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距骨
掷距骨,或称掷羊拐骨、掷髀石,是使用羊的后胫距骨作玩具,为历史悠久的儿童游戏,也有的用其他动物的距骨。
历史
古埃及、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就有用距骨玩抛掷游戏。玩法通常是将跖骨抛上,用手接下,同抓布包游戏一样考验小孩的神经反应。跖骨因能掷出四面,可作为骰子游戏,也被认为是六面骰的前身。
在中国则流行于北方,是明朝时北京儿童的游戏[1],称为贝石,如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是月羊始市,儿取羊后胫之膝之轮骨,曰贝石,置一而一掷之。置者不动,掷之不过,置者乃掷;置者若动,掷之而过,胜负以生。其骨轮四面两端,凹曰真,凸曰诡,勾曰骚,轮曰背,立曰顶骨律。其顶岐亦曰真,平亦曰诡。盖真胜诡负而骚背闲,顶平再胜,顶岐三胜也。其胜负也以贝石。”
在蒙古族称为沙嘎,1954年到1984年考古学家在满洲里市拓拔鲜卑古墓,在个别墓中找到一陶罐,里面是排列整齐的羊距骨。1983年,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匈奴墓中有找到羊距骨作。蒙古人除抛掷游戏外,还可作猜谜、占卜、打弹珠、打靶,可作为棋子使用,如蒙古跳棋、蒙古直棋[2]。当地俗谚说:“高高山上绵羊走,深深谷地山羊过,向阳滩上骏马跑,背风弯里黄牛卧。倒立起来叫不顺,正立抓个大骆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