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Azərbaycanca
- تۆرکجه
- Basa Bali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eilge
- Gàidhlig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हिन्दी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Jawa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한국어
- Latina
- Latviešu
- മലയാളം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Plattdüütsch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Polski
- پنجابی
- پښتو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தமிழ்
- ไทย
- Tagalog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
- Tiếng Việt
- Winaray
- 吴语
- 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
- Yorùbá
- 閩南語 / Bân-lâm-gú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Glenn T. Seaborg | |
---|---|
出生 | (1912-04-19)1912年4月19日 美国密西根州伊什珀明(英语:Ishpeming, Michigan) |
逝世 | 1999年2月25日(1999岁—02—25)(86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法叶 |
母校 | 洛杉矶加州大学 柏克莱加州大学 |
知名于 | 发现10种超铀元素 |
奖项 | 诺贝尔化学奖(1951年) 珀金奖章(1957年)[1] 富兰克林奖章(1963年) 普利斯特里奖(1979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核物理学 |
机构 | 柏克莱加州大学 曼哈顿计画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
博士导师 | George Ernest Gibson 吉尔伯特·路易士 |
博士生 | Ralph Arthur James Joseph William Kennedy Kenneth Ross Mackenzie Elizabeth Rauscher Arthur Wall |
签名 | |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瑞典语:Glenn Teodor Sjöberg,英语: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年4月19日—1999年2月25日),美国核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第二任校长(Chancellor)。[2][3]鉴于西博格在超铀元素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与埃德温·麦克米伦(镎的主要发现者)共同荣获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4]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1997年8月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决定用西博格的名字命名由艾伯特·吉奥索(A. Ghiorso)和他发现的106号元素𬭳(Sg),打破了不能以健在人姓名为化学元素命名的惯例。
生平
西博格生于密歇根州伊什珀明,1922年随家迁往加利福尼亚。1934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3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成为劳伦斯的助手他长期在伯克利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对原子弹的发展发挥了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博格于1946年重返柏克莱.担任化学教授和劳伦斯放射实验室核化学研究导师。1954年任实验室副主任。1958-1961年任伯克利校长。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他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他是担任这种职位的第一个科学家。1971年他离开委员会重返伯克利任大学教授,并在1972一1975年问兼任核化学研究实验室主任。
西博格于1999年2月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住所逝世,享年86岁。
贡献
- 1940年他同麦克米伦等人开始制备超铀元素。麦克米伦用回旋加速器轰击铀靶,分离得到镎。从1940年到1958年,他们一共发现9个新元素,包括原子序数94到102。其中最著名的元素是钚(94号元素),它被用于核爆炸和核反应堆的燃料,后由E.费米指导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室首次工业化生产。这是核武器研制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他发现的其他新元素是镅(95)、锔(96)、锫(97)、锎(98)、锿(99)、镄(100)、钔(101)和锘(102)。
- 1944年西博格提出锕系理论.预言了这些重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这个原理指出,锕和比它重的14个连续不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个系列,现称锕系元素。
- 西博格还发现了易裂变的同位素:钚239和铀233,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钚238,铁59、碘131、钴57和钴60等。
- 1980年他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完成实验,成功地将数千铋原子转换为金原子。此实验以核能原理做为基础,能从铋元素中移除中子与质子。然而这个造金方法太过于昂贵,无法用于商业量产。但是他的实验成果,被认为近似远古神话中“贤者之石”的力量。
- 20世纪90年代,他致力于超重核的探索和锕系元素的重离子核反应的研究。
荣誉
除诺贝尔奖外,西博格还获得许多荣誉。1959年获费米奖。其他嘉奖包括美国瑞典工程师协会埃里克森金质奖章、瓦萨勋章、法国高级勋章。他于1962年被授予瑞典美国人称号。
参见
参考资料
- ^ SCI Perkin Medal. 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1. NobelPrize.org.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美国英语).
- ^ 02.26.99 - Revered chemist Glenn T. Seaborg -UC Berkeley professor, presidential advisor and Nobel Laureate - has died at 86. www.berkeley.edu.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1. Nobel Foundation.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1901年-1925年 |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鲍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利普斯科姆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远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 |
2001年- | 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沙普利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维特、瓦舍尔 / 2014年:贝齐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达特、费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兰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诺德、温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纳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 2020年:沙尔庞捷、道德纳 / 2021年:利斯特、麦克米伦 / 2022年:贝尔托齐、梅尔达尔、沙普利斯 / 2023年:巴文迪、布鲁斯、叶基莫夫 / 2024年:贝克、哈萨比斯、江珀 |
注:年份不一定是实际获奖时间,1914年、1918年、1920年、1921年、1925年、1927年、1938年、1943年、1944年的奖项都延后一年颁发。 |
万尼瓦尔·布什奖获得者 |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1910年代 |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 CS1美国英语来源 (en-us)
- 使用Unicode扩展汉字的条目
- 含有签名的传记作品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相同
- 含有瑞典语的条目
- 含有英语的条目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K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S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ortuga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eopoldin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copu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ZBMATH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Trov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ONO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