员加入后组建意大利力量党。前身为后法西斯主义意大利社会运动(MSI)的民族联盟,主张新法西斯主义,继承了墨索里尼时代的思想。前意大利极右翼政党社会行动党的党魁亚历山德拉·墨索里尼是墨索里尼的孙女。该党一直与贝卢斯科尼领导的右翼意大利力量党关系密切,在墨索里尼孙女和吉安法兰柯·菲尼的领导下成为重要的保守派民族主义政党。两党开始合作及结盟,并且是中间偏右联盟的重要成员。

意识形态

自由人民党的“价值党章”记述了该党的“基督教”与“自由”特色,表示该党是传统价值、个人责任与自决的捍卫者。强调坚持党的价值观和欧洲人民党党纲、支持欧洲整合和改变意大利成为联邦国家。[81]

自由人民党是囊括型政党(Catch-all Party)的经典例子,但共同点都是反对由原意共改组的中间偏左联盟。贝鲁斯柯尼的领导地位不容质疑,但该党不是一块坚固的巨石。如同欧洲人民党党内盟友,该党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民主主义自由保守主义[3],但右派民族联盟与前社会党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曾任部长的朱利欧·特雷蒙蒂、佛朗科·佛拉提尼、毛里奇奥·萨科尼、雷纳托·布鲁内塔都来自原意大利社会党,而另一位原社会党人士法布里齐奥·奇齐托是众议院党团领袖。[82][83] 不能说所有前社会党人士都是社会民主主义者,例如特雷蒙蒂曾公开批评全球化[84],对于劳动市场弹性化并不热衷[85]。布鲁内塔是自由市场经济主义者[86][87] 且时常与特雷蒙蒂在经济和财政政策上发生冲突。[88][89]

此外内部派系往往与成原先前党派不符。在末期照护议题上,仍自认是社会民主主义者的前社会党成员萨科尼与党内基督教民主派和前民主联盟的社会保守派立场一致,而一些前意大利社会运动成员则与前民族联盟自由派结盟。这是因为晚期意大利社会运动有强烈的世俗主义传统,以菲尼为首,而意大利力量党则有社会保守主义者与坚定的社会自由主义者两派。在经济议题上,前意大利力量党成员特雷蒙蒂与前民族联盟成员如安东尼奥·马尔提诺、贝内戴托·戴拉·维多瓦(Benedetto Della Vedova)等人意见相左[90][91],他也遭吉安卡罗·加兰抨击是“社会主义者”。[92]

传统价值与社会市场经济成为该党的重要词汇,部分取代了1994年以来意大利力量党所代表的小政府和自由意志主义理想。为此,萨科尼将自由人民党的经济主张总结为口号“更少国家、更多社会”。[93]雷根经济学在自由人民党内有一席之地,如贝鲁斯科尼时常提出减税、特雷蒙蒂的放松管制和反对繁文缛节。[94][95][96]

派系

自由人民党派系众多,其意识形态从社会民主主义民族保守主义,但都是支持贝卢斯科尼领导。至2011年11月的派系如下:

  • 基督教民主主义。原意大利力量党核心与其他小型团体(意大利连线、斯卡约拉派、克里斯多福·哥伦布基金会、皮萨努派、基督教民主自治党、自由人民、基督教改革者、基督教人民联盟和地方团体)。不少党员来自原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包括罗伯托·佛米哥尼、雷纳托·史济法尼(Renato Schifani)、克劳迪奥·斯卡约拉、安杰利诺·阿尔法诺、马里奥·毛罗(Mario Mauro)和毛里奇奥·卢皮。
  • 自由中间派。领导党中央的各团体 (特雷蒙蒂派、大宪章、德卢特里派)。Liberamente以玛丽亚丝黛拉·杰尔米尼、佛朗科·佛拉提尼为首,代表原意大利力量党主体,由贝鲁斯科尼的自由派追随者组成,是党内最大派系。
  • 自由主义。前意大利力量党自由主义派系(自由基金会、人民自由主义)和一些新团体(主要是逆流)。党内重要自由派人物有安东尼奥·马尔提诺、拉法莱·科斯塔(Raffaele Costa)、吉安卡罗·加兰和达尼埃莱·卡佩佐尼(Daniele Capezzone)。
  • 社会民主主义。(改革主义与自由、我们改革者、意大利改革者、欧洲改革者)一些党内领导阶层来自原意大利社会党,部分仍自认是社会主义者:佛朗科·佛拉提尼、朱利欧·特雷蒙蒂、毛里奇奥·萨科尼、雷纳托·布鲁内塔、法布里齐奥·奇齐托和斯蒂法诺·卡尔多罗(Stefano Caldoro)。
  • 自由保守主义。前民族联盟主体(新联盟、右派倡导者)以及来自其他政党成员。毛里奇奥·加斯帕里和伊格纳奇奥·拉鲁沙将他们派系重组为意大利倡导者(Protagonist Italy),而阿尔泰罗·马泰奥利则成立自由基金会。
  • 民族保守主义。前民族联盟右派(新意大利、意大利运动、自由意志右派)。
  • 草根。意大利力量党内中间偏右团体(自由促进者、自由之圈、自由俱乐部、好政府之圈)。

根据地

自由人民党票仓在北意大利,特别在伦巴底威尼托,与部分南意大利地区,如西西里普利亚。不过在2008年意大利大选,该党在南部的支持度高于北部,因为联盟党北方联盟在本次选举中大胜。自由人民党在坎帕尼亚得票率拿下惊人的49.1%。

下表列出自由人民党在人口最多的十个大区支持度。

1994年大选 1995年大区 1996年大选 1999年欧洲 2000年大区 2001年大选 2004年欧洲 2005年大区 2006年大选 2008年大选 2009年欧洲 2010年大区
皮埃蒙特 34.8 37.9 33.8 36.8 42.7 41.2 31.0 31.9 35.8 34.3 32.4 25.0
伦巴底 31.8 39.5 32.6 36.5 43.6 40.9 32.9 34.7 37.3 33.5 34.4 31.8
威尼托 31.4 34.7 28.8 34.3 40.2 40.5 33.6 30.8 35.8 27.4 29.3 24.7
艾米利亚-罗马涅 25.5 28.5 26.6 29.0 32.6 33.5 28.2 27.1 28.8 28.6 27.4 24.6
托斯卡纳 27.3 32.2 30.1 30.4 35.2 34.7 28.7 27.9 29.5 31.6 31.4 27.1
拉齐奥 45.8 43.5 45.0 40.9 44.6 46.8 35.9 39.3 40.0 43.5 42.7 38.2[97]
坎帕尼亚 40.2 37.2 42.1 35.9 32.1 46.9 32.7 22.5 39.8 49.1 43.5 31.7
普利亚 27.3[98] 41.1 42.5 40.7 44.2 45.4 36.4 38.9 40.5 45.6 43.2 31.1
卡拉布里亚 36.2 36.0 41.7 31.6 28.7 40.9 28.5 19.9 31.7 41.2 34.9 36.3[99]
西西里 47.6 31.2 (1996) 48.6 38.9 36.4 (2001) 47.4 36.0 29.8 (2006) 40.0 46.6 36.4 33.4 (2008)
意大利 34.5 - 35.8 35.5 - 41.1 32.3 - 36.0 37.4 35.3 -

注释

  1. ^ 1.0 1.1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3. ^ 3.0 3.1 3.2 Wolfram Nordsieck. Parties and Elections in Europe – Italy. Parties-and-elections.de.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0). 
  4. ^ Chiara Moroni, Da Forza Italia al Popolo della Libertà, Carocci, Rome 2008
  5. ^ 老贝宣布重建意大利力量党 主要副手同一天另起炉灶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03.
  6.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9). 
  7. ^ RCS Corriere della Sera. Corriere.it. Corriere.it.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8. ^ 存档副本. [201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5). 
  9. ^ «Oggi nasce il partito del popolo italiano». Corriere della Sera. Corriere.it. 2007-11-18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10. ^ Il futuro della rivoluzione del predellino | Tempi. Tempi.i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5). 
  11. ^ E per la rivoluzione del predellino il Cavaliere lascia giacca e cravatta - Repubblica.it » Ricerca. Ricerca.repubblica.it. 2010-10-29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12. ^ «Basta con il populismo» Affondo di Fini e Casini. Corriere della Sera. 2007-11-24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13. ^ Fini: il Vassallum? Truffa L' ira di Forza Italia. Corriere della Sera. 2007-12-10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14. ^ Berlusconi: altri 5 anni? Farò staffetta come Blair. Corriere della Sera. 2008-01-26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15. ^ Berlusconi: FI e An unite E dà l' ultimatum all' Udc. Corriere della Sera. 2008-02-09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16.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17. ^ «Fini, candidato ideale pd» Gelo di La Russa e Gasparri.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2-21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8). 
  18. ^ Affondo di Fini: no a leggi orientate dalla fede.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5-19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1). 
  19. ^ Fini, nuovo duello con il Senatur «Il vero suicidio è negare i diritti».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9-13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20. ^ Berlusconi-Fini Un faccia a faccia dopo lo scontro.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9-19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21. ^ Dubbi nella maggioranza sullo stop alla par condicio.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9-20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22. ^ Il premier consegna le prime case Poi l' attacco in tv.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9-16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23. ^ 存档副本. [201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24. ^ 存档副本 (PDF). [2012-0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25). 
  25.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26. ^ Nel suo «fortino» al Secolo «Con lui, è un leader europeo».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9-12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27. ^ Il gelo degli «ex» colonnelli sul leader.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9-09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0). 
  28. ^ I «colonnelli» e il gelo con l' ex leader Alemanno e Matteoli lontani Gasparri: è cambiato lui, non io.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12-04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3). 
  29. ^ Fine vita, Bondi apre. E i laici: ora si cambi la legge.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3-30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4). 
  30. ^ Via a Generazione Italia la nuova associazione «benedetta» da Fini. Corriere della Sera. 2010-03-15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31. ^ Pdl, Fini forma la sua corrente "Berlusconi accetti il dissenso". Lastampa.It. 201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9). 
  32. ^ E nasce un Correntone ex An contro Gianfranco. Lastampa.It. 201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9). 
  33. ^ La sfida del cofondatore «Non sono un dipendente Sarà lui a bruciarsi». Corriere della Sera. 2010-04-23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34. ^ Fini: "Chi è indagato lasci l'incarico Le leggi non servano a salvare i furbi" - Interni - ilGiornale.it del 26-07-2010. Ilgiornale.it. 2010-07-26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35. ^ Pdl, il documento dell'Ufficio di Presidenza. Repubblica.it. 2010-07-29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36. ^ Via ai gruppi finiani «Qualche difficoltà ma numeri importanti». Corriere della Sera. 2010-07-31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37. ^ Previsioni sbagliate sui numeri: nel mirino le fedelissime. Corriere della Sera. 2010-08-01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38. ^ Finiani, pronto il gruppo anche al Senato. Corriere della Sera. 2010-08-01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39. ^ Italy's political crisis: A FLI in his ear. The Economist. 2010-08-05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6). 
  40.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41.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4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43.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44. ^ Not-so-sweet home. The Economist.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45.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46.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9). 
  47.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48.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49.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8). 
  50.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51.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5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 
  53.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54.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55.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56. ^ http://archiviostorico.corriere.it/2011/novembre/02/Antonione_lascia_gruppo_pdl_Maggioranza_co_8_111102028.shtm
  57.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0). 
  58.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59.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60. ^ 存档副本. [201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3). 
  61.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6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63. ^ 63.0 63.1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64.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9). 
  65.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66.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67.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68.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69.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70.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4). 
  71.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9). 
  7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9). 
  73.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 
  74.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0). 
  75.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7). 
  76.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7). 
  77.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78.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79. ^ http://www.unita.it/italia/bossi-tremonti-verra-con-noi-br-basta-silvio-ora-sta-con-comunisti-1.361931[永久失效链接]
  80.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81. ^ Movimento Politico il Popolo della Libertà. PdL - Il Popolo della Libertà - CARTA DEI VALORI. Ilpopolodellaliberta.it.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31). 
  82. ^ De Michelis consulente di Brunetta «Io, un padre che torna ai figli».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09-23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83. ^ Il Socialismo Di Brunetta E La Storia Di Forza Italia. Corriere della Sera. 2008-11-25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0). 
  84. ^ E Tremonti denunciò la globalizzazione. Corriere della Sera. 2008-03-04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85. ^ Tremonti: credo al posto fisso, non alla mobilità.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10-20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86. ^ Premium content. Economist.com. 2008-08-28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3). 
  87. ^ Il Paradosso Di Tremonti. Corriere della Sera. 2008-03-08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8). 
  88. ^ Brunetta: basta veti Tremonti ha commissariato il governo.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11-22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1). 
  89. ^ Il Tesoro «disorientato» Telefonata con il Cavaliere. Corriere della Sera. 2009-11-23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90. ^ La solitudine del liberale forzistaNella raccolta di articoli dell' ex ministro Martino la contrapposizione con il colbertismo di Tremonti. Corriere della Sera. 2008-05-12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 
  91. ^ Martino: Pdl somiglia a fascismo, no a liberalismo. Libertiamo.it. 2009-03-14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9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6). 
  93. ^ «Contro di noi un cartello Se cadiamo si va al voto». Corriere della Sera. 2010-08-02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0). 
  94.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0). 
  95.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9). 
  96.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1). 
  97. ^ Combined result of the PdL (11.9%) and Lista Polverini (26.3%), Renata Polverini's personal list (26.3%). The PdL failed to present a list in the Province of Rome and thus most PdL voters voted for Lista Polverini instead.
  98. ^ Forza Italia failed to present a list and, although most centre-right voters voted for National Alliance, some of them voted for PPI and Patto Segni.
  99. ^ Combined result of the PdL (26.4%) and Lista Scopelliti (9.9%), Giuseppe Scopelliti's personal list.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