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列表

這是特色列表,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官邸克里姆林宮
任命者中央政治局和/或中央委員會
設立1917年4月
首任葉蓮娜·德米特里耶芙娜·斯塔索娃
末任弗拉基米爾·伊瓦什科(代理)
廢止1991年8月29日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俄語:Генераль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К КПСС)是蘇聯共產黨領袖的頭銜。在俄國歷史上,這個職位往往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代名詞。除總書記外,其先後有過4個不同的名稱,1917-1918年稱為專職書記,1918-1919年稱為書記處書記,1919-1922年稱為責任書記,1953-1966年稱第一書記史太林將這一職位從共產黨的領袖提升為蘇聯名義上和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1]

歷史

專職書記和書記處書記時期,這一職位主要行使的是秘書類的工作職責,1919年建立的責任書記一職首先引入了行政職能[2],1922年建立的總書記一職已經成為一個純粹的行政管理職位,其職責不過是決定黨員的成分。首任總書記史太林利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將這一職務轉變成黨派的領導人,之後再變成整個蘇聯的領導人[1]

1934年,蘇共第17屆黨代會沒有選舉史太林連任總書記,但他的其他職位全部獲得了連任,並繼續擔任黨的最高領導人,權力上也沒有任何的削弱[3]

1950年代,史太林逐漸停止總書記的日常工作,將之留給格奧爾基·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馬林科夫進行處理,有來源認為這可能是對後者作為潛在繼任人選的考驗[4]。在1952年10月的蘇共第19屆黨代會上,史太林重組了黨的領導班子。他通過馬林科夫表示自己因年事已高,希望可以辭去總書記一職。但與會代表由於不敢肯定史太林的真實意圖,因此拒絕了這一要求[5]。最終,大會上正式廢除了總書記一職,不過史太林仍然保持着黨內書記的職務,並且保持着對黨的主控權[7]。1953年3月5日史太林去世時,馬林科夫是中央書記處最核心的一位成員,其他成員還包括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等人。馬林科夫一開始當選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總理),但於1953年3月14日被迫辭去書記處的職務,赫魯曉夫成為蘇共黨內的一把手並在貝利亞被捕後掌握了實權[8]。1953年9月14日,赫魯曉夫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他本是集體領導的一員,但通過1955和1957年把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政敵清除後,身為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也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9]

1964年,在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的作用下,赫魯曉夫被解除了第一書記的職務。列昂尼德·伊里奇·布里茲涅夫繼任後,該職位於1966年更名為總書記[10]。布里茲涅夫統治時期,集體領導制度成功地限制了總書記的權力和職能[11],之後的兩任總書記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都受到這一規則的制約[12]。1985年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卓夫擔任總書記一職後,蘇聯共產黨逐漸失去了對政治和國家權力的壟斷。1990年的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投票廢除1977年蘇聯憲法的第6條,這意味着蘇聯共產黨不再是「蘇聯社會中的領導和指導力量」,總書記一職的權力也大幅削弱。戈巴卓夫在之後的任期內以新設立的蘇聯總統一職繼續統治國家[13]八一九事件失敗後,戈巴卓夫於1991年8月24日宣佈辭去總書記一職[14],副手弗拉基米爾·伊瓦什科繼任為代理總書記。僅僅5天之後,俄羅斯總統鮑利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宣佈暫停所有共產黨活動[15]。政黨被取締後,奧列格·施蒙諾維奇·舍寧於1993年建立了共產黨聯盟-蘇聯共產黨,其作用是恢復蘇聯共產黨的框架,擁有許多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成員[16]。截至2013年7月,該組織的領導人是根納季·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他同時也是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的第一書記[17]

自1922年蘇共中央總書記一職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象徵後,除赫魯曉夫(1964年因政變下台)和戈巴卓夫(1991年蘇聯解體)以外的蘇共中央總書記皆終身擔任該職務。

蘇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列表

姓名
(生卒年)
肖像 任期 備註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專職書記(1917-1918年)
葉蓮娜·斯塔索娃
(1873-1966年)[18]
1917年4月-1918年 作為專職書記,斯塔索娃和自己的4位女性部下主要負責維持政黨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分配工作,保持財務記錄,分配黨費[19],制定黨的結構性政策以及人事任命[20]
俄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1918-1919年)
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
(1885-1919年)[21]
1918年-1919年3月16日 斯維爾德洛夫一直任職到他於1919年3月16日逝世。他在任上主要負責的是程序而非政治性的事務[22]
葉蓮娜·斯塔索娃
(1873-1966年)[18]
1919年3月-1919年12月 書記處書記一職取消後由責任書記一職取代,但斯塔索娃沒有被認為是這一職位的有力競爭人選[23]
俄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責任書記(1919-1922年)
尼古拉·克列斯京斯基
(1883-1938年)[24]
1919年12月-1921年3月 擔任責任書記期間,克列斯京斯基的職務更像是一名秘書,考慮到他也是蘇共中央政治局、組織部和書記處的成員,這一職位顯得較為卑微。另外,克列斯京斯基也從未像之後史太林擔任總書記時那樣把自己的職位建立成一個更強大和獨立的權力[2]
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
(1890–1986)[25]
1921年3月-1922年4月 1921年3月,莫洛托夫在俄共第10屆黨代會上當選為責任書記。大會還決定責任書記應該出席中央政治局全會,莫洛托夫也因此成為中央政治局的候補委員。[26]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2-1952年)
約瑟夫·史太林
(1878-1953年)[27]
1922年4月3日-1952年3月5日 史太林利用總書記一職為自己獲得了巨大的權力。在1934年的第17次黨代會上,史太林沒有正式連任總書記[28],這一職位之後也較少提及[29]。但史太林繼續把持着其他幾個最重要的職位,並保有所有的權力。1952年10月16日的第19次黨代會上正式廢除了總書記一職,但史太林仍然擔任書記並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6]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53-1966年)
尼基塔·赫魯曉夫
(1894-1971年)[30]
1953年9月14日-1964年10月14日 赫魯曉夫於1953年9月14日以第一書記之名重新建立了這一職務,1957年,他差一點被解除職務。格奧爾基·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馬林科夫擔心第一書記擁有幾乎不受限制的權力[31]。列昂尼德·伊里奇·布里茲涅夫於1964年10月14日取代赫魯曉夫當選新任第一書記[10]
列昂尼德·布里茲涅夫
(1906-1982年)[32]
1964年10月14日-1966年4月8日 第一書記一職在蘇聯共產黨第二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更名為總書記[11]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66-1991年)
列昂尼德·布里茲涅夫
(1906-1982年)[32]
1966年4月8日-1982年11月10日 起初,集體領導中沒有明確的最高領袖,布里茲涅夫和總理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以同等權力執政[33]。但到了1970年代,布里茲涅夫的影響力超過了柯西金,他通過避免任何較為激進的改革得以保持這樣的支持。布里茲涅夫統治時期,總書記的權力和職能受到集團領導的限制[34]
尤里·安德羅波夫
(1914-1984年)[35]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作為布里茲涅夫葬禮安排、管理和準備委員會主席而為人所知的安德羅波夫被視為最有希望繼任總書記的人選[36]。他的統治權力和前任布里茲涅夫一樣受到集體領導的限制[12]
康斯坦丁·契爾年科
(1911-1985年)[32]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契爾年科當選總書記一職時已是72歲高齡,並且健康狀況急劇惡化[37],他的統治權力和前任安德羅波夫及布里茲涅夫一樣受到集體領導的限制[12]
米哈伊爾·戈巴卓夫
(1931-2022年)[38]
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1990年的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投票廢除1977年蘇聯憲法的第6條,這意味着蘇聯共產黨不再是「蘇聯社會中的領導和指導力量」,總書記一職的權力也大幅削弱。戈巴卓夫在之後的任期內以新設立的蘇聯總統一職繼續統治國家[13]。他於1991年8月24日,八一九事件辭職[14]
弗拉基米爾·伊瓦什科
(1932-1994年)[39]
1991年8月24日-1991年8月29日 伊瓦什科在第28屆黨代會上當選副總書記。戈巴卓夫辭職後,他繼任代理總書記,但由於無所作為,蘇聯共產黨在短短5天後的1991年8月29日受到取締[15]

參考文獻

文內引用
  1. ^ 1.0 1.1 Merle & Hough 1979,第142–146頁.
  2. ^ 2.0 2.1 Merle & Hough 1979,第126頁.
  3. ^ Secretariat, Orgburo, Politburo and Presidium of the CC of the CPSU in 1919–1990 – Izvestia of the CC of the CPSU.. 1990-11-07 [201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6). 
  4. ^ Z. Medvedev & R. Medvedev 2006,第40頁.
  5. ^ Z. Medvedev & R. Medvedev 2006,第40-41頁.
  6. ^ 6.0 6.1 Brown 2009,第231–232頁.
  7. ^ Geoffrey Roberts. Stalin's Wars: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1939 - 1953. Yale University Press. : 345 [2013-08-15]. ISBN 03001120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6]
  8. ^ Ra'anan 2006,第29–31頁.
  9. ^ Ra'anan 2006,第58頁.
  10. ^ 10.0 10.1 Service 2009,第378頁.
  11. ^ 11.0 11.1 McCauley 1997,第48頁.
  12. ^ 12.0 12.1 12.2 Baylis 1989,第98頁.
  13. ^ 13.0 13.1 Kort 2010,第394頁.
  14. ^ 14.0 14.1 Radetsky 2007,第219頁.
  15. ^ 15.0 15.1 McCauley 1997,第105頁.
  16. ^ Backes & Moreau 2008,第415頁.
  17. ^ March 2002,第xx頁.
  18. ^ 18.0 18.1 McCauley 1997,第117頁.
  19. ^ Clements 1997,第140頁.
  20. ^ Fairfax 1999,第36頁.
  21. ^ Williamson 2007,第42頁.
  22. ^ Zemtsov 2001,第132頁.
  23. ^ Noonan 2001,第183頁.
  24. ^ Rogovin 2001,第38頁.
  25. ^ Phillips, 2001 & 20.
  26. ^ Grill 2002,第72頁.
  27. ^ Brown 2009,第59頁.
  28. ^ Rappaport 1999,第95–96頁.
  29. ^ Ulam 2007,第734頁.
  30. ^ Taubman 2003,第258頁.
  31. ^ Ra'anan 2006,第69頁.
  32. ^ 32.0 32.1 32.2 Chubarov 2003,第60頁.
  33. ^ Brown 2009,第403頁.
  34. ^ Baylis 1989,第98–99 & 104頁.
  35. ^ Vasil'eva 1994,第218頁.
  36. ^ White 2000,第211頁.
  37. ^ Service 2009,第433–435頁.
  38. ^ Service 2009,第435頁.
  39. ^ McCauley 1998,第314頁.
來源明細
書籍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