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青州 (古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青州中國始於漢朝設置的明朝開始設為青州府,為府治,清代延用。青州本為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設青州刺史部東漢時青州刺史駐地為齊國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三國曹魏西晉均沿襲此制。永嘉之亂後,東晉大興初年在今江蘇省淮安市境僑置青州,後有多次遷治。又在今山東省境置北青州,江蘇省境內的青州,則稱為南青州劉宋時,廢南青州,北青州稱青州。治所多有遷移。隋朝廢青州,唐朝復置,又改稱北海郡。金朝時改益都府,元朝時為益都路,明清時為青州府

沿革

漢朝

魏晉南北朝

曹魏西晉沿襲青州刺史部,治所在臨淄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廣固(今山東省青州市),為青州刺史治。永嘉之亂後,地入後趙,經歷前燕前秦後燕,最後成為南燕的都城。東晉在今江蘇省境置青州,又稱南青州義熙六年(410年),劉裕滅南燕,築東陽城(廣固),置北青州。劉宋時,廢南青州,北青州改稱青州,轄郡:齊郡濟南郡樂安郡高密郡平昌郡北海郡東萊郡太原郡長廣郡,共四十六縣。治所多有遷移,孝建初稱青州治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大明中還治東陽城。

隋唐

隋朝廢青州,唐朝復置,又改稱北海郡。戶七萬三千一百四十八,口四十萬二千七百四。治所益都縣,下轄七縣:益都縣、臨淄縣千乘縣博昌縣壽光縣臨朐縣北海縣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區劃 開皇元年 區劃 大業3年
青州 北海郡
齊郡 北海郡 樂安郡 益都縣 臨朐縣 壽光縣
北海縣 下密縣 都昌縣
營丘縣 千乘縣 博昌縣
臨淄縣
益都縣 昌國縣
廣饒縣
下密縣 都昌縣 千乘縣 樂安縣
高陽縣
縣名 現在地名 簡介 備註
益都縣 望。
臨淄縣 緊。武德八年,省時水縣入。
千乘縣 緊。武德二年以千乘、博昌、壽光置乘州,並置新河縣。六年省新河。八年州廢,縣來屬。參見高青縣
博昌縣 上。武德八年省樂安、安平二縣入焉。有靈山。
壽光縣 緊。武德二年置。
臨朐縣 上。武德五年置,八年省般陽縣入焉。
北海縣 緊。唐初,營丘民汲嗣率鄉人拒賊,權置杞州。武德二年復為營丘縣。是年,以北海、營丘、下密置濰州;又置連永、平壽、華池、城都、東陽、寒水、訾亭、濰水、汶陽、膠東、華宛、昌安、城平十三縣,六年皆省。入年州廢,省營丘、下密入北海,來屬。長安中,令竇琰於故營丘城東北穿渠,引白浪水曲折三十里以溉田,號竇公渠。
唐朝青州轄縣
618年 益都縣平壽縣北海縣都昌縣下密縣臨朐縣臨淄縣博昌縣千乘縣壽光縣
619年 益都縣臨朐縣臨淄縣(新設時水縣[1]安平縣[2]博昌縣千乘縣壽光縣改屬乘州平壽縣都昌縣北海縣下密縣改屬濰州
621年 益都縣臨朐縣臨淄縣時水縣安平縣樂安縣[3]來屬)
622年 益都縣臨朐縣臨淄縣時水縣安平縣樂安縣(新設般陽縣[4]
625年 益都縣臨朐縣臨淄縣博昌縣千乘縣壽光縣北海縣來屬,廢除般陽縣時水縣樂安縣安平縣
669年 益都縣臨朐縣臨淄縣博昌縣[5]千乘縣壽光縣北海縣

北宋

北宋時,青州治所仍在益都縣,下轄六縣:益都縣、壽光縣、臨朐縣、博興縣、千乘縣、臨淄縣。金朝天會九年(1131年),劉豫升青州為益都府元朝時為益都路,明清時為青州府

長官

漢朝青州刺史
曹魏青州刺史
  • 臧霸(220年-222年,都督)
  • 王凌(225年-228年)
  • 程喜(232年-236年)
  • 石苞(253年-259年,都督)
  • 鍾毓(258年-259年)
  • 宋鈞(259年-260年,都督)
  • 魯芝(261年-265年)
西晉青州刺史
東晉北青州刺史
劉宋青州刺史
北魏青州刺史
唐朝青州刺史
五代青州刺史
北宋知青州

註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