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或称杨氏太极拳,太极拳派别之一,始于清朝杨露禅,杨露禅师承河南陈家沟的陈长兴,拳架于其孙杨澄甫手中定型。
在民国初年,杨家太极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1]在自序中说:“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发惟一之弟子。”
中国武术的早期发展多半缺乏文字记载,仅能靠师徒口耳相传。而古代的武林人士和现今的武术界大多十分重视武德,并首重“尊师重道”,绝不可“欺师灭祖”,故于传承武艺时,必先向弟子说明其师承之源流,代代相传,即使日后另立门户/门派,亦不可忘本 (祖师源流)。
杨式太极拳有别于陈式太极拳,动作松柔,较能供非练武人士或年迈人士作强身健体之效,故是杨式太极拳成为最广泛流传的一个流派,它有三盘四架之分,人们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
创始人
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据杨家、武家及赵堡太极拳后人所言,陈长兴原精于炮捶,后来从学于河南蒋发,得太极拳艺。杨露禅久慕太极拳的奥妙,三下陈家沟向陈长兴学太极拳。杨露禅艺成后进京(北京),京城武师皆向其挑战,尽皆败北。因而声名大噪,当时武术界均称“杨无敌”,一时王公贵族从学者众。后太极拳兼顾养生功效,经杨澄甫修订后,发展成为国拳,其基础实为杨澄甫奠定。(有民国武侠小说言:杨露禅久慕陈家沟陈氏长拳,三下陈家沟学的也是陈氏长拳。×Shoreline~zhwiki注:小说家之言无凭无据)
传子杨班侯,杨健侯(1839年-1917年),后其技由其孙杨少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杨澄甫(1883年-1936年)传承。
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其他创始人
此说根据民国初年许禹生的说法,许氏推断数百年前事,未提任何根据,远不及以俗民志方式,进行科研考证的唐豪、顾留馨二位专家可信。[2]。但此二位专家未上武当山调查,只单收陈家沟一家之言,资料正确性也存疑,故唐豪先生晚年也后悔此事。
在民国初年,杨家太极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在自序中说:“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发惟一之弟子。”
近代,由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教授、著名武术家江百龙先生领导、组织的课题科研组,对国家体委委管课题研究项目《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历时三年的研究,于1992年8月1日,在武当山紫霄饭店宣讲论文进行鉴定[3]。 参加鉴定的是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二十余名全国武术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武术大师,对该课题的《武当拳派祖师张三丰之生平》、《武当拳派之渊源》、《武当拳派之理论基础》、《武当拳派之技击内容》,进行了认真鉴定,一致认为:张三丰确有其人,武当山确有其拳,武当拳派是与少林拳派齐名的中国内家拳。这次对武当拳派的高层次高水准的研究,出了专著《武当拳之研究》[4],并在国家体委获奖。
国家体委科研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工作,编撰《武当拳之研究》,发表《武当拳探源》、《武当拳与道教理论的联系》等多篇武当武术论文[5],汇集了当前赞同“张三丰的太极拳祖师地位”的武术学者有关“武当武术”和“张三丰”研究的主要观点,透视出了这些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层面。
杨式太极拳的传人
- 杨露禅1799-1872
- 杨露禅的弟子们
- 王兰亭是杨露禅早期的弟子,他传李瑞东1851-1917,有李氏太极一派。李瑞东原是带艺投师,人称鼻子李。李氏太极拳,也称太极五星锤,分春、夏、秋和冬四个套路。
- 王兰亭传[杨氏太极六十四式老架]于周玉祥,周玉祥原本习八卦掌。周玉祥传吴锦园,吴锦园传台湾叶金山,有宗岳门王府皇家太极一派。此派以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所传的杨式太极拳64式老架为依据而创。由于尊奉王宗岳为太极拳创始祖师,故名宗岳门;由于所传杨式太极拳64式老架套路,为端王府太总管王兰亭所传,故名王府皇家太极。该支派创立地点为台湾,创始人为叶金山。其承传谱系为杨露禅、王兰亭、周玉祥、吴锦园、叶金山。该支派(宗岳太极)第二代传25人,为创始人叶金山亲授,以嫡传弟子李健儒为代表,该派依古礼作辈分排序诗"宗承道脉传绝艺;岳踞龙冈阶神明。"以为传承之依据。叶金山试图把道家思想和太极拳拳法结合在一起。他在桃园市中坜区龙冈路附近的一座只有数层楼的建筑物内设立了'老子讲堂'[6]。叶金山本人是聃教的创立者,该宗教宣称自身保持了著名思想家老聃 没有被庄子曲解的思想,并且认为现今的道教已经丧失了正统的教义。聃教也对儒教、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等其他大部分宗教及新儒家等等持负面看法[7]。然而, 叶金山及其追随者在神学、哲学、史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上所发表的言论均受到不少批驳[8],被一些人认为缺乏根据性和有不少错处[9]。
- 富周- 富英- 萧公卓- 翟英波- 李正1953-府内派太极
- 杨露禅教导过武禹襄(1812-1880)太极拳,后来武禹襄经过赵堡镇,从学于陈清萍三个月。后来,其兄武汝在清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一本《太极拳经》,送给武禹襄。武禹襄刻苦参透《太极拳经》,参照所学,创立武氏太极拳。
- 李亦畬1832-1892 郝为真1849-1920 孙禄堂1861-1932(孙禄堂结合本身八卦掌和形意拳特点,创立孙氏太极拳,其特点就是开合、活步。
- 杨露禅的满族弟子中以神机(火器)营中的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
- 吴鉴泉1870-1942 王茂斋1862-1940 杨禹廷1887-1982 马岳梁1901-1998 祝大彤1932-
- 王兰亭是杨露禅早期的弟子,他传李瑞东1851-1917,有李氏太极一派。李瑞东原是带艺投师,人称鼻子李。李氏太极拳,也称太极五星锤,分春、夏、秋和冬四个套路。
- 杨班侯(1837-1892)(杨露禅子)杨班候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
- 杨健侯(1839年-1917年)(杨露禅子)杨健候也是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
- 杨健侯的弟子们
- 杨澄甫的弟子们
- 杨健侯汪祟禄- 汪永泉(1904-1987) 朱怀元(1911-1999) 朱春煊(1939-)如意太极石明(1939-2000)
- 汪永泉所传叫老六路,其实是大架的另外一种用法,以练出尺寸分毫诸劲为目的。传说,太极拳本来就有六路,就是把80多个招式,细分为六个段落。
- 熊养和曾师从刘和、刘仲仿(杨露禅民间外姓徒弟)、殷天禧、胡虎(后改名胡朴安)习练太极拳, 亦曾受教于杨健侯先生(杨露禅次子)。其所传为修改自杨式太极老架的太极拳,兼具南北方太极之长,现已由其弟子通称为“熊氏太极拳”或“杨家老架-熊氏太极拳”.
- 田兆麟
- 牛春明
- 武汇川(1890年-1936年)
- 褚桂亭(1892年-1977年)原本在国术馆教武术,因拜服于杨澄甫的太极拳功夫,带艺投师。
- 陈微明(1882年-1958年)是清朝官员,兄弟三人同时中举(既考试得到好名次)传为佳话。他原本师从孙禄堂,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后来经孙禄堂介绍拜杨澄甫为师。他文武全才,不但编写《太极拳术》,还编写了《太极拳术、剑术》(书中附录杨澄甫传授的太极长拳59式)、《太极拳、剑问答》。1925年在上海创办致柔拳社,传授杨式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
- 崔毅士(1892年-1970年)
- 李雅轩(1894年-1976年)
- 傅锺文(1908年-1994年)
- 赵斌
- 董英杰(1897年-1961年)。董英杰南传香港成董氏太极拳。董英杰在香港和泰国曼谷,这些卧虎藏龙之地,普传董氏太极拳。他的儿子董虎岭得到其父的真传,功架圆浑无间。
- 郑曼青把太极拳带到到台湾、美国成郑子太极拳。郑曼青为了推广太极拳,将杨式太极拳简化成37式,世称郑子37式太极拳。郑曼青的徒弟有原习白鹤拳成名带艺投师的黄性贤(1910.2-1992)。黄性贤传太极寻中道王辉钧1955-
- 曾昭然( 如柏)(1900年-1995年)杨澄甫的华南唯一传人及关门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继而留学德国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广东法学院院长。编著《太极拳全书》及《太极拳图解》,对杨式太极拳的理论、拳技器械,均有精到叙述。弟子只收了廖建开一人,在香港创立双鱼太极拳社,传承太极拳。编著《杨式太极拳图册》。
杨振铎(1926年-)、杨振声、杨振铭(1910年-1985年)又名杨守中、杨振基(1921年-2007年)都是杨澄甫的儿子。
- 杨振铎把杨式太极拳传遍世界各地。
- 杨振铭(杨守中)是杨澄甫的长子,功夫绵里透刚。他在二战时,带着一身功夫来到香港,改名杨守中。“守中用中”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杨守中在香港默默耕耘许多年,培养许多太极拳人才。
- 杨振基是杨澄甫的三儿子,从小学习太极拳,后来编写《杨澄甫式太极拳》,把杨式太极拳的重点公布于世。
- 杨守中的弟子们
- 杨振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风格与特点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杨式太极拳的套路
- 传统拳套有三路:大架、长拳、中架、及小架(亦称用架和快架)。
- 杨澄甫虽然只公开传授大架,但曾传一路“太极长拳”与陈微明[10]。此拳单招与大架极为相像,但一些招名有别,亦多出一些大架所无之招式。
- 杨家支派王兰亭王府皇家太极拳的太极拳架,为杨氏太极六十四式老架。
- 杨家支派“府内派”的太极拳架(不包括小九天等套路)有大架、老架、和小架。其中老架可能出自杨家中架。
- 杨式太极拳还有打手(今人多称“推手”),大履,散手,太极功等流传于世。
- 大架本是杨家太极拳门之入门基本拳架。杨澄甫简化后之大架更比原本的大架和其他拳架都要柔和简单得多,故很适合作为健身运动。为了配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一些人把杨澄甫大架再次简化,编成更短的拳架流传下来。8式、13式、24式、46式竞赛、及48式等拳架都因此而被广泛流传。
杨式太极拳的兵器
太极拳理论
- 太极拳论
- 太极拳释名(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笔录)
- 太极拳十要
- 虚领顶劲
- 含胸拔背
- 松腰
- 分虚实
- 沈肩坠肘
- 用意不用力
- 上下相随
- 内外相合
- 相连不断
- 动中求静
相关组织
- 中华世界杨家老架太亟武艺总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杨氏太极拳同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柔静太极拳研艺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太极泉友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太极泉友会艺菁太极社
- 涵化小筑((台湾 杨式太极拳 露禅学派 广法一系 士一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宗岳门王兰亭王府皇家太极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看
外部链接
- 太极拳丹道武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杨氏古传太极揉手”研习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华世界杨家老架太亟武艺总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华世界杨家老架太亟武艺总会FB粉丝页
- 苗栗杨太极武艺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太极拳是张三丰的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北市薪传郑子太极拳协会
- 杨氏郑子太极拳有缘拳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来源
- ^ 杨澄甫(口述)著,郑曼青整理《太极拳体用全书》 ,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2月初出版。
- ^ 许禹生1921年所著《太极拳势图解》第五章《太极拳之流派》
- ^ 《武当拳系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2 年04期.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 ^ 《武當拳之研究》,作者:江百龙,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2年7月出版.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 ^ 國家體委科研課題《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工作研究員之論文 -- 太极拳的源与流 (文/欧阳学忠) -- 转载、原文自 "武谈、太极拳源流之谜"。山西科技出版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31日).
- ^ 宗岳門王府皇家太極拳,老子講堂,達文西玫瑰藝術工作室/. 加料!生活. [2023-08-23].
- ^ 不精研《道德經》泛神論神學,不要去參加佛教的「龍華三會」神學論戰,以免被剔光頭送到寺院當僧人的僕役. laotzutao.com.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 ^ 修正老子講堂【老子道德經ㆍ非金山神學版】: 「老子神學院」被同道批判為「看來有些娛樂效果」. 修正老子讲堂【老子道德经ㆍ非金山神学版】. 2013-08-06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 ^ 葉金山宗長在思想方面上所犯下的錯誤. Facebook.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中文(简体)).
- ^ 陈微明所著之《太极剑‧附太极长拳》一书中录有此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