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整體人類生態系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整體人類生態系統(英語:Total Human Ecosystem,THE)是一個生態中心主義概念,最初由生態學教授Zeev Naveh和Arthur S. Lieberman於1994年提出。[1]

概念歷史

Naveh和Lieberman(1994)[1]提出了「整體人類生態系統」這一整體論的、生態中心的概念,它藉助跨學科方法來研究人類世的生態學,並改進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管理。依據Naveh的說法,整體人類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高層面的協同進化生態實體,而景觀作為其具體、三維的『格式塔』系統,構成了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及其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空間和功能矩陣」。[2]這一概念整合了人類系統(技術圈,也包括人類智能圈英語noosphere的概念空間)和自然系統(地球生物圈物理生態空間)。[2]

該概念的主要貢獻者Zev Naveh(1919-2011)是海法以色列理工學院景觀生態學教授。直到1965年,他一直在以色列坦桑尼亞擔任牧場專家。他在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主要關注人類對地中海景觀的影響、火災生態學英語Fire ecology和動態保護管理,以及引入耐旱植物以實現多效益的景觀恢復和美化。[3]

自2000年起,意大利烏爾比諾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Urbino環境科學學院生態學教授Almo Farina也參與完善了這一概念。

概念和認識論

人類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和協同進化是當前地球系統的驅動力。整體人類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方法旨在整合自然科學的以生物和地理為中心的方法,以及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方法,以防止進一步的環境退化,並推動自然和人類系統走向可持續的未來。

這個概念中,自然生態系統是太陽能驅動、自我組織自生的。人類生態系統則以高投入和高吞吐的化石能源為動力,可分為兩個子生態系統:城市工業和農業產業。生態系統在空間中體現為生態區,而生態區的系統是景觀:自然、半自然、城市-工業就是有形的、三維的物理系統。它們構成了整體人類生態系統。 整體人類生態系統還包括信息領域、感知領域(在景觀生態學中是生態場的概念)[4][5]、知識、感覺和意識,使人類(也包括生物)自我意識成為可能。

參見

參考文獻

  • Farina, A., 2006.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Towards a Science of the Landscape, Springer, Dordrecht, 412 p.
  1. ^ 1.0 1.1 Naveh, Z. & A.S. Lieberman, 1994.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nd ed). Springer-Verlag,New York, 360 p.
  2. ^ 2.0 2.1 Naveh, Z. The Total Human Ecosystem: Integrating Ecology and Economics. BioScience. 2000, 50 (4): 357–361. doi:10.1641/0006-3568(2000)050[0357:TTHEIE]2.3.CO;2. 
  3. ^ Naveh, Z. Transdisciplinary challenges in landscape ecology and restoration ecology - An Anthology. (Springer 2007)
  4. ^ Farina, A.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s a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y and Economics. BioScience. 2000, 50 (4): 313–320. doi:10.1641/0006-3568(2000)050[0313:tclaam]2.3.co;2. 
  5. ^ Farina, A., and A. Belgrano, 2004. The eco-field: a new paradigm for landscape ecology. Ecol. Res. 19,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