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景岭
调景岭 Tiu Keng Leng / Rennie's Mill | |
---|---|
Area | |
重建后的调景岭(2022年1月) | |
坐标:22°18′N 114°15′E / 22.3°N 114.25°E |
调景岭(英语:Tiu Keng Leng,又称:Rennie's Mill)位于香港新界西贡区将军澳西南部,原是寮屋区域,经1990年代填海及爆破平整发展后现时为将军澳新市镇的其中一部分。调景岭位于将军澳市中心的西南方,五桂山的东南面和照镜环山的东北面之间的低地。
地理
调景岭位于九龙半岛东隅海畔之鲤鱼门以东照镜环山山麓一带,北面为五桂山及茅湖山,南面为鲤鱼门岬角及蓝塘海峡,东边是填海后的将军澳市中心。
地名来源
位于鲤鱼门以北的山名叫魔鬼山,又称作炮台山,海拔高221米,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荒山半岛。调景岭一地可考的最早名称叫照镜环山(或作照镜岭);因为该地的海湾规圆如镜、海面平静无波,故被当时的蜑家渔民称作照镜环,陆上山岗叫照镜岭[1]。另一说法,是当时聚居在将军澳西南面(由三家村天后古庙向将军澳湾开始)的客家妇女,身穿客家服饰在该地下田务农,头上帽子因太阳反射而几可照镜,故称为照镜岭。照镜岭这个名字,迟至英国租借新界之后,才因为一名外籍人士而改变。
1905年一个名叫伦尼(Alfred Herbert Rennie)的加拿大籍洋人退休公务员在该处附近兴建面粉厂,不过面粉厂于1908年4月倒闭,伦尼并于4月14日投海自尽。有传闻指他在面粉厂上吊自尽而死,因此产生“吊颈岭”这个戏称。到了1950年代难民迁至该处后,香港政府社会局救济署署长李孑农取“吊颈岭”的谐音,改称为“调景岭”[2],有“调整景况”之意。
另一方面该地英文名称因这间面粉厂而称为“Rennie's Mill”(伦尼氏磨坊),直至香港主权移交后,才将英语名称改用粤语音译(Tiu Keng Leng)[3],但由于历史原因,仍有部分人称该处为 Rennie's Mill。
填海前
调景岭营建成初期,该处由北至南划分为五区,后来则增加设至十二区;该处又因为邻近魔鬼山(五桂山),又称魔鬼山半岛。该处山顶设有堡垒,早在伦尼面粉厂兴建时已经在。日据时期,日本皇军曾经在该处的伦尼面粉厂房用作地区指挥部。
该处山多地少,唯一较大的平地称作大坪,为伦尼面粉厂房旧址。在调景岭营建立后,该处为港九各界救济调景岭难民委员会驻营服务处和香港调景岭中学所在,后来亦设有游乐场,为该地居民的休闲用地,绍荣钢铁于六十年代迁入调景岭南部,再于1997年迁往屯门南部。
自1967-1973年间,该地村民又在岭内山腰位置用白油等刻上“蒋总统万岁”字句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因该区居住着大量第二次国共内战后,到港的中华民国国军成员。
华永行人径
华永行人径(新路:全长约1,500米,阔6米,斜度最大为1:10,需时约为旧路的一半,新路禁止携犬进入,导盲犬除外),入口位于港铁(调景岭站)A2出口翠岭路附近,自行车道和行人径右边有闸门进入,尾段楼梯级已安装斜板(当局仍鼓励使用轮椅者用旧路)。
历史
清代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刊行的《新安县志》还没有关于今天调景岭或照镜环山的任何记载,推断调景岭地区是在香港英治以后,人口才有显著增加。昔日的调景岭社区,曾经是寮屋的营地,是香港一片独特的土地,平日该区从码头到民居以至学校长年都挂满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旗海飘扬的密度比台湾社区看得到的还要多,当时的调景岭亦有小台湾之称。每逢中华民国的节庆日如双十节或青年节等节日,调景岭更会张灯结彩,搭建牌楼及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及升旗礼。一片片的旗海,在依山面海的调景岭随风飘扬,出入维多利亚港的船只都会看到调景岭上在风中飘扬的旗海;1996年清拆之后,社区面貌完全改变,调景岭见证著香港一直以来政治避难所的角色。[4]
伦尼面粉厂
20世纪初,香港大部分富豪都是英国人。1905年一个名叫伦尼(Alfred Herbert Rennie, 1857-1908)的加拿大籍退休公务员眼见香港没有一间像样的面粉厂,于是专门由加拿大运送面粉到香港开设制造面粉公司,并买下当时位于魔鬼山下照镜环的一块平地,在该处兴建了一小型磨坊经营面粉生意。不过却因为成本过高及质素欠佳而欠下巨债,结果伦尼于1908年4月14日自尽。有指他是在距面粉厂厂址3公里外的鲤鱼门水域跳海自尽[2],不过又有传闻指他在面粉厂上吊自尽而死。伦尼死后下葬在跑马地香港坟场,坟墓上方为十字架,下方以石块砌成梯形的基座,墓碑上刻有“ALFRED HERBERT RENNIE 1857-1908”,墓地上的花边刻有“IN LOVING MEMORY”。伦尼死后面粉厂即被拆卸,厂址只剩下一大片平地和一个废弃的码头。该地从此以后一直荒废,无人居住以致野草丛生,荒芜不已。
香港日占时期
1941年日占时期,日军将该处的伦尼面粉厂房用作地区指挥部,并且在该处严刑拷问犯人(例如走私客),严重者斩首处决,把尸首抛下岸边海床[5]。
调景岭营
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战事由黄河流域蔓延至长江流域,中华民国政府在1949年1月宣布迁都广州市,很多战败及受伤的中华民国国军及眷属随政府南移到广东省一带。1949年年底中华民国政府失守,国军撤出大陆、退守台湾,不少国军官兵因未能赶及登上撤退到台湾的船舰以及躲避赤化的大陆人士、原中华民国政府官员和商人涌入香港聚集于九龙半岛东部靠海山冈名为“吊颈岭”的地方,生活异常艰苦。[6]。
香港政府社会局(社会福利署前身)初期曾经将部分难民送往台湾及当时尚由中华民国政府控制的海南岛上。而起初到香港的国军老兵都是居住在当时港英政府安置的香港岛西面山区摩星岭公民村,一些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的国军军眷成为难民涌入香港,部分于现时坚尼地城钟声游泳棚及加惠台搭建棚屋,依靠行乞或东华医院救济,为数多达三千多人。1950年香港政府将他们安置在摩星岭道域多利兵房及旧机关枪堡垒与兵营内,虽然离市区不远但颇为荒凉,东华医院则继续为难民提供饭菜。
1950年4月18日,香港政府行政局的会议上,拟定于摩星岭难民营搬迁到大屿山的梅窝,不过受到当地村民反对。除梅窝外,当年政府建议把难民迁至东涌、长洲等,亦遭到当地居民反对。
然而在1950年6月18日端午节,发生秧歌舞事件。一群约80余人,当时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前往摩星岭难民区跳中国共产党庆祝活动时常用的秧歌舞向中华民国国军的老兵们挑衅,最后更演变成流血冲突。事件促使香港政府警觉有必要分隔左右两派人士的势力范围。结果一星期后,在6月25及26日社会局联同警方以两天时间匆匆地以渡轮分批把6,000多名支持国民政府的难民迁离市区,往魔鬼山边的一处偏僻荒地栖身,以防冲突再现[7][8],即现今的调景岭。随后又有不少人徒步络绎而至,前往调景岭居住。
当时的难民有七千多人,很多难民都是渴望到台湾的。而香港政府亦同样希望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可以接收全部难民,但是基于种种考虑,国民党政府未有安排全数接收,只在时局稍为稳定时,逐步安排审批各类难民坐船赴台定居。当时的调景岭位置十分偏僻,更比摩星岭荒芜,对外亦无陆路交通,自成一国。该处无电无自来水,连平地都缺乏,由于当时政府认为,调景岭只是难民暂居之地,并希望这批难民能于两年内融入社会,否则自行返回大陆。此后十年时间,都没有为他们提供水电等设施。在一片荒芜的环境下,难民生活困苦,当时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就为调景岭提供了生活各方面的安排,实行自力更生,而当地居民也视救济总会为中华民国政府的代表,做成调景岭以后几十年强烈政治意识形态象征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景岭有“小台湾”之称[9]。
当时难民救济事务由港府社会局成立的调景岭办公处负责管理。初时在调景岭“大坪”安置难民,其后兴建逾1,000个只以油纸搭建简陋的A字棚屋,长阔高均约为8尺,每个油纸棚住四到五个人,居住及卫生条件非常恶劣。这次搬迁人数共6,921人,包括5,592名男性,1,329名女性。(据1950年的调查,这六千余人中,大多数为成年男性,年龄介乎20至40岁之间。16岁以上的妇女只有577人,15岁以下儿童则有610人;伤残人士1,763人,他们的家属有477人)居民来自不同省份,当中大半是退伍军人,但也有不少是政界与学界人士,甚至包括国大代表、立法委员、中学校长等。据说他们一般不会轻易表露过去在大陆的身份。由于营内并无设防,难民们可以不断进出。及后移入营内人数越来越多,仅不足半年,估计没有饭票而居往在调景岭的人口已达五千至六千以上。换言之1950年12月,调景岭的人口已逾万人。至1951年8月,据各省同乡会登记的救济总人数突破二万,其中已登记持有饭票者仅约为6,819人[10]。
港府为方便管理有国军军人背景的难民,于调景岭煮了两年大锅饭,免费提供膳食。当时从摩星岭迁入的难民可得到饭票和茶票,由社会局成立的“社会局调景岭办公处”在大坪设立膳食大棚,负责为居煮饭炒菜,每天派两次救济饭和一壶茶,分量按人头计算,使生活无助的难民暂时得以温饱。当时无论难民或政府都以为,饭票制度只是暂时措施,岂料调景岭后来却愈聚愈多人。
直到1953年11月底,港府担心右派势力坐大,停止为居民派饭。殖民政府停止援助,意味着调景岭难民营已被弃管。虽然退守台湾的国民政府没有收容调景岭的难民,但当时台湾的民间组织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简称救总,现名为中华救助总会)就开始介入调景岭向难民提供支援,接手派饭的救助,并透过香港商人组织九龙总商会组成港九各界救济调景岭难民委员会(港九救委会),亦在营内设立驻营服务处让中华民国政府透过该处继续接济及为居民提供协助。调景岭驻营服务处成立后,随即设立了自治办公室,推行分区自治并引入完善的保甲户籍制度。
除了救总在此派饭和建屋外,教会也是稳定调景岭社区的重要支柱,随着难民逃难的传教士,在调景岭开始传道救济工作。当时教会与难民的关系极为密切,教会一面传道一面帮助难民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教会对调景岭的教育贡献也相当大,信义中学(难童义务学校)为调景岭内首间学校。在救总和教会的支持下,学校越开越多,五十年代中期,已有十多间中、小学。由于学费得到资助,因此吸引了许多区外的清贫学生到调景岭读书寄宿,而且区内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直接考取台湾的各大专院校,台湾救总亦提供赴台机票和助学金等福利待遇。教会亦提供就业,教育等大力协助,村内曾设有教堂及多间学校,如香港调景岭中学(岭中)、天主教鸣远中学、小学,慕德中学(前称调景岭信义中学)、小学等。基督教灵实医院亦随后建立。
居民亦在区内悬挂中华民国国旗,1990年代等待清拆的调景岭中学校舍挂有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及巨型“庄敬自强”标语[11]。当时的香港政府亦视此区为特殊区域,并不加以干涉,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便得以飘扬在此英属殖民地的上空。
调景岭平房区
踏入1960年,随着居民出外打工及开始绣花等山寨式手工,生活渐渐改善,并形成倚山而建,横区而治的独特社区。随着生活渐趋稳定,港九救委会便按原有的“饭票”名册改为发放“米代金”,即是“派米”。当时香港政府在村内只设邮局及消防局,村民自设治安队巡逻以防当时的左派入村放火及在水源下毒,守望相助,而中华民国政府方面曾安排渡轮接载伤残士兵及部分退役国军归返台湾。调景岭因为得到救总的支持,从难民营渐渐地发展成一个小社区。
1961年5月,香港政府有见该区的居民已能自理便决定强制接管难民营,并派当时管理木屋区的徙置事务处“寮仔部”逐家逐户登记,其后就不准再扩建,打算将该地转为徙置平房区管理[12]。当时政府打算将调景岭发展为徙置区,欲将调景岭营改建为调景岭村加以管理,并兴建七层高的住宅大厦。同年6月5日遭到居民激烈反响,并发起罢市罢课等合法抗争行动,反对将调景岭发展为徙置区。后来徙置事务处长莫理臣为安抚民心,遂以公开信承诺让原居民无限期居留及使用该地,双方才达成共识,于是政府便为区内居民登记个人资料,正式给予调景岭居民一个香港居民的身份。调景岭与世隔绝的境况终于得到解决,政府开始供水供电和开辟道路,方便居民可以往来九龙市区。同年调景岭警署(即现时位于宝琳南路的普贤佛院)建成,设在山腰上,公交总站位于警署附近。
在1964年,位于调景岭大坪海边的邮政局及消防局正式成立。此前调景岭的邮政事务属于对岸港岛区筲箕湾邮政局的服务范围,该邮政局定期派出邮差从西湾河经水路到调景岭为居民提供邮政服务。调景岭邮政局成立前,筲箕湾邮政局规定凡于调景岭村寄出或寄入的信件,信封上必须以中文或英文注明“筲箕湾转往调景岭村”,英文则为“To Rennie's Mill Village, via Shau Kei Wan”[13]。
到了1970年,大部分居民都无需倚赖米代金维生,救委会便向居民进行经济审查,只向有经济困难及长期病患者发放补贴金,一直至清拆才终止。
寮屋区清拆前的调景岭具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调景岭各学校于每年10月10日都会放假及全村举行仪式庆祝中华民国双十国庆,并庆祝其他中华民国节日(如纪念黄花岗起义的三二九青年节、蒋公诞辰纪念日、国父诞辰纪念日等)。岭内亦长年挂起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港英政府并不干预这些活动的进行。在清拆前的时期调景岭内学校以至大街小巷、几乎每家每户更长期挂起旗帜,从远处观看犹如一片旗海,规模远较当时台湾的为大得多[14]。
大部分难民最初只视香港为过境地方,“反攻大陆”或是转到台湾才是他们的目标。很多难民都想不到调景岭一住就是近半世纪,他们也正式融入了香港社区。
寮屋区清拆及开发工程
随着香港主权移交临近及配合将军澳新市镇的发展,政府于1995年4月4日正式宣布清拆调景岭寮屋区,居民遂派代表与政府谈判,指出殖民政府1962年接管时,曾答应在1962年以前入住的原居民可无限期定居,于是居民便控告政府,要求得到合理赔偿。最终原居民胜诉,可获得额外120%的赔偿金。寮屋区在1996年4月至7月期间清拆,7月26日上午九时,调景岭上最后一面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被降下[15],意味调景岭的民国派势力正式结束。所有居民在政府赔偿下,被迁徙至其他地区,约有6,500名调景岭平房区居民获安置入住公共房屋,当中很大部分的人都迁进厚德邨德安楼及德裕楼。直到现在,他们还过着跟从前在调景岭一样的守望相助的生活。
调景岭清拆工程由祥记冯祥负责,在1995年-1996年期间进行[16]。及后,调景岭开发工程于1996年尾正式动工,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监理,中国建筑承建,涉及将调景岭V型的山坡,通过爆破方式平整为数个平台,并配合由政府负责的将军澳南填海工程。整个爆破工程于1999年完成,随后开始兴建各项基建及建筑工程。当中,部分座落于于调景岭大坪旧址的彩明苑,是此区域内第一个完工的公营房屋项目。
清拆前交通
当调景岭难民营建立后,才陆续建立对外的交通管道。基于补给需要,村民极需要一条由村子伸延至鲤鱼门的山路;村民谢御群自发率领一班年青人,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情况下,花了五个月时间,在荒山野径中开辟一条直达鲤鱼门的山路,利便村民,称为“谢公路”。然后1956年“香港航安小轮公司”开辟往返调景岭大坪码头至西湾河码头的航线,每半小时一班。灵实肺病疗养院(即灵实医院前身)创立后,为方便交通,该院于1955年开始自行修建车路,接续安达臣道通往九龙市区,落成后以当时于调景岭事奉之惠施霖牧师(Rev. Sterling Whitener)之妻惠宝琳师母(Barbara Brown Whitener)之名命名为“宝琳路”(调景岭段的宝琳路,在宝琳北路落成后改称宝琳南路)[17]。第一条服务调景岭的巴士线路为九巴线路30,于1962年1月1日起投入服务,当时往来九龙城码头至调景岭(总站设在调景岭警署旁,即现时位于宝琳南路的普贤佛院),1967年2月20日缩短至彩虹,在六七暴动时暂停服务,直至1971年12月20日才重投服务,是暴动前线路最迟重投服务的一条,1973年7月16日起更改编号为90。
由于90途经的安达臣道,路面崎岖不平,长久以来都是以亚比安 Chieftain CH13AXL挂帅,但亚比安车龄较高,需要另觅合适的巴士取代,加上要与往来观塘及调景岭专线小巴10(1981年10月16日刊宪招标,由李强企业投得,于1982年3月28日起投入服务)及10A线(1982年11月15日起由10线分拆出来)竞争,1987年9月19日全线改派丰田Coaster 24座空调小巴行走,是首条由全普通转为全空调服务而没有更改编号的非启德机场线路,意外地令调景岭成为机场以外首个有全空调巴士服务的地区。1989年6月20日起增设经四顺及秀茂坪的 290线 (第一代,非现时的 290)。为方便居于调景岭的学生往来将军澳的学校,在1989年11月20日起增设平日上下课时间90更提供往宝琳的特别服务,在1993年9月1日延长至坑口,以循环线运作。
90线在安达臣道及宝琳南路是不设分站,不过乘客如欲上落时,上车时可在任何一个合适的地方截停车辆便可登车,而下车时只需按下车钟,车长亦会在合适的地方停下来让乘客下车(与小巴的上下客模式一样,至今仍在非专线小巴中保留)。这项安排在以前的郊区巴士线路很常见,现时已不复见。
在1982年,将军澳新市镇正式发展,当年规划发展将军澳已经列明会清拆调景岭。1995年4月4日,政府正式宣布清拆调景岭,作为将军澳新市镇第三期发展一部分,原址用作兴建约12,000个公屋及居屋单位,大部分居民自此陆续迁出。290线在1996年10月13日永久停驶,一周后(10月20日)90线及专线小巴10A线亦停止服务,后者转型为前往宝林慧安园的专线小巴10M线(而10号线早于1990年5月20日停办)。调景岭旧区的至此可谓告一段落,现在“小台湾”的一切遗迹皆已消失殆尽,只余山上的调景岭警署(今改作普贤佛院)仍然屹立,见证调景岭冷战以来近半世纪的沧桑。
遗迹
前调景岭警署
在调景岭宝琳路尽头(将军澳发展宝琳北路后,改称宝琳南路),警署在调景岭高处,设有哨岗,可居高临下,监察整个调景岭的治安。数十年来,警署大闸旁边有一处供奉观音位置,至今仍在。往调景岭的九龙巴士90线,在警署外落客后,调头到调景岭巴士站接载下一班的乘客。警署部分房间现租予普贤佛院,作为宗教场所之用,在佛教节日或相关节气日子时,有宗教聚会及法事。佛院内供奉了部分国军的灵位。其余房间则空置。
前区域市政总署西贡区防治虫鼠组员工宿舍
为于宝琳南路,是设立徙置区后的两层高建筑物[18][19]。
前调景岭码头石趸
调景岭码头石趸在1999年拆卸,其中四个石趸其后摆放在健明邨明星楼同明宙楼之间的“水饰园”。
白石柱
调景岭石滩旁树立了条石柱,居民一般称为白石柱。是数十年来调景岭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游泳、捕捉海产、垂钓、玩乐及休闲的地方。另外,亦相传曾是日占香港时的刑场之一。
将军澳-蓝田隧道建成,按现时的建议方案,隧道的将军澳出口就在白石柱旁边,工程可能会令将军澳的天然海岸线减少,会否影响白石柱,暂时未知之数。[20]
现况
调景岭原址目前为健明邨、善明邨、彩明苑、调景岭站上盖物业私人屋苑都会駅与城中駅,以及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和明爱专上学院。而前绍荣钢铁厂原址现为私人住宅维景湾畔,昔日的调景岭码头大约为现时彩明商场的位置。区内原设有的调景岭中学在1994年调景岭清拆之前已迁往康盛花园并改名为景岭书院,而天主教鸣远中学(现为明爱专上学院)及慕德中学(现佛教正觉中学)皆迁往厚德邨。
今日的调景岭交通方便,港铁观塘线和将军澳线均途经调景岭站,调景岭站亦是观塘线唯一位于新界的车站,亦是观塘线的总站。该区大部分巴士线路目前主要由城巴及九巴经营,首条巴士线路是已取消的新巴796A线,而将军澳蓝田隧道更连接东区海底隧道以达致分流作用。
区内有将军澳南海滨长廊,连接调景岭至日出康城,长廊设有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近北端建有跨海人行桥(称为北桥)连接将军澳市中心。
街道
-
翠岭路
-
翠岭里
-
翠善街
-
彩明街
-
景岭路
-
澳景路
-
勤学里
-
岭光街
屋苑
-
维景湾畔
-
都会駅及城中駅是该区现时最高建筑物
-
唐明苑位于调景岭与将军澳市中心之间的屋苑
-
彩明苑是调景岭重建后最早建成的公共屋邨
-
健明邨是以宇宙为主题的屋邨
-
善明邨已于2011年4月入伙
-
翠岭峰是调景岭首个资助出售房屋项目的屋苑
没有建成的屋苑
- 将军澳73B区私人参建居屋,2000年规划建造7幢私人参建居屋,最后因2002年无限期停建居屋政策而告终;现时用地为善明邨、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以及圣方济各大学。
- 将军澳74区南居屋,在2000年时规划建造5幢康和一型第一款大厦及6幢新款新十字型大厦[21],及后改为建造7幢、共4788伙灵活型大厦,原订2006年入伙,最后因2002年无限期停建居屋政策而告终。
社区设施
将军澳74区南原先用作建造居屋(新款新十字型大厦部分)的地盘(香港知专设计学院附近)于2011年起兴建调景岭公共图书馆和调景岭体育馆,分别于2015年4月26日和同年7月9日启用。
-
调景岭体育馆
-
调景岭公共图书馆
购物商场
-
彩明商场一期
-
彩明商场二期
-
都会駅商场
酒家
- 百乐门囍宴
- 豪宴海鲜酒家
-
百乐门囍宴酒家
-
豪宴海鲜酒家
学校
- 大专
- 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调景岭校舍
- 圣方济各大学调景岭校舍
-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李惠利)
-
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
-
圣方济各大学
-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李惠利)
- 中学
-
宝觉中学
-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觉中学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中学部
-
万钧汇知中学
-
将军澳香岛中学
-
优才(杨殷有娣)书院
- 小学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小学部
-
天主教圣安德肋小学
-
港澳信义会明道小学
已关闭学校
当时附设小学的中学共四所,小学七所,幼稚园三所[22][23]。学校排序乃按立校先后[15]。
中学
- 信义中学/慕德中学(基督教背景、挪威信义会;今港澳信义会慕德中学,1993年迁往将军澳厚德邨)[24]
- 鸣远中学(天主教背景;今天主教鸣远中学,1993年迁往将军澳厚德邨)
- 香港调景岭中学(救总;今景岭书院)
- 逸仙中学(广东同乡会)
小学
- 中学附设之小学部:
- 独立小学:
- 中正小学/中正学校
- 杨提摩太小学
幼稚园
- 中学附设之幼稚园:鸣远幼稚园,后迁往景林邨,易名景林天主教幼稚园
- 独立幼稚园:基督教儿童福利会[29]
曾经居住的调景岭香港著名旧居民
- 卢龙光教授/牧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前院长(于2014年8月1日退休)
- 陈玉莲,香港艺人(出生、居住及读书)
- 林百里,台湾商人,广达集团董事长
- 温碧霞,香港艺人(出生、居住及读书)
- 卢治楚,前中国电视公司副总经理
- 马英九,前中华民国总统
- 曹复永,台湾京剧演员
- 秦祥林,台湾电影演员
- 惠英红,香港艺人
- 王小凤,香港艺人
- 苏万聪,前香港无线电视剧监制、电影导演(出生,曾居住以及读书)
- 缪骞人,香港息影演员,前苏屋邨旧居民
曾于调景岭读书居住的名人
- 陈玉莲、演员,调景岭旧居民
- 周润发、演员,前苏屋邨居民、南丫岛旧居民
- 廖伟雄,演员(网中人电视剧中饰演阿灿)
- 李国祥,歌星
- 伍曼仪,香港电台节目主持人
- 黄国荣,(Sunny Wong) 舞蹈总监
- 黄毓民,社会民主连线创党主席,人民力量创党主席,现政治联系为普罗政治学院,前香港民主派及本土派立法会议员
- 张震远,前行政会议成员、市区重建局前主席、友邦保险前独立非执行董事、俄铝前独立非执行董事
- 邵宗海,中国文化大学中山及大陆研究所所长,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台北大学等校兼任教授
- 蔡友文,第十三届世界杰出华人奖得主[30]
- 刘民和,财团法人基督教晨曦会(台湾晨曦会)牧师,从事福音戒毒工作[31]
- 李述汤,材料化学和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曾任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讲座教授
区议会议席分布
由于调景岭和将军澳市中心是由填海区发展而成,没有自然界线分隔,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以环保大道(自将军澳隧道公路)、宝邑路以南及宝琳南路沿线直到维景湾畔澳景路闸口为范围。
年度/范围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2024-2027 |
---|---|---|---|---|---|---|---|
宝琳南路沿线、灵实医院 | 康景选区一部分 |
广明选区 |
将军澳南选区
| ||||
广明苑、宝明苑 | 广明选区
| ||||||
富康花园 | 安康选区 |
宝康选区 |
富君选区
| ||||
将军澳广场 | 富君选区 |
宝军选区 |
军宝选区 |
将军澳北选区
| |||
君傲湾 | 富君选区 |
将军澳南选区
| |||||
天晋 I | 尚德选区 |
将军澳市中心选区
| |||||
宝盈花园、怡明邨、Savannah | 宝康选区 |
环保 选区 |
宝军选区 |
宝怡选区
| |||
尚德邨 | 尚德选区
| ||||||
健明邨、彩明苑 | 健彩选区 |
健明选区及彩健选区 | 健善选区及彩健选区 | ||||
善明邨 | 维都选区 |
健善选区 |
都善选区
| ||||
都会駅 | 维都选区
| ||||||
唐明苑、将军澳中心 | 将军澳市中心选区 |
澳唐选区
| |||||
天晋 II、 IIIA 、 IIIB及海天晋 、帝景湾、嘉悦、The Parkside、CAPRI、蓝塘傲、海翩汇、MONTEREY | 维都选区 |
宝怡选区 |
海晋选区
| ||||
维景湾畔 | 维景选区
|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未来发展
将军澳-蓝田隧道将军澳段将穿越照镜环山,东端连接将军澳市中心南P2路和将军澳跨湾连接路连接日出康城。工程已于2022年12月11日落成通车,调景岭往东区海底隧道可减至5分钟。
相关影视制作
- 《一九四九之劫后英雄传》 (1993)
交通
交通线路列表 |
---|
九龙新界巴士 九龙新界巴士 大屿山或机场巴士 |
有关调景岭的书籍
- 赵滋蕃. 半下流社會. 香港: 亚洲出版社. 1953.
- 张一帆. 春到調景嶺. 香港: 亚洲出版社. 1954.
- 胡春惠; 李谷城; 陈慧丽. 香港調景嶺營的誕生與消失:張寒松等先生訪談錄. 台湾: 国史馆. 1997年12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 梁家麟. 福音與麵包:基督教在五十年代的調景嶺. 香港: 宣道出版社. 200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刘义章. 盼望之灣:靈實建基五十年. 香港: 香港商务印书馆.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
- 林荫. 日落調景嶺. 香港: 天地图书.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董健. 歲月留聲(上中下三冊). 中国大陆: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 陈启文. 港澳往事:繁華背後不得不說的秘密. 中国大陆: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年7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林芝谚. 自由的代價:中華民國與香港調景嶺難民營(1950-1961). 台湾: 国史馆. 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 计超. 荒原上的遺民--調景嶺的滄桑歲月與愛的軌迹. 香港: 印象文字. 201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刘义章; 计超. 孤島扁舟: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 罗金义; 雷浩昌. 山河‧家國‧難民情. 香港: 汇智出版. 201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 丁新豹; 汐尔; 刘义章. 情繫調景嶺:二十個嶺上人的故事.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参见
参考资料
- 西貢旅遊網-大話西貢. 西贡区议会. 10月1日 [200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2).
- “学生周报助学金 第十届征文揭晓”[永久失效链接],《工商日报》,1960年2月1日,p. 7。
- 从前调景岭村老兵看将军澳历史,叶玉如,明报校园记者得奖名单网。
- 胡春惠. 香港調景嶺營的誕生與消失 : 張寒松等先生訪談錄. 国史馆. 1997年12月: 294. ISBN 9570207337.
- 陈勃. 香港調景嶺難民營調查報告 : 為響應世界難民年作, 1959-1960. 香港大专社会问题研究社. 1959–1960.[永久失效链接]
- Lan, On wai. Rennie's Mill :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 special enclave in Hong Kong. 2006年5月31日 [2011-01-24].
- 再造的空间- 调景岭2.3事- Part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影片,1993年2月27日。
- 再造的空间- 调景岭2.3事- Part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影片,1993年2月27日。
- 铿锵集 - 还我家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Youtube影片. 1996-07-07 。
- 香港历史系列II -第八集 调景岭岁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电台网站. 2011-02-04.
内文引用
- ^ 西貢區議會:西貢旅遊網-大話西貢. [200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2).
- ^ 2.0 2.1 《西贡历史与风物》, 马木池、张兆和、黄永豪、廖迪生、刘义章、蔡志祥 著,西页区议会出版,2003年9月。ISBN 978-988-97421-1-9。
- ^ holewisym. 懷念調景嶺. Youtube影片. [201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香港歷史系列 II (Podcast) - 第八集 調景嶺歲月. 香港电台. 2011-02-04 [201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胡春惠. 香港調景嶺營的誕生與消失:張寒松等先生訪談錄. 国史馆. 1997年12月: 294. ISBN 9570207337.
- ^ 1949年撤退 流落香港 國軍在調景嶺的日子. 《苹果日报》. 2009-09-20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2).
- ^ 明報校園記者「區區有大事」得獎名單. studentreporter.mingpao.com. [201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龙应台著,2009年,天下杂志出版
- ^ 香港电台电视部. 再做的空間 - 調景嶺2.3事. 1993-02-27.[永久失效链接]
- ^ 林芝谚. 自由的代價:中華民國與香港調景嶺難民營(1950-1961). 台北市: 国史馆. 2011年8月: 43. ISBN 978-986-02-8811-7 (中文(繁体)).
- ^ 九十年代中期,等待清拆的调景领中学校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与巨型“庄敬自强”的标语,感觉很正气。 “旧时香港”facebook专页
- ^ 林颖岚. 太陽落下20年 調景嶺. [2015-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计超. 荒原上的遺民 : 調景嶺的滄桑歲月與愛的軌迹. 香港: 印象文字. 2013年5月: 99–100. ISBN 978-962-457-461-6 (中文(繁体)).
- ^ 刘义章. 解密百年香港-內容文字稿-第二十七集 Part 2 『調景嶺風波』. [201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9).
- ^ 15.0 15.1 Eddie. 四面楚歌: 調景嶺後山的秘密:發哥都讀反共學校?. 四面楚歌. 2014-07-11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拆卸調景嶺. 祥记冯祥. [202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 ^ 《荒原上》,司务道教士 Annie Skau Berntsen口述,基督教灵实协会出版
- ^ 「昔日的調景嶺」 (PDF).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16).
- ^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昔日調景嶺舊村現正係邊到?. hkitalk.net.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 ^ 存档副本. 2011-09-12 [201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2).
- ^ 「美好家居創未來」香港房屋委員會 1997-1998年年報.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1-03).
- ^ 刘翠珊、赵永佳、郑洁晴. 香港中華民國學校歷史, 1931-1997:檔案回顧及資料搜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杨孟轩. 調景嶺:香港「小臺灣」的起源與變遷,1950-1970 年代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2).
- ^ 校史. www.qmss.edu.hk.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5).
- ^ 一羣無可奈何的移民:香港調景嶺難民營的滄桑歲月 (PDF). 佛教慧因法师纪念中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05).
- ^ 刘义章. 孤島扁舟: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 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5-09-14 [2019-10-10]. ISBN 9789620438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中文).
- ^ lLing Yan Church. lingyan.cmac.hk.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美佛會 - 美佛慧訊 - 學佛回憶錄(11)訪問的第七站─香港. www.bauswj.org.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香港文學行腳 2012. rthk9.rthk.hk.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蔡友文博士 慈悲為懷 人文大愛 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1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彩虹小品 » 福音的大能. www.rainbowpaullai.com.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存档副本.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外部链接
-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讨论调景岭安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讨论文件 1998年4月3日
- 香港・调景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
- 调景岭图片集的Facebook专页
- 西贡亿元项目逼迁60年佛院建资料馆 拟收集旧调景岭人历史|香港01|社区专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
|
|||||
大埔区 | |||||
沙田区、 黄大仙区、 观塘区 |
本区主要地方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
西贡市 - 西贡半岛(万宜水库 - 香港地质公园西贡区部分)- |
|||||
区内其他地方 |
|||||
西贡半岛一带:菠萝𪨶 - 大网仔 - 北潭涌 - 大浪湾/西湾 - 浪茄 - 咸田 - |
|||||
东区(以维多利亚港相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