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陽
李元陽 | |
---|---|
大明 | |
籍貫 | 大理府太和縣 |
字號 | 字仁甫,號中谿 |
諡號 | 文肅 |
出生 | 弘治十年九月二十八日(1497年10月23日) |
逝世 | 萬曆八年十月二十日(1580年11月26日) |
著作 | |
《大理府志》、《雲南通志》、《心性圖說》、《艷雪台詩》、《中溪漫稿》 |
李元陽(1497年10月23日—1580年11月26日[1][2]),字仁甫,號中谿,雲南大理人,明朝政治人物、理學家、文學家,同進士出身。
生平
明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舉人,雲貴鄉試第二名。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第三甲第65名進士[3],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因為仗義執言,受到同僚排擠,他因此藉故歸家賦閒。嘉靖十年(1531年)復出,官授江陰知縣,在任期間,外抗擊「海寇」,內施惠政於人民。後升為戶部主事,監察御史,再次因直言而被貶為荊州知府,政聲顯著。因識張居正於童試,在張居正擔任首輔之後亦與之通書信。最終因看不慣官場黑暗,回到大理老家隱居,與謫居於雲南的楊升庵相契最深,兩人常常一起吟詩作畫,同游景勝。與張含、楊士雲、胡廷祿、王廷表、唐錡,相互酬唱,並稱楊門六學士。[4]
著作
李元陽在文學上貢獻卓著,與楊士雲同修《大理府志》,並修訂《雲南通志》。著有《心性圖說》、《艷雪台詩》、《中谿漫稿》,詩文匯編為《中谿家傳匯稿》。在閩中曾校刻《史記題評》、《十三經註疏》、《杜氏通典》等計764卷。
墓葬
李元陽墓 | |
---|---|
大理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大理市大理鎮崇聖寺三塔景區內 |
座標 | 25°42′25″N 100°08′30″E / 25.706853°N 100.141666°E |
分類 | 古墓葬 |
時代 | 明 |
編號 | Ⅰ |
認定時間 | 1985年9月20日 |
李元陽墓位於蒼山應樂峰麓,崇聖寺內,東距三塔200米,北與段功墓相望。李元陽墓為圓形圍石封土墓,直徑約3米,墓前建有石牌坊,墓道兩旁立有翁仲、獅、象、鹿、馬等石雕10軀,四周砌以圍牆。「文革」中被當地村民盜掘破壞,墓前石碑及石像等被毀。現僅存遺址和殘損的墓志銘。1985年公佈為第一批大理市文物保護單位。[5][6][7][8][9][10]
參考文獻
- ^ 大明李文肅公墓誌銘. 維基文庫.
公生於弘治丁巳九月二十八日戍時,卒於萬曆庚辰十月二十日寅時,享年八十四歲。
- ^ 李選. 侍御中谿李公行狀. 維基文庫.
萬厯八年,中谿李先生年八十有四,十月二十日卒於家。
-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卷九.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26. ISBN 7-222-03006-9.
- ^ 楊慎《病中永訣李、張、唐三公》詩後注云:「吳高河懋嘗以楊弘山士雲、王純庵廷表、胡在軒廷祿、張半谷含、李中溪元陽、唐池南錡為楊門六學士,以擬蘇門秦、黃、晁、張、廖略雲。」
-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1978-2005)·卷四.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8: 512. ISBN 978-7-222-17425-2.
- ^ 大理州文化體育局 編; 王崢嶸 主編.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6: 80. ISBN 978-7-5367-7247-2.
- ^ 政協大理市第六屆委員會編. 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揽胜(大理市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內部發行. 2004: 89–90.
- ^ 邱宣充,張瑛華. 云南文物古迹大全.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2: 489. ISBN 7-222-00943-4.
- ^ 大理市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 編. 大理市文化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6: 337. ISBN 7-5367-1268-5.
- ^ 李元阳墓. 大理時訊. 2014-11-12 [2023-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3).
官銜 | ||
---|---|---|
前任: 李士翱 |
明朝荊州府知府 嘉靖年間 |
繼任: 李復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