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院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院政期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院政
假名いんせい
平文式罗马字insei

院政,指日本政权由摄关政治转移到幕府的过渡时期的政治体制天皇禪位予子侄,而自稱上皇,在「院」中訓政的政治形態。是皇權為了抵抗攝關政治而發展出來的政治制度。

院政一詞,出自賴山陽的《日本外史》。賴山陽稱「政在上皇」[1]的政治體制為「院政」[2]明治政府編纂的日本通史《國史眼日语国史眼》採用此術語。

背景

藤原氏透過攝關政治掌權下,天皇大權旁落,引起地方豪族武士的不滿。到了後三條天皇,因其非藤原氏所生,親政後極力奪回政權。藤原氏的外戚集團引起了整個朝廷的矛盾,攝關政治主要透過外戚的身份來干政。後三條天皇不願當攝關家的傀儡皇帝,結合了反對藤原氏的各種勢力,整理莊園、整頓朝政、積極恢復皇權。

後三條天皇引入了自己的親信村上源氏源師房,並在1069年發布了莊園整理令,整頓藤原氏所屬的莊園。地方反對藤原氏的「受領階級」也參與了反對藤原氏的運動。藤原氏大量的莊園被劃歸為上皇直屬的「院領」。1073年1月,後三條天皇讓位予白河天皇,卻開設「院廳」,意圖以治天之君之姿重新掌控朝政;卻在1073年6月病死。院政的確立,從白河天皇才真正開始。

制度确立

白河天皇为对抗摄关政治,退位为太上天皇,居住在白河院,依靠中下层武士招募军队、建立朝廷百官,频频颁布院宣,成为政务的仲裁者;最后出家太上法皇,仍掌握大权。以后天皇多遵循此例。白河天皇在白河院中設置了各種官職,並組織北面武士作為親衛武裝力量。白河院的官員多為上皇的近臣,多是中下級官僚。代表了皇權與貴族的分立。

上皇颁布的院宣,其權威高於天皇的詔令。而原屬太政大臣的職權,雖然經過公卿會議決議,最終的裁定卻在上皇手上。朝政的一切都掌控在上皇中。這百餘年皆由上皇實行院政。而過去攝關政治的權力來源仍是天皇,所以要以天皇的權威作為根基。院政的權威卻直接來自於上皇,透過父親尊親屬的關係控制朝政。

院政的形成,與其說是皇室與外戚的矛盾,不如說是中下官僚與大貴族的鬥爭。後三條天皇得以整頓莊園,就是因為中下官僚的支持。

基礎

攝關政治的基礎,是藤原氏掌控的大量莊園;而院政是行國制,是將一個國(行政區)的行政、徵稅權在一定時間賦予特定個人,以換取對上皇的支持。這樣反而使中央集權制度加速瓦解。院政接收了藤原氏與豪族的莊園,而積極整頓莊園引起了領主的不安。為了避免遭到清算,許多領主自動向上皇靠攏;上皇為了報答領主的支持,給予了豁免租稅的優待,反而使莊園的獨立性更強。

由於許多上皇篤信佛教,更遁入空門成為法皇,使佛教勢力擴張。神社寺院有自己的僧兵,屢次與地方國司相爭。朝廷面對僧兵的鬥爭,反而束手無策。畏懼神佛的貴族無法反抗僧兵,只能倚靠不畏懼神佛的武士來相抗衡。間接造成了武士的抬頭。

意義與影響

院政的是為了對抗攝關政治而形成的畸形政治制度,雖然成功把藤原氏的的勢力逐出朝廷,但上皇與攝關一樣好大喜功,上皇更因深信佛教而大興土木興建佛寺、舉辦大規模法會而耗費財政;為了彌補財政空洞,反而加深賣官的情況。院政導致朝政的腐敗,更釀成日後的保元之亂平治之亂

历代执行院政的上皇

平安、鎌倉時代

南北朝時代

北朝

南朝

室町時代

江戶時代

參見

參考資料

  1. ^ 『日本外史』巻之一 源氏前記 平氏(平治の乱後):「この時に当たり、政、(後白河)上皇に在り。藤原経宗、藤原惟方、帝(二条天皇)に勧めて政を親らせしむ。両宮交々(こもごも)悪(にく)む」。
  2. ^ 『日本外史』巻之一 源氏前記 平氏「平氏論賛」:「是に由りて之を観れば、平宗を延いて以て相門に抗するは、院政・廟論、相伝承する所、其れ猶を寛平の菅氏を擢任するが如き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