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血吸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Schistosoma

血吸蟲
曼氏血吸蟲的蟲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纲: 吸蟲綱 Trematoda
亚纲: 複殖亞綱 Digenea
目: 有壁目 Diplostomida
科: 裂体科 Schistosomatidae
亚科: 裂體亞科 Schistosomatinae
属: 裂体属 Schistosoma
Weinland英语David Friedrich Weinland, 1858

见正文

異名
  • Bilharzia Meckel von Hemsbach, 1856
  • Gynaecophorus Diesing, 1858
  • Schisostoma Colloridi, 1891
  • Schistomosum Cummins & Dupaquier, 1908
  • Schistosomum Laveran & Blanchard, 1895
  • Schistostoma Schwarz, 1905
  • Schistostomum Monticelli, 1896
  • Schistosumum Montgomery, 1906
  • Thecosoma Moquin-Tandon, 1860

血吸蟲學名Schistosoma;英語:schistosome,blood fluke)又名裂体吸蟲住血吸虫,屬扁形動物門吸虫纲複殖亞綱有壁目裂体科,主要指所有歸類在裂體屬下19個同物種。其中有6可以寄生人類,主要者有三種,分別流行於中東亞洲南美洲地區,分布範圍較廣,且是可以感染人類的主要三種血吸蟲;另外三種則侷限於北非馬來半島湄公河流域,由於多為動物株(zoophilic strain),對人的影響較小。

血吸蟲成長的過程都必須經過在淡水螺體內的寄生階段,才有能力感染其他宿主,而血吸蟲寄生後多選擇在宿主體內的靜脈定居,所引起的症狀表現各有不同,皆統稱為血吸蟲症(或血吸蟲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公佈在六大熱帶醫學疾病之一[1]

下属物种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2]

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从粪便中排出虫卵,若粪便污染了水,虫卵被带进水中,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水中的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子胞蚴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自由游动。人们因生产劳动、生活用水、游泳戏水等各种方式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尾蚴便很快钻进人体皮肤,进入皮肤后即转变成童虫,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发育,最终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寄生,并发育成熟,成为成虫。雌、雄成虫结伴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二三千个。这样一个周期即是血吸虫的一生,即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血吸虫病

血吸虫对人体损害导致症状称为“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属于人和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寄生虫病;血吸虫人对人畜危害以虫卵损害为最为严重;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肿大、壁纤维化、肝硬化腹水;儿童如果反复感染血吸虫会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

中国只发现与流行日本血吸虫,因最早发现于日本而得名。日本血吸虫的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毛蚴主要寄生于钉螺,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逸出;人畜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后,尾蚴即可通过皮肤侵入;尾蚴脱去尾成为童虫,在寄主(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肠系膜静脉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童虫一旦到达肠系膜静脉,即定居其中发育为成虫,终生不再移动[3]

血吸虫传播途径:人畜传播主要有钉螺、粪便、水源。

流行病學

血吸虫病分布于北纬34°到南纬34°之間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上有76个国家地区流行;中国血吸虫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12个自治区)409)均有发现,最南处为广西横县,最北处为江苏宝应县;主要流行区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7省;最严重的地区湖北的荆州、湖南的岳阳

目前有74個國家和地區的6億人口生活在流行區,其中有2億病人。這些地區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適於本蟲中間寄主螺類的繁殖,人與疫水接觸機會亦多。中國只有日本血吸蟲病(因本病首先在日本發現,病原蟲的生活史也首先經日本學者詳細研究而闡明,故得名),20世紀50年代以前曾流行於長江以南大部分產糧區,患者多達1000餘萬人。經大規模群眾性防治,至70年代發病人數已降至250萬,台灣僅發現動物感染日本血吸蟲。

中國疫情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古尸的肝脏、肠道均查出血吸虫虫卵,这一发现证实至少在2100年前的汉代中国就出现血吸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1956—1957年,中国大陆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血吸虫流行区至此对血吸虫病进行了有效控制,并建立了如青浦任屯血防陈列馆等宣传场馆。

2000年以来血吸虫病疫情开始变得很严峻。根据2003年中国卫生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提供的数据,大陆地区有427个县(市、区)存在疫情,受威胁人口6500万,钉螺分布面积达2.22万公顷洞庭湖鄱阳湖的江湖洲滩地带,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为重疫区。据卫生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2003年全国有血吸虫病人84万,比2000年增加了15万;其中急性感染人数明显增加,2003年发生了30多起急性血吸虫病爆发疫情,2003年流行区7省报告急性感染1114人,较2002年同期上升22%。

參考文獻

  1. ^ 范家堃; 張淑美; 黃協賢; 李細祥. 第七十九章 血吸蟲症(Schistosomiasis).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中華民國比較病理學會;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 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 (编). 《人畜共通傳染病臨床指引》 (PDF) 第二版.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出版. 2009-10: 336–339 [2019-12-04]. ISBN 978-986-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繁體)).  已忽略未知参数|size= (帮助)
  2. ^ Schistosoma Weinland, 1858. GBIF.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3. ^ 存档副本.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