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旅行
狩猎旅行(英语:Safari;发音为/səˈfɑri/),或称猎游,是指在非洲大陆,进行狩猎或观赏野生动物的一种旅行方式。
语源
本词于19世纪晚期始出现于英语。safari于斯瓦希里语内为旅行之意,字源来自阿拉伯语同意词 سفرة (safra)[1]。斯瓦希里语内展开旅行为kusafiri,其名词则为safari,可以指任何形式的旅行。
过去本词通常是指到非洲进行非洲五霸的狩猎,而在生态旅游流行后则是指进行野生动物的观赏与摄影。而在广大的园区内自由放养动物以再现自然环境的动物园,也被叫做野生动物园(safari park)。
流行文化中的狩猎旅行
一直以来以狩猎旅行为中心制作过相当多的冒险电影。
- 《大探险》(Trader Horn):1931年上映,曾获1930-31年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提名。
- 《人猿泰山》:1932年上映。
- 《桑给巴尔之路》(Road to Zanzibar):1941年上映。
- 《蛮荒世界》(Jungle Jim):1948年上映。
- 《丛林男孩邦巴》(Bomba the Jungle Boy):1949年上映。
- 《荒唐历险记》(Call Me Bwana):1963年上映。
- 《裸杀万里追》(The Naked Prey):1966年上映。
- 《残酷世界》(Africa Addio):1966年上映。
- 《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1985年上映,为1985-86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
对狩猎旅行外型的刻板印象
传统概念上有着对狩猎旅行外型的刻板印象:穿戴卡其布服装、牛仔夹克(又可称部长装,可参考狩猎夹克)、木髓帽(pith helmet)、垂边软帽(slouch hat)和豹皮等。
Funga Safari
国王非洲步枪营(King's African Rifles)的团歌则为《Funga Safari》,(其意为暂停前进)。当肯亚自英国独立后,《Funga Safari》则成为肯亚步枪团的团歌。
原文
Funga safari, funga safari.
Funga safari, funga safari.
Hamari ya nani? Hamari ya nani?
Hamari ya Bwana Kapteni,
Hamari ya keyaa.
英译
Prepare to March, Prepare to March.
Prepare to March, Prepare to March.
On whose orders? On whose orders?
On the order of the boss captain,
On the order of the KAR.
中译
准备前进!
准备前进!
谁的命令?谁的命令?
是队长的命令,
是KAR的命令。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WorldBank: "Saving the safari industry" May 2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