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
福州府 | |||||||||
---|---|---|---|---|---|---|---|---|---|
明朝、清朝的府 | |||||||||
1368年—1913年 | |||||||||
福州府在福建省的位置(1820年) | |||||||||
國家 | 明朝、清朝 | ||||||||
歷史 | |||||||||
• 成立 | 1368年 | ||||||||
• 廢除 | 1913年 | ||||||||
| |||||||||
今屬於 |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寧德市 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 |
福州府,明清時期福建布政司、福建省下設的一個府,清代隸福州道。其轄區大致為今天的福州市的六區(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六縣(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一個縣級市(福清市),再加上寧德市的古田、屏南二縣。明朝初年,改福州路為福州府,為福建省治。治福州府城(閩縣和侯官縣附郭)。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福州路設福州府。洪武二年,福寧州及福清州降為縣[1],福州府管轄閩縣、侯官、懷安、長樂、連江、古田、永福、閩清、羅源、福安、寧德、福寧及福清13縣。
成化九年(1473年),設福寧州[1]。福州府減轄福寧、寧德、福安3縣,所轄地改為閩縣、侯官、懷安、長樂、連江、古田、永福、閩清、羅源、福清10縣,即福州十邑。萬曆八年,懷安縣併入侯官縣[2]。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建元隆武,福州府改為天興府。順治三年(1646年)九月,清軍攻克福州,天興府復稱福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割古田縣北境雙溪地置屏南縣。嘉慶三年(1798年),割福清縣地置平潭廳。
職官
入清以後,因以鄭成功等人為主的閩人武裝抗爭甚烈,滿清朝廷遂大量起用北人。
明朝
知府
姓 名 | 籍貫 | 上任時間 | 備註 |
---|---|---|---|
楊士英 | 不詳 | 洪武年間 | |
董彥哲 | 北平真定府藁城縣[a] | 洪武年間 | |
李庸 | 北平真定府 | 洪武年間 | |
廖崇德 | 不詳 | 洪武年間 | |
朱季用 | 浙江台州府仙居縣 | 洪武年間 | |
劉鑑 | 山東東昌府 | 洪武年間 | |
唐循中 | 不詳 | 永樂年間 | |
宋珉 | 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 | 永樂年間 | |
王榮 | 浙江杭州府 | 永樂年間 | |
張輝 | 湖廣荊州府公安縣 | 宣德年間 | |
王泰 | 不詳 | 宣德年間 | |
張徽 | 不詳 | 正統年間 | |
吳信 | 廣東廣州府南海縣 | 正統年間 | |
雷硠 | 廣東廣州府連州 | 景泰年間 | |
畢亨 | 山東兗州府曹州單縣 | 景泰年間 | |
吳淵 | 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 | 成化年間 | |
周鈍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成化年間 | |
鄭時 | 南直隸廬州府舒城縣 | 成化年間 | |
唐珣 |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 | 成化十一年 | |
陸珩 | 浙江湖州府歸安縣 | 成化二十二年 | |
陳勉 | 江西撫州府臨川縣 | 弘治年間 | |
張遜 |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 弘治年間 | |
蔣濙 | 江西廣信府上饒縣 | 弘治年間 | |
尹灝 | 江西吉安府安福縣 | 正德年間 | |
王子言 | 浙江嚴州府淳安縣 | 正德四年 | |
余祐 | 江西饒州府鄱陽縣 | 正德六年 | |
葉溥 | 浙江處州府龍泉縣 | 正德年間 | |
歐陽鐸 | 江西吉安府泰和縣 | 正德年間 | |
汪文盛 | 湖廣武昌府崇陽縣 | 嘉靖年間 | |
朱豹 | 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 | 嘉靖年間 | |
汪堅 | 南直隸寧國府旌德縣 | 嘉靖年間 | |
胡有恆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嘉靖年間 | |
沈大楠 | 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 | 嘉靖年間 | |
陳大綸 | 南直隸廬州府舒城縣 | 嘉靖年間 | |
鄔紳 | 南直隸鎮江府丹陽縣 | 嘉靖年間 | |
鍾允謙 | 廣東瓊州府崖州 | 嘉靖二十三年 | |
翁伍倫 | 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 嘉靖年間 | |
吳應奎 | 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 | 嘉靖年間 | |
祁清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嘉靖年間 | |
吳崧 | 浙江嘉興府 | 嘉靖年間 | |
伍典 | 湖廣永州府祁陽縣 | 嘉靖年間 | |
胡帛 | 四川重慶府忠州墊江縣 | 嘉靖年間 | |
潘恩 | 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 | 嘉靖年間 | |
邊維垣 | 四川成都府彭縣 | 隆慶年間 | |
陳楠 | 浙江紹興府上虞縣 | 萬曆年間 | |
李應蘭 | 廣東廣州府東莞縣 | 萬曆年間 | |
潘頤龍 |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 萬曆年間 | |
宋堯武 |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 | 萬曆年間 | |
顧顯仁 | 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 | 萬曆年間 | |
蕭敏道 | 江西南昌府南昌縣 | 萬曆年間 | |
江鐸 |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 | 萬曆年間 | |
王士琦 | 浙江台州府臨海縣 | 萬曆年間 | |
何繼高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萬曆年間 | |
車大任 | 湖廣寶慶府邵陽縣 | 萬曆年間 | |
彭應捷 | 河南汝寧府光山縣 | 萬曆年間 | |
黃似華 | 四川成都府內江縣 | 萬曆年間 | |
孫大壯 | 湖廣黃州府黃岡縣 | 萬曆年間 | |
喻政 | 江西南昌府 | 萬曆年間 | |
張泰禎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萬曆年間 | |
勞永嘉 | 浙江嘉興府崇德縣 | 萬曆四十六年 | |
潘師道 | 湖廣武昌府興國州 | 天啟年間 | |
陸文衡 | 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 | 天啟年間 | |
白貽忠 | 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 | 崇禎年間 | |
吳炳 |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 | 崇禎年間 | |
王永吉 |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 崇禎年間 | |
蔡茂春 | 湖廣黃州府麻城縣 | 崇禎四年 | |
熊士逵 | 江西瑞州府新昌縣 | 崇禎年間 | |
吳起龍 | 南直隸鎮江府丹徒縣 | 崇禎年間 | |
周維新 | 河南懷慶府濟源縣 | 崇禎年間 | |
楊邦翰 | 廣東廣州府南海縣 | 崇禎年間 | |
熊經 | 江西撫州府臨川縣 | 弘光年間 | |
陸維翰 | 浙江寧波府 | 弘光年間 | |
陳仲實 | 廣東雷州府海康縣 | 弘光年間 | |
熊華國 | 湖廣荊州府江陵縣 | 隆武年間 | |
錢嘉徵 | 浙江嘉興府海鹽縣 | 隆武年間 |
清朝
清代依據各地民情之不同,制定了選任地方官員的標準。
福州府 | 福寧府 | 延平府 | 建寧府 | 邵武府 | 汀州府 | 漳州府 | 興化府 | 泉州府 | |
---|---|---|---|---|---|---|---|---|---|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 衝 | 衝 | 衝 | 衝 | 衝 | 衝 | 衝 | 衝 | 衝 |
政務負擔程度 | 繁 | 繁 | 繁 | 繁 | 繁 | 繁 | 繁 | ||
稅賦完納程度 | 疲 | 疲 | 疲 | 疲 | 疲 | ||||
居民刁悍程度 | 難 | 難 | 難 |
閩縣 | 侯官縣 | 長樂縣 | 福清縣 | 連江縣 | 羅源縣 | 古田縣 | 屏南縣 | 閩清縣 | 永福縣 | |
---|---|---|---|---|---|---|---|---|---|---|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 衝 | 衝 | 衝 | 衝 | 衝 | |||||
政務負擔程度 | 繁 | 繁 | 繁 | |||||||
稅賦完納程度 | 疲 | 疲 | 疲 | 疲 | 疲 | 疲 | 疲 | 疲 | ||
居民刁悍程度 | 難 | 難 | 難 | 難 | 難 | 難 |
知府
姓 名 | 籍貫 | 出身 | 上任時間 | 轄縣 | 備註 |
---|---|---|---|---|---|
馮欽明 | [c] | 崇禎十年第二甲進士 | 任年缺 | 9 | |
彭六翮 | 江南滁州全椒縣 | 任年缺 | 9 | ||
張利賓 | 直隸 | 任年缺 | 9 | ||
李雨霑 | 山東泰安府 | 順治六年第三甲進士 | 任年缺 | 9 | |
吳六一 | 江南寧國府宣城縣 | 順治四年第三甲進士 | 任年缺 | 9 | |
李仲顆 | 江西廣信府上饒縣 | 貢生 | 任年缺 | 9 | |
王之儀 | 正藍旗漢軍 | 康熙六年 | 9 | ||
陳於朝 | 鑲黃旗 | 康熙間 | 9 | ||
蔣璷 | 直隸順天府遵化縣 | 蔭生 | 任年缺 | 9 | |
張懷德 | 遼東 | 順治十二年第三甲進士 | 任年缺 | 9 | |
譚琳 | 河南衛輝府淇縣 | 舉人 | 任年缺 | 9 | |
王原直 | 直隸真定府 | 蔭生 | 任年缺 | 9 | |
石之玫 | 陝西延安府甘泉縣 | 順治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 康熙三十一年 | 9 | |
王紀 | 正黃旗漢軍 | 蔭生 | 康熙三十三年 | 9 | |
遲維城 | 正白旗漢軍 | 康熙三十五年 | 9 | ||
顧焯[d] | 江蘇蘇州府太倉州嘉定縣 | 康熙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 康熙三十九年 | 9 | 進入18世紀 |
周元勲 | 遼東全州衛 | 蔭生 | 康熙四十三年 | 9 | |
石曰琮 | 山東濟南府長山縣 | 康熙三十年第三甲進士 | 康熙四十七年 | 9 | |
王鵬 | 貴州安順府普安州 | 舉人 | 康熙四十九年 | 9 | |
姚讓 | 湖北漢陽府黃陂縣 | 貢生 | 康熙五十一年 | 9 | |
李舜卿 |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 監生 | 康熙五十五年 | 9 | |
韓奕 | 鑲藍旗漢軍 | 監生 | 康熙五十七年 | 9 | |
楊宴 | 正紅旗漢軍 | 蔭生 | 康熙六十年 | 9 | |
胡承謀 | 安徽寧國府涇縣 | 康熙三十九年第二甲進士 | 雍正二年 | 9 | |
楊宏緒 | 四川成都府新繁縣 | 康熙六十年第三甲進士 | 雍正五年 | 9 | |
蘇本潔 |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 | 舉人 | 雍正七年 | 9 | |
高元崑 | 江蘇揚州府江都縣 | 康熙五十七年第三甲進士 | 雍正九年 | 9 | |
張良弼 | 陝西西安府長安縣 | 貢生 | 雍正十年 | 9 | |
鄂善 | 鑲藍旗滿洲 | 監生 | 雍正十一年 | 9▸10 | |
王德純 | 鑲白旗漢軍 | 雍正二年第三甲進士 | 乾隆元年 | 10 | |
張鏐 | 正白旗漢軍 | 舉人 | 乾隆三年 | 10 | |
姜順龍 | 直隸大名府 | 舉人 | 乾隆五年 | 10 | |
林興泗 | 湖北漢陽府孝感縣 | 監生 | 乾隆六年 | 10 | |
陸福宜 | 江蘇通州泰興縣 | 監生 | 乾隆八年 | 10 | |
徐惟垣 | 浙江嘉興府平湖縣 | 貢生 | 乾隆九年 | 10 | |
王淳 | 正紅旗漢軍 | 蔭生 | 乾隆十二年 | 10 | |
徐景熹 |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 乾隆四年第二甲進士 | 乾隆十五年 | 10 | [e] |
覺羅四明 | 正藍旗滿洲 | 舉人 | 乾隆二十年 | 10 | |
暴煜 | 山西潞安府屯留縣 | 舉人 | 乾隆二十二年 | 10 | |
謝錫佐 | 直隸順天府通州 | 舉人 | 乾隆二十三年 | 10 | |
蔣允焄 | 貴州貴陽府貴築縣 | 乾隆二年第三甲進士 | 乾隆二十三年 | 10 | |
李拔 | 四川嘉定府犍為縣 | 乾隆十六年第三甲進士 | 乾隆二十五年 | 10 | |
張學舉 | 江蘇通州如皋縣 | 舉人 | 乾隆二十八年 | 10 | |
李浚源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舉人 | 乾隆三十一年 | 10 | |
錫爾達 | 正白旗滿洲 | 蔭生 | 乾隆三十一年 | 10 | |
蔣允焄 | — | — | 乾隆三十二年 | 10 | 再任 |
宋豐綏 |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 | 監生 | 乾隆三十四年 | 10 | |
張珽 | 陝西西安府涇陽縣 | 舉人 | 乾隆三十四年 | 10 | |
方體泰 | 正白旗滿洲 | 監生 | 乾隆三十五年 | 10 | |
徐元 |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 | 貢生 | 乾隆四十年 | 10 | |
景昌 | 鑲紅旗滿洲 | 乾隆四十三年 | 10 | ||
蘇泰 | 江蘇蘇州府元和縣 | 貢生 | 乾隆四十四年 | 10 | |
永福 | 正黃旗滿洲 | 乾隆四十七年 | 10 | ||
思明 | 鑲藍旗滿洲 | 乾隆四十九年 | 10 | ||
李振文 | 山西太原府榆次縣 | 乾隆十七年第三甲進士 | 乾隆五十年 | 10 | |
成寧 | 鑲黃旗滿洲 | 乾隆五十三年 | 10 | ||
德泰 | 正白旗滿洲 | 乾隆五十六年 | 10 | ||
鄧廷輯 | 貴州大定府畢節縣 | 舉人 | 乾隆五十七年 | 10 | |
袁秉直 | 江蘇松江府華亭縣 | 乾隆六十年 | 10 | ||
陳觀 | 江西建昌府新城縣 | 乾隆四十九年第三甲進士 | 嘉慶元年 | 10 | |
岳山 | 正藍旗滿洲 | 監生 | 嘉慶三年 | 10 | 進入19世紀 |
彥布 | 鑲白旗滿洲 | 蔭生 | 嘉慶九年 | 10 | |
多托禮 | 鑲紅旗蒙古 | 官生 | 嘉慶十一年 | 10 | |
朱桓 | 廣西桂林府臨桂縣 | 乾隆五十八年第三甲進士 | 嘉慶十三年 | 10 | |
鄒貽詩 | 湖北漢陽府 | 監生 | 嘉慶十九年 | 10 | |
涂以輈 | 江西建昌府新城縣 | 嘉慶四年第二甲進士 | 嘉慶二十一年 | 10 | |
雷維霈 | 江西建昌府南豐縣 | 乾隆五十二年第二甲進士 | 嘉慶二十一年 | 10 | |
方傳穟 | 安徽安慶府桐城縣 | 監生 | 嘉慶二十五年 | 10 | |
何煊 | 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 嘉慶十四年第二甲進士 | 道光五年 | 10 | |
王耀辰 | 浙江湖州府烏程縣 | 嘉慶十三年第二甲進士 | 道光六年 | 10 | |
桂芬 | 正白旗蒙古 | 貢生 | 道光十年 | 10 | |
托渾布 | 正藍旗蒙古 | 嘉慶二十四年第三甲進士 | 道光十一年 | 10 | |
戴嘉穀 | 江西南安府大庾縣 | 蔭生 | 道光十二年 | 10 | |
史致蕃 |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 舉人 | 道光年間 | 10 | |
沈汝瀚 | 江西南昌府 | 監生 | 道光二十四年 | 10 | |
趙鏞 | 江西建昌府南豐縣 | 道光六年第二甲進士 | 道光二十五年 | 10 | |
史渭綸 | 江蘇鎮江府溧陽縣 | 監生 | 道光二十八年 | 10 | [f] |
莊受祺 | 江蘇常州府陽湖縣 | 道光二十年第二甲進士 | 道光二十八年 | 10 | |
胡應泰 |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 道光十五年第二甲進士 | 道光二十九年 | 10 | |
保泰 | 鑲白旗漢軍 | 監生 | 咸豐三年 | 10 | |
婁浩 |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 國學生 | 咸豐四年 | 10 | |
司徒緒 | 廣東肇慶府開平縣 | 蔭生 | 咸豐五年 | 10 | |
葉永元 | 廣東南雄州 | 附貢生 | 咸豐五年 | 10 | |
鐘峻 | 浙江杭州府海寧州 | 咸豐七年 | 10 | ||
秦金鑒 |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 道光二十年第二甲進士 | 咸豐七年 | 10 | |
劉翊宸 | 江蘇常州府武進縣 | 舉人 | 咸豐八年 | 10 | |
陳謙恩 | 江西建昌府新城縣 | 例監 | 咸豐十年 | 10 | |
周立瀛 | 江西吉安府安福縣 | 道光二十四年第二甲進士 | 同治元年 | 10 | |
胡肇智 | 安徽徽州府績溪縣 | 拔貢 | 同治二年 | 10 | |
丁嘉瑋 |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 監生 | 同治三年 | 10 | |
尹西銘 | 山東沂州府蘭山縣 | 拔貢 | 同治六年 | 10 | |
趙均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監生 | 同治年間 | 10 | |
林慶貽 | 山東萊州府掖縣 | 咸豐三年第二甲進士 | 同治十三年 | 10 | |
張夢元 | 直隸天津府天津縣 | 舉人 | 光緒二年 | 10 | |
翁學本 | 湖南長沙府善化縣 | 監生 | 光緒二年 | 10 | |
延楷 | 正黃旗滿洲 | 舉人 | 光緒四年 | 10 | |
解煜 | 直隸永平府臨榆縣 | 同治二年第二甲進士 | 光緒七年 | 10 | |
張國正 | 鑲藍旗漢軍 | 蔭生 | 光緒八年 | 10 | |
彭鏊 | 江西寧都州 | 副貢 | 光緒十二年 | 10 | [g] |
廷愷 | 鑲白旗滿洲 | 舉人 | 光緒十二年 | 10 | |
傅以禮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監生 | 光緒十七年 | 10 | |
恆齡 | 正紅旗滿洲 | 同治元年第三甲進士 | 光緒十七年 | 10 | |
胡勝 | 直隸順天府寶坻縣 | 同治十三年第二甲進士 | 光緒十七年 | 10 | |
侯材驥 | 湖南衡州府安仁縣 | 舉人 | 光緒十八年 | 10 | |
唐寶鑒 | 直隸天津府靜海縣 | 舉人 | 光緒十八年 | 10 | |
秦炳直 | 湖南長沙府湘潭縣 | 舉人 | 光緒二十一年 | 10 | |
胡廷幹 | 河南光州光山縣 | 同治十三年第三甲進士 | 光緒二十二年 | 10 | |
金學獻 | 廣東廣州府番禺縣 | 光緒二年第二甲進士 | 光緒二十四年 | 10 | |
徐兆豐 | 江蘇揚州府江都縣 | 同治十三年第二甲進士 | 光緒二十五年 | 10 | |
謝啟華 | 廣西桂林府臨桂縣 | 光緒六年第二甲進士 | 光緒二十六年 | 10 | 進入20世紀 |
鹿學良 | 直隸保定府定興縣 | 光緒六年第二甲進士 | 光緒二十七年 | 10 | |
程祖福 |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 舉人 | 光緒二十七年 | 10 | |
玉貴 | 正藍旗滿洲 | 舉人 | 光緒二十八年 | 10 | |
程祖福 | — | — | 光緒三十年 | 10 | 再任 |
嚴良勳 | 江蘇蘇州府吳縣 | 附監生 | 光緒三十一年 | 10 | |
高凌漢 | 浙江寧波府定海縣 | 光緒三十一年 | 10 | ||
呂渭英 | 浙江溫州府永嘉縣 | 舉人 | 光緒三十二年 | 10 | |
張星炳 | 河南光州固始縣 | 光緒六年第二甲進士 | 光緒三十二年 | 10 | |
曹垣 | 山東曹州府定陶縣 | 舉人 | 光緒三十四年 | 10 | 末任福州府知府 |
文教
注釋
參考文獻
- ^ 1.0 1.1 《福寧府志》,卷二沿革,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朱珪、李拔
- ^ 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六
- ^ 《福州府志》,卷三十一職官四,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徐景熹
- ^ 《重纂福建通志》,卷九十七,清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 ^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廳縣職官缺分繁簡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頁633-638,1994,劉錚雲
- ^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廳縣職官缺分繁簡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頁633,1994,劉錚雲
- ^ 《福州府志》,卷三十二職官五,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徐景熹
-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八,清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 ^ 〈道光二十八年後福州府知府考略(一)〉,《福建史志》,2015年第2期,2015,何友文
- ^ 〈道光二十八年後福州府知府考略(二)〉,《福建史志》,2015年第2期,2015,何友文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