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德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德
朱代珍
朱德官方標準照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2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任期
1959年4月18日—1976年7月6日
前任劉少奇
繼任葉劍英(1978年)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任期
1956年9月28日—1966年8月8日
劉少奇周恩來陳雲林彪同時在任
主席毛澤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任期
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18日
主席毛澤東
繼任董必武宋慶齡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任期
1949年11月9日—1955年3月31日
黨主席毛澤東
繼任董必武(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任期
1946年11月28日—1954年9月27日
領袖毛澤東
繼任職務廢止
粟裕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排名第一)
任期
1955年9月27日—1965年6月1日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任期
1937年8月22日—1947年2月10日
前任職務創立
繼任職務撤銷
個人資料
玉階
別名朱建德
出生1886年12月1日
 大清四川省順慶府儀隴縣馬鞍鎮
逝世1976年7月6日(1976歲—07—06)(89歲)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北京醫院
墓地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
籍貫四川儀隴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其他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23年–1927年)
配偶元配:劉從珍
1905年結婚—1958年喪偶)
伴侶二房:蕭菊芳
1912年結婚—1919年喪偶)

三房:陳玉珍
1919年結婚—1967年喪偶)

四房:賀稚華1922年結婚)
五房:伍若蘭
1928年結婚—1929年喪偶)

六房:康克清
1929年結婚—1976年結束

兒女兒子:朱琦
女兒:朱敏
父母朱世林(父)、鍾氏(母)
親屬朱秋香、朱九香
居住地北京中南海
母校四川師範學堂
雲南陸軍講武堂
哥廷根大學
莫斯科東方大學
職業軍事家、政治人物
專業軍人
著作《朱德選集》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清朝 新建陸軍
中華民國 滇軍
川軍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服役時間1911年-1976年
軍銜中華民國滇軍中將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上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55年)
參戰辛亥革命
護國戰爭
護法戰爭
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玉階,四川儀隴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創始人及領導人之一,亦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原正國級領導人。朱德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家和軍事家,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德早年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參加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官至雲南省警察廳長。1922年,他赴德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後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8月1日,他參加南昌起義,此後率部到井岡山毛澤東會師,先後擔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解放戰爭期間,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同毛澤東指揮中共軍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德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1959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朱德受到衝擊。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獲授勳五位、三等文虎勳章、陸軍中將軍銜[1]。抗日戰爭期間獲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上將軍銜,戰後獲抗戰勝利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獲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生平

早年經歷

1886年12月1日(大清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朱德生於四川省北部山區儀隴縣鄉間一戶客家人貧苦農家[2]:1。少年就讀於私塾,1905年用「朱建德」的名字考中府試[2]:10。次年清朝即廢除了科舉制度,於是進入順慶府(今南充市)中學堂[2]:11。1907年前往成都,進入四川通省師範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就讀,一年後畢業,回儀隴縣當小學體育教員[2]:14。1909年,朱德徒步跋涉三個月到昆明,考入雲南講武堂[2]:21。在講武堂中,朱德加入反清革命的同盟會[2]:25

1916年的朱德

1911年,朱德從講武堂畢業,獲派到雲南新建陸軍任副目、司務長、隊官[2]:27。同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發生兵變,反抗清政府,引起各地響應,即辛亥革命。10月30日,昆明新軍發起「重九起義」,朱德率部參加攻陷總督衙門的戰鬥[2]:28。後參加援川軍支持四川[2]:29。1912年起,任雲南講武堂軍事教官,滇軍營長、團長等職[2]:30-32,鎮守蒙自個舊地區[3]。1915年在蔡鍔滇軍中參加護國戰爭,擔任第三支隊支隊長[4],在棉花坡戰役中成名[5]。1917年因戰功升至滇軍靖國軍12旅旅長,軍銜為少將,參加護法戰爭[2]:46。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孫炳文,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書刊[2]:53。1921年,在顧品珍的提拔下,任雲南省警察廳長、憲兵司令[6]

1922年,唐繼堯在這一時期雲南政局的變亂中打敗顧品珍[7],並想捕殺朱德等人[2]:57。此後朱德離開軍界,外出學習。朱德到上海見到孫中山。孫中山以十萬元軍餉相許,請朱德出面組織桂軍、滇軍攻打陳炯明。朱德認為革命不能靠與軍閥結盟,對此表示婉拒[2]:60。之後,朱德面見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陳態度冷淡,認為他軍閥氣息太重,不願接收他為共產黨員[2]:61。之後,朱德又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進修社會科學[8]。並於此時留學德國時期,取名單字德,1922年10月,朱德在德國柏林見到了周恩來,經周恩來張申府介紹,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9],對外仍以國民黨員名義活動[2]:63

1925年,朱德在德國期間因參加工人運動兩次被捕[2]:69。第二次被捕時吊銷護照並遭驅逐[2]:71。離開德國後,朱德來到蘇聯,先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馬列主義,後到軍事培訓班學習現代軍事[2]:72。1926年夏,朱德回國,受鄧演達之命,利用舊有關係到楊森川軍動員北伐[2]:75。這一時期發生了「萬縣慘案」,他與陳毅等共產黨人支持楊森與英國對抗[2]:77。11月,與楊闇公劉伯承組成中共重慶地方委員會軍事委員會,領導瀘順起義,策應北伐戰爭,打擊四川軍閥劉存厚[10]。1927年1月,朱德到南昌找老同學朱培德,在南昌受命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建國滇軍」)軍官教育團團長之職[2]:83,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2]:88。朱德多次派出學員幫助開展工農運動,並撥出槍支武裝江西省農民協會組織的農民自衛軍[2]:88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27年8月1日,朱德以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副軍長、南昌市公安局長身份參與指揮中國共產黨發動的「南昌起義[11]。國民政府方面則馬上調集軍隊包圍了南昌。8月3日,中共部隊按計劃撤離南昌。8月7日,張發奎第四軍入南昌,接著追擊中共部隊[12]。而中共方面,蔣光鼐蔡廷鍇師在南進廣東途中脫離了部隊。又因天氣暑熱,長途行軍,且未鼓動群眾,後勤工作不佳,沿途逃亡的士兵很多[13]。南下中共部隊在途中遭粵軍和中央軍夾擊。在部隊到達廣東大埔縣三河壩後,周恩來決定主力南下進擊地區,企圖獲得蘇聯共產國際海運的援助。留朱德率第25師堅守三河壩[2]:99

起義軍主力於潮汕地區失敗後,朱德率部轉戰閩粵贛湘邊界地區[2]:102。同時與陳毅在贛南天心圩大庾上堡三次整頓部隊思想和組織紀律[2]:108,開展群眾工作,支持農民運動,建立統戰關係,並把一部分黨團員分配到連隊,加強基層政治工作[14][15]。12月,率部投奔駐守韶關的滇軍故舊范石生,以王楷的身份為掩護,秘密發展武力[2]:116。1928年1月,朱德與陳毅在湘粵贛邊境發動「湘南起義」,占領宜章縣城,組建工農革命軍第1師,朱德任師長[2]:123。月底在坪石戰鬥中,運用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戰術,接連打垮國民革命軍許克祥部6個團[2]:125。2月起。又率部攻克多座縣城,建立蘇維埃政府,並將各縣農軍組編為3個師和兩個獨立團。4月,國民革命軍發起進攻,朱德同陳毅率起義軍轉移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任軍長[2]:144

1931年11月7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合影,依次為顧作霖任弼時、朱德、鄧發項英毛澤東王稼祥

1928年夏,朱德指揮紅軍在龍源口一舉殲滅國民革命軍一個團,擊潰兩個團,這是紅四軍成立以來取得的較大的勝利[2]:157。這一時期,朱德率先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後為毛澤東加以發展應用[16]。1929年初,與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閩西,相繼建立了贛南、閩西蘇區[17]。在此期間,朱德和毛澤東對許多問題產生了分歧和矛盾,形成了「朱毛之爭[18]。6月22日,紅四軍在龍巖召開第七次黨代表會議,會議由陳毅主持,批評了毛澤東,免去了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職務,改由陳毅擔任[19]。會後,朱德和陳毅成為了紅四軍的最高領導。但在朱德主持下,紅四軍在向廣東和福建的兩次突擊中損失慘重[2]:223-224。11月,毛澤東重新回到前委[2]:225。12月,在古田會議上作軍事報告,並參與制訂會議決議[2]:227

1937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從右至左)在延安

1930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紅十二軍和紅六軍(7月改稱紅三軍)在福建長汀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朱德任總指揮[2]:244。1930年8月,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會合後,組成紅一方面軍[20],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2]:251。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朱德與毛澤東等領導紅軍反擊國民政府三次大規模軍事圍剿,並取得勝利[21]。1931年1月,任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2]:280。7月發表《怎樣創造鐵的紅軍》一文,論述了紅軍的階級性質、歷史任務和必須具備的6項基本條件,明確紅軍建設方向[22]。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23]。1933年,朱德、周恩來等指揮紅一方面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紅軍從游擊戰向大規模山地運動戰轉變[2]:363。6月,發表《談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指出「紅軍軍人要以唯物的辯證法來研究和運用戰術」,「決不容有一成不變的老章法來指揮軍隊」[2]:364。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2]:378。2月,在紅軍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2]:379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利,中央紅軍開始長征[2]:389。1935年1月,出席遵義會議,會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24]。朱德走在長征大隊最前鋒,迎戰各地來阻戰軍閥,嬴得多場勝戰,會後,同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作戰。6月,紅一方面軍在懋功紅四方面軍會合。8月,朱德離開中央紅軍,隨張國燾左路軍行動[2]:419。其後,紅軍分裂,張國燾率部南下,另立中央,朱德對此表示反對[2]:428-429。10月,他參與指揮紅四方面軍綏崇丹懋戰役[25]。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同紅二方面軍會師後,繼續鬥爭張國燾,推動兩軍共同北上[2]:451。10月,朱德、賀龍任弼時、張國燾率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於甘肅會寧,長徵結束[26]。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27]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任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1937年8月,朱德與周恩來、葉劍英出席蔣介石主持的南京國防會議[2]:475。會後返回陝北出席洛川會議,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2]:479。8月25日,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並擔任中央軍委華北軍分會書記,晉升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上將軍銜[28][29][30]。1937年9月6日,朱德率八路軍總部開赴山西五台,指揮八路軍參加抗日戰爭[2]:483。9月11日,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擔任總司令[2]:488。此後,取得平型關大捷、雁門關大捷[2]:502、摧毀日軍陽明堡機場等勝利,配合國民革命軍組織的太原會戰[2]:504。10月,與彭德懷、任弼時向中共中央建議,恢復在改編為八路軍時取消的政治委員制度[2]:505。太原會戰後,朱德指揮八路軍各部深入華北敵後,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和晉西南等根據地[2]:510

1938年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左起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張聞天、朱德、博古王明康生項英劉少奇陳雲周恩來

1938年2月,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2]:522。此後,指揮八路軍和部分國民革命軍開展晉東南1938年戰役,擊敗日軍九路圍攻[2]:540。隨後,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平原游擊戰爭的指示,組織八路軍各部挺進冀南、冀中、豫北和山東,開展游擊戰爭,並擴大根據地[2]:541。發表《論抗日游擊戰爭》,論述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性質、意義和戰略作用[31]。1939年3月,兼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2]:563。1940年3月,與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先後參與了衛東戰役磁武涉林戰役,擊敗國民革命軍石友三朱懷冰[2]:574。5月,從華北前線前往洛陽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談判,之後經西安返回延安[32]

1940年8月,與彭德懷、左權共同部署八路軍開展百團大戰[2]:595。同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2]:611,指示部隊在不妨礙作戰和訓練的條件下墾荒屯田,逐步做到生產自給,並親自參加大生產運動。1941年11月起,負責領導軍事教育委員會,併兼任軍事學院院長,曾發表多篇文章,論述軍隊建設及戰略戰術的演變。1944年5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決定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主席團成員,處理中央日常工作[2]:640。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作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6月,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僅次於毛澤東[33]。1945年8月,在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和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之後,朱德向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軍隊下令,向日軍展開大反攻,對日發表投降命令,要求敵後戰場的日軍絕不能向國民政府投降,要向當地八路軍新四軍投降[2]:650。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戰爭結束。抗日戰爭結束後,獲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授予抗戰勝利勳章[34]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6年3月4日,三人小組在延安與中共領導人,左起周恩來馬歇爾,朱德,張治中毛澤東

抗日戰爭結束後,在毛澤東赴重慶同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出席重慶談判期間,朱德與劉少奇在延安繼續處理中共中央日常事務,參與制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主張及早占領東北[2]:656;參與制定和調整戰略部署,編組野戰兵團,實現戰略轉變等決策。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同毛澤東指揮中共軍隊作戰[2]:664。1947年2月10日,開始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名義發布命令[35]。1947年3月,由於胡宗南的軍隊進攻陝北,朱德參加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央工委,開赴河北西柏坡,負責中共佔領區土地改革運動的工作[36]。1947年10月,朱德指導華北野戰軍舉行了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2]:689-698。此後他總結石家莊攻堅戰的經驗,在各戰區迅速推廣[2]:701

1948年4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部分人員到達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同朱德、劉少奇會合[37]。隨後,代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前往濮陽地區指導華東野戰軍工作,作了中原會戰動員報告,提出加強部隊團結和紀律問題[2]:715。同年9月至1949年1月,朱德以中央軍委副主席、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身份協助指揮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2]:719-722。1949年4月20日,國共最後和平談判完全破裂;次日,毛澤東和朱德即聯名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各野戰軍向全國進軍[38]。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3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朱德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
1950年冬季,朱德視察北京長辛店鐵路工廠

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朱德由聶榮臻陪同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40]。10月19日,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2]:741。朱德參與制定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致力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領導空軍海軍、裝甲兵和戰略導彈部隊等軍兵種的組建工作,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完成了由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2]:748-749。他重視部隊訓練和興辦各類軍事院校,強調部隊在實現現代化、正規化的過程中,既要保持優良傳統,又要擺脫經驗束縛[2]:757。重視發展尖端武器,主張國防工業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2]:759-760

1954年,朱德、毛澤東陳雲周恩來中南海紫光閣

1949年11月9日,朱德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直到1955年3月[2]:763。1950年5月6日,朱德作《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演講,反對脫離群眾和官僚主義作風,強調黨員在黨紀面前一視同仁[2]:764-766。1951年參加三反五反運動[2]:769。1月26日向毛澤東建議加強紀檢工作[2]:770。1952年6月22日,朱德向毛澤東報告建議健全黨組織生活和民主生活,實行遵紀守法教育[2]:772。1954年4月25日發表針對高崗饒漱石事件的演講,強調軍隊要服從黨的領導[2]:775

1954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41]。1955年9月27日,獲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42]。1956年4月,致函中共中央,作出世界戰爭短期內打不起來的戰略判斷,主張抓緊時間儘快發展經濟,增強國防事業的物質基礎。9月,出席中共八大,作《加強團結,建設社會主義》的發言[2]:775,會後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43]。1957年3月,致函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建議軍工、民用生產相結合。1958年1月,發表《勤儉持家》一文,指出社會主義實行的按勞分配原則並不是「吃大鍋飯」[44]

1959年3月訪問波蘭匈牙利。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2]:819,在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參與制訂了一系列法律法規[2]:820。7月出席廬山會議,期間批判彭德懷,朱德在發言時肯定彭德懷的積極一面,被毛澤東批評為「未抓到癢處」[45];9月,朱德被迫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檢討,之後擔任軍委常委[46]。此後,朱德到各地視察。1960年,提出農業生產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強求一律[2]:835。1961年,建議停辦農村公共食堂,恢復集市貿易[47]

1962年1月,出席七千人大會[2]:844。此後致函中央,認為對農民限制得過死,影響群眾的生產積極性[2]:847。1963年,提出應當注意發展經濟作物,發展集體副業和社員的家庭副業;特別是山區和丘陵地區,搞多種經營的門路很多,應大力恢復和發展[2]:854。1965年12月,出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會上發言稱,不能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頂峰,頂峰就不能發展了[2]:863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年5月4日-26日,朱德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受到林彪、康生等的批判,把朱德不同意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頂峰的意見說成是「以馬克思主義來反對毛主席」。「有野心」,「想黃袍加身」,「是黨內危險的定時炸彈」等等[48]。會後發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爆發[2]:865。8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再次受到批判。全會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改組中央領導機構,朱德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的排名降到了第九位,林彪升到了第二位。8月中旬,朱德收到匿名信,策動他對毛澤東發動政變,史稱「八八大案」。

1967年1月,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發言中指出,現在文化大革命搞到破壞生產的程度,要注意解決[2]:866。之後,在江青授意下,造反派稱朱德是「大野心家、大軍閥、黑司令」,朱德受到政治迫害,勒令交代反毛罪行[2]:867。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朱德、陳雲葉劍英徐向前陳毅聶榮臻等人分為不同小組,接受批判[2]:872。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元帥繼續遭分組批判。不過,朱德因為毛澤東的有意保護,仍列入中央政治局[2]:874

1969年10月,林彪發布《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其中朱德去廣東從化、葉劍英到長沙、劉伯承去武漢、陳毅在石家莊、聶榮臻去邯鄲[49],徐向前在開封。10月20日,與張雲逸陳奇涵等同乘一架飛機抵達廣州白雲機場。廣州軍區主要負責人不許他們進入廣州市,只在機場休息片刻就直接送到從化。

1970年7月,從廣東回到北京,籌備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8月,出席中共九屆二中全會[2]:875。1971年10月22日,致函中共中央、毛澤東,表示「堅決擁護主席和中央對林彪叛黨集團採取的一系列正確措施;堅決擁護中央撤銷軍委辦事組,並責令林彪的死黨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停職反省的決定;堅決擁護成立中央軍委辦公會議和中央專案組。」1973年8月,出席中共十大,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2]:876。1974年8月,到秦皇島視察海軍艦艇部隊[2]:878。1975年1月,主持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繼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2]:879

去世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去世。朱德11日到北京醫院向周恩來遺體告別。15日,因身體原因,朱德未能出席周恩來追悼大會,僅贈花圈。6月25日,朱德在人民大會堂等候會見澳大利亞聯邦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在有冷氣的房間等待了將近一小時後染上感冒[50]。1976年7月6日15時01分,朱德因感冒、心臟衰竭、糖尿病多種病症並發,在北京逝世[51]

紀念與評價

朱德故居

朱德逝世後,中共中央發布的訃告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戰士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之一」。後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等成立的治喪委員會決定於7月9日至7月10日舉行弔唁儀式。7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追悼大會,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主持追悼會,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致悼詞。遺體火化後,骨灰盒存於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妻子康克清骨灰盒邊),骨灰盒編號101[52]

朱德譽為「紅軍之父」,雅號「朱老總」[53]。長征結束後,毛澤東稱讚朱德對張國燾「鬥得有理有節,臨大節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2]:463。1946年朱德六十歲誕辰時,毛澤東稱他為「人民的光榮」[2]:669。1973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會見朱德和參加中央軍委會議人員時說:「有人說你是黑司令,我不高興,我總是批評他們,我說是紅司令!還不是紅了嗎!朱毛,朱毛,沒有朱,哪有毛?你是朱,我是朱身上的毛啊!朱毛是分不開的嘛。」[2]:876

1959年9月11日,廬山會議期間,林彪宣稱朱德是「老野心家」、「想當領袖」、「實際上沒有當過一天總司令」[2]:831文化大革命時,朱德也遭到攻擊。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吳法憲張春橋等先後向朱德發難,說他「一貫反對毛主席」、「有野心,想黃袍加身。」謝富治也說「朱德同志從上井岡山的第一天起就反對毛主席。」「劉鄧、朱德、陳毅都是搞修正主義的,不過朱德受到毛主席的保護,才不至於落得像劉少奇的下場。」[54]

1980年7月7日,朱德故居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5]。1988年1月13日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198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召集「朱德同志百周年誕辰紀念會」,胡耀邦發表演講,讚譽朱德「注意深入實際,一貫主張:要實際,不要浮誇,要踏踏實實地把事情辦好。他時刻關心群眾疾苦,諦聽群眾的呼聲,處處把自己置身於群眾之中。他歷來是我們黨內軍內遵守黨紀、軍紀、國法以及一切公共生活準則的典範。」[57]1987年4月發行之第四套人民幣100元紙幣(1980年版與1990年版)上,朱德成為紙幣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餘三位分別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1989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確定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58]

第五代朱德號機車牽引Z157次列車

哈爾濱鐵路局哈爾濱機務段自1946年以來,先後有JF1-1191QJ-2470DF4B-1886SS4G-1886HXD3D-1886共計5台機車命名為「朱德號」機車。[59]目前的第五代朱德號機車是HXD3D-1886,於2017年9月命名。[60]此外,阜新礦務局配屬的SY-1395,亦命名為「朱德號」機車,以紀念1953年朱德到阜新礦務局海州煤礦視察一事。

  • 在瀘州市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前有朱德的銅像。
  • 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金城鎮西環路2號的朱德銅像紀念園,是1991年11月22日設立的博物館。
  • 延安棗園五大書記銅像:任弼時、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

著作

代表作
  • 《終身為黨做軍事運動》1925年3月7日
  • 《怎樣創造鐵的紅軍》1931年7月
  • 《爭取持久抗戰勝利的先決問題》1938年1月
  • 《論解放區戰場》1945年4月25日在中共七大上的軍事報告,1946年延邊出版社
  • 《光榮偉大的三十年》(一九五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回憶錄
  • 《回憶我的母親》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報》
  • 《辛亥革命回憶》1961年10月
  • 《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1962年6月
  • 《朱德自傳》1946年重慶大地出版社
  • 《朱德自述》2007年解放軍出版社
文集
  • 《朱德選集》,1983年人民出版社
  • 《朱德軍事文選》,1997年解放軍出版社
詩詞集
  • 《朱德詩選集》,197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朱德詩詞集》,2003年中央文獻出版社

榮譽

北洋政府勛五位章,銀質飾金,鑄牡丹花葉紋,中央圓版飾紅色嵌珠兩枚。時朱德任雲南講武堂軍事教官,滇軍營長、團長等職,勛居五位

國內勛獎

外國勛獎

家庭

朱德生父朱世林(1861-1920年10月27日),生母鍾氏(1860年4月23日-1944年2月15日),兩人共育六男兩女。朱德為第三個兒子,兩歲時過繼於朱世林的伯兄朱世連(1855-1922)、劉氏(1860年4月3日-1938年9月14日)夫妻[64]。朱德投身革命後,沒有回家鄉看望父母。抗戰時期得知生母鐘太夫人去世,在延安寫下《回憶我的母親》,該文還入選中國大陸的中學《語文》課本。

朱德一生先後有六個妻子。

  • 原配夫人劉從珍,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劉家壩人[65]。1905年,由朱德父母作主,把他大舅的女兒劉氏許配給他,並於這年9月完婚[2]:11。1906年春,朱德外出求學,自此未歸。劉夫人自此獨守空房,1958年2月在家鄉病逝,享年75歲。病逝後,朱德的子女還曾為嫡母送葬[66]
  • 第二位妻子:1912年秋天,26歲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朱德同昆明師範學院19歲的學生蕭菊芳結婚[2]:30。1916年初,朱德隨討袁護國軍第1軍北征,開往家鄉四川。蕭菊芳生子,小名「保柱」譜名「寶書」,就是朱德的獨子朱琦。生子4個月後,蕭菊芳患了類似赤痢的熱病,於1919年6月病逝[67]
    • 兒子朱琦:1916年9月出生。未及3歲生母病逝,由繼母陳玉珍在瀘州撫養長大。1937年被抓壯丁。後經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來設法尋到朱琦,1938年送朱琦到延安就讀中央黨校。朱琦畢業後赴華北抗日前線,戰鬥中腿部中彈致殘。調回延安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隊列科長、晉綏軍區司令部通信科科長。1948年從部隊團職幹部轉業到石家莊鐵路局機務段當練習生,後來又當機車司爐,三年後當副司機,又由副司機轉為司機,學會了開火車。後來,朱琦調往天津鐵路局。「文革」前夕,升任北京鐵路局車輛處處長。1969年6月朱琦送到山西榆次五七幹校」學習。1969年年底又下放到天津附近漢溝站當倉庫保管員至1972年。1974年6月10日突發疾病當天去世[68]。朱琦妻子趙力平,1926年出生於河北定縣大定村,1946年3月23日任晉綏軍區司令部文書科參謀,經賀龍師長批准與司令部通信科科長朱琦結婚。趙力平歷任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組織科科長。1957年幹部支援文教系統,調到了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做副院長長達17年。1979年任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分行副行長,1988年離休。
  • 第三位妻子:後朱德的摯友孫炳文把自己的外甥女陳玉珍介紹給他,是為朱德的第三位妻子[72]
  • 第四位妻子:1920年,朱德在川、滇軍戰事後,率領部隊移駐雲南昭通。在鹽津縣遇到賀稚華。1922年8月,賀與朱德、孫炳文等人同乘法國「阿爾及利亞」號郵輪離開上海到法國。兩人成婚,是為第四位妻子。1926年4月在蘇聯生下女兒朱敏。1926年5月,黨組織決定調朱德回國去四川做軍閥楊森的統戰工作。考慮到國內環境惡劣,朱德只好讓賀稚華和女兒朱敏暫居蘇聯[72]。後賀另嫁在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讀書的何家興
    • 女兒朱敏,曾被納粹抓進德國集中營四年,造成終身語言障礙。後在北京師範大學俄語系工作,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離休後,創辦了北京軍地兩用人才培訓學院(北京軍地專修學院),出任院長。與劉錚育有五子一女[73][74]
      • 外孫劉建,1953年出生,1969年參軍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副院長[75]
      • 外孫劉康,從事中德之間的商務交流。
      • 外孫劉進,八路軍研究會會長[76]
      • 外孫劉敏,法語譯員。
      • 外孫劉武,解放軍某研究所大隊長。
      • 外孫女劉麗[77]
  • 第五位妻子:1928年與伍若蘭耒陽結婚[2]:133。次年,伍在紅四軍從井岡山向贛南挺進途中,遭遇何鍵部隊突襲,被捕後遭處決[2]:187

參考文獻

  1. ^ 見於其撰書賀時任雲南警察廳秘書長楊廷材母壽誕聯,落款是「勳五位三等文虎章陸軍中將朱德恭撰」
  2.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2.051 2.052 2.053 2.054 2.055 2.056 2.057 2.058 2.059 2.060 2.061 2.062 2.063 2.064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 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朱德传 修訂本.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073-2143-2. 
  3. ^ 張植信等編著. 将帅从这里起步.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8: 28. ISBN 7-205-00393-8. 
  4. ^ 王樹增. 1911.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 636. ISBN 978-7-02-007393-1. 
  5. ^ 陳楊桂. 朱德与蔡锷的友谊. 書報文摘. 2007, (12) [2015-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6.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12: 392. ISBN 978-7-5432-2049-2. 
  7.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2卷. 中華書局. 2005: 403. ISBN 7-101-02993-0. 
  8. ^ William W. Whitson; Huang Chen-hsia. The Chinese High Command: A History of Communist Military Politics, 1927-1971.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3: 30. 
  9. ^ Shum Kui-kwong. Zhu-De (Chu Teh). Lucia: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1982: 4–5. 
  10. ^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主編. 泸顺起义.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1986: 7. 
  11. ^ Barbara Barnouin; Changgen Yu. Zhou Enlai: a political lif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40. ISBN 978-962-996-244-9. 
  12. ^ 張發奎口述自傳 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 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7. ISBN 9789869373937. 
  13.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4. ISBN 978-7-80237-381-5. 
  14. ^ 譚震林等著. 陈毅. 香港: 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8: 2. 
  15. ^ 張日新; 李祖榮著. 红军时期的陈毅. 北京: 檔案出版社. 1991: 29–42. ISBN 7-80019-274-1. 
  16. ^ 趙於平. 朱德 不可替代的总司令. 炎黃春秋. 2009, (7)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9). 
  17. ^ 楊奎松.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3: 126. ISBN 978-7-214-08098-1. 
  18. ^ 葉健君; 程波; 王龍彪. 毛泽东与林彪.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13: 25. ISBN 978-7-5060-6944-1. 
  19. ^ 1929年陈毅大骂毛泽东:红四军不是你大权独揽. 搜狐. 2014-11-07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20. ^ 《彭德懷傳》編寫組. 彭德怀传.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49. ISBN 978-7-80092-103-2. 
  21. ^ 金沖及;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泽东传(1893-1949).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4: 250–277. ISBN 7-5073-1656-4. 
  22. ^ 朱德;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 朱德选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1–6. 
  23. ^ 陳德仁等主編. 开国元勋 共和国首届政要纪实 第1卷.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2: 87. ISBN 7-80092-867-5. 
  24.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 1921-1949 上.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1: 386. ISBN 7-5098-0981-9. 
  25. ^ 徐向前. 历史的回顾.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87: 462. ISBN 7-5065-0126-0. 
  26. ^ Lew, Christopher R. The Third Chinese Revolutionary War, 1945-1949: An Analysis of Communist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The USA and Canada: Routelage. 2009: 11. ISBN 0-415-77730-5. 
  27. ^ 張明金; 趙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 88. ISBN 978-7-5033-1940-2. 
  28.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八路军·文献. 解放軍出版社. 1994: 19–20. ISBN 7-5065-2325-6. 
  29. ^ 李躍乾. 毛泽东与十大元帅.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4: 40. ISBN 978-7-5057-3388-6. 
  30.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 新華網. 2008-07-30 [2015-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31. ^ 王平; 張立耀. 中国近现代风云录.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1988: 231. ISBN 7-5608-0173-0. 
  32. ^ 趙朝. 朱德与卫立煌.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2: 137. ISBN 978-7-5075-0749-2. 
  33.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下.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511. ISBN 7-208-05733-8. 
  34. ^ 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勋章. 新浪. 2015-08-14 [2015-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3). 
  35.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96. ISBN 978-7-80237-381-5. 
  36. ^ 黃崢. 刘少奇一生.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8: 179–183. ISBN 7-5073-1294-1. 
  37. ^ 西柏坡的故事.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9: 49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1). 
  38.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449. ISBN 978-7-01-000921-6. 
  39. ^ 徐達深,張樹軍,蔣建農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 第1卷上.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40. 2009. ISBN 978-7-206-06261-2. 
  40. ^ 《聶榮臻傳》編寫組. 聂荣臻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278. ISBN 978-7-80092-337-1. 
  41. ^ 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編. 历史的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 政治卷.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5: 208. ISBN 7-5073-1612-2. 
  42. ^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前進的足迹: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5: 91. ISBN 9620412931. 
  43. ^ 蕭冬連等著. 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0: 67. ISBN 7-5098-1419-7. 
  44. ^ 朱德大事年表(1951-1960). 中國網. 2007-02-01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45. ^ 肖思科. 共和国首任总司令朱德战传.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3: 327. ISBN 978-7-5483-0161-5. 
  46. ^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5: 77. ISBN 7-80137-800-8. 
  47. ^ 朱德大事年表(1961-1970). 中國網. 2007-02-01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48. ^ 解密:朱德批判会上周恩来说朱德不可靠. 新浪. 2012-07-02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49. ^ 《劉伯承傳》編寫組. 刘伯承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7: 414. ISBN 978-7-8009-2101-8. 
  50. ^ 朱德之孙朱和平大校讲述爷爷往事. [2008-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51. ^ 當代中國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第3卷 1966-1976.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2: 296. ISBN 7-5154-0172-9. 
  52. ^ 揭秘开国十大元帅的最终结局. 騰訊. 2014-11-17 [2015-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53. ^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166、171. ISBN 978-7-5483-0058-8. 
  54. ^ 劉學民. 朱德的非常之路.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187. ISBN 7-01-003399-4. 
  55. ^ 『關於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九八〇年七月七日,川府發(1980)154號文件
  56.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1988〕5號,1988年1月13日
  57. ^ 胡耀邦在朱德同志百周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報. 1986-12-02 [2015-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58. ^ 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國網. 2007-03-05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59. ^ “朱德号”机车的前世今生. [2018-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60. ^ 中国新一代“朱德号”机车在辽宁大连交付. [2018-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2). 
  61. ^ 功勋与荣耀——揭秘我军军功章的前世今生. 新華網. 2015-10-04 [2023-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中文(中國大陸)). 
  62. ^ 增进中国印度尼西亚人民之间的友谊 苏加诺总统向刘主席赠送勋章 同时赠予朱委员长周总理二级勋章. 人民日報. 1961-06-15: 1. 
  63. ^ 中柬两国联合公报在京签字 西哈努克亲王向我国领导人赠送勋章. 人民日報. 1964-10-06: 1. 
  64.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 三聯書店. 1990: 83–85. ISBN 7-5073-0033-1. 
  65. ^ 九十一歲老人戴冠雄回憶家人與朱德的患難情誼. 黨史文苑紀實版上半月. 2007, (3): 31. 
  66. ^ 朱德的首妻劉氏死後,他就讓自己的子女為他的地主老婆送葬。「靈魂深處的濃瘡——朱德的品德和作風」(1967年2月9日),《大字報選編七—朱德罪行錄》,中國人民大學新人大公社毛澤東思想紅衛兵編印,1967年3月
  67.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朱德年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20. 
  68. ^ 趙力平; 周海濱. 朱德儿媳赵力平口述:爹爹曾与董必武比长寿 90岁去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69. ^ 朱德孙子朱援朝去世. 貴州都市報. 2013-06-10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70. ^ 他是陆军,我是空军. 網易. 2015-03-04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71. ^ 从一审判决到二审判决只有三天 名门之后朱国华的死刑. 雲南信息報.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8). 
  72. ^ 72.0 72.1 朱德与他一生中的五个女人. 深圳新聞網. 2008-01-23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5). 
  73. ^ 外孙回忆朱德晚年:保密观极强 从不夸耀过去. 中國新聞網. 2009-12-03 [2023-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9). 
  74. ^ 档案破译:中国十大元帅的后代现在干什么?. 新華網. 2006-01-28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6). 
  75. ^ 朱德外孙刘建回忆朱德: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國日報中文網. 2015-07-13 [2023-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76. ^ 訃聞丨朱德元帥外孫、八路軍研究會會長劉進逝世,享年64歲. 搜狐. 2022-11-29 [2023-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2). 
  77. ^ 俄罗斯阅兵式上的中国面孔——独家盘点出席阅兵式的中国人. 鳳凰網. [2023-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9). 
  78. ^ 葉梅娟等編. 记康克清大姐.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89: 59. ISBN 7-80037-253-7. 

外部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職務
前任:
董必武
代理國家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代理)
1975年1月-1976年7月
繼任:
宋慶齡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集體代理
前任:
朱德、劉少奇宋慶齡張瀾李濟深高崗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54年-1959年
繼任:
董必武宋慶齡
新頭銜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與劉少奇宋慶齡張瀾李濟深高崗同時在任)
1949年-1954年
繼任:
朱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前任:
劉少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
1959年-1976年
繼任:
葉劍英
(1978年)
中國共產黨職務
新頭銜 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49年-1955年
繼任:
董必武
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新頭銜 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
1933年-1937年
更名
原因: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1937年-1946年
更名
原因:八路軍改編為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1946年-1954年
繼任:
習近平
聯指總指揮,自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