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純化
語言純化(Linguistic purism),又稱語言保護主義(linguistic protectionism)其他別稱有(語言純潔化、語言純潔化主義、語言純正化、語言純淨心理、語言純淨理論、語言淨化主義、語言純粹主義),是一種定義某語言社群內,某語言分支的地位被其他分支更高,或者被其他更純潔的語言學現象。語言純化一般由當地的語言學院進行,並經常有法律效力[1]。
語言純化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規範語言的行為[2],同時亦是保守的,作為一種「保護」本民族語言或者體現民族精神的方式,但是過程中經常會創造出新的標準。
相近語言
通常而言,兩種相近的同源語言會處於一種競爭關係。處於較強地位的語言有時會稱較弱方為「方言」,暗示著較弱方並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因此,為避免被吞併,很多語言採用的方法就是乾脆使用不同的書寫方式書寫,來證明兩種語言之間的平等獨立關係。
例如,意地緒語以及荷蘭語在過去有時會被認為是德語的方言。直至今天甚至依然有爭論通行於荷蘭東部以及德國北部的低地德語是否為德語方言。至今亦無語言學家提出系統而學術的定義去界定「語言」以及「方言」,語言學家對於兩者的差別亦多抱懷疑態度,就正如前蘇聯語言學家馬克斯·魏因賴希十分著名的一句論述「語言就是擁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rmy and navy)。關於兩者差別的爭論很多時候都是帶有強烈主觀性的身份政治問題,甚至有時會激起討論者的強烈情感反應。
書寫系統
兩門相近的語言往往易於融合,防止這一情況出現的方法之一是採用不同的書寫系統。
有以下例子:
- 摩爾多瓦語以及羅馬尼亞語幾乎完全相同,不同處就僅僅在於前者使用西里爾字母, 而後者使用拉丁字母。(參見摩爾多瓦語言和民族問題)
- 意第緒語亦與德語相近,但是前者卻使用希伯來字母書寫,而非像德語一樣用拉丁字母--這亦造成了一個很滑稽的場面:一個操希伯來語的以色列人能夠準確地念出一篇意第緒語文本給一位對希伯來字母一竅不通的德國人聽,前者能讀寫卻不明意思,後者明白大意卻不能讀寫。
- 印地語以及烏爾都語這對例子經常出現在語言學著作當中,原因在於兩者在口頭語上具有很強的共通性,但是卻由於印地語使用天城體而烏爾都語使用阿拉伯字母,使兩者在書面上完全不能互相理解。近來的研究亦顯示兩者的差距正在日漸拉大──印地語不斷梵語化以及英語化,而烏爾都語則不斷阿拉伯化以及波斯化。(參見印度斯坦語)
- 塞爾維亞語以及克羅地亞語的標準發音都是以什托方言作為標準,區別在於前者用西里爾字母(有時候會用拉丁字母),以克羅地亞語則完全使用拉丁字母。(參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形式
根據語言純化的方式劃分
- 復古式語言純化:此形式通常體現在某些語言的使用社群試圖恢復特定語言在其歷史上的黃金文學時期所擁有的特點。例如:阿拉伯語,泰米爾語,冰島語,純正希臘語,梵語,拉丁語。(參見語言復興)
- 民族志式語言純化:此形式源自民族志中對鄉村、鄉音(方言)以及民間故事的理想化。例子有新挪威語,某些通俗希臘語。
- 精英式語言純化:此形式試圖把某一特定語言精英階層化,例如法庭語言。
- 改革式語言純化:改革式語言純化體現在與過去歷史打破聯繫的強烈願望(與復古式語言純化相反)。顯著的例子有現代土耳其語在凱末爾時期大規模移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遺漏下來的阿拉伯語及波斯語借詞。其他例子亦有印地語清掃殖民遺漏。另外,出於人種政治原因,某些國家或地區的語言政策會嘗試減少該國語言與他國語言的相似性,例如馬來語/印尼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丹麥語/挪威語(丹麥-挪威共同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中華民國國語/普通話、臺灣台語/閩南語、塞爾維亞語/黑山語/波斯尼亞語。
- 愛國主義式語言純化:此形式通常體現為對語言中外國元素的清理。例子有高地挪威語、韓語以及英語。很多19世紀以及20世紀期間的英語作家會大量使用盎格魯-薩克遜色彩的詞語來代替拉丁語族的借詞。法國、德國以及希臘傾向於自創新詞來形容新事物,而不是借用外語詞(然而這亦並非經常奏效,例如法國自創大量的詞語或者表達方式來避免使用英語詞,但是這些自創詞要不就不被大眾所接受,要不就只是在個別情況少量使用)。
以上語言純化方式之間並無絕對的區分界限,很多語言的語言純化現象都可以用一種或者一種以上的上述方式來解釋。
根據語言純化的導向劃分
- 大眾導向:為避免某語言社群內部、多數人的理解困難,來加強某些大眾日常用語的使用(例如英文中用"back-up"來替代"sustain")。
- 統一導向:為避免某特定語言社群內部、不同地區或行業之間的分裂或者交流阻礙,而減少社群內部不同語言次方言群體之間的語言差別。
- 防衛導向:為避免外國借詞取代自身語言自有的用詞,從而使某語言社群內部出現區際或者代際之間的交流障礙(例如莎士比亞時期的英語現已不被大眾理解),而採取防衛外來觀念或外來借詞。
- 聲譽導向:為了某些聲譽上的需求。
- 特定導向:為了創造某些特定語言功能。
根據語言純化的強度劃分
- 輕微式語言純化:此類語言中,語言純化通常不是一個十分令人感興趣的話題,相反,此類語言對於外來語言都有着開放的心態,不過同時亦被認為此語言社群內部,要不就是語言精英分子不理解外來語言而囫圇吞棗,要不就是直接缺乏一個類似的語言精英階層,例如英語、俄語、波蘭語、日語。
- 溫和、非連續式語言純化:此類語言在長時間中一直斷斷續續進行各種溫和的語言純化,例如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
- 修補式語言純化:此類語言只有當自身標準化語言有受到威脅的傾向下,才會採取語言純化策略,例如丹麥語、瑞典語、荷蘭語、斯洛伐克語。
- 進化式語言純化:此類語言只是在初期書面語形成之際採用過語言純化策略,但是在完成標準化之後,語言純化的進程就開始放慢或者消失,例如匈牙利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希伯來語、克羅地亞語、斯洛文尼亞語。
- 搖擺式語言純化:此類語言經常在開放與保守之間搖擺,例如德語、捷克語、意第緒語。
- 穩健連續式語言純化:此類語言中穩健連續的語言純化一直存在,例如阿拉伯語、泰米爾語以及冰島語。
- 革命式語言純化:此類語言在歷史上曾經突然且強烈地出現過語言純化現象,例如土耳其語。
根據語言純化的語言學層次劃分
- 詞彙式語言純化:拒絕借詞,通常做法就是直接翻譯外語借詞,例如挪威語中,"hand-out"(分發)用 "støtteark", snowboard(滑雪板)用"snøbrett"。
- 正字法式語言純化:外來借詞用本族(本國)語言的正字法加以改造,例如挪威語"genre"(種類)改成"sjanger",西班牙語把"football"(足球)改成" fútbol "。需要注意到亦有反正字法式語言純化的現象,例如就有部分西班牙語使用者喜歡直接使用"blue jean"(牛仔褲)[3]而非" bluyín "[4]
- 詞態式語言純化:拒絕使用外來語言的屈折變化或者詞尾變化(例如斯堪的納維亞諸語言拒絕在名詞詞尾添加"-s"來表示複數。
- 句法式語言純化:拒絕使用外來語言的句法(例如新挪威語中就拒絕使用被動語態或者某種屬格結構)
- 語音式語言純化:拒絕外來詞的標準發音,例如(西班牙中就會把英語的gangster(歹徒)改為gánster[5],shampoo(洗髮水)改為champú[6]。
參考資料
- ^ Linguistic purism - George Thomas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m. 2010-07-23 [2015-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2).
- ^ Language Misconceived: Arguing for Applied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 Karol Janicki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m. [2015-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2).
- ^ CĂ"MO CREE QUE SE ESCRIBE: BLUE JEAN O BLUYĂ?N - Archivo Digital de Noticias de Colombia y el Mundo desde 1.990. eltiempo.com. [2015-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9).
- ^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April 29,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9).
- ^ [1] [失效連結]
- ^ [2] [失效連結]
內部連結
外部連結
- Brunstad, Endre. "Standard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purism" in Sociolinguistica 17/2003, 52–70.
- Dorian, Nancy. "Purism vs. Compromise in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nd Language Revival" in Language in Society 23, 479-494.
- Thomas, George. Linguistic Purism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Longman, 1991, ISBN 0-582-03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