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宝 (道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德

慈(仁爱),俭(俭朴),不敢为天下先(谦让)。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经教

道(太上无极大道),经(三十六部尊经),师(玄中大法师)[1]

出《道教义枢》,“《请问经》云: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道以通达为义,谓能自通通他,又能令凡达理,通物至乐。太上经者,太言极大,备包众理;上是胜出,超逾众教,经即训法、训常,言由言径。法为万物轨范,常谓众圣模刊,由是得理之所由,径是入道之途径。法师者,《消魔经》注云:能养生,教善行,为人范,是法师也。孟法师云:师者,和也,众也。谓率徒必众,接物必和。《盟威经》云:师,和也。但和有理有事。事和者,容人畜众,事同水乳。理和者,思真诣圣,不违玄趣也。”

道教的“礼师存念诀”,援用“存思”法协助斋醮行仪,用于朝礼、愿念乃至发挥护卫坛场,当中有段内容为召降聚会于玉京山上的太上三尊(道经师三宝或三清),令其降临内坛高座[2]

出《道法会元·上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礼师存念诀》:

  1. 存道宝第一:“存见斋坛为玄都玉京山七宝城宫台宝益狮子之座,座上有莲花以为茵藉,座前狮子蹲踞相间,香官仗乐森然罗列。”“存思之时,皆应临目,常见太上在高座上,老君在右,道君在左”
  2. 存经宝第二:“在于太上之西,有七宝装严光明帐座,座上有玉案,案上有经宝。绛霄之中,火铃之室,花藉蕴函镇覆经上,玉童玉女侍卫香灯,三十六部道德为宗,太上侍官立左”
  3. 存师宝第三:“在于太上之东,七宝装严光明帐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师。”[3]

闻唱道时,兆存内景神光洞照坛席,分毫无翳,五脏六腑莹若瑠璃,九光射于左右。正拜讫,次心礼九拜,存中有太上三尊在空玄之中敷设宝座,三界众真朝礼,如玉京山朝会之仪。左有琅书金篇,真文宝符,自然之书,三十六部尊经,右有上古三师(经、籍、度三师)[4],及授法诸师环立。

内丹学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生命活动的统驭主宰)[5]

出《海琼白真人语录》,“夫人身中有内三宝,曰精、气、神是也。神是主,精、气是客。......万神一神也,万气一气也,以一而生万,摄万而归一,皆在我之神也。”《天仙正理直论》,“修仙者必用精、炁、神三宝,此言只神炁二者,以精在炁中,精炁本是一故也。”

参考文献

  1. ^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臣等烧香,归身归神归命大道。臣等首体投地,归命太上三尊。……自归依师尊大圣众至真之德。得道之后,昇入无形,与道合真。夫三尊者,道尊、经尊、真人尊也。三一之尊,通乎人身。”
    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每诵步虚一首讫,弟子唱善散花,礼一拜毕,唱三礼曰:至心稽首礼太上无极大道。至心稽首礼三十六部尊经。至心稽首礼玄中大法师。”
    张万福《三洞众戒文》:“始起心入道三归戒文:命诸男女伏受三归依戒。第一戒者,归身太上无极大道;第二戒者,归神三十六部尊经;第三戒者,归命玄中大法师。”
    王常月《初真戒律》:“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祈盟证,受三皈依戒。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2. ^ 张超然. 唐宋道教齋儀中的「禮師存念」及其源流考論 ──兼論道教齋壇圖像的運用 (PDF). 清华学报. 2015, 45 (3): 381-413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4). 
  3. ^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老子,玄中大法师矣。”
    《混元圣纪》:“徐整《三五历记》云:元熙肇始,有神人号天皇,时老君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曰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问。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
    道法会元卷三:“灵宝玄中大法师玉虚明皇道君静老天尊。居玉虚明皇宫。”
    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玄中大法师乃元始立教之后,至上皇元年五劫同启,五行全形,五炁俱备,化生诸真诸仙,应五劫之内化生玄中之精,精中之玄,皆是上皇,故劫号上皇,五劫之中化生。玄中大法师乃禀五炁之精英与天真皇人,集云成章,龙胎石景,亿万符书。三部十条悉为正文,玄中大法师方始立教也。”
    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又以老君为人天之师,遂以为专作师宗,或又以玄中为老君化身,此尤不可执泥也。此事只见于《老君实录》诸书而已,使果如其说,则老君为天尊,则以为上帝,既化身行教,则以为玄中大法师而已,不应探其源而称之也。如礼师威仪经之说,则存天宝台中,太上三尊,左有三十六部尊经,右有玄中大法师。此盖谓经则有象,师则具形,惟大道无形,不可想念。道既肇始,主宰万生,为历劫之宗祖,作三才之根本。故存太上三尊,辅之以经,侍之以师,其理甚明。……若为道德天尊,则天中之君也,合用章奏也。若为玄中大法师,则天上之臣也,合用申状也。今欲俓指玄中为老君,则不然也。或者又称玄中法师为静老天尊,尤其谬矣。”
  4. ^ 张超然. 唐宋道教齋儀中的「禮師存念」及其源流考論 ──兼論道教齋壇圖像的運用 (PDF). 清华学报. 2015, 45 (3): 381-413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4). 其中“三师”即指“度师”(自身之师)、“籍师”(度师之师)与“经师”(籍师之师)。宋代以后又在此“人间三师”之外,另立“天上三师”,所谓:“别有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除此之外,《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又有以真定光、郁罗翘、光妙音为“三师”的例子。根据南朝时期的《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这三位真人可以说是最先传授《灵宝经》的“三师”,但祂们并非是斋仪中的“礼师”对象。早期天师道也有称最初三代天师(天师张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为“三师君”的说法,宋代龙虎山的正一宗坛更为此“三师君”及其夫人设置“正一三师”之位。但这同样不是斋仪中的“礼师”对象。 
  5. ^ 李养正. 道家精氣神學說.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