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理查德·達利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理查德·達利茲
Richard Dalitz
出生Richard Henry Dalitz
(1925-02-28)1925年2月28日
 澳洲Dimboola
逝世2006年1月13日(2006歲—01—13)(80歲)
 英格蘭牛津
國籍 澳洲
 英國
母校墨爾本大學
劍橋大學
知名於Dalitz plot
Dalitz pair
CDD poles
獎項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粒子物理學
量子力學
機構布里斯托大學
伯明翰大學
康奈爾大學
恩里科·費米研究所
南京大學
論文Zero-zero transitions in nuclei(1950)
博士導師尼古拉斯·克默爾[1]
博士生Frank Close
Christopher Llewellyn Smith
斯坦利·曼德爾施塔姆

理查德·亨利·達利茲FRS[2](英語:Richard Henry Dalitz,1925年2月28日—2006年1月13日),澳大利亞物理學家,研究領域為粒子物理學[3][4]

參考文獻

  1. ^ 理查德·達利茲數學譜系計劃的資料。
  2. ^ 2.0 2.1 Aitchison, Ian J. R.; Smith, Christopher Llewellyn. Richard Henry Dalitz. 28 February 1925 — 13 January 2006.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London: Royal Society). 2016, 62: 59–88. doi:10.1098/rsbm.2016.0019. 
  3. ^ Close, Frank. Richard Dalitz: Physicist who mapped the behaviour of exotic particles and argued for the reality of quarks. The Guardian. 24 January 2006. 
  4. ^ Ian J.R. Aitchison; rank E. Close; Avraham Gal; & D. John Millener. The scientific heritage of Richard Henry Dalitz. Nuclear Physics A. 2 February 2008, 771: 2–7. Bibcode:2006NuPhA.771....2C. arXiv:physics/0603219可免費查閱. doi:10.1016/j.nuclphysa.2006.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