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岳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軍一級上將
薛岳
薛仰岳
 中華民國第2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主任委員
任期
1966年5月27日—1991年6月30日
總統
列表
前任陳誠
繼任末任
 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
任期
1958年7月14日—1963年12月14日
行政院院長陳誠
中華民國 第11任廣東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49年1月21日—1949年10月15日
前任宋子文
繼任末任
 中華民國第1任總統府參軍長
任期
1948年5月19日—1948年10月30日
繼任劉士毅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5任參軍長
任期
1947年5月10日—1948年5月19日
前任商震
繼任行憲,任期延續
中華民國 第5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39年1月21日—1945年6月26日
前任張治中
繼任吳奇偉
中華民國 代理貴州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37年5月12日—1937年12月16日
前任顧祝同
繼任孫希文(代理)
吳鼎昌(正任)
個人資料
性別
伯陵
出生1896年12月17日
 大清廣東省韶州府樂昌縣(今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
逝世1998年5月3日(1998歲—05—03)(101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
墓地 臺灣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
籍貫廣東樂昌
國籍 大清(1896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5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98年)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獲獎 青天白日勳章
軍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 中華民國陸軍
軍銜陸軍一級上將旗 一級上將
學歷
經歷

薛岳(1896年12月17日—1998年5月3日[1]),原名仰岳,字伯陵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廣東韶州府樂昌縣客家人,為民國年間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多次勝利,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因此被日軍冠以「薛老虎」之稱[2][3]

原名薛仰岳,因出生時在中日甲午戰爭清朝剛戰敗,其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飛成為民族英雄。薛仰岳後改名薛岳,以示不僅仰慕岳飛,更將身體力行。

早年

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2年春考入廣東陸軍小學,與張發奎葉挺為同學。但薛岳未隨廣東陸軍小學的同學升入湖北武昌的第二陸軍預備學校。也未在1917年初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見1987年河北省政協文史委編輯出版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書中收有民國十一年編錄的《保定軍校同學錄》的完整資料。《張發奎口述自傳》詳細記載了薛岳從陸軍小學到參加二次革命、1914年被廣州法租界逮捕入獄、第一次出獄是1916年9月,後又再次被捕入獄,於1917年初方才重獲自由,回到家鄉,最後投身粵軍的經歷:

【按:第二陸軍預備學校第二期畢業時,葉挺等升入保定軍校六期,而張發奎未能去保定軍校六期而從武昌回鄉】「到了廣州,我寫信給住在樂昌鄉下的薛岳,我叫他來廣州,於是我們合住一間旅舍。我的錢花光了,必須去找工作。我們去找梁樹熊介紹。他是個革命者,同薛岳一起坐過牢;此時正擔任煙酒專賣局總務主任。他介紹薛岳去專賣局石龍辦事處,介紹我去肇慶辦事處。」

【按:1917年,保定軍校第六期的第一學年之時】「李福林要求廣西都督陸榮廷委任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為廣州士敏土廠廠長。於是,革命黨人就有飯吃了。薛岳、司徒非劉紀文和我都在該廠找到了工作。」

【按:1918年,保定軍校第六期的第二學年也是最後一個學年】「鄧鏗號召在水泥廠工作的革命青年參加粵軍,我告訴他我不能去,因為我要照顧張嘉斌【按:張發奎的胞弟】的學業。薛岳去了」

1918年7月,在保定軍校尚未畢業,便南下廣東,參加孫中山新建立的援閩粵軍,任司令部上尉參謀。後曾任孫中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

1922年陳炯明與孫中山鬧翻雙方陷於戰事,薛岳曾保護宋慶齡脫險。

粵軍被蔣介石收編,編為北伐軍第一軍第3師,第3師的軍官又與第1、2師混編,薛岳以收編粵軍軍官的身份進入蔣介石嫡系第一軍。北伐初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

1927年四一二事變之前,曾建議中共中央:「把蔣介石當反革命抓起來!」

第一次國共內戰

1927年蔣介石清黨,薛岳因「不反對逮捕共產黨,但是反對槍殺他們」被迫離開蔣介石第一軍,回到廣東改投李濟深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拉隊伍任新編第二師師長。師部就設在省議會舊址上,大門是對正東較場。當時東較場是清黨的刑場,天天都聞到殺人的槍聲,有時還是連珠般地響個不停[4]。副師長鄧龍光。參謀長羅梓材,參謀處長孟敏,副官處長吳飛,經理處長黃國維,軍醫處長馮某,政治部主任戴振魂/凌仲冕(代理)。

不到一個月新二師開韶關整理訓練。

張發奎回粵後,薛帶新編二師加入張發奎系統。第四軍內部發生紛爭趕走軍長繆培南,迎回張發奎任軍長,薛岳又頂上去做張發奎的副手。1927年11月17日凌晨爆發廣州張黃事變廣州起義發生後,粵軍第四軍的主力在東江一時回不來,只好把西江方向的薛岳師調入城,徹底鎮壓了廣州城內的共產黨。1927年下半年這一系列事件導致粵軍第四軍損失慘重。張發奎系粵軍追隨汪精衛改組派的政治策略,1928年接受蔣介石改編參加二期北伐;1930年中原大戰時,張發奎系粵軍第四軍倒向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一起反蔣。粵(張發奎)桂聯軍進入衡陽的時候,粵軍的蔣光鼐蔡廷鍇部尾隨而至,斷了張發奎後路。隨之衡陽決戰,結果張、桂聯軍慘敗。張發奎下手,第四軍被迫歸順蔣介石,實行中央化,薛岳當上了第四軍軍長,薛岳率領粵軍第四軍棄桂投蔣,背景是當時汪蔣合流。

此後在中央軍系統中,由於陳誠也有粵軍第一師經歷,志在接班的陳誠廣納班底,把浙軍系統和粵一師鄧演達系的幹部都被納入陳誠的小團體。薛岳得到陳誠的信任、推薦,在國共戰爭期為蔣介石重用負責追剿中國工農紅軍,曾經多次重創紅軍。中央紅軍長征,率領國民黨中央軍8個師窮追不捨,有「紅軍一路跑,薛岳一路追」之說,被當時紅軍視為「長征頭號敵人」。紅軍入湘後,蔣介石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薛岳為前敵總指揮、第二路司令,轄第59、90、92、93師。1934年11月「湘江戰役」,薛部追上紅軍大戰六天,紅軍自原先8萬6千兵力剩下殘軍3萬潰敗於薛岳。1935年1月25日,蔣介石任命薛岳為貴陽綏靖主任,掌握了貴陽與省政。1935年2月2日,成立湘鄂川黔邊區剿匪軍第二路軍,總司令龍雲,共十二個師、四個旅,薛岳為前敵總指揮,對長征路過雲南的紅軍第一方面軍主力進行防堵追剿,該路軍下轄:

  • 第一縱隊:吳奇偉部轄第59、90、92、93師,共4個師;
  • 第二縱隊:周渾元部轄第5、13、96、99師,共4個師;
  • 第三縱隊:滇軍孫渡部第2、5、7、預備旅共4個旅;
  • 第四縱隊:黔軍王家烈部第1、2、3、8、教導師,共5個師。

抗日戰爭

1937年6月2日,貴州省政府代主席薛岳宣誓就職[5]:5437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四次長沙會戰等會戰,指揮的前五場會戰每戰都造成日軍逾萬人傷亡;分別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司令,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司令,第九戰區副總司令。1944年3月5日,湖南省政府主席、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在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發言中指出:「湖南省戰時對國家貢獻居全國之冠!」與會者全體起立鼓掌[6]。薛岳曾經指揮萬家嶺戰役等多次戰役,並且在第三次長沙戰役以其著名的「天爐戰法」消滅了大量日軍,但該戰術在第4次會戰遭到橫山勇利用兵力優勢破解。1945年6月26日,國民政府任命吳奇偉為湖南省政府主席,原任薛岳免職[5]:7746

1946年10月10日,榮膺美國總統杜魯門所授總統自由勳章(Medal of Freedom)。[7]

第二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結束後,薛岳指揮國軍百萬野戰部隊大舉進攻華東解放區。1947年1月10日,國軍佔領蘇北沭陽,蔣指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繼續進擊,求於10日內結束蘇北軍事[5]:8263

1947年1月魯南戰役失敗,薛岳損失了蔣介石最重視的機械化部隊第一快速縱隊,薛岳失去軍事指揮權。參謀總長陳誠接任華東國軍指揮權,部署籌劃了萊蕪戰役,損失李仙洲部隊6萬餘人。薛岳被當作替罪羊,1947年3月3日蔣介石以「指揮無力,名聲低落」的罪名撤了薛岳的職。1947年5月10日,國民政府特任薛岳為國民政府參軍長,原委商震應免本職[5]:8351。1948年5月,轉任總統府參軍長。

1949年初,全家族從上海乘專列撤回廣東樂昌老家。1949年1月21日,代總統李宗仁任命薛岳為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東省保安司令[8]:239。2月2日,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岳對美聯社記者聲稱,建立粵、桂、閩、湘四省聯盟[5]:8801。2月4日,薛岳於廣州宣佈施政三大原則:一、政治自由;二、經濟民主;三、軍事自衛[5]:8803。中國共產黨佔領大陸後,撤退至海南島。1949年10月解放軍發動廣東戰役

1949年12月28日,特派薛岳為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副長官[9]、海南防衛總司令官。薛岳把原來廣東省的6個保安師運到海南,編成了第四軍第六十三軍第六十四軍,每軍各2個師,又利用軍艦和飛機在海南構築了一道「伯陵防線」,嘗試將海南建設為反共基地後圖「反攻大陸」。1950年4月中共進攻海南,國軍戰敗後薛岳撤出海南並赴台。

赴台晚年

第十四次大會時任主席的薛岳。

抵台後獲升任一級上將,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行政院政務委員,1966年出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1991年因光復會裁撤而自然卸任,擔任此職長達25年。

退休後隱居於台灣嘉義縣竹崎鄉一座農村大宅,薛岳命名其為忠恕邨,生活深居簡出。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薛岳被李登輝任命為二十一名治喪大員之一,1月30日蔣經國大殮時,薛岳為遺體覆蓋黨旗的八名元老之一。

1998年5月3日逝世,享壽101歲。李登輝令褒揚,全文如下:

著作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5-05

  • 《正面戰場·武漢會戰》 薛岳, 趙子立 著
  • 《正面戰場·湖南會戰》 薛岳, 余建勛 著
  • 《正面戰場·閩浙贛抗戰》 薛岳, 岳星明 著
  • 《正面戰場·中原抗戰》陳家珍、薛岳 著

評價

1994年在大陸出版的張洪濤《燃燒的太陽》,對薛岳的抗日輝煌戰績給與高度評價。2005年5月再版書名改為《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

參考文獻

  1. ^ 生年依1896年陰曆十一月十三日換算為公曆12月17日。陸軍一級上將薛岳傳略. 廣東文獻. 1998-12, (第107期). 
  2. ^ 3次指挥长沙会战 薛岳: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中國網. 2010-02-21 [201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5) (中文(中國大陸)). 
  3. ^ 陳欽.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全部将领哪位歼灭日军人数最多?. 鳳凰網. 2013-11-15 [2014-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8) (中文(中國大陸)). 
  4. ^ 凌仲冕:“我所知道的新编第二师师长薛岳”,《萝岗文史》,第二辑.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5. ^ 5.0 5.1 5.2 5.3 5.4 5.5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6. ^ 〈國軍戰機「押送」日軍 湖南機場遞降書〉. 《明報》. 2015-08-30: 新聞專題A10版 [2023-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1). 
  7. ^ 国民党部队五大猛将:薛岳因抗战受美国总统表彰.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23-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1). 
  8. ^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七(下)
  9. ^ 總統府第五局 (編).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1949-12-31. 

外部連結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前任:
孫希文
貴州省政府主席
1937年5月-1937年12月
繼任:
吳鼎昌
前任:
張治中
湖南省政府主席
1939年1月-1945年6月
繼任:
吳奇偉
前任:
商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參軍長
1947年5月-1948年5月
機構撤銷
原因:行憲
新頭銜 中華民國總統府參軍長
1948年5月-1948年10月
繼任:
劉士毅
前任:
宋子文
廣東省政府主席
1949年1月-1949年10月
機構撤銷
前任:
陳誠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6年5月-1991年6月
機構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