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別 | 正面 | 負面 | 中立 | 正負面差 |
---|---|---|---|---|
日本 | 12% |
87% |
1 | -75 |
澳大利亞 | 14% |
86% |
0 | -72 |
瑞典 | 16% |
83% |
1 | -67 |
美國 | 16% |
82% |
2 | -66 |
南韓 | 19% |
80% |
1 | -61 |
荷蘭 | 21% |
75% |
4 | -54 |
德國 | 20% |
74% |
6 | -54 |
加拿大 | 21% |
74% |
5 | -53 |
英國 | 27% |
69% |
4 | -42 |
法國 | 26% |
68% |
6 | -42 |
西班牙 | 29% |
63% |
8 | -34 |
比利時 | 28% |
61% |
1 | -33 |
義大利 | 31% |
64% |
5 | -33 |
波蘭 | 28% |
55% |
17 | -25 |
國別 | 正面 | 負面 | 中立 | 正負面差 |
---|---|---|---|---|
日本 | 9% |
86% |
5 | -77 |
瑞典 | 14% |
85% |
1 | -71 |
澳大利亞 | 15% |
81% |
4 | -66 |
丹麥 | 22% |
75% |
3 | -53 |
英國 | 22% |
74% |
4 | -52 |
美國 | 22% |
73% |
5 | -51 |
南韓 | 24% |
75% |
1 | -51 |
加拿大 | 23% |
73% |
4 | -50 |
荷蘭 | 25% |
73% |
2 | -48 |
比利時 | 24% |
71% |
5 | -47 |
德國 | 25% |
71% |
4 | -46 |
法國 | 26% |
70% |
4 | -44 |
西班牙 | 36% |
63% |
1 | -27 |
義大利 | 38% |
62% |
0 | -24 |
國別/地名 | 正面 | 負面 | 中立 | 正負面差 |
---|---|---|---|---|
日本 | 14% |
85% |
2 | -71 |
瑞典 | 25% |
70% |
6 | -45 |
加拿大 | 27% |
67% |
5 | -40 |
美國 | 26% |
60% |
13 | -34 |
捷克 | 27% |
57% |
16 | -30 |
法國 | 33% |
62% |
5 | -29 |
南韓 | 34% |
63% |
2 | -29 |
臺灣 | 35% |
61% |
3 | -26 |
德國 | 34% |
56% |
11 | -22 |
荷蘭 | 36% |
58% |
6 | -22 |
澳大利亞 | 36% |
57% |
7 | -21 |
義大利 | 37% |
57% |
7 | -20 |
英國 | 38% |
55% |
7 | -17 |
西班牙 | 39% |
53% |
8 | -14 |
菲律賓 | 42% |
54% |
4 | -12 |
斯洛伐克 | 40% |
48% |
12 | -8 |
印度尼西亞 | 36% |
36% |
27 | 0 |
匈牙利 | 40% |
37% |
24 | 3 |
南非 | 46% |
35% |
19 | 11 |
立陶宛 | 45% |
33% |
21 | 12 |
波蘭 | 47% |
34% |
19 | 13 |
希臘 | 51% |
32% |
17 | 19 |
阿根廷 | 47% |
24% |
29 | 23 |
巴西 | 51% |
27% |
22 | 24 |
墨西哥 | 50% |
22% |
28 | 28 |
肯尼亞 | 58% |
25% |
16 | 33 |
保加利亞 | 55% |
20% |
25 | 35 |
以色列 | 66% |
25% |
9 | 41 |
烏克蘭 | 57% |
14% |
28 | 43 |
黎巴嫩 | 68% |
22% |
10 | 46 |
突尼西亞 | 63% |
16% |
21 | 47 |
奈及利亞 | 70% |
17% |
13 | 53 |
俄羅斯 | 71% |
18% |
11 | 53 |
國別 | 正面 | 負面 | 正負面差 |
---|---|---|---|
西班牙 | 15% |
68% |
–53 |
美國 | 22% |
70% |
–48 |
印度 | 19% |
60% |
–41 |
土耳其 | 29% |
54% |
–25 |
法國 | 35% |
60% |
–25 |
印度尼西亞 | 28% |
50% |
–22 |
英國 | 37% |
58% |
–21 |
德國 | 20% |
35% |
–15 |
加拿大 | 37% |
51% |
–14 |
澳大利亞 | 46% |
47% |
–1 |
巴西 | 45% |
38% |
7 |
希臘 | 37% |
25% |
12 |
秘魯 | 49% |
34% |
15 |
俄羅斯 | 44% |
23% |
21 |
墨西哥 | 55% |
26% |
29 |
肯尼亞 | 63% |
27% |
36 |
巴基斯坦 | 63% |
12% |
51 |
奈及利亞 | 83% |
9% |
74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88% |
10% |
78 |
國別 | 正面 | 負面 | 正負面差 |
---|---|---|---|
捷克 | 25% |
69% |
–44 |
法國 | 21% |
63% |
–42 |
盧森堡 | 24% |
61% |
–37 |
德國 | 26% |
61% |
–35 |
瑞典 | 31% |
64% |
–33 |
義大利 | 29% |
60% |
–31 |
西班牙 | 29% |
59% |
–30 |
荷蘭 | 32% |
60% |
–28 |
丹麥 | 32% |
59% |
–27 |
比利時 | 34% |
61% |
–27 |
奧地利 | 34% |
57% |
–23 |
芬蘭 | 36% |
55% |
–19 |
馬爾他 | 30% |
47% |
–17 |
斯洛維尼亞 | 41% |
53% |
–12 |
波蘭 | 37% |
48% |
–11 |
匈牙利 | 40% |
50% |
–10 |
葡萄牙 | 36% |
45% |
–9 |
斯洛伐克 | 36% |
44% |
–8 |
愛爾蘭 | 39% |
47% |
–8 |
希臘 | 45% |
49% |
–4 |
英國 | 39% |
41% |
–2 |
愛沙尼亞 | 43% |
35% |
8 |
立陶宛 | 49% |
36% |
13 |
克羅地亞 | 54% |
39% |
15 |
保加利亞 | 47% |
31% |
16 |
羅馬尼亞 | 56% |
34% |
22 |
拉脫維亞 | 51% |
29% |
22 |
賽普勒斯 | 58% |
27% |
31 |
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稱反中、反中國及反中國因素,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厭惡和反感情緒,反對其政府的所作所為,和反對其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不同。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屬黨國體制,因此反中國共產黨又經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民間看作等同於反中華人民共和國。
對中國大陸政府的反感,可能延伸為對於其普通人民反感的言論及行爲。《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曾使用「全世界六分之一的說漢語的人」代指「中國(政府)」,並宣稱「六分之一的人類(即中國人)」在「犯錯」[7]。
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理由
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士有着許多不同的理由,其中占主流的有:反對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黨執政[8][9]及專制統治,以致其國內的民主與人權長期受到打壓,異見人士被拘捕以及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內部分離主義的強力壓制等。
另外,部份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士的原因是基於反對共產主義、出於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反感,如日本右翼代表人物,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2010年接受《南方人物週刊》訪問時,就宣稱他反對中國共產黨,但喜愛中國傳統文化,並不反華[10]。
在經濟持續成長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力量大增,周圍國家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國家資本主義進行對外擴張的憂慮增加[11],又對外長期傾向霸權主義與新帝國主義,其帶有民族主義情緒,與周邊國家有領土上的爭議,使各國內部產生中國威脅論的論點[12][13][14]。例如台灣太陽花學運,反映台灣年輕人對於中國大陸威脅的焦慮,特別是中國大陸透過政治及經濟力量來影響台灣內部的民主發展[11]。2012年,台灣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與中國大陸流亡異議人士王丹進行對談時,蔡英文就曾提出民進黨不反中國大陸,但是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霸權與不民主[15]。
中國大陸遊客在觀光時的粗魯及不文明行為,亦造成國際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觀感不佳。如香港的蝗蟲論,這也造成了反中國大陸的情緒增長。[16][17]
習近平自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18][19][20][21],大量新疆維吾爾族被送入再教育營[22],加上習近平下令中國外交官展開「戰狼外交」[23],這些都加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負面形象。
進入2020年,因武漢市最先爆發的新冠疫情蔓延至全球和中國外交官接連發動的戰狼外交,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世界多國人民對中國的印象持續惡化[24]。
2022年8月31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蜜雪兒·巴切萊發表《評估新疆狀況的報告》,指新疆有嚴重侵犯人權情況,並認為虐待維吾爾族的指控可信[25]。這份報告成為人權關注團體指控中國當局的有力證據。
對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界定與解釋
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必然等於反對或不認同華人或中華文化,但常常會被等同於反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國際上大多數國家認為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國與全球華人的唯一代表,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反對其政權或政策的論述,擴大劃為對中國、中國人民、中國文化或中華文化的全盤反對行為。不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或中華唯一代表的人士,也經常將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支持的任何舉動,皆等同於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華,例如支持西藏獨立運動或台灣獨立運動。例如在香港,部分親共人士曾設立一個名為「反泛民,救香港」網站,將泛民主派人士列為反華的「漢奸人渣」、「反中亂港」[26]。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出版的《第三種中國想像:中國因素與台灣民主》中,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素威脅了台灣民主發展。但他主張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國大陸人民分開對待,認為應在親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方向中,建立第三條道路,希望台灣與大陸民主派份子及各公民社團積極交往,不要只著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中國共產黨。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於2014年1月14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他認為,台灣雖然反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這種情緒不應該擴及中國人民,不應該對中國大陸來台的配偶或留學生存有負面心態[27]。同為民進黨前主席的林義雄則主張台灣應該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良性互動,不要進行國際政治上的對抗[28],這個主張獲得名嘴董智森的支持。[29]
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情況
1980年代,面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台灣和西方國家在經濟上的巨大差距,中國社會和知識分子奉行全盤西化論[30]。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前,以紀錄片《河殤》為代表的1980年代中國大陸文化思潮,中國及中華文明被徹底否定[31][32]。
進入21世紀,在中國經濟崛起、國力增強的背景下,中國社會轉由民族主義情緒所主導[33]。但公民個人表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滿並非罕見,並透過網絡將此類情緒擴展開來。你國、貴國由表達反共情緒的詞彙演變成表達反中情緒的詞彙,你支、貴支亦是由支那演繹而來的反中詞彙。同時,反中的人士不一定會在現實生活中表露真實的反中情緒。如2018年4月發生的田佳良事件中的當事人在網絡上發表一系「反華、精日」言論,日常生活中卻表態「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34]。
中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取得勝利後,部分反共的內地人都南移香港紮根,包括國民黨員、知識分子和資本家。親中共的左派於香港發起六七暴動,被港英政府鎮壓後,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增強,反共意識亦隨之萌芽。之後香港經歷過支持保釣、六四天安門事件等支援中國民主的社會運動。由六四發生後至到香港回歸,反對和恐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的心理在不分香港人心中一直揮之不去,包括那些已經移民外國的部分香港人。
2003年香港簽訂了CEPA,港澳個人遊開通,愈來愈多來自內地的新移民移居香港,使到教育、醫療、房屋等社會資源和就業市場變得緊絀,不少香港人均要直接面對內地人搶奪資源的挑戰,部分新移民更有組織涉種票擴大建制派的支持盤,內地遊客大量湧進香港購物並排擠本地消費需求,以及佔用香港醫療資源,嚴重影響民生。又因內地的食物安全問題嚴重,政府又打擊不力,使民眾大量湧到鄰近的香港搶購所需,例如嬰兒奶粉等,引致市面供應缺乏,直接影響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之後,香港不再是中國內地和西方經貿交流的唯一中轉站,在面對深圳等內地城市的競爭中因為勞動力成本較高等原因不敵後者導致香港經濟發展放緩,生活成本上漲,因而一些香港人將這歸咎於北京政府[35][36]。兩者文化和心態的差距已影響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使部分香港人原本的反共心態,已經走向反對中國民族主義、反大一統思想和拒絕中國中心主義,以及擴大至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和所有試圖促進中港融合的政策。2014年發起雨傘運動後,香港的反中情緒遞增,並於2019年發起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後推至高峰,直到全國人大於2020年中通過港區國安法後才稍為緩和。
在1949年後,因第二次國共內戰戰事失利,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宣稱仍擁有中國大陸的完整主權;在中國大陸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自稱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宣稱擁有所有中國領土(包括臺灣)的主權,但至今仍未能夠統治臺灣。
在臺灣,現在對於中國大陸關係應如何發展,長期以來存在爭議。目前傾向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有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等,而傾向和大陸合作的國民黨、新黨、台灣民眾黨等,則被部分民眾(多為綠營支持者)認為是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但在民進黨中也有人主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更和諧關係,其中以許信良、謝長廷等人為代表[37];而陳水扁、蘇貞昌等人則被視為是反中派[38]台灣的反中情緒普遍出現在許多台灣人,包括年輕人,只認同我是「台灣人」的身分,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對中國感到厭惡,台灣政界人士彭明敏表示,很多台灣人也認為中國人落後和不文明。根據台灣陸委會2023年的一項調查,95%的台灣人認為中國對台灣是威脅、中國對台灣不友善[39][40][41]。
日本右翼團體反對北京政府一直宣傳及宣稱擁有尖閣諸島的主權,以及不滿中國經常批評政治人物參拜靖國神社及對相關人士的抵制行動,他們宣傳中國威脅論,不少日本的政治人物,在左中右各黨派都有反中人士。
另外,在習近平於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中國民眾經常因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尊嚴的緣故,在網路上或現實中屢屢發生仇外事件,導致日本民眾近幾年普遍對中國反感度倍增。
越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有在南海領土的主權爭議,雙方皆主張擁有部分南海島嶼。
201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周邊的爭議海域著手開鑿油田的準備工作。5月2日開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海巡船開始接近爭議海域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鑽油平台。5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海巡船在西沙群島的鑽油平台附近對峙,用水砲互相攻擊。5月13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內發動反中遊行抗議,在平陽省演變成暴動[42],連累多國華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中,稱此次事件為排華暴動,包括美國、日本與台灣等地媒體,則稱為反中暴動。
菲律賓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存在領土爭議,雙方皆主張擁有部分南海島嶼。其中包括黃岩島的主權爭議。
2012年,中國大陸漁民至黃岩島捕魚,菲律賓前往驅趕,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菲律賓共和國爆發衝突。菲律賓共和國民間發動反中遊行。菲律賓共和國其後把南海自行改名為「西菲律賓海」。
印度尼西亞因歷史問題以及經濟因素,過去曾出現多次排華,例如九三〇事件、黑色五月暴動等等。
參見
參考文獻
- ^ Silver, Laura; Huang, Christine; Clancy, Laura. Negative Views of China Tied to Critical Views of Its Policies on Human Rights. Pew Research Center's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2022-06-29 [202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4) (英語).
- ^ Unfavorable Views of China Reach Historic Highs in Many Countries. 皮尤研究中心. 202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英語).
- ^ People around the globe are divided in their opinions of China. 皮尤研究中心.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英語).
- ^ In Taiwan, Views of Mainland China Mostly Negative. 皮尤研究中心. 202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6) (英語).
- ^ Sharp Drop in World Views of US, UK: Global Poll (PDF). 英國BBC: 36. 2017-07-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6-08) (英語).
- ^ China's Image in Greece (page 33) (PDF). 歐洲晴雨表: 33. 2018-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6-03) (英語).
- ^ 存档副本. [2022-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4).
- ^ 專訪唐柏橋:中共何時垮?誰執政?[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葉孝剛:一黨專政勢必淘汰[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南方人物專訪石原慎太郎:反共不反華. 大紀元. 2010-10-18 [2014-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4).
- ^ 11.0 11.1 台灣年輕人普遍陷入焦慮,促使「反中護台」意識高漲. [2015-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3).
- ^ Meeting China’s Military Challenge: Collective Responses of U.S. Allies and Partner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NBR). nbr.org. [2022-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英語).
- ^ Richardson, Michael. Troubling signs of the rise of Chinese ultra-nationalist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雪梨晨鋒報. 2013-02-12 [2022-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英語).
- ^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sequences of X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Strategist. 2021-09-03 [2022-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5) (澳大利亞英語).
- ^ 蔡英文:民進黨不反中. 蘋果日報. 2012-03-24 [2014-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4).
- ^ 日本2018最不文明遊客中國人上榜最多. 大紀元. 2019-01-02 [201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2).
- ^ 香港觀察:「蝗蟲」論與中港矛盾. BBC中文網. 2014-08-12 [201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1).
- ^ 人权组织:习近平治下中国宗教自由状况不断恶化. 美國之聲中文網. 2015-09-24 [2018-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联合国评定中国酷刑状况前夕 "国际特赦"提交报告批人权恶化. Radio Free Asia. [2018-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 ^ 中国人权恶化令世界诟病 ——白宫点击中南海敏感神经. biweekly.hrichina.org. [2015-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美大使批中國人權惡化. 蘋果日報. [2018-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5).
- ^ 埃科爾斯. 新披露新疆文件将习近平新疆政策直接挂钩,中国官媒开始混淆视听. 美國之音. 2021年12月11日 [2022-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 ^ 小山. 再提習近平寫條子力挺 中國戰狼外交發言 港媒撰指不利北京國際形象. 法國廣播電台. 2020-04-13 [202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 ^ 新冠疫情、戰狼外交與中國國際形象:民調顯示世界多國對華惡感飆升. BBC News 中文. 2020年10月6日 [2021年4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6月14日) (中文(繁體)).
- ^ 楊中文. 巴切萊特離任前最後一刻發表新疆人權報告 中國再次表明反對. 香港01. 2022-09-01 [2022-09-01].
- ^ 林俊謙. 將不同意見視為反中亂港 極左網站打壓民主. 蘋果日報. 2013-03-29 [2014-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4).
- ^ 林佩怡、朱真楷、楊舒媚. 謝長廷:綠什麼都反對 但都阻止不了. 中國時報. 2014-01-14 [2014-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中文(臺灣)).
- ^ 何榮幸. 林義雄:推動公投 解決統獨問題. 中國時報. 2005-05-28 (中文(臺灣)).
- ^ 董智森. 兩岸關係,聽我的. 《時報周刊》第1945期. 2015-05-29 [2015-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蘭州軍區政治部宣傳部;責任編輯:王傑. 《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甘肅理論學刊 (甘肅省蘭州市: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 1987, (1987年第2期): 12–15. ISSN 1003-4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30) (簡體中文).
- ^ 邢福增. 從《河殤》看八九民運年代的中國文化探討. 基督教時代論壇. 2009年6月1日 [202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 ^ 尹萍. 最熱門的話題-河殤. 遠見雜誌 (台灣). 1988-11-15(1988年12月號) [202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估計有兩、三億大陸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從螢光幕上看到這部充滿批判與自省、鞭策與激動意味的影片。(……)很多人立即動手,寫信、打電話甚至打電報給北平「中央電視台」,表示「激動、震撼和感慨」。他們當中,有學生、教師、工人,有老資格的共產黨員,也有軍隊裡的政治處主任。(……)這部影集確實有相當大的突破,它第一次用電視這種最大眾化的媒體,總結報告了改革派在經濟與文化上的觀點
- ^ 劉洋波. 摘要. 全盘西化思潮的兴衰(1979-2007) (碩士論文). 北京大學. 2008-05-00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7) (簡體中文).
- ^ 校園司令. 厦大一党支部书记辱华上热搜,竟还涉嫌论文抄袭,厦大和紫光阁回应了. 搜狐. [2018-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 ^ 普通人看香港问题:经济问题是根本. 千龍網. 2016-03-16 [2018-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 ^ 李嘉诚再次自证英明 香港经济衰退大解析. 中金網. 2016-02-10 [2018-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3).
- ^ 許信良:民進黨非反中而是恐中. 今日導報. 2013年3月26日 [201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中文(臺灣)).
- ^ 《新華社》批蘇貞昌:媚日、賣台、反中. 東森新聞雲. 2013-02-29 [201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3) (中文(臺灣)).
- ^ 本報訊. 蔡衍明董事長 創富論壇致詞全文. 旺報. 2015-08-08 [2016-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 ^ 邱珮文. 倡導親中 蔡衍明:反中都是老蔣的忠誠信徒. 新頭殼. 2015-08-07 [2016-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4).
- ^ 陳君碩. 蔡衍明闡述反中現象 學者讚坦然. 旺報. 2015-08-08 [2016-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 ^ 南海升溫 越民反陸示威. 中央社. 2014-05-11 [2014-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