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彭仁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Jen-Chieh Peng
彭仁傑
母校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知名於Nuclear Physics
獎項APS Fellow, 1993

LANL Fellow, 1997
Breakthrough Prize, 2016
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 2022

Tom W. Bonner Prize, 2023
網站https://physics.illinois.edu/people/directory/profile/jcpeng
科學生涯
機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論文(16O, 12C) Reaction and 24Mg and 28Si(1975)
博士導師James V. Maher

彭仁傑(1949年)是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實驗核物理學家。 [1]

教育和職業

彭先生於1970年在台灣東海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並於1975年獲得匹茲堡大學核物理學博士學位。 1978年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物理部之前,他曾在法國薩克雷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彭於 2002 年加入伊利諾伊大學物理系,擔任教授。

彭的研究領域包括強子的結構、基本對稱性和中微子物理。他是大約10個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實驗的發言人或共同發言人,也是 430 多篇期刊文章的合著者,引用次數超過 50,000 次。

彭先生於1993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院士,並於1997年當選為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實驗室院士。 2022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2022 年,他獲得了Tom W. Bonner Prize,表彰其「開展了研究反夸克在核子和核中的分佈,使用Drell-Yan過程作為實驗工具,並為闡明核子中輕夸克海的味的不對稱起源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獎項及榮譽

  • 美國物理學會會員 1993年
  •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1997年
  •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16年
  • 東海大學傑出校友 2020年
  • 玉山學者 2022年
  •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22年
  • Tom W. Bonner Prize 2022年

參考來源

  1. ^ Jen-Chieh Peng. physics.illinois.edu. [13 Sept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