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京安全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京安全區
難民區
1937年 - 1938年

1938年的南京地圖,安全區毗鄰中山北路
政府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英語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Nanking Safety Zone
主席 
• 1937年 - 1938年
約翰·拉貝
• 1938年
米爾士
• 1938年
貝德士
秘書長 
• 1937年 - 1938年
史邁士
歷史時期中國抗日戰爭
南京大屠殺
• 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937年7月7日
• 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1937年11月22日
1937年12月12日
1937年12月13日
• 被迫改稱「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
1938年2月18日
前身
繼承
南京市
日本佔領下的南京
1938年4月,南京難民區國際救濟委員會暨金中難民收容所全體職員合影。其中第一排從左至右:第3位是徐淑珍、第4位是徐淑德、第6位是姜正雲金中難民所所長)、第7位是約翰·馬吉(南京國際紅十字會會長)、第9位是貝德士金大歷史系教授、鼓樓中學校長)、第10位是斯密士(金大教授)、第11位是許傳音(金陵中學校友)。

南京安全區又稱南京難民區,是1937年12月日本軍隊即將攻占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時,南京城內的歐美僑民出於人道主義,為保護平民免遭戰火而成立的難民區。安全區由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進行管理,共設25個難民收容所。國際委員會與同樣由西方僑民發起成立的世界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在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期間,庇護了難民區內約25萬中國難民。1938年2月18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日本占領軍的逼迫下改為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成為一個純粹的救濟機構,安全區隨之解散,但區內的難民收容所直到6月才全部關閉。[1][2][3]

成立難民區

寧海路5號,原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部,後來一度作為馬歇爾公館

1937年7月,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8月13日,中國軍隊與日軍在南京下游300多公里處的上海展開激戰。8月15日,日本海軍航空隊開始空襲南京,到9月21日升級為全面持續轟炸,日海軍第3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要求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立即離開。[4] 到11月下旬,各國駐南京的外交人員和僑民多數已經撤離,但仍有一些常住南京的西方僑民主動要求留下來幫助身處險境的普通中國人。[1][5]

11月中旬,日軍開始向南京進攻。22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這意味着南京的平民將失去政府的保護。在這期間,一些中外人士不約而同地想到,要仿效法國神父饒家駒Robert Jacquinot de Besange)在上海設立南市難民區的成功經驗,在南京設立難民區給平民提供避難所。11月15日左右,金陵大學校董會董事長杭立武約集一二十個外國人,提議設立難民區,大家都很贊成。17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美籍教師魏特琳Minnie Vautrin)、長老會米爾斯W. P. Mills)、金陵大學美籍教師貝茨M. S. Bates)、史邁士Lewis S. C. Smythe)分別與美國大使館官員派克聯繫,建議在南京設立一個安全區。

國際委員會劃定的南京安全區以美國駐華大使館所在地和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陵神學院金陵中學鼓樓醫院等教會機構為中心,占地約3.86平方公里,四面以馬路為界:東面以中山路為界,從新街口山西路交叉路口;北面從山西路交叉路口向西劃線至西康路; 西面從上面提到的北界線向南至漢口路中段(呈拱形)再往東南劃直線,直至上海路漢中路交叉路口;界內分設交通部大廈華僑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學等25處難民收容所。

中國政府承認安全區,承諾實現安全區的非軍事化,並且提供給國際委員會現金、糧食和警察。日本方面拒絕承認安全區,但是表示只要安全區沒有中國軍隊駐紮,日軍不會攻擊安全區。

大屠殺期間

日軍占領南京後,並未遵守與國際委員會的約定,強行闖入安全區、劫掠財物、姦淫婦女,大肆抓捕青壯年男子並予殺害。國際委員會就此多次向日本使館及日軍當局提出抗議,要求按國際慣例對安全區予以保護,但是日軍暴行並未收斂。

被迫解散

國際委員會及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的成員,冒着生命危險,在日軍對南京城長達數月的屠殺中保護了數十萬中國難民的生命。1938年1月底,日軍強迫安全區內難民還家,並聲稱已經恢復了南京城的秩序,但實際上殺戮依然在繼續。2月18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被迫改稱「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國際委員會及難民區不復存在,最後一批難民營被迫於1938年5月關閉。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1.0 1.1 王衛星. 論南京國際安全區的成立. 民國檔案, 2005年第4期
  2. ^ 張連紅. 南京大屠殺時期的日軍當局與南京安全區. 近代史研究, 2001年第3期
  3. ^ 笠原十九司. 難民區百日:親曆日軍大屠殺的西方人.
  4. ^ 高曉星編譯. 日本海軍航空隊空襲南京史料(1937年8月15日-12月13日):《支那事變戰記·海軍航空戰》節譯. 民國檔案, 2004.4
  5. ^ 經盛鴻. 南京淪陷前後的西方僑民及其對日抗爭.歷史學研究, 2004年第4期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