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費爾德美術館
52°01′05″N 8°31′34″E / 52.01806°N 8.52611°E
比勒費爾德美術館是一座位於德國比勒費爾德的當代藝術美術館。它由菲利普·約翰遜於1968年設計,並由商人魯道夫·奧古斯特·奧特克贊助。[1]
收藏和展覽
比勒費爾德美術館的第一批收藏可以追溯到1950年來自奧特克的捐贈,又於1954年通過其他形式的收購逐漸擴展,該系列聚焦於表現主義,雕塑和當代藝術。[2]美術館的永久收藏品包含20世紀的各種藝術作品,包括帕勃羅·畢加索和馬克斯·貝克曼的畫作,青騎士小組的作品、以莫霍利-納吉·拉斯洛和奧斯卡·施萊默為中心的藝術運動作品,以及1970年代和80年代的新藝術品。美術館坐落在一個雕塑花園中,展出的作品包括奧古斯特·羅丹、亨利·摩爾、理查德·塞拉、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和其他現代雕塑家的作品。
在2003年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上,美術館上映了紀錄片《伊利亞與艾米拉·卡巴科夫:1997-2003年烏托邦歷史中心》,該紀錄片在「現在,烏托邦站!」展中永久展出。作為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重要藝術博物館藏品系列展覽的一部分,波恩聯邦藝術展覽館於2011年展出了「未知的比勒費爾德藏品」。[3]
藝術館還舉辦臨時展覽。最近的展覽包括埃米爾·諾爾德、Rirkrit Tiravanija[4]和本地出生的藝術家彼得·伯克斯蒂格爾和康拉德·菲利克斯穆勒。1991年的展覽「畢加索的超現實主義:1925-1937年」是1984年,1988年,1993年和2011年的五個國際知名畢加索展覽之一,[5]吸引了6.7萬名參觀者。[6]
美術館還提供導覽,兒童教學活動和圖書館。
建築
美術館位於比勒費爾德舊城區的西南。美國建築師菲利普·約翰遜於1966年受到美術館館長奧特克和約阿西姆·沃爾夫岡·馮·莫爾特克邀請,於1968年建造,整體風格是菲利普創立的國際風格,也是他在歐洲唯一的美術館/博物館建築。1994年,法蘭克·蓋瑞提議對現有建築物進行擴建,但沒有實現。美術館於2002年進行了翻新。
建築物呈立方體形狀,地面為方形,地上三層,地下兩層[7],總展覽面積為1,200平方米(13,000平方英尺)。外牆是紅色的砂岩。
命名爭議
魯道夫·奧特克曾經表達過將這座建築以其繼父之名命名的願望。[1]其繼父卡瑟洛夫斯基不僅是納粹黨人,亦在後來加入了Freundeskreis der Wirtschaft(一個支持納粹的企業家組織),這在比勒費爾德引起爭議。[8]這場爭論與1968年的六八運動不謀而合。這導致了有1200名受邀者的開幕活動被取消,[9]——但市議會堅持其選擇的名字。1968年9月27日的抗議活動伴隨着美術館「無聲」開幕式的進行。[7][10]紀念作為1944年9月發生的嚴重空襲受害者的卡瑟洛夫斯基雕像至今仍保留在入口大廳中。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美術館不再公開使用其名稱中有爭議的部分。[10]1998年,當時的館長托馬斯·克萊因試圖加強與奧特克家族的聯繫,並重新命名為卡瑟洛夫斯基,使討論重新開始。在嘗試達成無爭議的解決方案失敗後,市議會將名稱更改為比勒費爾德美術館(Kunsthalle Bielefeld)[1],於是奧特克家族終止了贊助並撤回了他借給該館的所有作品。[11][12]
管理層
藝術館的現任館長是弗里德里希·梅斯德(自2011年起)。前任館長包括托馬斯·克萊因(1996-2011),烏爾里希·韋斯內爾(1974-1996),約阿西姆·沃爾夫岡·馮·莫爾特(1961-1974)和古斯塔夫·弗里森(1954-1961)。
參見
外部連結
- 比勒費爾德美術館英文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資料
Hans-Jörg Kühne: Bielefeld '66 bis '77: wildes Leben, Musik, Demos und Reformen. Bielefelder Beiträge zur Stadt- und Regionalgeschichte, vol. 21. Kiper, 2006, Bielefeld. ISBN 3-936359-15-6。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27. September 1968: Das „Richard-Kaselowsky-Haus – Kunsthalle der Stadt Bielefeld" wird eröffn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ernd J. Wagner. City of Bielefeld.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wagner」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Arp, Beckmann, Munch, Kirchner, Warhol … Classics in Bonn - The Unknown Collection from Bielefeld, 28 January–27 March 2011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9 May 2009. Art and Exhibition Hall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Bonn.
- ^ The Unknown Collection: Classics from the Kunsthalle Bielefeld, 10 July – 4 September 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Kunsthalle Bielefeld.
- ^ Kunsthalle Bielefeld widmet Rirkrit Tiravanija eine sehenswerte Ausstellu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tefan Brams, Neue Westfälische, 8 July 2010.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0.
- ^ Picasso 1905 in Paris, 25 September 2011 – 15 January 20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Kunsthalle Bielefeld.
- ^ Kunsthalle Bielefeld: Ausstellungshaus von internationalem Ru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ielefeld-marketing.de.
- ^ 7.0 7.1 Kunsthalle Bielefeld (10 / 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t-in.de. 7 October 2002.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0.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rtin」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Das Thema ist erledig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Karl-Heinz Steinkühler, Focus, 23 November 1998. Interview with Rudolf August Oetker.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0.}
- ^ Affären / Oetker: Was für ein Man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er Spiegel, 30 September 1968.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0.
- ^ 10.0 10.1 Von Tätern und Wohltätern: Zur Umbenennung der Kunsthalle Bielefe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orld Socialist Web Site, 2 December 1998.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0.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wsws」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Das Thema ist erledig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Karl-Heinz Steinkühler, Focus, 23 November 1998. Interview with Rudolf August Oetker.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0.
- ^ Man nehme Dr. Oetker Michael Westphal, Berliner Zeitung, 10 November 1998.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