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章
此條目或許过多或不当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文字、图像及多媒体文件。 (2007年11月4日) |
陳明章 | |||||||||||||||||||
---|---|---|---|---|---|---|---|---|---|---|---|---|---|---|---|---|---|---|---|
男歌手 | |||||||||||||||||||
英文名 | Chen Ming Chang | ||||||||||||||||||
昵称 | 台灣民謠大師、浪子詩人 | ||||||||||||||||||
国籍 | 中華民國 | ||||||||||||||||||
出生 | |||||||||||||||||||
职业 | 歌手、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演奏家、作曲家 | ||||||||||||||||||
母校 | 復興高中 | ||||||||||||||||||
音乐类型 | 現代民謠、流行音樂 | ||||||||||||||||||
演奏乐器 | 吉他、月琴 | ||||||||||||||||||
出道作品 | 下午的一齣戲 | ||||||||||||||||||
代表作品 | 追追追、下午的一齣戲、伊是咱的寶貝、流浪到淡水、蘇澳來的尾班車 | ||||||||||||||||||
活跃年代 | 1978年至今 | ||||||||||||||||||
唱片公司 | 滾石唱片(已解約) 陳明章音樂工作有限公司 | ||||||||||||||||||
经纪公司 | 陳明章音樂工作有限公司 | ||||||||||||||||||
网站 | www | ||||||||||||||||||
相关团体 | 木吉他合唱團(已解散) 黑名單工作室(已解散) 福爾摩沙淡水走唱團 | ||||||||||||||||||
|
陳明章 | |
漢字 | 陳明章 |
---|---|
白話字 | Tân Bêng-chiong |
台語羅馬字 | Tân Bîng-tsiong |
陳明章(台灣話 : Tân Bîng-tsiong,1956年7月4日—)是一位生於臺灣音樂製作人、創作歌手、吉他與月琴演奏家。其代表作有《戀戀風塵》電影配樂(1985年)、《戲夢人生》電影配樂(1993年)、〈伊是咱的寶貝〉(1993年)、〈流浪到淡水〉(1995年)等。是三金(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得獎者。
早年生涯
1956年,陳明章出生於臺灣臺北縣北投鎮(時為陽明山管理局轄區,今臺北市北投區)。他曾回憶道:「我小的時候,北投附近的市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當中,大概有三百六十天在演戲。從小天天看北管、南管、歌仔戲、布袋戲,所以,我對本土文化的認識是從生活裡來的,根本不用學。特別是我媽媽常常哼一些臺灣老歌給我們聽,這些老歌中的腔調虛字都是要口授才知道的,看譜根本不準。」[1] 此外,他的祖父也經常帶著他四處欣賞布袋戲演出,他表示自己當時總被臺上的戲偶動作、身段和唱腔深深吸引[2]。
高中時期的夢想
陳明章的音樂之路,其實啟蒙的很早,從小時候北投隔壁旅館的那卡西,一直到阿公帶他四處探尋的野臺戲,都是他早期音樂的泉源。然而,他哥哥的吉他則是啟發他從事音樂創作的開始。在學生時代,他的哥哥比較會唸書,一路考上高中,媽媽和姊姊就合買一把2700元的吉他送給他哥哥以作為獎勵。然而這把吉他,哥哥沒摸幾次,倒是讓當時才國中二年級的陳明章拿了去玩,為他後來走上音樂創作的道路埋下了伏筆[3]。
然而,青春時期的陳明章真正的夢想並不在音樂,而是在棒球。1972年1,不算太喜歡唸書的陳明章考上位於北投的復興高中,「在棒球校隊擔任一壘手,最大的夢想是如何打進甲組球隊,每天晚上都夢見在美國打大聯盟,一放學就沉迷於練習棒球不寫作業的結果是;人家高中唸三年,他卻混了四年」[2]。
向來只是把音樂當作興趣的陳明章,在高三那年,卻突然發現自己似乎對於聲音特別敏感,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我的閱讀速度非常慢,但音樂聽過之後,就可以馬上把譜抄下來。」[2] 。就這樣,陳明章開始玩西洋音樂,加入了學校的吉他社,每天與同學切磋「琴」藝。他這樣回憶自己當時的生活:
加入吉他社後,每天從晚上9點練吉他到早上4、5點,回家睡到下午再去上課,到學校最重要的不是上課,而是先到教官室偷換點名單,然後再去吉他社混[3]。
金韻獎、和退伍後為生活的奔波
1970年代臺灣刮起一股校園民歌的風潮,陳明章的音樂創作才華也隨之沸騰。在陳明章1990年所出版的音樂專輯《下午的一齣戲》中,他曾經在該專輯的文案寫下這樣的文字:「民歌運動時曾應徵加入木吉他合唱團,因歌聲太爛被淘汰」。在2002年的一次訪談中,他也談起了這段往事:「當時李宗盛他們在明新工專,常常一起練歌,但是我要當兵,當完兵之後,他們可能要找屬性相同的人吧,我就沒有機會了」[4]。當訪談者進一步問他和木吉他合唱團的屬性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同,陳明章則表示說:「也不是真的屬性不同啦,但是當時李宗盛、鄭文魁已經兩把吉他了,何必再加我一個,沒有位置嘛」[4]。
1978年,陳明章報名參加第二屆金韻獎創作組的比賽,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演唱自己的作品,「彈吉他像吃甘蔗一樣簡單的陳明章說,那時候彈吉他的手,抖個不停」[3]。
陳明章在結束軍旅生活後,音樂的路似乎並沒有他所想的好走。為了生活,他只好開始四處奔波,去做賣成衣的、賣手錶的、賣鋼琴的、賣……,能賣的他都賣了,只是心中好像一直缺少了什麼真正能觸動他心弦的東西[3]。
本土意識覺醒的1980年代
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音樂
1982年,陳明章26歲。由於他的父親中風,他回到北投幫忙照顧父親,同時也幫母親看管銀樓生意。兩年後,他的弟弟自軍中退伍,陳明章決定重新走音樂創作的路。一向支持他的母親和姊姊,各買了一架鋼琴送他,母親還甚至不惜斥資送他一臺YAMAHA四軌錄音座,並將住家四樓裝潢成四間隔音室,改成音樂教室,陳明章於是成立「青青音樂教室」,白天下樓照顧母親的銀樓生意,晚上則在音樂教室傳授吉他[2]。
根據陳明章自己的說法,「成立音樂教室後,我才開始思考:什麼叫作臺灣音樂?我的臺灣音樂是什麼?」[2]。讓他有這種省思的影響因素,一個是臺灣的傳奇素人歌手陳達,另一個是二二八事件。
陳達是臺灣最傳奇的說唱藝人,20歲便開始走唱生涯,其中還因大病而瞎了左眼,半身不遂,在高齡65歲時被史惟亮、許常惠發堀發片,引起臺北藝文界的一陣騷動。陳明章是偶然之間,在一家西餐廳聽到陳達唱歌,「陳達的歌聲直指人心,我終於發現自己所缺少的,就是對土地的情感,對本土文化的反省,回首自己過去的華語作品,霎時驚心不已」[2]。陳達的歌聲,讓陳明章決定開展另一種屬於臺灣的音樂創作。
在成立音樂教室的同時,陳明章也兼營蘭花生意。因為要到蘭花產地去批貨,所以他有機會在北臺灣的石碇、烏來、坪林一帶到處跑。由於當時還是戒嚴時期,家中的長輩絕口不談政治,直到有一次又去批貨,陳明章跟種蘭花的阿伯聊天,酒意酣濃時,阿伯突然講到「二二八事件」,說著眼淚就掉了下來[2]。陳明章這樣回憶這次的事情:
- 以前家裡有意不講政治,當然不會知道二二八。一直到有一次去基隆,跟一個種蘭花的阿伯聊天,喝酒正喝得高興,他突然講到二二八,眼淚就掉出來,邊哭邊講。我才知道事情這麼殘忍,活活的用鐵絲把人穿起來丟到海裡![1]
歷經民俗音樂與歷史事件的衝擊以後,陳明章慢慢意識到什麼是自己土地上的文化,於是和陳明瑜合作寫下第一首臺語創作歌曲〈唐山過臺灣〉,寫下祖先渡海來臺的心情,用歌謠寫臺灣的庶民文化。同時,陳明章也開始他在音樂上的覺醒;他完全屏棄過去所學的西洋音樂,利用「兩音合聲」和「五聲音階」的觀念創作臺語歌[2]。他後來在接受訪問時這樣表示他對臺語歌的看法:
- 國語歌怎麼就是表達不出我心中的感情,因為臺語是我們的母語嘛!而且臺語本身的文化性很強,像我寫〈下午的一齣戲〉、〈唐山過臺灣〉、〈戲螞蟻〉、〈北管驚奇〉,臺語可以把這種生命感放到好強,這是我寫國語歌寫不出來的,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寫國語歌了,我沒有住在中國大陸,寫不出這些歌來。[2]
- 寫了這麼多的臺語歌,賣不出去,還是要繼續寫下去,不曉得為什麼,可能那是我唯一能夠表達的工具[5]。
與侯孝賢的邂逅
陳明章在成立音樂教室以後,他的好友何穎怡將他自彈自唱的錄音帶拿給侯孝賢。經過半年,侯孝賢的助理突然打電話問他:「願不願意替侯孝賢所導演的《戀戀風塵》作配樂?」他那時候正在銀樓做生意,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高興得跳起來,生意也不做了[2][1]。
於是,侯孝賢一邊拍《戀戀風塵》,陳明章就一邊幫他做配樂。1987年《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獲得最佳電影配樂,是臺灣第一部在國際影展獲得配樂獎的電影2。從此,侯孝賢拍電影就找陳明章作配樂,1993年《戲夢人生》的電影配樂,則是獲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最佳配樂[2]。
在陳明章的音樂路上,電影《戀戀風塵》的配樂是個轉捩點。《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獲得最佳配樂獎,這一個肯定,讓陳明章獲得了持續創作的信心,他在接受訪問時這樣表示:「有人肯定,心裡才比較踏實一點,覺得音樂這條路可以繼續走下去」[4]。
「黑名單工作室」的臺語抗議歌曲
1987年,扼殺臺灣各種層面之自由幾達40年之久的戒嚴令解除,臺灣社會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才剛解嚴的臺灣,經過多年牢鎖,終於得到自由,整個社會是搖撼的、動盪的,當時陳明章在四海唱片當製作助理,時常與王明輝、陳主惠、林暐哲混在一起,一群人混在一起,就是想幹一番東西出來[3]。陳明章這樣強調:
“ | 以前政府禁止人民說方言,在學校不小心說溜嘴還得罰站、掛牌子,牌子上頭寫著「不准說方言」,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每個熟讀中國五千年歷史的學子中,那一個真切知道屬於台灣的歷史?台灣的點點滴滴呢?[2] | ” |
這群人便組了「黑名單工作室」,一反過去臺語過於悲情的傳統腔調,而以RAP、民謠、搖滾的歌曲形式來詮釋。1989年,標榜為另類臺語搖滾的《抓狂歌》專輯由滾石唱片出版,每首歌都反應當年政經社會的現象,「計程車」、「阿爸的話」寫明當時人民生活的景況,而「民主阿草」一歌更以諷喻萬年國會、批判政府的犀利詞句,大膽的諷刺臺灣政治問題。黑名單工作室賦予臺語歌一種新風貌,也充分表達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更提醒一個令臺灣人省思的問題[3]。
在王華作詞、王明輝譜曲的〈民主阿草〉中,在當時街頭運動盛行的年代,面對國民黨政權動輒派出的大批軍警人員,陳明章這樣對國民黨的所謂「民主」發出最直接的諷刺:
“ | 透早出門天清清, 歸陣散步來到西門町, |
” |
《抓狂歌》的發行原本寄望能打破臺灣唱片銷售紀錄,未料適逢選舉熱季,國民黨深怕這張專輯挑釁的歌詞影響選情,馬上把它禁掉了。結果這張專輯在媒體無法播放的狀況下,儘管掀起知識界的大好評,市場成績卻只是差強人意(honeypie nd)。陳明章在事後對於這張專輯的發行抱持這樣的看法:「當初已經做好被抓去關的準備,我們想試試,國民黨是真的解嚴還是假的解嚴」[1]!
1990年代以後的創作
〈伊是咱的寶貝〉及其他
1990年,陳明章樸實而獨特的音樂開始逐漸在臺灣的流行音樂市場走紅,他於該年出版了《現場作品(1)》、《下午的一齣戲》兩個音樂專輯,並於隔年再出版《現場作品(2)》音樂專輯。這三個專輯都獲得樂評界極佳的迴響。
也是在1992年,陳明章在結束其巡迴臺灣各大學的校園演唱會以後,發現自己整個人似乎已經空掉了。「雖然當時大家都說很棒啊,走到哪裡觀眾都是滿滿的,但是我知道那些都是老東西了,再這樣下去我的音樂生命就沒了。我決定整個人沈寂下來,開始作《戲夢人生》和一些電影配樂。作配樂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它已經有一個概念在那裡」[1]。
1993年,陳明章應當時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理事長紀惠容的請求,幫該基金會「拯救雛妓」的活動寫歌。有一次他到女兒房裡,才5歲的女兒很會踢被,就在幫女兒蓋被、看著女兒可愛臉龐的時候,靈感乍現,而完成了這首歌:
這首歌不但在2004年「二二八手牽手大聯盟」所舉辦的全臺二二八手護臺灣活動中成為該活動的主題曲,同時也在2005年抗議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的「三二六護臺灣大遊行」中,被主辦單位採用為活動結束時的合唱曲目,而成為臺灣人民共同記憶的一部分。
也是在1993年,長期靠喝酒提昇創作靈感的陳明章陷入了一場人生的重大困境。陳明章說,喝酒是為了創作,酒喝下去之後靈感就會比較多。不過,在那一年,陳明章因喝酒過多而造成了酒精中毒,同時也引發了後續的憂鬱症、恐慌症、和焦慮症,讓他不得不面對自己的身心,「過去我的生活是每天下午才起床,到了晚上十一點眼睛還亮得像貓一樣,邊喝酒邊創作,一直熬到清晨。生病後在醫院裡把酒戒了,憂鬱症和焦慮症讓我無法思考,每天都到北投山區的廟宇聽佛經,生活方式也改成遊山玩水」[2]。
〈流浪到淡水〉以及「淡水走唱團」
病痛迫使陳明章停止創作,一直到兩年後,1995年才又寫下另一首多數臺灣人都耳熟能詳的歌曲〈流浪到淡水〉。這首唱遍全臺的〈流浪到淡水〉,是陳明章有感於盲人歌手金門王與李炳輝走唱人生的無奈和悲苦,而於30分鐘內完成的作品。這首歌在1998年獲得第九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作曲人獎。2003年11月29日,臺北縣政府將這首代表淡水特色的歌曲刻成歌碑,豎立在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旁[2]。
1997年,陳明章組成了「淡水走唱團」,他自己這樣描述這個業餘的歌唱團體:
帶著走唱團到處演唱,是陳明章目前感到最快樂的事。他這樣表示,「創作是一種生命歷程,我強調音樂要有原創性,要讓人有『被電到』的感覺。這樣的創作方式,一年最多寫個三、四首歌」[2]。
電視廣告歌曲
2006年初,陳明章為愛鮮家公司出品的飲料品牌「『卡打車』身體補給水」電視廣告創作主題曲,並自彈自唱。2006年夏季,陳明章為愛鮮家公司出品的另一個飲料品牌「水果醋方」電視廣告創作臺語主題曲〈我要呷醋〉,由黃妃主唱,陳明章合音及彈奏吉他,日本、巴西混血的名模香月明美(Akemi)擔任代言人。
2000年代以後的創作
〈香港!自由〉
2019年7月23日,陳明章創作一首聲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反送中運動)單曲《香港!自由》,7月27日正式在YouTube上發表,以台語、粵語兩個版本演唱,獲得台港兩地網友們熱烈好評。[7][8]
陳明章大事記
- 1956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的北投。
- 1978年:報名參加第二屆金韻獎創作組,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演唱自己的作品。
- 1982年:父親中風,陳明章回北投幫忙照顧,也幫母親看管銀樓生意。
- 1984年:在住家四樓成立音樂教室傳授吉他,並兼營蘭花生意。
- 1987年:為電影《戀戀風塵》所譜配樂獲得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配樂。
- 1989年:與陳主惠、林暐哲等人組成的「黑名單工作室」正式發行《抓狂歌》專輯。
- 1993年:為電影《戲夢人生》(侯孝賢導演)所譜配樂獲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最佳配樂。同年因酒精中毒以及創作上的焦慮引發憂鬱症。
- 1996年:為電影《幻之光》(是枝裕和導演)所譜配樂獲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配樂獎。
- 1998年:《流浪到淡水》獲得第九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作曲人獎。
- 1999年:為電影《天馬茶房_(電影)》(林正盛導演) 所譜配樂獲亞太影展、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
- 2003年:臺北縣政府將〈流浪到淡水〉這首代表淡水特色的歌曲刻成歌碑,豎立在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旁。
- 2023年:導演林正盛作品《撼山河 撼向世界》以台灣國寶級民謠大師陳明章為主角,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 2023年:和蕭詩偉以《聽!台灣在唱歌》獲得第58屆金鐘獎自然科學及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陳明章重要音樂作品
- 黑名單工作室,1989,抓狂歌。臺北:滾石有聲出版社,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1990a,現場作品(1)。臺北:水晶唱片,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1990b,下午的一齣戲。臺北:滾石有聲出版社,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1991,現場作品(2)。臺北:水晶唱片,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1995,阮不是一個無感情的人。臺北:新力音樂,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1999,勿問阮的名。臺北:滾石有聲出版社,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2,蘇澳來ㄟ尾班車;。臺北:魔岩唱片,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4,精選首部曲 「伊是咱的寶貝」。臺北:滾石有聲出版社,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5a,心愛的老車站。臺北:無非文化,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5b,林正盛的電影‧陳明章的音樂。臺北:無非文化,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5c,侯孝賢的電影‧陳明章的音樂:戀戀風塵。臺北:無非文化,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5d,是枝裕和的電影‧陳明章的音樂:幻之光。臺北:無非文化,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6a,海尪·油桐花新娘。臺北:無非文化,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06b,一堆吉他。臺北:無非文化,音樂compact disc。
- 陳明章,2017,撼山河。
- 陳明章,2019,香港!自由。臺北:陳明章音樂CMC Music。
- 陳明章,2022,人生舞台-新黑貓歌劇團。臺北:陳明章音樂CMC Music。
獎項紀錄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入圍者/作品 | 結果 |
---|---|---|---|---|
1987 | 第9屆法國南特影展 | 最佳配樂 | 《戀戀風塵》 | 獲獎 |
1994 | 第5屆金曲獎 | 最佳演奏專輯製作人獎 | 陳揚、許景淳、陳明章《戀戀風塵》 | 獲獎 |
最佳演奏專輯獎 | 獲獎 | |||
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 | 最佳配樂 | 陳明章《戲夢人生》 | 獲獎 | |
第30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獲獎 | ||
1996 | 每日電影獎 | 最佳配樂 | 《幻之光》 | 獲獎 |
1998 | 第9屆金曲獎 | 最佳唱片製作人獎 | 金門王、李炳輝《流浪到淡水》 | 提名 |
最佳作詞人獎 | 金門王、李炳輝/流浪到淡水 | 提名 | ||
最佳作曲人獎 | 獲獎 | |||
1999 | 第44屆亞太影展 | 最佳電影配樂 | 陳明章《天馬茶房》 | 獲獎 |
第36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提名 |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林強〈幸福進行曲〉/《天馬茶房》(詞、曲:陳明章、葉金勝、曾郁雯) | 獲獎 | ||
2000 | 第11屆金曲獎 | 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獎 | 陳明章《勿愛問阮的名》 | 提名 |
2004 | 第41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楊貴媚〈月娘浮光〉《月光下,我記得》(曲:陳明章) | 提名 |
2005 | 第16屆金曲獎 | 最佳作詞人獎 | 曾郁雯、陳明章/ 阿嬤的雨傘是一蕊花《心愛的火車站》 | 提名 |
2007 | 第18屆金曲獎 | 最佳台語專輯獎 | 陳明章《海尪‧油桐花新娘》 | 提名 |
最佳台語男歌手獎 | 提名 | |||
2012 | 第3屆金音創作獎 | 傑出貢獻獎 | 黑名單工作室 | 獲獎 |
2013 | 第24屆傳藝金曲獎 | 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 陳明章《花漾》 | 獲獎 |
最佳作詞獎 | 周美玲、陳明章/ 歌妓祭鬼《花漾》(唱:萬芳) | 提名 | ||
2018 | 第29屆金曲獎 | 年度專輯獎 | 陳明章《撼山河》 | 提名 |
最佳台語專輯獎 | 提名 | |||
2019 | 第30屆金曲獎 | 特別貢獻獎 | 黑名單工作室 | 獲獎 |
2023 | 第58屆金鐘獎 | 自然科學及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 陳明章、蕭詩偉 《聽!台灣在唱歌》 | 獲獎 |
2024 | 第35屆金曲獎 | 演奏類最佳專輯獎 | 《2023陳明章電影配樂三部曲》 | 提名 |
註釋
- 現存的相關文獻並未提到陳明章進高中讀書的確切年份,1972年是從其生命史的上下脈絡推算出來的年份。
- 一些相關資料將陳明章得到《戀戀風塵》最佳配樂獎的時間寫成1985年[2],應該不是正確的。1985年是他完成該電影配樂的時間,但是這部電影正式得到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應該是在1987年,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nd)。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陳德愉 1997.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郭麗娟 2005.
- ^ 3.0 3.1 3.2 3.3 3.4 3.5 陳明章的音樂人生:陳明章. 陳明章音樂工作有限公司. [200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23).
- ^ 4.0 4.1 4.2 蘇重爵士. 大鬍子ㄟ尾班車. 蘇重爵士Blog. 2002-04-18 [200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15).
- ^ 陳明章,1990,下午的一齣戲。臺北:滾石有聲出版社,音樂compact disc
- ^ 黑名單工作室,1989,抓狂歌。臺北:滾石有聲出版社,音樂compact disc
- ^ 陳明章Chen MingChang【香港!自由】.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 香港!自由(粵語版).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2).
書籍
- 郭麗娟. 唱咱的歌 陳明章心曲風. 臺北: 新臺灣新聞週刊. 2005-03-10.
- 陳明章口述、江文瑜整理. 從「戀戀風塵」到「戲夢人生」:陳明章談歌曲創作. 中外文學 25. 1996: 139–45.
- 廖炳惠. 九0年代流行歌曲中的城鄉意識:以陳明章和朱約信為例. 聯合文學 7. 1991: 115–18.
其他來源
- BoxUp Media. 陳明章. BoxUp Media. [200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12).
- 陳德愉. 陳明章:當初作[抓狂歌]時都準備要被抓去關. 臺北: 新新聞周報. 1997 [200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19).
- 陳樂融. 陳明章最愛坐車趴趴走. 銀河網路電臺. 2002-04-25 [200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20).
- honeypie. 那個莫名其妙的禁歌年代. 五四三音樂站.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5).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臺灣電影筆記:侯孝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