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狀手指樂團
Powderfinger 粉狀手指樂團 | |
---|---|
组合 | |
音乐类型 | 另类摇滚 |
出道地点 |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
活跃年代 | 1989—2010 |
唱片公司 | 环球唱片 |
网站 | http://www.powderfinger.com/ |
相关团体 | Far Out公司、Drag、The Predators |
现任成员 | |
伯纳德·范宁(歌手、吉他手) 达伦·米德尔顿(吉他手) 伊恩·豪格(吉他手) 约翰·科林斯(贝斯手) 乔·科格希尔(鼓手) | |
已离开成员 | |
史提芬·毕夏普 |
粉狀手指樂團(英語:Powderfinger),是1989年创建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摇滚乐队,由伯纳德·范宁(歌手、吉他手)、达伦·米德尔顿(吉他手)、伊恩·豪格(吉他手)、约翰·科林斯(贝斯手)和乔·科格希尔(鼓手)五名成员组成。
粉狀手指樂團最早发行了一些供不应求的迷你专辑(英語:EP)。随后他们制作了一张完整的专辑,《Parables for Wooden Ears》(1994)。这支乐队闻名于他们的第二张专辑《Double Allergic》(1996)。他们的第三张专辑《Internationalist》(1998)甚至更出名,并使乐队成员成为了明星。它售出了35万余份。《Odyssey Number Five》(2000)是这支乐队的第四张专辑,也是最有名的一张。它甚至远销重洋,卖到了美国和加拿大。粉狀手指樂團接下来的两张专辑不像之前几张一样流行,但仍然在澳大利亚唱片业协会(英語:ARIA)的唱片榜单上排到了首位。2009年,粉狀手指樂團发行了他们的第七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Golden Rule》。他们对这张专辑极为满意,觉得自己已经做完了该做的。第二年,这支乐队就解散了[1]。
发展历程
1989年-1993年:成立及早期活动
1989年,粉狀手指樂團创建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粉狀手指樂團由已有一些乐队工作经验的伊恩·豪格(歌手、吉他手)、约翰·科林斯(贝斯手)和史提芬·毕夏普(鼓手)组成。三名成员都是布里斯班文法学校(斯普林希尔的一所私立学校)的学生。这支乐队以翻唱出道,主要翻唱一些由滚石乐队、门户乐队、齐柏林飞船、尼尔·杨等创作的经典酒吧摇滚曲目[2][3][4]。连乐队的名字都来自尼爾·楊的同名歌曲[4][5][6]。早在1990年,粉狀手指樂團就在布里斯班深受欢迎。但他们在纽卡斯尔演奏重金属音乐时,却遭到观众的嘲弄、喊叫,被赶下了舞台。[7]
完成中等教育后,豪格在昆士兰大学的经济学课堂上与伯纳德·范宁相遇。他了解到,范宁也像他们一样对音乐感兴趣,而且擅长声乐[8]。范宁代替豪格成为了领唱,还提供了吉他和口琴[2][4]。1990年底,另一名大学生乔·科格希尔替代了毕夏普的鼓手位置[9][10]。毕夏普后来又在其他多支乐队工作过。1992年,达伦·米德尔顿加入了粉狀手指樂團,从此这支乐队的阵容就固定了下来[5][11]。粉狀手指樂團最初只翻唱其他音乐家的歌曲,但也通过原创音乐逐渐发展起来[5]。
1992年,粉狀手指樂團推出了他们第一张七音轨的迷你专辑,《粉狀手指》,也称“蓝色EP”[3][4][9]。五位成员共同撰写的歌曲《Save Your Skin》的早期版本就包含在这张迷你专辑中[12]。这首歌曲得到扩充之后,又作为他们第一张专辑《Parables for Wooden Ears》中的单曲发行[13]。下一张迷你专辑是1993年的《Transfusion》。它在澳大利亚风靡一时,其中的一首单曲在ARIA的“另类榜单”(一份另类摇滚音乐的唱片榜单)上名列第一[14]。它发行之后,粉狀手指樂團就与宝丽多唱片签署了合同[4]。
1994年-1997年:早期专辑
粉狀手指樂團最初的几张迷你专辑销量甚佳。1994年1月,粉狀手指樂團参加了“Big Day Out”的表演活动[2][15]。7月18日,这支乐队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Parables for Wooden Ears》。但它并不是很成功。后来范宁在采访中称专辑中的音乐不是很好[16]。1995年,粉狀手指樂團与Magoo一起发行了一张五音轨的迷你专辑,《Mr Kneebone》[2][9][17]。
粉狀手指樂團的第二张专辑,《Double Allergic》,于1996年9月2日发行[18][19][20]。它在澳大利亚非常受欢迎,售出了20万余份[21]。来自Allmusic的乔纳森·刘易斯(英語:Jonathan Lewis)认为,这张专辑使粉狀手指樂團成为了1990年代后期最激动人心的澳大利亚摇滚乐团[22]。当《Double Allergic》还在制作时,米德尔顿就称其为“粉狀手指樂團目前制作过的最棒的音乐”[23]。1997年,这张专辑在加拿大发行,粉狀手指樂團在北美四处巡演来推广它[2]。
1998年-2003年:称赞與成功
发行《Double Allergic》之后,粉狀手指樂團在墨尔本与一位新的制作人尼克·迪迪亚一起着手他们的第三张专辑[24]。1998年9月7日,粉狀手指樂團发行了《Internationalist》[9][18][25]。它在ARIA专辑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并且在101周中都挤进了前50名[26]。它卖出了35万余份[21]。《Internationalist》是粉狀手指樂團第一张荣获ARIA奖项的专辑。它赢得了1999年ARIA的“年度专辑”奖、“最佳摇滚乐专辑”奖和“最佳封面艺术”奖。专辑中的第一首单曲,《The Day You Come》,获得了“年度歌曲”奖[27]。
在这张专辑中,粉狀手指樂團加入了关于他们的政治观点和社会想法的歌曲,但他们称这并非刻意为之[28]。乐队尝试了新的创作和演奏方式,所以《Internationalist》听上去与前两张专辑有所不同[24]。
2000年9月4日发行的《Odyssey Number Five》是粉狀手指樂團的第四张专辑,也是最著名的一张[18]。它得到了《滚石》杂志的“年度专辑”奖[29]。这张专辑还一举包揽了2001年ARIA的“年度专辑”奖、“最畅销专辑”奖、“最佳摇滚专辑”奖、“最佳封面艺术”奖和“最佳组合”奖[27][30][31]。它也在ARIA专辑排行榜中荣登第一[26]。粉狀手指樂團最受欢迎的单曲,《My Happiness》,就来自这张专辑。这首歌赢得了2001年ARIA的“年度单曲”奖[27]并在ARIA的单曲榜单上名列第四[26]。这张专辑有两支电影插曲:《These Days》被用于电影《双手》[32],而《My Kind of Scene》是《碟中谍2》中的一首插曲[33]。粉狀手指樂團还在北美与酷玩乐队一起巡回演出以推广这张专辑[34]。
《Odyssey Number Five》是粉狀手指樂團最短的一张专辑。它也像《Internationalist》一样谈及了政治和社会问题[35]。评论家们对这张专辑众议纷纭。《娱乐周刊》赞赏它,给了它一个B+,觉得它是个很好的尝试[36];可Allmusic只给了它1.5颗星(满分为5颗),认为粉狀手指樂團太过于小心翼翼,不够有闯劲[34]。
2003年-2005年:摇滚复兴
2003年7月4日,粉狀手指樂團发布了他们的第五张专辑,《Vulture Street》。这张专辑以布里斯班的一条街道命名[37][18]。它在ARIA专辑排行榜上勇夺第一,但没有在榜上待得像之前两张专辑那么久[26]。它赢得了四项ARIA奖项,包括2003年的“年度专辑”奖[27]。这张专辑包括比之前的专辑(特别是《Odyssey Number Five》)更响的吉他和鼓。专辑中的部分内容是在即席演奏会期间录制的,听上去像是现场演奏[38]。来自《世纪报》的肯尼斯·阮(英語:Kenneth Nguyen)称粉狀手指樂團“演奏一组使人群愉悦的音乐”[39]。
2004年9月,粉狀手指樂團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现场专辑,《These Days: Live in Concert》[40]。该专辑最初以CD形式发行,随后在10月又推出了一张双碟DVD[40]。10月下旬,粉狀手指樂團发行了一张名为《Fingerprints: The Best of Powderfinger, 1994–2000》的合輯。这张合辑中除了包括来自以前专辑的歌曲外,还增添了两首新歌[41]。
2005年-2006年:休团时期
从2005年初开始,粉狀手指樂團休了一段时期的团。在休团期间,大部分成员都参与了其他的音乐项目。米德尔顿和豪格都有了孩子,而范宁遇见了他未来的妻子[42][43]。2005年10月,范宁发行了一张叫做《Tea & Sympathy》的专辑[44][45]。达伦·米德尔顿同他所在的另一支乐队Drag一起发布了一张叫做《The Way Out》的专辑[46]。豪格、科林斯和早已离开粉狀手指樂團的史提芬·毕夏普组成了一个叫做The Predators的乐队。这支乐队在2006年7月制作了一张名为《Pick Up the Pace》的迷你专辑[47]。
2007年-2008年:回歸
2007年6月2日,粉狀手指樂團发行了他们的第六张专辑,《Dream Days at the Hotel Existence》。这张专辑卖得很好,并且又在ARIA的排行榜上占据了第一[26][18]。它的名字来自范宁正在阅读的《布鲁克林的纳善先生》一书[48]。它含有关于政治、爱及澳大利亚原住民生活的歌曲。由于专辑中《Black Tears》这首单曲的政治性歌词,这张专辑几乎被禁了[49]。評論家们不太喜欢它,musicOMH的巴纳比·史密斯(英語:Barnaby Smith)认为这张专辑“音量降低了,但音量降低不总是件好事”[50]。这张专辑获得了ARIA2007年度的“最佳封面艺术奖”[30][51],还被提名“年度专辑”奖、“最佳摇滚专辑”奖和“最佳组合”奖[30][52]。
发行这张专辑之后,粉狀手指樂團与銀椅合唱團(另一个澳大利亚乐队)宣布举行为期9周的“跨越大鸿沟巡演”,以帮助“和解澳大利亚”(一个努力改善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活的慈善组织)[53],促进与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和解[54]。2007年8月-10月,这两支乐队参观了澳大利亚各州的首府和14个地区中心,还在新西兰举办了4场演出[55]。他们在澳大利亚的26个城镇举办了34场音乐会,总计约有22万人观看[55][56]。
2009年-2011年:《Golden Rule》、解散與后续
2009年11月13日,粉狀手指樂團发行了他们的第七张专辑,《Golden Rule》。这张专辑由粉狀手指樂團与尼克·迪迪亚一起制作。它在ARIA专辑榜上独占鳌头,成为粉狀手指樂團接连第五张排到第一的专辑[18] 。2009年12月,在10年的缺席之后,粉狀手指樂團又一次在Homebake节上演出[57]。次年1月下旬,他们举行了一次名为“2010一日游”的巡演活动[58]。
2010年4月,粉狀手指樂團宣布:在共同奋斗了21年之后,他们将在当年9-10月的“日落告别巡演”后解散[59][60][1]。
“随着我们上一张专辑《Golden Rule》的完成,作为一个音乐团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把想表达的一切都表达出来了。我们坚信,这是我们最完整、最令人满意的专辑。我们觉得以我们都信仰的音乐和充满希望的、迄今为止最好的巡演来告别我们的歌迷是再好不过的了。”[1]
——伯纳德·范宁代表粉狀手指樂團,粉狀手指樂團官网
2010年11月13日,在10,000名粉丝面前,粉狀手指樂團举办了最后一场演出。这场演出在布里斯班河边的舞台举行,最后的一首歌名为《These Days》。在此之后,乐队就解散了[61]。2011年1月25日,乐队发布了一份以前未发表的曲目,《I'm on Your Side》。这首歌曲与2010-2011年昆士蘭洪水的筹款活动有关,收益都用于公益事业。2011年11月8日,粉狀手指樂團发行了第二张合辑,《Footprints: The Best of Powderfinger, 2001-2011》。此外,迪诺·斯卡特纳(英語:Dino Scatena)还与乐队一同发表了一篇名为《足迹:澳大利亚最受喜爱的乐队的内部故事》(英語:Footprints: the inside story of Australia's best loved band)的传记[62]。
音乐风格
粉狀手指樂團的子风格包括硬摇滚和另类摇滚。埃德·尼默福尔称赞他们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被广播电台认可的广播电台摇滚乐队之一”,制作了“澳大利亚的其它地区也能接受的音乐”[4]。伊恩·麦法兰认为,与之前的迷你专辑《Transfusion》相比,1994年发行的《Parables for Wooden Ears》使他感到有些失望[2]。他还说,1996年的《Double Allergic》更自信,更有质感,并巩固了乐队的另类摇滚前沿地位[2]。
2007年11月,在保罗·开司米的一次采访中,米德尔顿表示他们最初为《Vulture Street》写的几首歌曲“太过基于《Odyssey Number Five》了”[63]。开司米表示这张专辑是“他听到过的粉狀手指樂團最强硬的声音”了[63]。祖勒回顾了粉狀手指樂團的第四张和第五张专辑,称《Vulture Street》比《Odyssey Number Five》更加大声,《Vulture Street》强调了范宁抒情歌手的才能,并表示吉他手豪格和米德尔顿“自1994年首播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64]。祖勒表示,这张专辑中有“真正的、与早期的粉狀手指樂團有一定联系的能量”[64]。
慈善事业
1996年,当挤屋合唱团的成员决定单飞时,粉狀手指樂團于11月24日为悉尼儿童医院举办了一场慈善性质的告别音乐会[65]。Custard和You Am I乐队也与粉狀手指樂團一起在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出[66]。
2005年1月,这支乐队在WaveAid(一个响应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音樂會)表演[67][68]。在这场灾难中罹难的有11个国家的22余万人[69]。总共筹集到了230万澳元,但大部分都被用于行政流程,只有一小部分抵达了地震灾区那里[70]。
2007年10月,粉狀手指樂團在悉尼歌剧院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是国际乳癌意识月的一部分。只有乳癌患者及其家属被邀请去看这场表演。銀椅合唱團和蜜西·希金斯也参与了演出[71][72]。之后,范宁说:“音乐人通常对于他们十分美好生活感到自愧,因而往往会关注一些社会议题。”[73]。
奖项和荣誉
粉狀手指樂團在澳大利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获得了ARIA的18个奖项和47次提名,仅次于银椅合唱团(获得21个奖项和49次提名)[30][74]。2001年,粉狀手指樂團获得了最大的一次成功,由《Odyssey Number Five》及其相关单曲荣夺了6个奖项和8次提名[30][31][75]。
唱片
- 《Parables for Wooden Ears》(1994)
- 《Double Allergic》(1996)
- 《Internationalist》(1998)
- 《Odyssey Number Five》(2000)
- 《Vulture Street》(2003)
- 《Dream Days at the Hotel Existence》(2007)
- 《Golden Rule》(2009)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Sunsets Farewell Tour. Powderfinger Official Website. 2010-11-14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Encyclopedia entry for 'Powderfinger'. McFarlane.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19).
- ^ 3.0 3.1 Moxon, Mark. Powderfinger – The Band. h2g2 (BBC). 2002-04-29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7).
- ^ 4.0 4.1 4.2 4.3 4.4 4.5 Ed Nimmervoll. Powderfinger. Howlspace. White Room Electronic Publishing Pty Ltd.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2-21).
- ^ 5.0 5.1 5.2 Sharpe-Young, Gary. Powderfinger Biography. Rockdetector. 2006-09-25 [200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3).
- ^ Munro, Kelsey. Internationalists. Juice Magazine (Ozmusic Central). 2001-11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 ^ Watson, Chad. 'My Happiness' Review. The Newcastle Herald. 2000-08-10: 46.
- ^ Biographies. Hindley Site (Kerry T, Jaxster, Leah). 2006-01-29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 ^ 9.0 9.1 9.2 9.3 Holmgren, Magnus. Powderfinger. Australian Rock Database. Passagen (Magnus Holmgren).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 ^ Budden, Matt. Powder Pick Up to Cure All Your Allergies. Concrete Press (Ozmusic Central). 1996-05-14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 ^ Ed Nimmervoll. Powderfinger – Music Biography.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 ^ 'Save Your Skin' at APRA search engine. Australasian Performing Right Association (APRA).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Note: User may have to enter a title e.g. Save Your Skin
- ^ Song File – 'Save Your Skin'. Ozmusic Central.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 ^ Matthew McPherson. Powderfinger. Rolling Stone Magazine. 199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7).
- ^ Big Day Out Lineups History. Big Day Out. [200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30).
- ^ Dino Scatena. Ten Years in the Spotlight. Australian Musician. December 2004 [200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6).
- ^ Discography – EPs – Mr Kneebone. Ozmusic Central.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Hung, Steffen. Discography Powderfinger. Australian Charts Portal. Hung Medien (Steffen Hung).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 ^ 2007 Album Accreditations. ARIA.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 ^ Blythe, Peter. I Is not Me. Drum Media (Ozmusic Central). 1996-10-29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 ^ 21.0 21.1 ARIA Charts - Accreditations - 2007 Albums. Australian Record Industry Association. [200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3).
- ^ Jonathan Lewis. Double Allergic > Overview. Allmusic. [2008-06-29].[永久失效連結]
- ^ Angie Lawrence. Make Mine A Double. Rave. 19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5).
- ^ 24.0 24.1 Samantha Clode. Taking Flight. Juice. 199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9).
- ^ Lawrence, Greg. Powderfinger – The WHAMMO Interview. Worldwide Home of Australasian Music and More Online (WHAMMO). 2003-07-08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09).
- ^ 26.0 26.1 26.2 26.3 26.4 Discography Powderfinger. australian-charts.com. [2008-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 ^ 27.0 27.1 27.2 27.3 History: Winners by Artist: Powderfinger. Australian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2008-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 ^ Neala Johnson. Talkin' Politics?. Beat. 199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9).
- ^ Jeff Apter. Powderfinger - Band Of The Year. Rolling Stone Magazine. 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9).
- ^ 30.0 30.1 30.2 30.3 30.4 Winners by Year – 26th ARIA Awards 2012 – Search Results 'Powderfinger'. ARIA.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9).
- ^ 31.0 31.1 2001 ARIA Award Winners. AllDownUnder.com.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0).
- ^ Christie Eliszer. Five Easy Pieces. Sain. 200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9).
- ^ Rod Yates. Trusty Old Jackets. Massive. 200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9).
- ^ 34.0 34.1 Dean Carlson. Odyssey Number Five > Review. Allmusic. [2008-08-01].[永久失效連結]
- ^ Simon Wooldrige. This Sporting Life. Juice. 200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5).
- ^ Marc Weingarten. Odyssey Number Fiv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1-03-30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9).
- ^ Quiet conquerors. The Age. 2003-09-19 [2008-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5-05).
- ^ Jeffrey G. Klein. Powderfinger - Vulture Street. Static Multimedia. 2005-04-27 [200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
- ^ Kenneth Nguyen. Powderfinger - Rod Laver Arena. The Age. 2003-12-09 [200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3).
- ^ 40.0 40.1 Tim Cashmere. Powderfinger : These Days, Live in Concert. Undercover. 2004-09-09 [200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12).
- ^ Craig Tangsley. Give Em' the Finger. MTV.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 ^ Parry, Jessica. Dream Team. Marie Claire. Pacific Magazines. Yahoo!7. 2007-06-06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0).
- ^ Christie, Joel; Harris, Amy. Tea and Ceremony for Fanning. Sydney Confidential. The Daily Telegraph. News Limited (News Corporation). 2007-02-22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 ^ Tea & Sympathy – Bernard Fanning. Australian Music Online. [200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5).
- ^ Tea & Sympathy – Bernard Fanning. Last.fm.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 ^ Drag. Dew Process. [200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9).
- ^ Interviews: The Predators. Australian Music Online. [2007-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0).
- ^ Andrew Murfett. Still Fanning the creative flames. The Age. 2007-06-29 [2008-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 ^ Powderfinger album faces ban. The Courier Mail. 2007-05-02 [2008-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 ^ Barnaby Smith. Powderfinger - Dream Days At The Hotel Existence. musicOMH. [200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9).
- ^ Debaser win ARIA award for 2007 album cover art. Design Federation. 2007-09-28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2).
- ^ ARIA Awards 2007 Winners. MusicFix. Ninemsn (Microsoft, Nine Entertainment Co.).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 ^ Emily Dunn. In concert - rock and reconciliation. Brisbane Times. 2007-06-13 [200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7).
- ^ Dunn, Emily. In Concert – Rock and Reconciliation. Brisbane Times. 2007-06-13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 ^ 55.0 55.1 Powderfinger and Silverchair Announce One More Gig ... In Your Loungeroom!. Soundbuzz. Silverchair Official Website. 2007-11-18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4).
- ^ Paul Cashmere. Silverchair and Powderfinger to Release Joint DVD. Undercover.fm. 2007-11-18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4).
- ^ The Bands Intro – Powderfinger. Homebake09. 2009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 ^ 'Sail the Wildest Stretch' Single Release. Powderfinger Official Website. 2010-04-16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 ^ Powderfinger will break up after big tour. NovaFM (dmg Radio Australia). 2010-04-09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 ^ Pepper, Daile. Powderfinger Call It Quit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0-04-09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 ^ Sunsets Farewell Tour Track Listing – Show: Brisbane Riverstage – Final Ever Show! (PDF). Powderfinger Official Website. 2010-11-13 [2013-0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2-13).
- ^ Scatena, Dino. The Story of the Book (and Band): Dino Scatena on Footprints – the Authorised Powderfinger Biography. Readings Books. 2011-11-10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 ^ 63.0 63.1 Paul Cashmere. Powderfinger Interview. [200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2).
- ^ 64.0 64.1 Bernard Zuel. Powderfinger, Vulture Street.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3-07-11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0).
-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Farewell to the World – Crowded House.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 ^ Crowded House Biography. MAX.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 ^ Thousands to turn out for Wave Aid.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5-01-29 [2008-08-22].
- ^ Luke. WaveAid @ Sydney Cricket Ground. FasterLouder (Sound Alliance). 2005-01-30 [201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 ^ Boxing Day Tsunami, 2004: Background Information. British Red Cross. 2005-05-31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9).
- ^ Wave Aid Tsunami Relief Concert – Projected Profit & Loss Statement (PDF). WaveAid. 2005-02-15 [2013-02-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2-16).
- ^ Powderfinger, Missy Higgins, join forces. The West Australian. 2007-10-31 [200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3).
- ^ Emily Dunn. Rock acts in the pink for breast cancer month.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7-11-01 [200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 ^ Kathy McCabe. Powderfinger singing for breast cancer cure at Opera House. The Daily Telegraph. 2007-11-01 [200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5).
- ^ Winners by Year – 26th ARIA Awards 2012 – Search Results 'Silverchair'. ARIA.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1).
- ^ ARIA Awards 2001. ARIA. [200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AutoF1-3”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
标签中给出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AutoF1-7”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
标签中给出
<references>
标签中给出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上的音乐唱片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