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紗帽
白紗帽,即白紗高屋帽,是漢服首服中高屋帽的一類,流行於東晉至唐代。相對於官員士庶可服的烏紗高屋帽,白紗帽為天子、皇家親貴使用,多用於宴會和私人場合。[1][2][3]由於南朝時白紗帽為皇室專用之首服,因此戴上白紗帽意味著登上帝位,猶如後世的黃袍加身,明朝于慎行《榖山筆塵》就記載劉宋廢帝劉子業被弒,諸王到秘書省見湘東王劉彧,由於事出突然,劉彧赤腳走到西堂,頭戴烏帽。建安王劉休仁就把白紗帽戴在劉彧頭上,擁立他為帝。劉宋後廢帝劉昱被王敬則斬首後,王敬則欲自立為帝,就戴上白紗帽[4]。
劉宋、南齊時皇太子在上省時帽以烏紗,但在永福省時例外,服以白紗帽[3];在皇帝面前戴烏帽,在東宮則戴白紗帽[1]。
參考資料
- ^ 1.0 1.1 《隋書. 禮節志》:「 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高白帽,士庶以鳥,其制不定。」
- ^ 《新唐書·車服志》:天子的"白紗帽者,視朝、聽訟、 宴見賓客之也。"
- ^ 3.0 3.1 《隋志》: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烏;太子在上省則帽以烏紗,在永福省則白紗。
- ^ 明于慎行《榖山筆塵》:「六朝士庶烏帽,惟人主宴居着白紗帽。南宋廢帝既弒,諸王就秘書省見湘東王,於時事起倉猝,王失履,跣至西堂,猶着烏帽。建安王休仁呼主衣,以白帽帶之,即黄袍加身之意也。王敬則弒蒼梧王,手取白紗帽加道成首。當時白紗名高頂帽,皇太子在上前則烏紗,在東宫則白紗,蓋惟天子得冠之耳。隋文帝即位,改服紗帽黄袍。解曰:紗帽,烏紗帽也,江南人主多服白紗帽,文帝乃用烏耳。古人庶人服黄,至是人主及百官服之,至唐時惟人主黄袍,百官亦不敢服矣。」.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