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
妥協是在不同締約方之間達成協議,每一締約方放棄了部分需求 。在論據上,妥協是一個通過交流,通過相互接受磨合條款來達成協議的概念,通常與原始目標或願望的有所偏差。 在諸如 博弈論和 投票 系統之類的領域中,定義和找到最佳折中方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國際政治中,最經常討論的妥協通常被視為與獨裁者的邪惡交易,例如內維爾·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與阿道夫·希特拉達成慕尼黑協議 。Margalit稱這些為「爛妥協」。 [1] 在民主政治中,當代民主制度面臨巨大挑戰。 [2] 一般而言,政治妥協問題是政治倫理學的重要課題。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妥協被經常認為是一個不能兩全的協議,當中沒有任何締約方是對其感到滿意,因為所涉締約方常常感到他們放棄了太多,或獲得了太少。[3] 在消極的定義下,妥協也被稱為投降。 極端主義亦常常被視為妥協的反義詞。與妥協相關聯的詞彙包括平衡和寬容。
研究表明, 通過仔細研究雙方的利益,尤其是在談判初期,往往可以找到互利互惠的結果。 [4]
最接近理想狀態的多準則決策或多準則決策分析問題的折中解決方案可通過 VIKOR方法確定,該方法對己方提供了最大的效用,同時也讓另外的締約方減少損失和後悔的可能性。[5]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Margalit, Avishai. On Compromises and Rotten Compromis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691133171
- ^ Gutmann, Amy, and Dennis Thompson. The Spirit of Compromis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691153919
- ^ Global Knowledge.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Conflict - Part II. PM Hut. 2008 [201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4).
- ^ Thompson, Leigh; Hastie, Reid. Social perception in negoti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October 1990, 47 (1): 98–123. doi:10.1016/0749-5978(90)90048-e.
- ^ Opricovic, Serafim. 「A Compromise Solution in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Vol. 23, No 8, 2009, pp. 1549-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