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洪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陸亞采

洪拳南拳武術門派,著名人物有郭于翔蔡九儀(見朱愚齋著作之《黃飛鴻別傳》)、陸阿采廣東十虎鐵橋三黃麒英黃飛鴻等人;此門派流傳於廣東一帶。

簡介

洪家拳屬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傳甚廣,為該地「洪 、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術界公認為南拳中之精華,此外在中國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洲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 ]等國家地區也頗有影響力。 該套拳術氣勢剛猛、勁道十足而又十分實用,因此作為南拳代表;目前國標武術的「南拳套路」中大部分之架勢拳路就來自洪拳。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運勁。 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

洪拳並有老洪拳與南派(新)洪拳之分。鸦片战争後,廣州一帶之洪門組織三合會稱此地之拳術為「洪拳」,共尊南少林寺(位於福建莆田)為祖廟;而當時(1840-1850年間)主持的五個武術社團則為少林五老。洪門由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台山」開始,在中國南方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洪門相傳起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以明太祖朱元漳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洪拳並有老洪拳與南派(新)洪拳之分。亦因為朝庭要追殺所有少林弟子,授徒時不能跟人說自己是少林拳,所以亦改名為「洪拳」。洪拳的標誌性動作有很多,我們常常看到一個手勢:食指伸出,其餘手指扣彎,在虎鶴雙形拳稱作為“指定中原”的手勢,這個動作,我們通常會稱之為“運橋”.這個手勢的意思眾說紛紜,其中有一個說法比較合理,話說當年南少林是為一班反清人士,而南少林寺外亦有“天地會”經常在此集會,朝庭火燒少林後,所有僧侶和天地會人士南下,為了逃避官兵,大家都不能說出自己身份,只能用一個手勢暗示,這個手勢就是食指指天母指扣弯在下為地,就是說出我正是天地會兄弟,後期天地會改名為“洪門”,而另外一個手勢就是開拳時候第一個動作叫“禮拳”,這是左手掌右手拳向前打出,這個是意味著“五湖四海”,掌有五隻手指為五湖,拳頭看似四字為四海,就是說五湖四海皆兄弟,大家給一下面子的意思。

洪拳内外五要

  1. 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且「多短拳」,手法有以及各种法、桥法等。其中桥法是南拳特有的手法,亦即直臂或屈臂形成「桥」形,进行圈、盘、切等手法。
  2. 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发动有三种形式:一为快速有力,如「弓步双冲拳」;二为短劲发力,手臂保持一定弯曲,用劲短促,挥动幅度小,如钩撞拳等;三为匀速用力,在臂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慢而匀地用力推出,如单双推掌、碟手推等。
  3. 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樁步为基本功。拳谚说:「未学功夫,先学扎马」。扎马即樁功,練好扎马才能「稳如铁塔坐如山」。
  4. 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
  5. 身法要做到吞吐浮沉,窜蹦门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做到手起肩随,腰催周身,完整一气。
  6. 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常配合发力发出喊声。这有助于使动作饱满刚健,突出其刚烈风格。
  7. 要求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拳谚说:“触即变,发如箭”。

洪拳「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所以练习者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显著提高。洪拳强调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作用,要求动作用腹式呼吸,因此对增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洪拳十二桥

一般洪拳十二桥手乃指「十二诀」: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制、订;而「十二桥手法」则为:穿、沉、分、架、摸、推、寻、磨、挂、撞、锁、劈。十二桥手诀是十二种心法,以刚为天、柔为地,配合其馀十种建立起洪拳的整体劲道要领;十二桥手法则是十二种桥手用法,讲求桥来桥上过、无桥自造桥。故二者一为心法,讲究体会;一是手法、主在应用。

十二桥马: 洪拳十二桥马是指十二步法,这十二种步法为:四平马、子午马、伏虎马、麒麟马、吊马、独鹤马、中字马、三角马、败马、二字钳羊马、跳马、丁字马。

老洪拳

又有南北地域之分。洪拳由元、明間陝西地方之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會(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由郑成功臺灣创立的「金台山」開始,在中國南方发展组织,练习武術,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南方洪拳以五形拳聞名,北方洪拳則以十(二)形拳(亦稱心意六合拳)傳出。

五形拳

五形拳先在广东流行,以劉家拳李家拳最先傳出。南(老)洪拳以五形拳(一個套路)開始,可以用龙、蛇、虎、豹、鹤五種不同形態演練。後來衍生成单形拳套:如龙拳、虎拳、蛇拳與鶴拳等;或雙形拳套:如虎鹤双形拳及蛇鹤双形拳等。其特点為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声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鷂、雞、鷹、燕、馬等拳势,以四平大马、跳躍騰娜、闪展灵活、拳势威猛、大開大合。

佛掌(羅漢短打)

對拆,盤橋。

花洪拳

另一支由梁二娣傳入佛山而至順德。順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興,當時稱為花洪拳,後稱少林花拳二戰後,黎三興的外孫陳家廉正式定名為永春拳(有別於永春白鶴拳)。

花洪拳極有可能由從東莞莫家拳衍演出來,其拳套有串花拳、箭拳、黑虎拳、豹拳、人字樁、釣魚及盤龍棍。

順德傳統洪拳

顺德洪拳是一支在顺德地区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洪家拳流派。由蔡景盛为主要发扬,其相传有序:黄麒英—黄飞鸿—林世荣—吴少泉—黄达生—蔡景盛以及众弟子。蔡景盛亦曾师承蔡炳明(蔡景盛父亲)、何东成、岑成、蔡氏宗亲等学习传统特色套路。顺德洪拳传统套路有伏虎分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抛土拳、单弓伏虎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三展铁线拳,虎形拳,豹形拳等。传统木桩锻炼以三星桩,伏虎桩为主。传统器械包括;单刀、双刀、蝴蝶刀、棍、枪、大钯、春秋大刀、朴刀等一系列洪拳的长短单双器械传统套路和狮艺。顺德洪拳以较丰富的技击手法而突出。

洪家拳

1854年後,由於佛山瓊花會館李文茂反清事件牽連,而被完全燒毀,此後洪拳在廣州演變成洪家拳。清末年間,在廣州佛山一帶出現了一本有關洪拳與(南)少林五老的小說,相信是洪家拳後人傳出之萬年青。虎鹤双形拳

相關人物

黃坤(1840年代?,洪門人士?)

黃坤先後在潮陽、東莞設場,授徒多人,其後在佛山祖廟授拳。據說黃坤因在佛山傷人致死而潛逃廣州,兩年後再往廣西,從此未聞其踪跡;他傳下羅漢拳梅花手十四蹂五行拳伏虎拳等福建傳統武術。

陸亞采、黃泰 (ca. 1782年 - 1867年)、黃麒英(1810年-1886年)

陸阿采(陸亞采)年老時在廣東海幢寺將洪拳傳予黃泰、黃泰傳子黃麒英(街頭賣藝人),時值佛山洪門起義時期。黃麒英傳子黃飛鴻五形拳工字伏虎拳五郎八卦棍梅花槍子母刀等。陸阿采的師父是傳說中的少林五老至善和尚,現實中的反清洪門子弟。

梁坤(鐵橋三)、林福成

鐵橋三在家排名第三,原名為梁坤(1813年-1886年),廣東南海縣人,享年七十有三。年輕時在佛山廣東一帶街頭賣武,且橋手功夫獨到,故人稱「鐵橋三」。成名後廣州河南富商蔡贊、富家子弟伍熙官曾先後聘至家中教習,後育善堂中醫施雨良孫指添區珠林福成等人亦拜入為門下,傳下鐵線拳,後來林福成鐵線拳黃飛鴻。開始有傳說稱洪(家)拳創始人是洪熙官

黃飛鴻

主條目:-黃飛鴻(1847年-1924年)

林世榮

主條目:-林世榮(1861年-1943年)

至善和尚

洪家拳奉尊少林五老至善和尚為祖師爺。

當代人物

張克治

台灣洪拳開拓者,其徒弟在開枝散葉為台灣最大宗。當中三跪九叩的第一期弟子有王曉鵬,林進興,尤福慶,林進登(劍虹),郭宗達,康富程。

陳清河

張克治弟子,長洪武術推廣學會創辦人,其組織在台灣有學員上千人。

林禮懋

台灣嶺南武術委員會嶺南拳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自香港引進林世榮系統虎鶴洪拳,推廣不遺餘力。對周家拳等其他嶺南拳術亦非常擅長。

康富程

張克治正式入門弟子,世界散打冠軍 1990年中華國術第一屆國際錦標賽第二名 1991年西德武術特技表演賽冠軍 1997年國際世界盃武術散打冠軍

兵器

兵器有鐵尺扇子雨傘(洪佛追魂傘)、大刀等各種奇門兵器。

套路

洪家著名的套路:

  • 工字伏虎拳:改十八羅漢伏虎拳而成,路線成工字形。為洪家母形拳(初級拳套路),學習紮馬,橋手、及內功基礎。
  • 鐵線拳:鐵橋三所傳,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鐵線拳主練內功,「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的實踐套路。
  • 虎鶴雙形拳:為黃麒英所創,集各家之大成,如醉拳。
  • 花拳:少林俗家弟子胡惠乾尤擅花拳,他打機房的故事在南粵流傳甚廣;洪家拳宗師如陸亞采、黃麒英皆也擅長此拳。花拳是洪拳中少有注重速度的拳法,所謂一發三招,皆以點穴截脈、標指等狠毒招式為主。
  • 五形拳:以龍、虎、豹、蛇、鶴為主,先練小五形,次逐步練習單形,再加以應用。
  • 其他套路:五禽拳(虎、鶴、龍、蛇、猴)。
  • 五郎八卦棍。
  • 指揮刀。
  • 劈掛單刀。
  • 梅花雙龍刀。
  • 蝴蝶雙刀。
  • 行月雙刀。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