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宋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宋音
假名そうおん
平文式罗马字Sōon

宋音日本汉字音的一种。主要是镰仓时代访问中国僧人传入日本的汉字音,可以归入广义的“唐音”(唐宋音)。主要限于特定的禅宗词汇,对一般用语的影响比较少。但作为继吴音汉音新汉音之后的汉字音的一层,仍然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概说

唐朝末期遣唐使制度废止,日本处于一定程度上的锁国状态平安时代后期至院政期)。但通过中国商船的通行以及前往天台山五台山参拜的僧人,仍然与中国有些许的交流。至院政期的后期,随武士阶级的得势,日本与中国(北宋末至南宋)的交流又再次活跃,僧人的往来也是其中之一。传播汉字音的主要有南宋时期入宋求法的“求法沙门”,包括律宗禅宗的众僧,以及移居日本的中国高僧兰溪道隆兀庵普宁无学祖元等。这些镰仓时代的禅僧传入日本的是南宋末至元初江浙地方的方言音[来源请求]。至镰仓时代末期,宋音已经大致形成并固定下来。具体资料如“正法眼藏”(1288)等。

特征

宋音体现出中国音由中古音近代音过渡过程中的种种变化。

声母

  • 1. 轻唇音化导致明母微母字发生区别。如:
    • 明母:蒙ムン 彌ミ 模モ 滿マン
    • 微母:望バウ 尾ビ 晚バン 物ブ
  • 2. 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母)多为行音。原因是舌上音发生颚化与正齿音(穿等母)合流为塞擦音,而当时日本的行音为ta、ti、tu、te、to,相对而言塞擦音被认为与行音更为接近。如:
    • 知母中シュ/シュン 知シ 竹シク 珍シン
    • 彻母蓄シュ 敕シ
    • 澄母重ジュ/ジュン 濁ジウ 除シ 茶サ
  • 3. 疑母字除ガ行外有ア/ワ行ナ行写法,表示在细音之前发生颚化或脱落。如:
    • ガ行: 礙ガイ 眼ガン 我ガ 月ゲ
    • ア/ワ行: 五ウ 岸アン 外ウイ
    • ナ行:議ニ 語ニ 言ネン 逆ニ 仰ニヤン
  • 4. 匣母脱落。与南方来源有关。与吴音类似。如:
    • 胡ウ 慧イ 環ワン 現エン
  • 5. 部分晓母合口字以行音表示。hi被听作日语的。如:
    • 凶ヒヤウ 輝ヒ 虛ヒ 勳ヒン
  • 6. 全浊字多以浊音表示。如:
    • 毒ヅ 重ジウ 濁ジウ 是ジ

韵母

  1. 部分止摄开口齿音字变为韵。反映舌尖元音化的过程。如:
    • 此ス 雌ス 自ズ 四ス 子ス 慈ズ
  2. 鱼韵字为韵,模韵字为韵。区分原音是有拗介音的录为韵。如:
    • 鱼韵:於イ 去キ 除シ 女ニ
    • 模韵:普フ 胡フ 護ウ 五ウ
  3. 歌戈韵以オ/オウ韵表示。桓韵以オン反映中国的音变。如:
    • 歌戈韵:可コ 多ト 波ホ 和ヲ
    • 桓韵:般ホン 慢モン 端トン 亂ロン

韵尾

  1. 梗摄、曾摄韵尾变为。通摄亦有此类字出现。但江摄宕摄仍为韵尾。如:
    • 梗摄病ビン 清シン 經キン 靈リン
    • 曾摄恆ケン 能ネン 應イン 證シン
    • 通摄蒙ムン 空クン 通ツン
  2. -m韵尾与-n韵尾混同,皆为韵尾。中原音韵两者尚明分。说明镰仓时代以后日本的拨音统一为/-N/。如:
    • 本ホン 近キン 音イン 今キン 暗アン
  3. 入声韵尾消失。体现中国原音入声韵尾的退化和消失。如:
    • 伏(-k)フ 覺(-k)カ 必(-t)ヒ 達(-t)ダ 入(-p)ジ 業(-p)ネ

声调

宋音没有表示声调的符号“声点”。

参见

参考文献

  • 沼本克明(1986),《日本漢字音の歴史》,东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