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二十四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二十四緣巴利語:paccayuppanna-dhamma)是上座部佛教論書有系統的說明各種究竟法如何形成緣起的方式。二十四緣包含了各種不同的名法色法之間所有互相連繫的方式。

每一緣涉及三法:

  1. 緣法:是作為其他法之緣的法;此緣法通過產生、支助或維持其他法而成為其緣;
  2. 緣生法:是受到緣法緣助之法;它在受到緣法支助之下而得以生起或持續存在;
  3. 緣力:是緣法作為緣生法之緣的特有方式。四種究竟法之間的關係,即由緣力所連繫的緣法緣生法。[1]

概述

發趣論

二十四緣是《發趣論》的主題。[2]包括:

  1. 因緣
  2. 所緣緣
  3. 增上緣
  4. 無間緣
  5. 相續緣;又稱等無間緣
  6. 俱生緣
  7. 相互緣
  8. 依止緣
  9. 親依止緣
  10. 前生緣
  11. 後生緣
  12. 重複緣;又稱修習緣
  13. 業緣
  14. 果報緣(異熟緣);
  15. 食緣
  16. 根緣
  17. 禪那緣
  18. 道緣
  19. 相應緣
  20. 不相應緣
  21. 有緣
  22. 無有緣
  23. 離去緣
  24. 不離去緣

二十四緣構成了各種不同的法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可分為三組(名法、色法、名色法)六對:

  • 1、名以六種方式作為名的緣:
  • 剛滅盡的心與心所是現在心與心所的(1)無間緣、(2)相續緣、(3)無有緣及(4)離去緣;
  • 前生速行是後生速行的(5)重複緣;
  • 俱生心與心所互相作為(6)相應緣。
  • 2、名以五種方式作為名色的緣:
  • 因、禪支與道分是俱生名色法的(1)因緣、(2)禪那緣、(3)道緣;
  • 俱生思是俱生名色的(4)業緣;異剎那思是業生名色的(4)業緣;
  • 諸果報(名)蘊互相作為果報緣及作為俱生色的(5)果報緣。
  • 3、名以一種方式作為色的緣:後生心與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後生緣。
  • 4、色也以一種方式作為名的緣:在生命期里,六依處是七識界的前生緣;五所緣是五門心路過程心的前生緣。
  • 5、概念與名色以兩種方式作為名的緣:(1)所緣緣與(2)親依止緣。是解脫的條件
  • 6、名色以九種方式作為名色的緣:(1)增上緣、(2)俱生緣、(2)相互緣、(4)依止緣、(5)食緣、(6)根緣、(7)不相應緣、(6)有緣及(9)不離去緣。

其他論書

阿毗達摩概要》第八章「緣之概要」,分析諸名法與色法之間互相的關係,是與分析究竟法互相配合的「組織法」。此章簡要地解釋在巴利聖典所記載的兩種因緣法。其中之一是從《分別論》的經分別與論分別兩個角度分析緣起。另一個方法是有關二十四緣的發趣法。

清淨道論》第十七說慧地品,用二十四緣來說明十二緣起

相關條目

注釋與引用

  1. ^ 尋法比庫中譯《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2. ^ 水野弘元. 《巴利論書硏究》. 法鼓山. 2000年: 389–391. ISBN 978-957-59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