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格林 (物理学家)
迈克尔·格林 Michael Green | |
---|---|
出生 | 迈克尔·鲍里斯·格林(Michael Boris Green) 1946年5月22日 伦敦 |
居住地 | 剑桥 |
国籍 |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
母校 | 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 |
知名于 | 超弦理论[2] 格林-施瓦茨機制 |
配偶 | 乔安娜·查塔威(Joanna Chataway) |
奖项 | 皇家学会会士 狄拉克奖章 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网站 | www www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物理学 |
机构 | 剑桥大学 玛丽王后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牛津大学 |
论文 | Crossing Symmetry And Duality In Strong Interactions(1970年) |
博士導師 | 理查德·约翰·伊登(Richard J. Eden) |
博士生 | Michael Gutperle Ling-Yan Hung(孔令欣) Miguel Paulos Aninda Sinha David Richards Marco Barrozo Bogdan Stefanski Tathagata Dasgupta Linda Uruchurtu[1] |
迈克尔·鲍里斯·格林(英語:Michael Boris Green,1946年5月22日—),英国物理学家,弦理论开创者之一,於198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2009年11月1日,格林接替史蒂芬·霍金担任卢卡斯教授。
教育背景
格林于1946年5月22日生于伦敦,中学毕业于伦敦威廉·艾利斯学校,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完成了高等教育。[3] 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格林于1967年获得理论物理一等荣誉文学士,于1970年获得基本粒子理论博士学位。[4][1][5]
学术生涯
格林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依次在普林斯顿大学(1970年–1972年)、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78年至1993年,格林在伦敦玛丽王后大学历任講師和教授。1993年7月,格林被剑桥大学遴选为约翰·汉弗莱·普卢默理论物理教授。2009年10月19日,他被确认为新的卢卡斯教授,并于11月1日就职,接替史蒂芬·霍金。[6][7]
研究
格林与约翰·施瓦茨经过多年合作,他们共同发现了Ⅰ型弦理论中的反常相消现象,[8] 后来被称为格林-施瓦茨機制,引发了第一次超弦革命。格林还研究了弦论中的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他的结果导致了D膜[9] 和瞬子解[10]的提出。
获奖与荣誉
格林已发表150余篇研究论文[11],获得过众多奖励和荣誉。1987年格林获得英国物理学会麦克斯韦奖章和奖金[12] ,2004年获得英国物理学会狄拉克奖[13] 。1989年与约翰·施瓦茨一起获得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14] 。2002年二人共同获得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15] 。
1989年格林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士。[16] 他的皇家学会提名词为:[16]
"他在量子场论尤其是超弦理论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格林早期主要研究S矩阵理论对偶性。他第一个证明了对偶模型的一个重要结果——波色子和费米子圈的主要的发散项相互抵消。他在相变理论领域也作出过突出贡献。但是他最具开创性的工作在超弦理论领域,主要与施瓦茨合作完成,完成了该理论的第一个协变形式。最重要的结果是在1984年和1985年取得的,证明了规范群SO (32)与E8xE8群超弦理论的反常相消和当规范群为SO (32)时无穷的消去。这些权威的论文带来了超弦理论的急剧的进展,现在已成为基础理论物理里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
2013年,格林与施瓦茨“因其对量子引力和基本作用力的统一开创的新途径”共同获得了2014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17]
参考资料
- ^ 1.0 1.1 迈克尔·格林在數學譜系計畫的資料。
- ^ Michael B. Green, John H. Schwarz. Covariant description of superstrings. Physics Letters B: 367–370. [2018-04-02]. doi:10.1016/0370-2693(84)9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 ^ GREEN, Prof. Michael Boris. Who's Who 2013, A & C Black, an imprint of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2013; online ed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7).
- ^ Green, Michael Boris. Crossing symmetry and duality in strong interactions (PhD论文).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70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 ^ Dirac Medal 1989 Presentation Ceremony Leaflet (PDF). April 1990 [2009-10-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2).
- ^ Henderson, Mark. Stephen Hawking's successor as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Michael Green. Times Online. 20 October 2009 [20 Octo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3).
- ^ Michael Green elected 18th Lucasian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 October 2009 [20 Octo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0月25日).
- ^ Michael B. Green, John H. Schwarz. Anomaly cancellations in supersymmetric D = 10 gauge theory and superstring theory. Physics Letters B: 117–122. [2018-04-02]. doi:10.1016/0370-2693(84)9156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Michael B. Green, Jeffrey A. Harvey, Gregory Moore. I-brane inflow and anomalous couplings on D-branes.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1997, 14 (1): 47 [2018-04-02]. ISSN 0264-9381. doi:10.1088/0264-9381/14/1/008 (英语).
- ^ Michael B. Green, Michael Gutperle. Effects of D-instantons. Nuclear Physics B: 195–227. [2018-04-02]. doi:10.1016/s0550-3213(97)0026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Michael Green Bibliography list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pires High Energy Physics database. [22 Octo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 ^ Maxwell medal recipients. IoP.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8).
- ^ Dirac medal recipients. IoP.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 ^ A list of past Dirac Medallists. ICTP.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 ^ Dannie Heineman Prize for Mathematical Physics. APS.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 ^ 16.0 16.1 Green, Michael Boris: Library and Archive Catalogue. London: The Royal Society. [201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 ^ Fundamental Physics Breakthrough Prize Laureates. Fundamental Physics Breakthrough Prize. Breakthrough Prize. [2015-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