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枯门岭

坐标26°41′N 97°14′E / 26.683°N 97.233°E / 26.683; 97.2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枯门岭
枯门岭在缅甸的位置
枯门岭
枯门岭
枯门岭在缅甸的位置
最高点
山峰本帕本山
海拔3,411米(11,191英尺)
坐标26°41′N 97°14′E / 26.683°N 97.233°E / 26.683; 97.233
地理
国家缅甸
地区东南亚
边界缅甸、印度阿鲁纳恰尔邦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
地质
岩石类型花岗岩石灰岩

枯门岭景颇语Kumon bum yan/marawn)是缅甸的一座山脉,位于伯舒拉岭支脉开加博达帕英语Dapha Bum山脉的支脉,位于克钦邦中西部。

英国殖民者将“克钦”地区一系列伯舒拉岭支脉统称为克钦山区(英语:Kachin Hills),缅甸独立后沿用了这一称呼(缅甸语ကချင်တောင်တန်း)。克钦邦内山系众多,绵延3百公里,包含高黎贡山西陲、担当利卡山西陲、担当利卡山南延(江心坡)、枯门岭以及开加博-达帕山系,至今山区大多还是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由于此地居住的克钦族[谁?]认为尚未开化,故此亦有“野人山”之称。

19世纪末,《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只划分了中缅两国的中段、南段边界,至于中缅北段克钦山区,即尖高山瑞典语Hsaochaw Bum景颇语Manang bum)以北的地区,条约规定待将来查明该处情形后两国再划定界线,后来被划归缅甸

历史

相传诸葛亮曾经依靠矢车菊躲避瘴疠的攻击,在此地七擒七纵孟获[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国滇缅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决定违反当时盟军亚洲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的命令以及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及其师长廖耀湘的建议撤往印度,而坚持己见(其回忆录表示系遵守蒋中正命令,已遭诸多证据反驳)率第五军穿越此地返回中国:草长过人,无路可行,自行开路,导致国军在此因为瘴疠之气死伤大半[2],远超过被日军击败的数目;4万人进山,仅8千人出山生还;大量士兵因迷路与部队失散、饥饿、食物饮水不洁引起的痢疾、蛇咬、水蛭吸血、蚊叮热病疟疾等种种原因而死[3],有些士兵亦选择了跳崖或是饮弹自尽。

地理

大约在北纬26°东经97°附近,此地为大片的丛林区及沼泽地,夏日雨后,由于潮湿的天气加上蚊虫,一般人难以在此地生存,必须仰赖奎宁丸,方能避免感染疟疾

注释

  1. ^ 《滇元纪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2. ^ 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在横倒的大树旁,在腐烂的叶上,绿色的毒,你瘫痪了我的血肉和深心!”
  3. ^ 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那是一九四二年的缅甸撤退。他从事自杀性的殿后战。日本人穷追。他的马倒了地。传令兵死了。不知多少天,他给死去的战友的直瞪的眼睛追赶着。在热带的豪雨里,他的腿肿了,疲倦得从来没有想到人能够这样疲倦,放逐在时间——几乎还有空间——之外,胡康河谷的森林的阴暗和死寂一天比一天沉重了,更不能支援了,带着一种致命性的痢疾,让蚂蟥和大得可怕的蚊子咬着,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叫人发疯的饥饿,他曾经一次断粮达八日之久。但是这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五个月的失踪之后,结果是拖了他的身体到达印度……”杜聿明的《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回忆:“一个发高烧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啃啮,大雨侵蚀冲洗,数小时内即变为白骨。官兵死伤累累,前后相继,沿途白骨遍野,惨绝人寰,令人触目惊心。”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