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威斯巴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esbaden
威斯巴登
Wiesbaden
威斯巴登 旗幟
旗幟
威斯巴登 徽章
徽章
威斯巴登的位置
地图
坐标:50°04′57″N 8°14′24″E / 50.0825°N 8.24°E / 50.0825; 8.24
國家 德国
联邦州 黑森
面积
 • 总计204.10 平方公里(78.80 平方英里)
海拔115 公尺(377 英尺)
时区CETUTC+01:00
 • 夏时制CESTUTC+02:00
邮政编码65001–65207, 55240–55246, 55247–55252
电话区号0611, 06122, 06127, 06134
政府地址Schlossplatz 6
65183 Wiesbaden
網站www.wiesbaden.de

威斯巴登[1](德語:Wiesbaden)是德国中部黑森州的州府,法兰克福之后该州的第二大城市。它同时还是欧洲最老的溫泉水療城鎮之一,有着26个温泉和1个冷泉

威斯巴登是黑森州的核心城市之一,其与法兰克福美茵茲达姆施塔特美茵河畔奥芬巴赫哈瑙等城市共同構成萊茵-美茵都會區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之後,拿紹家族分封在各地的支系因絕嗣而重新統合為拿紹公國,定都在威斯巴登,直到1866年拿紹公國被普魯士併吞為止。

威斯巴登市的人口在1906年突破10万大关。

地理

概述

威斯巴登是莱茵高Rheingau)地區最大的城市,坐落在莱茵河右岸,正对着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首府美茵茲,并与之构成一个双子中心(德語:Doppelzentrum)。其地理位置为北纬50° 05'东经08° 15'。

市中心的宫殿广场处高度为115米,而城市的最高点是608米高的萊茵霍恩威格(德語:Rheinhöhenweg德语Rheinhöhenweg),最低点在海港入口处,海拔83米。

该市占地204平方公里,从南到北17.6公里、从东到西19.7公里。城市的北部是一片无尽延绵的林区(占城市总面积27.4%),西部是葡萄园,东部为农业区,共占用面积31.1%。79公里的城市边界中10.3公里与莱茵河接壤。

莱茵高向东西拓展,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威斯巴登也因此被称为“莱茵高之门”。

气候

多得威斯巴登南部的自然保护区,该市气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温度约9.5摄氏度,年降水量为每平方米622升,日照平均长度为大概1565小时。因此威斯巴登是德国最热的城市之一。此外,又由于地处低谷和众多高楼,市中心的空气流动相当受限制。

城市发展背景

威斯巴登当今的形象由三个部分勾勒出来:其中之一是难以数计的市中心建筑。这些建筑几乎全部在60年内(约介乎1850年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建成。城市的规划主要由两位建筑师负责:19世纪初由克里斯汀·扎伊斯(德語:Christian Zais)承担,菲利克斯·奥古斯特·赫尔弗戈特·根兹默(德語:Felix August Helfgott Genzmer德语Felix August Helfgott Genzmer)后接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段时间内,除了宫廷仆役外,大量的富人涌入威斯巴登,以此映照出他们的形象和身价。最后,威斯巴登的市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免于难。

这样的结果是,威斯巴登市中心显得十分整齐一致。其间的建筑物几乎全部归于古典主义历史主义青春主义风格。19世纪末,大面积的住宅区采用了华丽的外观和林荫道点缀。作为一个世界疗养城市,威斯巴登蜚声国际,亦由此在市中心建起了林林总总的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式建筑物,如威斯巴登疗养院疗养公园黑森州州剧院集市教堂。其中集市教堂是从1853年至1862年由卡尔·布斯(德語:Carl Boos德语Carl Boos)设计并建成。因此,如今威斯巴登被誉为历史主义建筑风格的模范。

外围地区

市中心外围有一些以前的自治城市和地区。比布里奇(德語:Wiesbaden-Biebrich德语Wiesbaden-Biebrich)和比尔施塔特(德語:Wiesbaden-Bierstadt德语Wiesbaden-Bierstadt)有城市的特征。然而市中心东部郊区却保留了村庄的特征,如瑙鲁德(德語:Wiesbaden-Naurod德语Wiesbaden-Naurod)、奧林根(德語:Wiesbaden-Auringen德语Wiesbaden-Auringen)、布雷肯海姆(德語:Wiesbaden-Breckenheim德语Wiesbaden-Breckenheim)、赫斯洛奇(德語:Wiesbaden-Heßloch德语Wiesbaden-Heßloch)、伊格施塔特(德語:Wiesbaden-Igstadt德语Wiesbaden-Igstadt)、诺登施塔特(德語:Wiesbaden-Nordenstadt德语Wiesbaden-Nordenstadt)、埃尔本海姆(德語:Wiesbaden-Erbenheim德语Wiesbaden-Erbenheim)以及德尔肯海姆(德語:Wiesbaden-Delkenheim德语Wiesbaden-Delkenheim)。

值得注意的是,威斯巴登市中心几乎没有任何工商业。唯一例外的是美茵兹大街(Mainzer Straße德语Mainzer Straße)附近。这里有美茵兹75号高楼(Mainzer 75德语Mainzer 75)、陶努斯汽车贸易总部(Taunus-Auto德语Taunus-Auto)、大量的餐馆和若干电子商店。主要的工业区在城市南部莱茵河畔。此外在东部郊区还有一些零星的小工业区。这些地区的发展优势在于贯穿而过的联邦66号高速公路。市中心附近更多的区域被用作美军驻扎基地。以前的林赛空军基地(Lindsey Air Station德语Europaviertel (Wiesbaden)#Lindsey Air Base/Lindsey Air Station (1945–1993))如今变成了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在威斯巴登三个驻点之一。这里还有德国国民高等学校和许许多多的政府机构,如民政局等。

宗教

威斯巴登最初属于美茵兹主教教区。1543年,拿骚王朝曾在此处进行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路德会,然而自18世纪始也出现了新教教徒。1817年在拿紹公國里实现了路德教徒和新教徒的联合教堂 (福音派)(德語:Unierte Kirchen)。

18世纪在威斯巴登又复出现零星的天主教社团成员。自1791年他们又可以威斯巴登公开地进行礼拜并于1801年拥有了自己的会堂(德語:Bethaus),后来还自己重新修建了自己的教堂。这些信奉者隶属于1827年新成立的林堡主教教区

人口增长

以下表格列数了按地区划分的居住人口。给出数据基于市政管理局或统计局的人口统计结果。

居住人口总数轨迹表明,工业革命时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地区有很高的人口增长比例。从1800年至1939年居民人口从2239增长至19万1955。这得益于莱茵河和近鲁尔区良好的经济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威斯巴登人口增长主要归于东部市郊的并入,和外来劳动力、外国人的移民。据2002统计,约有17.5%的住户持有非德国护照,明显低于法兰克福(26.4%)和美因河畔奥芬巴赫(31.2%)的比例。当然这个数字也表明了,威斯巴登自1980年(11.3%的外国住户)以来外来人口有了近55%的增长。

合作伙伴城市

威斯巴登与以下城市为合作伙伴城市

经济与基础建设

葡萄酒和香槟

威斯巴登坐落在葡萄酒生产地莱茵高。每逢莱茵高葡萄酒周,旧市政厅旁的宫殿广场(Schloßplatz)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酒吧”,正如葡萄酒周的口号所说的那样。

在威斯巴登,葡萄酒和香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尤其是美食生活。这种独特的文化生活把威斯巴登和别的大城市区别开来。

旅游名胜

散步于威斯巴登四周有许多旅游名胜。当地旅游业,和这个集疗养、议会、州府功能于一身城市融为一体,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推动力。每年约有96万2000人次在此留宿。与此相比,各大旅游城市留宿人次为:柏林1133万、法兰克福393万、不来梅104万、海德堡83万。

这里有67所宾馆和旅舍,共提供约6200个床位。这里的青年旅舍坐落在Elsässer Platz,是德国最大的青年旅舍之一,共有220个床位。此外还有三个露营点,每年接待旅客约6400人、留宿11800人次。

旅游路线

  • 莱茵徒步行,威斯巴登新的通往波恩的步行路线,沿途经过莱茵河中部右岸全部的古堡。

事实上,“巴登”在德语中就是温泉的意思。至今其市中心的老温泉仍保留着古罗马时代的建筑和洗浴风格,包括男女同浴。

圖片

名人

威斯巴登市名人录

其它有影响的人物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编). Wiesbaden 威斯巴登.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3130.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 (简体中文)

来源

  • Erich Keyser(Hrsg.):Hessisches Städtebuch; Band IV 1。Teilband。aus:"Deutsches Städtebuch。Handbuch städtischer Geschichte" - Im Auftrage der Arbeitsgemeinschaft der historischen Kommissionen und mit Unterstützung des Deutschen Städtetages,des Deutschen Städtebundes und des Deutschen Gemeindetages,斯图加特,1957年
  • NN:Baedeker Stadtführer,Wiesbaden,RheingauKarl Baedeker Verlag。Ostfildern-Kemnat。12月2001。ISBN 3-87954-076-4
  • Thomas Weichel:Wiesbaden im Bombenkrieg 1941-1945。Wartberg出版社。2004年10月,ISBN 3-8313-1408-X
  • Thomas Weichel:Die Bürger von Wiesbaden。Oldenbourg。2001年4月。ISBN 3-486-56126-X
  • Christian Schnee:Was war los in Wiesbaden 1950-2000。Sutton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3-89702-355-5
  • Sibilla Friedrich-Pauly:Wiesbaden。Eine kleine Stadtgeschichte。Sutton出版社。2003年12月。ISBN 3-89702-579-5
  • Fritz MielertWiesbaden. Berühmte Städte,Bäder,Landschaften Bd.1。Verlag Wilhelm Ruhfus。多特蒙德,1926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