茳芏
茳芏 |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
演化支: | 鴨跖草類植物 Commelinids |
目: | 禾本目 Poales |
科: | 莎草科 Cyperaceae |
屬: | 莎草屬 Cyperus |
種: | 茳芏 C. malaccensis
|
二名法 | |
Cyperus malaccensis Lam. , 1791
| |
變種 | |
引用錯誤:沒有找到與 |
茳芏(讀音:jiāng dù[2],或jiāng tǔ[3],學名:Cyperus malaccensis),在臺灣為栽培種,主要栽培區域在台南市學甲區,又稱三角藺(鹹水),具延長之葉身[4],三角藺草中的淡水草種為蒲 (Schoenpleectus triqueter (L.)Palla.) 。臺灣的茳芏亦稱鹹草,中文名鹵草、茳茳鹹草[5],是莎草科莎草屬的植物。
中國植物誌紀載[6]茳芏(原變種)Cyperus malaccensis var. malaccensis,葉片較長。苞片通常極展開,長於花序;鱗片內捲。 產於廣東,但未見到標本;也分佈於地中海地區,印度、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尼西亞、日本琉球島。 中國所產的多為短葉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 brevifolius Bocklr.很少見到本種。稈乾後撕開可供編織席用。
另一短葉茳芏(變種)鹹水草(廣東)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 brevifolius Bocklr.匍匐根狀莖長,木質。稈高80-100厘米,銳三稜形,平滑,基部具1-2片葉。葉片短或有時極短,寬3-8毫米,平張;葉鞘很長,包裹着稈的下部,棕色。苞片3枚,葉狀,短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多次復出,具6-10第一次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9厘米;穗狀花序鬆散,具5-10個小穗;穗狀花序軸上無毛;小穗極展開,線形,長5-25(-50)毫米,寬約1.5毫米,具10-42朵花;小穗軸具狹的透明的邊;鱗片排列疏鬆,厚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頂端鈍或圓,不具短尖,長約2-2.5毫米,背面無龍骨狀突起,紅棕色,稍帶蒼白色,邊緣黃色或麥稈黃色,脈不明顯;雄蕊3,花葯線形,紅色藥隔突出於花葯頂端;花柱短,柱頭3,細長。小堅果狹長圓形,三稜形,幾與鱗片等長,成熟時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多生長於河旁、溝邊、近水處。稈可編席用。分佈於日本。
相關連結
參考文獻
- ^ 茳芏 '.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aiBIF) (中文(臺灣)).
- ^ “茳芏”的解釋 | 漢典. www.zdic.net. [202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6) (中文(中國大陸)).
- ^ 教育部,卡米爾. 教育百科 | 教育雲線上字典. pedia.cloud.edu.tw. [202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6) (中文(臺灣)).
-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3).
-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3).
-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