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雕塑园
中华民族雕塑园 Parque de Esculturas Étnicas Chinesas | |
---|---|
成立 | 2009年12月18日→2019年8月31日 2019年9月28日 |
地址 | 澳门氹仔大潭山郊野公园→ 澳门皇朝区何贤公园 |
网站 | www |
中华民族雕塑园(葡萄牙语:Parque de Esculturas Étnicas Chinesas)是于2009年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在氹仔大潭山郊野公园成立的澳门首个以中华民族为主题的大型雕塑园。2019年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市政署把设于大潭山的雕塑园迁往何贤公园。
沿革
2009年澳门回归十周年,民政总署计划在大潭山郊野公园内,将占地13000平方米设置大型雕塑园以中国境内56个民族为主题。参与雕塑制作交由内地及澳门56位当代专业雕塑艺术家,完成后赠予澳门政府。雕塑园由2008年开始筹划,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包括全澳首条依山而建、长达150米并使用环保复合木制造的步行径。还有武汉大学教授、“中华民族雕塑园”筹委会成员李敬一撰写的《中华颂》石碑,以及第一批合共28座的雕像。第二阶段工程于2010年初完成,除了56件作品组成的雕塑展示区外,还有将大潭山环境教育中心改建成以介绍少数民族风情的中华民族展览馆[1]。
2019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市政署特设于氹仔大潭山的中华民族雕塑园将会搬迁何贤公园,开放至8月31日关闭,能够让市民及旅客方便欣赏56座各具风格的中华民族雕塑作品[2]。开幕仪式于9月28日中午12时举行,仪式后园内正式对外开放[3]。
特色
澳门首个两岸三地以民族雕塑为主题的展示园,56件青铜雕塑将分布于公园范围内,每座雕像连基座的总高度约为2.3米至2.6米,基座上刻有各个民族的名称及简介。园区内主要分为雕塑及展馆两大部分,当中园内展示的雕塑品,由中华民俗雕塑园筹委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邀请中国五十六位名教授级的知名雕塑艺术家,当中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宝寨(1999年为澳门回归设计铸铜贴金雕塑“盛世莲花”)、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项金国、台湾雕塑学会秘书长李宝龙、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孙家彬、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陈云岗、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及澳门雕塑家黄家龙等。以56个民族的形象为参考范本,创制出一系列各具民族特色的雕塑[4]。展览馆主要是透过民族服饰、民族生活、民族音乐及民族纹饰等不同类型的展品,配以影片及文字,反映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
迁址缘由
2017年8月23日,澳门遭受自1953年有台风观测记录以来影响澳円最强台风天鸽的正面袭击,自22日下午的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m/s),在23日早晨加强为强台风级 (14级,42m/s),并在23日中午台风中心掠过澳门南部近海海面。天鸽台风登陆前后,珠海、澳门、香港及珠江口海面和附近岛屿最大阵风达16-17级,局地超过17级,其中珠海桂山岛最大风速66.9m/s(约240.8km/h)、澳门大潭山站最大风速60.4m/s(约217.4km/h)。
澳门在经历天鸽台风的洗礼后,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建83.1亿元(澳门元),间接经济损失31.6亿元(澳门元);小城更顿时变成废墟,道路上全被强风吹倒的树木、招牌、零零碎碎的碎石和残缺不全的杂物所掩盖。山林遭到严重破坏,受损面积达五百公顷,超过五十多万株树木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害,整个山林修复工作预计需花十年时间。
而原位于氹仔大潭山的中华民族雕塑园经过超强台风天鸽吹袭,15座雕塑妥到不同程度之损坏,须由专家进行修复。其中普米族雕塑经专家评估为结构性损毁,须重新铸造。
为免雕塑园再次受天灾破坏,而且期望园区更贴近市民大众的生活,吸引更多年青人、市民及旅客参观,市政署藉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双庆的契机,特意把中华民族雕塑园搬迁到何贤公园,与公园内的澳门回归纪念亭、周边的澳门基本法纪念馆和金莲花广场等结合,成为学习《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培养爱国爱澳情怀的教育区。
相关资讯
- 园内雕塑展示区:24小时开放,澳门公众假期照常开放
- 展览馆:上午10时至下午7时
- 入场费:免费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