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農民運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Untitled

中文維基有不少「起義"的文章,但我覺得這是缺乏中立性的用詞,因並不是所有反抗當權者的都是「義民「;相反的,有不少是殘暴的,蠻橫的。也許該把「起義「改為「反抗「。 --24.6.65.36 06:10 2005年10月16日 (UTC)

怎麼說呢,基本上農民在歷朝都是處在社會最低層的,如果說他們的反抗有殘暴的,但從平等角度看,似乎應該算得上追求平等吧 Ksyrie 21:09 2006年1月21日 (UTC)

起義真的是有加入判斷在其內的詞彙,如果有人在這裏寫「農民暴動」、「農民造反」,可能也會讓某些人不高興吧。至於有的政府自認為代表某些階級,而在歷史記述中宣揚這類的觀點,我覺得這到頭來會害到自己。如果哪天真的發生某些農民蜂起反抗該政府,那是不是也算「起義」呢?

求平等是另外一回事,兵變也有求平等的,但你總不能把所有的兵變都叫成兵諫。真要用個名詞,民變就可以了,大家都知道這也可能是官逼民反,何必自己急着在名詞上就做價值判斷。其實樓上講的很含蓄了,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好像沒聽過中國大陸稱呼自己農民反抗政府的行為叫做起義。--未命名 02:26 2006年1月27日 (UTC)

義,宜也,下面是個我字,上面是羊羔,羊羔於我者為義,義字解作「正義」、「公義」並不是原本的意思,對於農民而言遭到壓迫、受到蠱惑等等,從他們內心的感受出發,他們自己的行為才是正義的,所以「起義」一詞並沒有偏差。反而暴動、造反等詞才是站在統治者、既得利益者角度加諸於民眾的詞彙觀點。同時如果不是官官相衛、官逼民反,民怨不得正當途徑抒發,而導致自發性、有心人蠱惑引導的民變,是不會有民眾舍易求難發動起義的,故有「你不仁我不義」的說法。

不知台灣地區對農民戰爭/起義/叛亂/革命是怎麼稱呼的?中國近代將農民起義神聖化的傾向始於什麼時代?--Heroyog 07:50 2006年11月15日 (UTC)

中華民國稱爲黃巾、黃巢之亂,更沒有農民起義之稱。—Jusjih 2007年7月10日 (二) 17:25 (UTC)[回覆]
黃巢殺人八百萬,張獻忠把四川殺得十室九空,也可叫義民,無人不是義民。user:哲里
可參考「武裝起事」條目,改為「農民起事」之類的。--207.112.69.218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04:57 (UTC)[回覆]
香港的中國歷史教科書稱作"民變",是中立的形容詞。--JNZ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06:57 (UTC)[回覆]
「民變」含義太廣,「民」的範圍不止農民,還可包括工人等。「農民運動」含義也太廣,農民的遊行示威等也可包括。「農民起義」(姑且不論其中立性問題)應該主要是武裝鬥爭吧。我覺得「農民起事」比較好。「農民戰爭」也不錯,不過戰爭暗示着規模較大,小規模的起義叫做戰爭不合適。綜上,還是「農民起事」最好。小駱駝商隊 (留言) 2010年11月6日 (六) 18:26 (UTC)[回覆]

條目改名


基於上述,是否應該將反抗暴政而較具理想性的運動稱「起義」,手段較兇殘且無章法的稱「某某亂事」分列條目,較為中立?以上意見提供給各位做個參考「晴羽留言2012年5月12日 (六) 09:40 (UTC)[回覆]

建議「農民運動」與「農民起事」應該分成兩個條目

參考英文維基,en:Peasant movement翻成中文應該是「農民運動」,屬於「社會運動」的一部分,「農民運動」的含義包括了和平的與暴力的手段。和平的手段如遊行、請願等,都屬於「農民運動」,而不屬於「農民起事」。1988年台灣農民運動是一個農民請願行動的例子。

「農民起事」的含義專指暴力的手段。

「農民運動」是廣義的,包含「農民起事」的範圍,但不只是「農民起事」。「農民運動」與「農民起事」分成兩個條目,會更清楚。現有條目內容移到「農民起事」條目下。「農民運動」條目內容,可以參考英文維基en:Peasant movement擴充。 Happyseeu留言2013年7月12日 (五) 18:4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