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迪格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阿迪格语
阿迪格語
адыгэбзэ, adygebze, adəgăbză
发音[aːdəɣaːbza]
母语国家和地区俄羅斯, 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馬其頓共和國, 敘利亞, 土耳其
区域俄羅斯: 阿迪格共和国
母语使用人数
300,000
語系
高加索诸语言 (有爭議)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阿迪格共和国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
語言代碼
ISO 639-2ady
ISO 639-3ady
Glottologadyg1241[1]
Distribution of the Adyghe language in Adygea, Russia (2002)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阿迪格語адыгэбзэAdygebzeadəgăbză),又譯阿第蓋語,為俄罗斯阿迪格共和国的二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為俄语。阿迪格語普遍通行於共和国內不同部族之間,諸如:阿柏瑞克(Abzekh),阿達美(Adamey),柏耶杜格(Bzhedugh);哈土庫阿(Hatukuay),克米爾高(Kemirgoy),馬高希(Makhosh);納帖庫阿(Natekuay),夏普蘇(Shapsigh);扎聶(Zhane),雅格利庫阿(Yegerikuay)等,然而每個部族也同時使用著自己的方言。阿迪格語的使用者稱自己的語言為 Adygebze或者 Adəgăbză,在英語稱之為AdygeanAdygeyan或者Adygei。它也歸屬於西北高加索語支系(Circassian language)。

目前在俄羅斯阿迪格共和國顯然大約有125,000人使用阿迪格語,且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母語的使用者。全世界大約有300,000人使用阿迪格語。最大的阿迪格語使用社區是在土耳其,都是由"俄羅斯-高加索戰爭"(Russo-Caucasian war)後流散到此的僑居人口在使用著。

阿迪格語歸類為西北高加索語分支Northwest Caucasian languages)語族。卡巴爾達語是其近系語言,卡巴爾達語多少也被視為阿迪格語的一種方言,或者被包括在西北高加索語支系Circassian language)裡。尤比克语Ubykh)、阿布哈兹语,及阿巴札語因此也同樣的為阿迪格語近系語言。

十月革命之後阿迪格語完成語言標準化。自1938年以來阿迪格語使用西里尔字母。于此之前阿迪格語同時使用著阿拉伯語字母拉丁字母

語音

阿迪格語展現出大量的子音:在不同阿迪格語方言之間的這些子音大約有50個到60個左右。阿迪格語的所有方言在"普通語音"(plain)及"唇化聲門塞音"(labialized glottal stop)之間具有語音上的對比;也存有一種不尋常的細微語音對比,而且可能特別存在於阿迪格語的方言"阿布達扎克"(abdzakh)裡。此種細微語音對比是一種三方面的對比,意即介於普通語音、唇化聲門塞音、"齶化聲門塞音"(palatalized glottal stop)之間的對比(縱然齶化聲門塞音也同樣的存在於豪萨语裡)。阿迪格語在黑海地區的方言含有高度的不尋常的語音:存有一個雙齒(Bidental consonant)]擦音(清雙齒擦音[h̪͆],此雙齒擦音可對應到其他阿迪格語方言裡的清軟齶擦音(voiceless velar fricative) [x]

語法

阿迪格語,就如所有的西北高加索語支系一樣,具有基本的"主詞-受詞-動詞(SOV)"的語法類型,並且在句型結構方面含有作-通格語言(Ergative-absolutive language)特性。

字母

阿迪格語1927年起使用拉丁字母,1938年改用西里爾字母如下表。

А а Б б В в Г г Гу гу Гъ гъ Гъу гъу Д д
Дж дж Джъ джъ Дз дз Дзу дзу Е е Ё ё Ж ж Жъ жъ
Жъу жъу Жь жь З з И и Й й К к Ку ку Къ къ
Къу къу Кӏ кӏ Кӏу кӏу Л л Лъ лъ Лӏ лӏ М м Н н
О о П п Пӏ пӏ Пӏу пӏу Р р С с Т т Тӏ тӏ
Тӏу тӏу У у Ф ф Х х Хъ хъ Хъу хъу Хь хь Ц ц
Цӏ цӏ Ч ч Чӏ чӏ Ш ш Щ щ Ъ ъ Ы ы Ь ь
Э э Ю ю Я я Ӏ ӏ

參見

参考资料

  1.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Adyghe.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