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商
楊哲商 | |
---|---|
字 | 哲商 |
本名 | 旭東 |
出生 | 1883年 大清浙江省臺州府臨海縣 |
逝世 | 1911年(27—28歲) 上海公共租界嵩山路 |
墓地 | 中國浙江省 杭州市南天竺辛亥革命烈士墓地 臨海市楊哲商烈士墓 |
國籍 | 中國 |
配偶 | 沈芳美 |
兒女 | 女兒:楊韻清 嗣子:楊鴻機 |
楊哲商(1883年—1911年11月6日[a][4][5][6]),名旭東,小名秀南,字哲商,以字行[2][3],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今臨海市)人,辛亥革命烈士,光復會會員[1]。宣統三年(1911年),設工場於上海法租界嵩山路維昌洋行樓上,秘密製造炸彈。同年11月6日凌晨(一說11月7日深夜)製造炸彈時,不幸操作失手引爆炸藥,當場犧牲,年僅28歲。
生平
早年生活
1883年,楊哲商出生於臨海城關舊倉頭(今屬臨海市古城街道)一個普通商人家庭,其遠祖來自福建[4]。父親早逝,由母親毛氏撫養成人[4][5]。早年就學於三台書院,畢業後即任教於縣學,與同鄉王文慶、屈映光、周琮結為好友[4][5][6][7]。1905年,與沈芳美結婚。1907年,王文慶在上海創辦啟東學校,宣傳革命思想,楊哲商聞訊入學,期間閱讀了《革命軍》、《浙江潮》、《警世鐘》等書刊,接觸到了革命思想,深得王文慶賞識,並經王文慶介紹,結識了女革命黨人秋瑾,擔任上海、紹興之間王文慶與秋瑾的聯絡員,對外與秋瑾以夫妻相稱[4]。後於呂公望的介紹下加入光復會[6]。
投身革命
1907年夏初,光復會台州籍會員楊鎮毅、屈映光、周琮等人上書,借用台州府校士館,創辦「耀梓體育學堂」[8],與秋瑾的紹興大通學堂相呼應。學堂名義上培養體育教員,實際上是光復會在台州的革命機關。當時楊哲商與陳韶奉秋瑾之命,為皖浙起義分別前往嘉興、湖州籌措軍火和糧餉[5]。7月6日,安慶起義失敗。7月15日,秋瑾英勇就義,大通學堂隨即被封,台州耀梓體育學堂也遭到懷疑,幾被查封。楊哲商潛回臨海,與台州知府周旋,最後將學堂改名為「耀梓師範學堂」,並擔任圖畫教師[4][6]。當時該校教員多為光復會員,校內民主氛圍濃厚,學生大多傾向於革命。楊哲商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且重視婦女解放運動,曾在城隍廟召開千人大會,號召解放婦女,放足以順天性[4][6][8]。
1908年夏,學堂的主要辦學人員分赴各地,參加起義準備工作,學堂在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停辦。11月,楊哲商收到光復會總部通知,要求他前往安慶,協助光復會員、安慶新軍軍官熊成基發動起義。為躲避清吏的監視,楊哲商一邊宣稱前往江西探望大哥楊旭初,一邊秘密改道赴滬。當他抵達上海時,得知熊成基起義失敗,決意不顧安危,單刀直入。經勸阻後鬱鬱返回臨海,擔任縣城隍初級小學教員[4]。
1911年夏末,楊哲商與王文慶等人組織了台州革命秘密機關「台州國民尚武會」。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王文慶在上海函召楊哲商等人赴滬參加起義準備工作。當時,光復會總部已在上海法租界嵩山路維昌洋行樓上設立了專門製造炸彈的製造局,楊哲商擔任製造部主任。當時的土製炸彈製作方法簡單,先將硝酸鉀、黑鉛放入玻璃管內封緊,放入鐵盒中,周圍再填滿硫磺、碎鐵片等,最後加蓋封好。這種炸彈製作簡單,近距離內殺傷力大,一個人一天之內可以製作四五十個[4][5][6][8]。
犧牲
11月3日,楊哲商參與了光復軍攻打上海江南製造總局、營救陳其美的戰鬥。上海光復後,革命黨人立即開始準備杭州起義,並催促楊哲商來杭參加。但楊哲商認為製造炸彈更重要,便讓周琮前往杭州,自己留在上海繼續製造炸彈。11月4日晚上,杭州起義成功。5日,浙江軍政府成立,江蘇也宣告獨立,江浙一帶只有南京仍在清政府統治之下。革命黨人立刻策劃江浙聯軍攻打南京,急需補充大量的炸彈。楊哲商指揮同事日夜製作,由於連日緊張工作,過度疲勞,11月6日凌晨(一說11月7日深夜)不幸操作失誤,導致炸彈爆炸,整個屋頂被掀掉,楊哲商當場犧牲,年僅28歲[5][6][8]。
後事
楊哲商犧牲後,因戰事緊張,遺體由上海紅十字會厝柩於蘇州留園。光復軍總司令李燮和得知此事後,籌措臨時恤金,爾後向南京臨時政府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報告,以左軍校陣亡例賜恤。浙江都督湯壽潛題詞「手造山河」額贈。1912年8月,烈士靈柩運回浙江,杭州國民公所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詩人王葆楨聞訊,寫下七首悼詩,記錄楊哲商從出生到犧牲的事跡,以示哀悼。此外,王葆楨還寫下了《楊旭東傳贊》。同時,楊鎮毅、屈映光仿照紀念秋瑾烈士的「秋社」與紀念陶成章烈士的「陶社」,在耀梓學堂原址設立了「楊社」,並在此處設立了哲商小學,今仍存。學校內的「四照樓」改為楊哲商烈士祠,以志紀念。1932年,哲商小學改為縣立,由楊哲商之女楊韻清擔任校長[4]。1936年,楊哲商妻子沈芳美在臨海東湖畔為其設立衣冠冢。1983年4月15日,楊哲商烈士墓列入第一批「臨海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2月18日,楊哲商故居列入第五批「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9]。
家庭
1905年與沈芳美結婚:
墓葬
楊哲商烈士墓 | |
---|---|
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古城街道東湖東岸 |
時代 | 近代 |
認定時間 | 1983年4月15日 |
楊哲商烈士犧牲後,遺體由上海紅十字會厝柩於蘇州留園。1912年8月,浙江省議會決議,將楊哲商靈柩運回浙江杭州,與陶成章、沈由智合葬於西湖畔的鳳林寺前,合稱「三烈士墓」[5]。楊哲商墓原建於陶成章墓一側,墓用青石板構築,呈正方形墓體,墓前設有供桌與石碑。1964年遷至杭州雞籠山,文革期間被毀。1981年9月,又遷至杭州南天竺辛亥革命烈士墓地[7]。1936年,楊哲商妻子沈芳美按照杭州楊墳樣式,在楊生前喜愛的臨海東湖畔設立了衣冠冢(一說杭州楊墳為衣冠冢[b][4][13])。墓坐東朝西,八字頂,墓內用石板構築,外部抹水泥。墓高2.2米,寬4.8米,側面寬3.98米。墓面題有隸書「楊哲商烈士之墓」,墓前設有水泥製成的桌與凳[7]。教育家陸翰文撰聯云:「一彈震乾坤,曾使天保城摧、錢塘水立;青山埋俠骨,長伴安民賢守、死難樵夫。[14]」1983年4月15日,臨海縣人民政府將楊哲商烈士墓列入第一批「臨海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9]。
註釋
- ^ 關於楊哲商犧牲時間有11月6日與11月7日兩種說法。項士元《楊社紀略》所載的屈映光祭文及浙江省文物考古隊關於楊哲商烈士墳墓的說明皆稱楊哲商犧牲於上海、杭州光復後,江浙聯軍攻打南京前,即農曆辛亥年9月15日深夜、16日凌晨,1911年11月6日凌晨;項士元《楊哲商烈士事略》、王葆楨《楊旭東傳贊》等則記載為農曆9月17日,即11月7日[1][2][3]。
- ^ 關於楊哲商遺骸真正歸宿,一說在杭州,以項士元為代表,佔多數;一說在臨海,以其女兒楊韻清、嗣孫楊文群為代表。楊韻清稱,由於沈芳美的一再堅持,烈士忠骸用船運回臨海,在浙江省立第六中學(今台州中學)舉行為期七日的悼念儀式,爾後靈柩放置於當地兩湖會館,直至1936年才葬至東湖畔。
參考來源
- ^ 1.0 1.1 胡瑞榮主編;上海市盧灣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卢湾区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8: p.1002. ISBN 7-80618-445-7.
- ^ 2.0 2.1 項士元. 《杨哲商烈士事略》.
- ^ 3.0 3.1 王葆楨. 《杨旭东传赞》.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浙江省臨海市哲商小學校志編纂委員會編. 《哲商小学校志 1913-2013》.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3: p.414–419. ISBN 978-7-308-12455-3.
- ^ 5.0 5.1 5.2 5.3 5.4 5.5 5.6 李俊潔. 《人物事件记忆 浙江辛亥革命遗迹图考》.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3: p.237–240. ISBN 978-7-5540-0110-3.
- ^ 6.0 6.1 6.2 6.3 6.4 6.5 6.6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辛亥革命浙江人物谱》.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p.318–319.
- ^ 7.0 7.1 7.2 任林豪,馬曙明. 《临海文物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5: p.346–348. ISBN 7-5010-1777-8.
- ^ 8.0 8.1 8.2 8.3 陳希鐲,何達興.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海 名人卷》. 哈爾濱: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1997: p.88–91. ISBN 7-80529-301-5.
- ^ 9.0 9.1 临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名录. 臨海市人民政府. 2018-08-30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中文).
- ^ 楊文群先生心中的「師範教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湖州師範學院,2016年10月31日
- ^ 辛亥革命後裔杭州光復百年重聚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新聞網,2011年11月5日
- ^ 楊心珉 博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湖州師範學院社會發展與管理學院,2017年
- ^ 楊大榮. 关于杨哲商二三事. 今日臨海. 2014-01-24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中文).
- ^ (清)特通阿修,項士元纂;徐三見,吳健點校整理. 《临海名城文献丛书 东湖志 东湖新志》.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5: p.179–180. ISBN 7-5034-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