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地繪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地繪畫以其民俗與宗教的靈感來源,與素人藝術家所呈現的原始風格為特徵。

前期

繪畫一直是海地傳統表達的形式之一,例如:壁畫裝飾的展現與起源自18世紀的宗教啟示插畫,以及富有移民家族所引進的歐陸畫作。這些家族也廣邀西方畫家到海地作客,並送自由奴隸到法國學習繪畫以拓展他們的才能。像是著名的Léogâne與Luc地區的肖像畫家們。

亨利·克里斯托夫海地革命期間(1804),在海地角創建第一間海地繪畫學府。亞歷山大‧佩蒂翁則於1816年在太子港開辦由法國人授課的藝術學院。之後在1830到60年間,有關奴隸、宗教,特別是圍繞著巫毒文化的歷史性議題,成為海地藝術家的主要題材,但他們的創作仍被眾多大師的仿作遮住光采。

海地素人藝術

美國畫家教授Dewitt Peter於1944年,在太子港創辦藝術與繪畫學院。前期他的授課受學院派、西方與美國的思維影響。之後受到街頭素人藝術風格所感動,Peters決定吸收傳統學生與自學者,並允諾提供給他們足夠的物資,以發揮他們的才能。第一波的藝術家風潮開啟ㄧ批大師的知名度,例如:Hector Hyppolite, Rigaud Benoit, Castera Bazile, Wilson Bigaud, Gesner AbelardRobert Saint-Brice,並成為「海地素人藝術」運動的濫觴。

法國詩人安德烈·布勒東結合超現實主義思想的作品,在其1943-1945年於海地旅行期間備受崇敬。並因Hector Hyppolite曾以海地繪畫引起法國知識份子的青睞,而出版一篇作品致贈給他。其他的作家像是尚-保羅·沙特,也曾在1949年同個時期造訪這座小島。

在1950年代,海地繪畫產生變革與多樣化發展,並開啟不同樣態的表達方式,但色彩與輪廓始終占有一席之地。當時代雜誌將海地大型畫作放在自家的報刊時,海地素人藝術便開始在世界上嶄露頭角: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這次藝術家浪潮作品的最大買家。

「素人藝術」型態是注重平塗色彩與大眾題材的形象藝術風格,例如:街景、生機蓬勃的市集、或打鬥中的動物等......。這些藝術家隨心所欲地掌控自身的作品,而不受制於技巧。在1960年代,買家們爭奪著已成為藝術市場顯學的海地素人藝術作品。此番粗暴的商業利益行為,讓真正的素人藝術手工產業,出走到像是聖光明(Saint Soleil)這類的藝術家聚落,並重返自身思想與靈感來源:巫毒文化的懷抱。

巫毒繪畫

巫毒文化出現在海地繪畫裡的時期甚早。其中最具代表與象徵的兩位指標性人物Hector Hyppolite和Robert Saint-Brice,他們的藝術觀點已先後被安德烈·布勒東和安德烈·馬爾羅所讚揚。

1970年代初,Maud Robart和Jean-Claude Garoute(以畫家Tiga一名廣為人知),一同創辦藝術中心,提供給心繫巫毒奧秘題材的藝術家使用。他們起先定居於太子港的郊區:佩蒂翁維爾(Pétionville)的Nénettes區。雖然經歷未被認可,兩位天才仍朝自身計畫繼續努力。之後在1973年他們遷居到Soisson-la-Montagne,距離太子港20多公里的佩蒂翁維爾山區。他們在這裡邂逅建築工、廚師、園丁與農夫,並提供給他們空間、畫筆與畫布。這群「居民」的畫作都傾向巫毒題材。此團體也被視為一座學院,並被稱為「聖光明」結社。安德烈·馬爾羅曾於1975年造訪此社群,並在短文〈永恆〉中提到:這裡在安德烈·布勒東之後的30年,已然成長茁壯。他描述道:「這是一群深耕海地的藝術家居民。」以解釋海地繪畫蘊藏的魅力與誘惑,並強調這座島上所有的主題,皆有圖像化的轉譯:市集、婚禮、漁獵及宗教;且與古巴巴西有異曲通工之妙。

聖光明結社於1978年分道揚鑣,但仍有深陷其中且才華洋溢的畫家決定繼續創作。並因《聖光明故事》一書形塑出一個不存在的集社,與隨之而來的「光明五大家」之稱:Louisiane Saint Fleurant、Denis Smith、Dieuseul Paul、 Levoy Exil 和Prospère Pierre Louis。這些藝術家們散居各地,但在他們的努力下,大量的畫作打開他們的知名度。也有些畫家像是Payas或 Stevenson Magloire (Louisiane Saint Fleurant的兒子,因暗殺而死) 名聲已遠播至歐洲美國

長期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藝術家的畫作,出現在一些不可信任的的商家裡,包含一些販賣素人藝術繪畫給觀光客的店家。而今日圍繞著巫毒繪畫與名家畫作的交易,通常都是美國、法國畫廊中的高價買賣。

參考文獻

  • Michel Philippe Lerebours, Haïti et ses peintres de 1804 à 1980. Souffrances & Espoirs d'un Peuple, 2 volumes, Port-au-Prince, 1989.
  • Catalogue de l'exposition Peinture Haïtienne d'inspiration vaudou, Musée d'Aquitaine à Bordeaux (10 mai au 30 novembre 2007), éditions Le Festin, 2007.
  • Laënnec Hurbon, Les mystères du Vaudou, coll. « Découvertes Gallimard / Religions » (nº 190), 1993.
  • Catalogue de l'expositionVaudou à l'Abbaye de Daoulas, du 27 juin 2003 au 11 janvier 2004, sous la dir. Michel Le Bris, Hoëbeke, 2003.
  • Catalogue de l'exposition Haïti, anges et démons à la Halle St Pierre, Paris, du 21 mars au 30 juin 2000 / sous la dir. de Martine Lusardy, Hoëbeke/Halle St Pierre, 2000.
  • Selden Rodman, Where art is joy; Haitian art, the first forty years, Ruggles De Latour INC, 1988.
  • Jean-Robert Leonidas, "Rêver d'Haïti en couleurs=Colorful Dreams of Haiti", (en coll. avec Frantz Michaud photography)Cidihca 2009
  • Jean Marie Drot "La rencontre des deux mondes vue par les peintres D'Haïti".Edizioni Carte Segrete.1992
  • Gérard Alexis "Peintres Haïtiens ". Éditions Cercle d'Art, Paris .2000
  • Jean Marie Drot ," journal de voyage:Chez les peintres de la fête et du Vaudou en Haïti ". Editions Skira, Genève.1974
  • Jean Marie Drot "Voyage au Pays des Naïfs", Editions Hatier, Fribourg.1986
  • Jean Marie Drot "Peintures et Dessins-Vaudou d'Haïti, Académie de France à Rome, De Luca Edition.Rome
  • Jean-robert Leonidas, " Voix hautes pour Tombouctou", poèmes (collectif) Editions Tombouctou, Mali 2013

註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