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坎巨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罕萨
ہنزہ
16世纪—1974年
罕萨国旗
国旗
罕萨国徽
国徽
罕萨在今日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位置
罕萨在今日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位置
地位清朝藩属(1761-1911)
英属印度土邦 (1892-1947)
巴基斯坦的土邦 (1947-1974)
首都巴勒提特
(今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罕萨县英语Hunza District卡里马巴德英语Karimabad, Gilgit-Baltistan
常用语言布鲁夏斯基语
宗教
伊斯兰教
弥尔英语Mir (title) 
• ?–?
萨利姆汗一世 (首)
• 1945–1974
穆罕默德·贾马尔汗 (末)
历史 
• 建立
16世纪
• 终结
1974年9月24日
继承
巴基斯坦
今属于 巴基斯坦

罕萨乌尔都语ہنزہ‎‎,Hunza),一译洪扎,亦称棍杂,是亚洲中部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位于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罕萨山谷一带,1892年至1947年是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后成为巴基斯坦的土邦直至1974年为止。又名坎巨提乌尔都语کنجت‎‎),一译乾竺特[1]谦珠特喀楚特

坎巨提土邦的南面为英属印度吉尔吉特特区英语Gilgit Agency,西南面是那格尔土邦,东北与中国新疆省接壤,西北毗邻阿富汗

其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该国都城为巴勒提特(Baltit,清代史料称之为棍杂),位于今日克什米尔地区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罕萨县英语Hunza District卡里马巴德英语Karimabad, Gilgit-Baltistan

大小和卓之乱清朝平定后,坎巨提开始与清朝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761年起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晚清以后,该国被中国称为坎巨提,简称坎部。自19世纪起,坎巨提成为英国俄罗斯大博弈的重要争夺地区。1891年,英国发动罕萨–那格尔战役英语Hunza–Nagar Campaign,征服坎巨提和那格尔。次年,坎巨提正式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但坎巨提仍向清朝朝贡,因此后来引发了主权归属争议,直到1963年中国才正式承认主权属于巴基斯坦。1974年,坎巨提正式并入巴基斯坦。

坎巨提的都城巴勒提特堡英语Baltit Fort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

历史

巴勒提特堡

数个世纪以来,坎巨提曾长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该国由布鲁绍人建立,其统治者称号为图姆(Thum),后改称弥尔(Mir)。坎巨提统治者自称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后代,他们视自己和中国皇帝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领袖。[3]他们经常对山区生活的柯尔克孜族据点发起攻击,将一些柯尔克孜族奴隶贩卖给中国。[4]

大小和卓之乱被清朝平定后,克什米尔诸国始与清廷建立联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坎巨提弥尔沙阿·希斯洛汗(黑斯娄)遣其子至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入贡,坎巨提成为中国的属国[5]。其后定为三年一贡,贡物为砂金一两五钱,分装为十五袋,一般由其弥尔之子送至喀什噶尔。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或喀什噶尔道)按例赏给其大缎二端及粮饷等物。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坎巨提弥尔加赞法尔·阿里汗一世(夏孜牌尔)帮助清军平定七和卓之乱,被赐予叶尔羌的热瓦奇村作为外产。[6]坎巨提与英国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土邦为敌,在19世纪多次交战。克什米尔多次被坎巨提所败,向坎巨提进贡。

清代晚期,克什米尔和帕米尔地区成为俄罗斯、英国展开大博弈的前沿。俄国吞并中亚诸汗国后,势力延伸至阿富汗北部和帕米尔。英国担忧俄国从中亚入侵印度,也加紧对帕米尔南部各国的侵略。同治年间,新疆爆发动乱并遭阿古柏入侵,“中国内寇不靖,未遑远略”[7],无暇顾及坎巨提等属国。英国控制克什米尔后,坎巨提每年从英属克什米尔领取补贴。光绪年间清军收复新疆,坎巨提弥尔穆罕默德·加赞汗一世(俄则项)循旧例遣使贡金,清廷赏给其五品顶戴。1888年至1889年,俄国使者格罗姆切夫斯基、英属印度官员荣赫鹏分别到访坎巨提。

坎巨提的弥尔及其属民(19世纪末)

光绪十七年(1891年)末,英国军队继续向帕米尔推进,发动了罕萨–那格尔战役英语Hunza–Nagar Campaign,攻占了坎巨提及其邻国那格尔(旧译讷格尔)。那格尔弥尔向英军投降,坎巨提弥尔萨法尔·阿里汗(赛必德艾里罕)则逃往中国[8],被旗官张鸿畴羁留于新疆蒲犁厅(今塔什库尔干)。清廷采纳新疆巡抚陶模之议,将赛必德艾里罕转移至省城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中国驻欧公使薛福成与英国交涉,英外交大臣沙力斯伯里声称英国并无攻灭坎巨提之意,只因其轻慢英国官员,故示以惩戒。1892年,中英达成共识,清廷承认坎巨提为“两属之国”,并册立萨法尔·阿里汗之弟穆罕默德·纳齐姆汗(买买提艾孜木)为坎巨提弥尔;英国则将坎巨提视为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并同意其继续向中国纳贡。光绪十八年(1892年),陶模委派阜康县知县田鼎铭、张鸿畴前往坎巨提,与英属印度官员热布生、克什米尔土邦的使节共同出席穆罕默德·纳齐姆汗的册封典礼。萨法尔·阿里汗则被羁禁在乌鲁木齐长达十七年,后又被安置于库车;其子米则拜尔被编往莎车之热瓦奇村为民,余众被遣返回坎巨提。[9]

1898年,英国为试探中国对帕米尔领土的态度,指使坎巨提要求租种中国蒲犁县喇斯库穆的土地。1899年3月,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就帕米尔划界问题照会中国政府,提出一条新的帕米尔段边界,试图劝说中国放弃对坎巨提的宗主权,同时坎巨提放弃对中国所属帕米尔东缘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喇斯库穆等土地(在今塔什库尔干县南)的要求。对此,喀什噶尔道黄光达指出,“塔敦巴什及喇斯库穆地本属中,乃云印度代坎巨提让与中国,诚所谓幻想奇谈!”[10]。中国总理衙门与新疆巡抚商议未果,不久因义和团事作,最终搁置此事,被英人当作默许。

中华民国成立后,坎巨提停止向中国进贡。穆罕默德·纳齐姆汗在位46年,1938年去世。穆罕默德·加赞汗二世继位。1974年,坎巨提发生反对其弥尔统治的暴动,9月25日,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乘机取消坎巨提的独立地位,其地被并入巴控克什米尔。10月3日,坎巨提末代弥尔穆罕默德·贾马尔汗宣布退位(2年后去世),同时宣布同意坎巨提加入巴基斯坦。作为补偿,贾马尔汗仍被保留“弥尔”的头衔,并允许其后代世袭此职,但没有任何权力。

奴隶贸易

坎巨提地处新疆与南亚、西亚间的交通要道,以劫掠过往商队和贩卖奴隶为主要经济来源。18至19世纪,奴隶制度和贸易仍存在于中亚、南亚地区。清廷统一新疆后,在回部地区仍允许农奴制度的存在。伯克们可以得到养廉地,并合法地使用燕齐(种地人,相当于农奴)劳作。由于这种需求,坎巨提成为外国奴隶输入新疆的来源之一。由坎巨提贩往新疆的外国奴隶通常是商人和运货人,主要来自克什米尔、齐特喇尔和阿富汗一带。这些奴隶经坎巨提或再由柯尔克孜人之手,被卖到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莎车)等地。1884年新疆建省后,清廷废除了伯克制,明令禁止使用奴隶,但在很多地区蓄养奴隶的现象仍然存在。19世纪末,英国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逐渐限制其属邦进行奴隶贸易,并向中国政府交涉,提出释放新疆境内的外籍奴隶问题。1897年,中、英达成协议,中国释放了新疆南部的所有英属印度籍奴隶。

领土争议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于1940年代主张坎巨提为中国领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印制的地图中,仍将坎巨提、巴达克山等地画为新疆省辖地[11]。1963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政府签署《中巴边界协定》,确认坎巨提所在的罕萨河谷归属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12]

历代坎巨提君主

坎巨提君主最初使用布鲁夏斯基语称号“图姆”(Thum),后改用波斯语称号“弥尔英语Mir (title)”,“弥尔”一词与阿拉伯语中的“埃米尔”同义。不过,清代文书称其统治者为“伯克”,或称为“坎酋”。

君主[13] 英文 清史译名 在位年代
萨利姆汗一世 Mir Salim Khan I 色里木 ?—?
沙阿·苏丹 Mir Shah Sultan Khan 素尔坦 ?—?
沙阿巴兹 Mir Shahbaz Khan 巴孜 1701年—?
沙阿伯克汗 Mir Shahbeg Khan 沙伯克 ?—?
沙阿·希斯洛汗 Mir Shah Khisrow Khan 黑斯娄 约1750年—1790年
米尔札汗 Mir Mirza Khan 米儿咱 1790年
萨利姆汗二世 Mir Salim Khan II 色里木[14] 1790年—1825年
加赞法尔·阿里汗一世 Mir Ghazanfar Ali Khan I 夏孜牌尔 1825年—1864年
穆罕默德·加赞汗一世 Mir Muhammad Ghazan Khan I 马哈麻俄则项 1864年—1886年
萨法尔·阿里汗 Mir Safdar Ali Khan 赛必德艾里罕 1886年—1891年
穆罕默德·纳齐姆汗 Mir Muhammad Nazim Khan 买买提艾孜木 1892年9月15日—1938年7月22日
穆罕默德·加赞汗二世 Mir Muhammad Ghazan Khan II 1938年—1945年
穆罕默德·贾马尔汗 Mir Muhammad Jamal Khan 1945年—1974年9月25日

参考文献

引用

  1. ^ 《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
  2. ^ Baltit Fo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ESCO Tentative List -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05 October 2014.
  3. ^ Edward Frederick Knight. Where three empires meet: a narrative of recent travel in Kashmir, western Tibet, Gilgit, and the adjoining countries. Longmans, Green, and Co. 1893: 331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4. ^ Ralph Patteson Cobbold. Innermost Asia: travel & sport in the Pamirs.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0: 22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5. ^ 《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二:“(叶尔羌办事都统)新柱奏:“谦珠特伯克黑斯娄遣伊子贡金,随酌量赏给。又据告称,伯克讷格尔(即讷格尔伯克)吉勒梯亦愿附进土物。”乾隆皇帝谕曰:“外藩小部落输诚入贡,固不当较其贡物之厚薄,但必亲身前来,或遣其子弟,始足以昭忧悃。若仅遣使人,即当酌量办理。至讷格尔等与黑斯娄一体,乃恳其代进,将来行之日久,便成黑斯娄之属人矣。此风断不可长。”
  6. ^ Woodman, Dorothy. Himalayan Frontiers. Barrie & Rockcliff. 1969: 90ff. 
  7. ^ 《清史稿》卷五百二十九引薛福成奏疏
  8. ^ Edward Frederick Knight. Where three empires meet: a narrative of recent travel in Kashmir, western Tibet, Gilgit, and the adjoining countries. Longmans, Green, and Co. 1893: 331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7). 
  9. ^ 《清史稿》列传属国四
  10. ^ 王树楠《新疆图志》国界志,第五卷,37页
  11. ^ 地图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1953年修订版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第二条
  13. ^ Ben Cahoon, WorldStatesmen.org. Pakistan Princely States. [200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14. ^ 其名见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叶尔羌办事大臣塔琦奏“乾竺特伯克色里木遣人进贡金子查收遇便解京回赏缎布口食羊只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折件,现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来源

  • 《平定准噶尔方略》,西藏社会科学院影印乾隆武英殿刻本
  •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 亚光舆地学社编制、地图出版社 195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修订版,上海:地图出版社
  • 许建英:《清末新疆英奴问题及其解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载于《西域研究》2003年第3期
  • 毛梦兰、樊明方:《英国侵占坎巨提的经过及相关的中英交涉》,载于《西域研究》2009年第3期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529》,出自赵尔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