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郡,中国古郡名。《汉书》载为汉武帝灭南越国而置。但传世秦代官印中有“苍梧侯丞”之文,可知苍梧郡实为秦代始置[1]。
建置沿革
秦代
秦代苍梧郡地域,大约在湖南省南部的漓水之东、零陵以南,及广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苍梧郡以北,大致相当于汉代零陵郡、桂阳郡一带。秦代苍梧郡治所不详,其领县可考者有:苍梧、营浦、南平、冷道、舂陵、洮阳、观阳、桂阳、龁道、攸、零陵、郴、耒阳13三县[2]。后为南越国所继承,为南越国所属五郡之一。
汉代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置苍梧郡。其郡治在广信县(在今广西梧州市或广东封开县),属交阯刺史部。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苍梧郡领十县: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谿、冯乘、富川、荔浦、猛陵[3]。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王莽改苍梧郡为新广郡。东汉初复故。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增置鄣平县。
六朝、隋唐
三国吴分苍梧东北之临贺、谢沐、冯乘、富川、封阳诸县置临贺郡,以合浦郡临允县来属。晋分荔浦县入始安郡,领十二县:广信、端溪、高要、建陵、新宁、猛陵、鄣平、农城、元谿、临允、都罗、武城[4]。东晋、南朝时辖境日益缩小。梁置成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置封州。大业中改为苍梧郡,治封川县,领四县:封川、都城、苍梧、封阳[5]。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苍梧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梧州。[6]。
首长
秦朝苍梧守
南越国苍梧王
汉朝苍梧太守
孙吴苍梧太守
晋朝苍梧太守
刘宋苍梧太守
注释
征引文献
- ^ 《秦代政区地理》,页110-111
- ^ 《秦代政区地理》,页430-435
- ^ 《汉书》地理志
- ^ 《晋书》地理志
- ^ 《隋书》地理志
- ^ 《旧唐书》地理志
- ^ 见张家山汉简《南郡卒史盖庐、摰田、假卒史瞗复攸准等狱簿》。
- ^ 8.0 8.1 8.2 金𫟹谨. 卷063. 广西通志. 维基文库 (中文).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金𫟹谨. 卷050. 广西通志. 维基文库 (中文).
- ^ 明倫彙編/皇極典/第019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维基文库 (中文).
- ^ 丁福保. 牟子.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中文).
-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刘巴》:“引《零陵先贤传》:‘巴祖父曜,苍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时孙坚举兵讨董卓,以南阳太守张咨不给军粮,杀之。祥与同心,南阳士民由此怨祥,举兵攻之,与战,败亡。’”
- ^ 13.0 13.1 13.2 《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士燮》:“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
- ^ 林富士. 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 (PDF).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95, 66 (3): 6–7 [2016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11月11日).
- ^ 《艺文类聚•卷六•州部•交州》引苗恭《交广记》:“建安二年,南阳张津为刺史。”
- ^ 《三国志•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步骘》:“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
- ^ 17.0 17.1 房玄龄. 卷57. 晋书. 维基文库 (中文).
- ^ 解缙. 卷02342. 永乐大典. 维基文库 (中文).
参考书目
-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后晓荣,2009,《秦代政区地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关中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
河北地区 | |
---|
淮汉以南 | |
---|
待考 | |
---|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说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栏。下划线者为 前221年秦代的36个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在()中注明曾用名称。 |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汉 炎兴元年( 263年)、孙吴 天纪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证的郡、国。标“*”者为曾置后废的郡、国。标“#”者为特殊政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西晋 建兴四年( 316年)(此前已沦陷者列出沦陷前的名称)及东晋 义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国。带#者为《晋书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体字者为西晋所废置的州、郡;下划线者为东、西晋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于史无记载其封国何时被撤销,其封地在西晋末的建置仍按“国”处理),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东晋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淮南地区 | |
---|
淮北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
江汉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巴汉地区 | |
---|
蜀中南中地区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位置不详 | 新蔡郡(内史575-589) | 晋熙郡(内史575-589) | 巴东郡(内史586-589) | 临江郡(内史586-589) | 新兴郡(内史583-589) | 岳山郡(内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齐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后梁 广运元年(586年)、陈 祯明二年( 588年)的实州、实郡。下划线者为南朝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