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爾·馬斯奈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
馬斯奈 Jules Massenet | |
---|---|
出生 | 聖艾蒂安 | 1842年5月12日
逝世 | 1912年8月13日 巴黎 | (70歲)
國籍 | 法國 |
母校 | 巴黎音樂學院 |
知名作品 | 歌劇:《瑪儂》、《維特》、《堂吉訶德》、《黛依絲》 七部管弦樂組曲 |
所屬時期/樂派 | 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 | 歌劇、管弦樂 |
師從 | |
學生/受影響人物 |
朱爾·埃米爾·弗雷德里克·馬斯奈(法語:Jules Émile Frédéric Massenet;1842年5月12日—1912年8月13日),法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最出名的是他的歌劇,他寫了三十多首。上演最頻繁的兩部是《瑪儂》(Manon)(1884)和《維特》(Werther)(1892)。他還寫了清唱劇,芭蕾舞,管弦樂作品,偶然寫一些鋼琴曲,歌曲和其他音樂。
在他去世的時候,馬斯奈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老式的,沒有冒險精神,儘管他的兩部最着名的歌劇在法國和海外仍然流行。經過幾十年的疏忽,他的作品在二十世紀中期開始受到有利的重新評估,其中許多已經上演和錄製。雖然批評家並不把他排在少數傑出的歌劇天才,如莫扎特,威爾第和瓦格納,他的歌劇現在被廣泛接受為美好年代的精心製作和智能產品。
生平
馬斯奈生於盧瓦爾省附近的小城鎮,父親是高級工程師。他從小顯露出在音樂上的天賦,11歲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在那裏他師從於他非常欽佩的昂布魯瓦·托馬斯。在1863年畢業時贏得了國家最佳音樂獎——羅馬大獎(Prix de Rome)之後,他在許多流派中大量創作,但很快以他的歌劇聞名於世。1867年和他逝世45年後,他寫了四十多部風格各異的作品,從歌劇院到古典神話,浪漫喜劇,抒情電視劇,以及清唱劇,歌頌和芭蕾舞劇。馬斯奈對戲劇和巴黎公眾的成功有了很好的認識。儘管出現了一些錯誤的預計,但他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時候創造了一系列的成功,使他成為法國歌劇的主要作曲家。
像許多當時着名的法國作曲家一樣,馬斯奈特成為音樂學院的教授。他從1878年到1896年教導了他的作品,於指揮昂布魯瓦·托馬斯去世後辭職。他的學生包括古斯塔夫·夏龐蒂埃,歐內斯特·肖松,雷納爾多·哈恩和加布里埃爾·皮埃內。1878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99年榮獲二級勛位。
作品節選
- 瑪儂(Manon),1884年
- 維特(Wether),1892年
- 希羅迪亞(Hérodiade),1881年
- 黛依絲(Thaïs),1894年[註 1]
- 堂吉訶德(Don Quichotte),1910年
軼事
註釋
參考資料
- ^ 孙甘露:思南路上,一个桃花源般的存在. 解放日報. 2015-05-18 [2015-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7).
參見
外部連結
- 《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朱爾·馬斯奈(英文)
- Official website (Association Massenet Internationa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ternational Massenet Association, founded in 1990
- All Music biographical notes on Massenet (in English)
- Extensive biography with list of references and compositions (in Fren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udolf Lehmann's drawing of Massen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the British Museum, 1893
- Jules Massenet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 互聯網檔案館中朱爾·馬斯奈的作品或與之相關的作品
- "Massenet, Mary Garden, and the Chicago Opera 1910–193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cludes charts, cast lists, programs, and many photos)
- 樂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