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齡
李壽齡 | |
---|---|
軍人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18年 中華民國山東省鄒平縣 |
逝世 | 1942年1月24日 中華民國山東省壽光縣 | (23—24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語言 | 漢語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部隊 | 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軍 |
軍銜記錄
|
李壽齡(1918年—1942年1月24日),山東鄒平人。1937年12月,親自參與成立了魯北地區第一支抗日武裝,即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曾任中共鄒長中心縣委書記、清西辦事處主任、壽光中心縣委書記、清東地委組織部長、清中地委書記等職[1]。
生平
李壽齡於1918年出生於山東鄒平韓店鄉舊口村,出生於鐵路工人家庭。1933年,由濟南轉到長山中學第八級就讀1935年考入山東省立濟南第一師範學校,1期間參加綏遠抗戰罷課遊行、募捐等革命活動。1936年,參加全國學生救國聯合會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在濟南一家報紙主持創辦《晨鐘》文藝副刊,藉以喚醒民眾。1937年,即七七事變發生之後,受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派遣,在長山附小以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抗日活動。期間,結識了姚仲明、廖容標等共產黨人,不久,他即由姚仲明、趙明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2]。1937年12月23日,侵華日軍從齊東縣台子一帶強渡黃河,入侵鄒平、長山、齊東三縣縣境。24日,日軍飛機轟炸鄒平、長山兩縣縣城。26日,長山中學黨組織在長山縣九區太平莊舉行了黑鐵山起義,宣告成立了魯北地區第一支抗日武裝,即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1]。
在黑鐵山起義之後,李壽齡被派往長山六區任指導員,將該區的韓子衡部編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1938年1月,第五軍夜襲長山城,之後1月19日,5軍在小清河南岸安家莊,伏擊日軍汽艇。小清河伏擊戰後,5軍將長山六區聯莊會編為5軍第19中隊,韓子衡任隊長,李壽齡任指導員。1939年5月,鄒(平)、長(山)中心縣委在焦橋區的孫家莊成立,李壽齡任縣委書記,歸中共清河特委領導。下轄:鄒平、長山、桓台、齊東、章丘、歷城等縣黨組織,中心縣委活動在鄒長地區,駐防在小清河北的胡家店,小清河南的焦橋,西董的由家河灘一帶[3]。1940年1月,李壽齡調任壽、昌、濰中心縣委書記。1940年10月後,中共清東地委成立,李壽齡調任地委組織部長。1941年1月,李壽齡與益壽縣委幹部共100多人進駐東朱鹿村,突然被300多日、偽軍(徐振中部)包圍[4],史稱「朱鹿事件」[5]。1942年1月24日,李壽齡在壽光縣東朱鹿村與日軍作戰突圍時犧牲[6][7]。
紀念
1984年起,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舊址先後被淄博市列為市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山東省委確定為全省愛國教育基地。2001年,淄博市新修建了一座黑鐵山起義紀念壁,其上刻有黑鐵山起義英烈譜,記載着加黑鐵山起義、犧牲時擔任營級以上職務的56名著名英烈的事跡,其中包括李壽齡[7]。2014年,被列入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8][9]。
參見
參考來源
- ^ 1.0 1.1 李寿龄 - 著名抗日英烈. 中華英烈網.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中文(簡體)).
- ^ 曲延慶著. 邹平通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9.05: 489–490. ISBN 7-101-02097-6.
- ^ 中共鄒平縣委組織部,中共鄒平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鄒平縣檔案局編.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邹平县组织史资料 1927-1987. 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9.09: 22. ISBN 7-80023-126-7.
- ^ 張方泰主編;中共鄒平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鄒平縣檔案局(館)編. 邹长抗日烽火录. 濟南:黃河出版社. 1995.07: 325–326. ISBN 7-80558-640-3.
- ^ 常連霆主編;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山東省中共黨史學會編. 山东党史资料文库 第14卷.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5.05: 600. ISBN 978-7-209-08772-8.
- ^ 民政部優撫安置局編.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5.11: 73. ISBN 978-7-5087-5144-3.
- ^ 7.0 7.1 魯中晨報. 抗日英烈李寿龄:送情报帮忙设伏 击毙日军少将. 搜狐新聞. 2015-05-09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中文(簡體)).
- ^ 人民網. 民政部公布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紫光閣. 2014-09-01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中文(簡體)).
- ^ 張麗著. 历史不能忘记系列 抗日英烈民族魂. 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07: 231. ISBN 978-7-5162-0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