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蒙巴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路易斯·蒙巴顿
海军元帅
缅甸的蒙巴顿伯爵 阁下
The Rt Hon The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

KG GCB OM GCSI英语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GCIE GCVO DSO PC FRS
英國國防參謀長
任期
1959年7月13日—1965年7月15日
总理哈罗德·麦克米伦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
哈羅德·威爾遜
前任威廉·迪克森英语William Dickson (RAF officer)
继任理查德·赫尔英语Richard Hull
第一海务大臣
任期
1955年4月18日—1959年10月19日
总理安东尼·艾登
哈罗德·麦克米伦
前任罗德里克·麦克格里格英语Rhoderick McGrigor
继任查尔斯·兰普英语Charles Lambe
印度自治領總督
任期
1947年8月15日—1948年6月21日
君主乔治六世
首相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前任本人印度副王
继任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巴拉查理
印度副王及总督
任期
1947年2月12日—1947年8月15日
君主乔治六世
前任韦维尔子爵
继任本人印度总督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巴基斯坦总督英语Governor-General of Pakistan
个人资料
出生巴滕贝格的路易·法蘭西斯·阿尔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亲王
Prince 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of Battenberg

(1900-06-25)1900年6月25日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國伯克郡温莎浮若閣摩爾宮
逝世1979年8月27日(1979歲—08—27)(79歲)
 爱尔兰斯莱戈郡马拉莫尔英语Mullaghmore, County Sligo
墓地羅姆西修道院
配偶埃德溫娜·阿什莉
儿女第二代缅甸的蒙巴顿女伯爵帕特里西娅·纳奇布尔英语Patricia Knatchbull, 2nd Countess Mountbatten of Burma
帕梅拉·希克斯夫人
父母巴滕贝格的路易亲王
黑森和莱茵河畔的维多利亚公主
母校剑桥大学基督学院
专业海军军官
宗教信仰圣公宗
军事生涯
昵称迪基(Dickie)
效命英国
军种皇家海军
服役年份1913年–1965年
军衔海军元帅
统率国防参谋长(1959–65)
第一海务大臣(1955–59)
地中海舰队(1952–54)
第四海务大臣(1950–52)
盟军东南亚最高指挥官(1943–46)
联合作战参谋长(1941–43)
光辉号航空母舰(1941)
凯利号驱逐舰英语HMS Kelly (F01)(1939–41)
威斯哈特号驱逐舰英语HMS Wishart (D67)(1934–36)
勇敢号驱逐舰(1934)
参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获得勋章嘉德骑士
巴斯爵级大十字勋位
功绩勋章
印度之星爵级大司令英语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印度帝国爵级大司令
维多利亚皇家爵级大十字勋章
杰出服务勋章
战况报告表扬英语Mentioned in Despatches

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法蘭西斯·阿尔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 KG GCB OM GCSI GCIE GCVO DSO PC FRS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 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 曾任英國皇家海军元帅英軍海陸空三軍國防參謀長、末任印度副王及總督。他同時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舅。1979年被爱尔兰共和军刺杀,享壽79岁。

家世

路易斯·蒙巴顿是蒙巴顿家族成員,于1900年6月25日出生于英国的温莎堡浮若閣摩爾宮。他是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路易斯·蒙巴顿亲王的二儿子,母亲是黑森-莱茵大公国维多利亚公主

路易斯·蒙巴顿的曾祖父是黑森-莱茵大公路德维希二世,祖父是亚历山大·巴滕贝格亲王。外曾祖父是路德维希二世的儿子卡尔亲王,外祖父是亚历山大·巴滕贝格亲王的堂侄、黑森-莱茵的路德维希三世大公,外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二女儿爱丽丝公主

路易斯·蒙巴顿的姨母阿莉克丝后来成为俄国皇后,叔叔亚历山大曾在1879年至1886年担任保加利亞大公。另一个叔父亨利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幼女贝娅特丽克丝,其女儿维多利亚·欧亨妮娅嫁给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祖母。通过黑森王族、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丹麦-希腊王室以及其他王族之间的联姻,蒙巴顿在英国、丹麦、希腊、俄国、德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葡萄牙、西班牙、瑞典、以及黑森-莱茵、梅克伦堡等德国诸侯王室中都有亲戚。此外,由于身为维多利亚女王的直系后代,路易斯·蒙巴顿在出生时还是英国王位的假定继承人之一,其继承顺序排在爱德华七世的幼女毛德公主(后来成为挪威王后)和德皇威廉二世之后,但是排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三个幼女及其后代之前。

路易斯·蒙巴顿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长姊爱丽丝嫁给希腊的安德鲁亲王,是菲利普亲王的母亲,长兄乔治是第二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次姊路易丝嫁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

生平

早年生涯

1913年,13岁的路易斯·蒙巴顿进入怀特岛的奥斯本海军学校,成为少年军校生。1914年底转入达特茅斯海军学院。1916年7月,以80人裡名列第一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巡洋舰队旗舰、贝蒂海军上将狮号战列巡洋舰服役。1917年,路易斯·蒙巴顿随其父亲将姓氏由巴滕贝格更改为蒙巴顿,并放弃了黑森亲王的身份及殿下头衔。1918年年初,蒙巴顿改调到K-6号潜艇上服役,但是只待了两个月就又被调到P-31号巡逻艇上担任少尉,在英吉利海峡进行反潜警戒,并护送到法国的运兵船队。

蒙巴顿和妻子埃德温娜,1920年代

1919年1月15日,蒙巴顿晉升海军中尉,并于10月从海军中暂时退役,前往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国际政治。1920年3月,蒙巴顿奉令重返海军,前往声望号战列巡洋舰报到,然后随同威尔士亲王、约克公爵和格洛斯特公爵访问澳大利亚。1921年,蒙巴顿晉任海军上尉,又随威尔士亲王乘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出海8个月,访问了印度马来亚香港日本

1923年1月,蒙巴顿前往地中海舰队复仇号战列舰报到,并前往土耳其沿海监视希土战争的进程。1924年蒙巴顿前往朴次茅斯皇家海军通讯学校学习远程联络方面的课程。此后两年中,他又在格林尼治的皇家海军学院读完了高级电子学理论,然后在百人队长号战列舰上服役半年,最后于1927年1月调到地中海舰队,担任舰队司令的助理无线电通讯官,并晉任海军少校

1931年8月,蒙巴顿就任地中海舰队无线电联络官,并在12月被提升为海军中校。1934年,蒙巴顿就任新建的“大胆”号驱逐舰(HMS Daring)舰长,一年后转任一战时建造的老驱逐舰“威斯哈特”号(HMS Wishart)舰长。1936年,蒙巴顿被调往海军部任职,负责海军航空兵事务。在任内作为皇家海军的负责人,同皇家空军争夺海军航空兵的控制权。

1936年初,蒙巴顿被爱德华八世指定为私人海军副官,爱德华八世退位后又担任乔治六世的海军副官,并升为海军上校

1939年初,蒙巴顿被任命为新建的“凯利”号驱逐舰(HMS Kelly,F-01)舰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路易斯·蒙巴頓勳爵(中)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哈斯本·金梅爾海軍上將(右)、夏威夷軍區Hawaiian Department)司令沃爾特·肖特英语Walter Short陸軍中將(左)合影。1941年8月攝於夏威夷

“凯利”号舰长

1939年8月23日,“凯利”号加入现役。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凯利”号奉丘吉尔的命令,前往法国,将温莎公爵夫妇接回英国。1939年10月,“凯利”号奉命北上挪威海域,为英国和挪威之间的HN和ON运输船队提供护航。在这段时期,蒙巴顿发明了海军迷彩“蒙巴顿粉红英语Mountbatten Pink”。

1940年3月9日,在从苏格兰前往卑尔根的ON-17护航队中,“凯利”号和南下的HN-17护航队中的“廓尔喀”号驱逐舰在挪威沿海的大雪天气中发生碰撞事故。两舰受损都不严重,各自驶到了原定的目的地。在船坞中检修时发现,“廓尔喀”号舰尾的螺旋桨保护架将“凯利”号的舰首戳开了一个口子。英国海军部对这次碰撞事件进行了讯问,但由于当时海面状况恶劣,因此两舰舰长都没有受到处罚。

1940年5月9日,蒙巴顿率领第五驱逐舰分队在英吉利海域巡逻,接到巡逻机发回的报告,称发现一支德国布雷船队。蒙巴顿闻讯后率“凯利”号、“坎大哈”号(HMS Kandahar)以及“大斗犬”号驱逐舰(HMS Bulldog)去搜捕敌舰。当天晚上23点45分,德国海军S-31号鱼雷艇向“凯利”号发射了两枚鱼雷,将其炸伤。在“凯利”号大修的时间里,蒙巴顿将旗舰转移到“标枪”号(HMS Javelin (F61))驱逐舰以指挥第五驱逐舰分队,在11月和德国海军发生战斗,“长矛”号受创,而德舰无一损失,蒙巴顿因此受到指责。

1941年4月,第五驱逐舰分队调到地中海。在5月的克里特战役中,“凯利”号在5月23日上午遭到大批德国飞机轰炸,最终被炸沉,128名舰员遇难,包括蒙巴顿在内的38人幸存。

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

“凯利”号沉没后,蒙巴顿奉命前往美国,就任“光辉”号航空母舰舰长。当时该舰正在美国大修。1941年10月,蒙巴顿被丘吉尔召回英国,被指定为“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领导人,负责制订两栖联合登陆作战的计划。蒙巴顿升任海军准将,并在1942年被同时授予海、陆、空三军的中将军衔。蒙巴顿的职权包括担当联合作战的技术顾问;负责训练计划,创办训练学校;研究各种联合作战战术,从小规模突袭到大规模两栖作战;指导和监督联合作战所需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发展。

蒙巴顿担任联合作战司令后,对德国目标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包括1941年10月用伞兵摧毁挪威瓦格索的重水工厂;1942年2月袭击法国沿海的德国雷达站;1942年3月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圣纳泽尔港的突击;以及同年5月英国和南非军队在迭戈-苏亚雷斯港实施登陆,对维希法国统治下的马达加斯加岛进行“预防性占领”。

1941年6月22日苏德开战后,以及美国参战后,斯大林不断要求英国和美国在西欧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为了进行登陆战术验证,同时向苏联表明盟国尚没有实力开辟陆上战场,丘吉尔指示联合作战司令部,设法在法国北部搞一次较大规模的两栖登陆突袭。突击计划在1942年5月拟好,当时的行动代号叫“开辙犁行动”(Operation Rutter),后来改成了“禧年行动”(Operation Jubilee),現稱第厄普突擊戰。突袭的地点选在了法国北部的迪厄普。1942年8月18日上午10时,蒙巴顿下令开始实施登陆行动。由于情报泄露、准备不充分等多方面原因,登陆部队在8月19日上岸后不久即被德军击败。参加禧年行动的6090人中有1027人阵亡、2340人被俘。

时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蒙巴顿与副司令约瑟夫·史迪威(左)交谈,1944

迪厄普突袭失败后,为掩盖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的企图,英国海军情报处展开了代号为“肉馅”的欺敌活动,诱使希特勒认为盟军的下一步目标是占领撒丁岛以及希腊。蒙巴顿配合海军情报处的行动,亲笔撰写了欺敌行动所需的信件。西西里登陆成功后,蒙巴顿和丘吉尔前往加拿大的魁北克,参加美英首脑的“四分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盟军东南亚战区(SEAC)最高司令官,协调这一战区的海、陆、空军联合作战,晉階海军上将。

东南亚战区最高总司令

蒙巴顿伯爵紋章的盾徽

1943年10月6日,蒙巴顿抵达新德里,正式就任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协调指挥中国-缅甸-印度战场的各场战役。在他指挥下,盟军先后在若开战役、英帕尔战役、科希马战役中击败日军的进攻,并于1945年初在缅甸发动了反攻,缅甸成为除菲律宾以外盟军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唯一“收复”的殖民地。1945年9月12日,蒙巴顿在新加坡市政厅举行了盟国东南亚战区的正式受降仪式。

战争结束后,蒙巴顿的军衔由战时海军上将和陆空军中将变为海军少将,并在1946年1月2日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作为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在缅甸击败日军的战绩,在艾德礼首相的建议下,他在1946年8月23日被英王乔治六世封为缅甸的蒙巴頓子爵,接着又在1947年10月28日加封缅甸的蒙巴頓伯爵罗姆塞男爵。由于蒙巴顿没有儿子,因此英王特许这个爵位可以传授给其长女帕特里夏。

印度总督

1946年12月18日,英国内阁决定由蒙巴顿出任最后一任印度副王兼总督(Viceroy and Governor-General)。1947年3月22日,蒙巴顿夫妇抵达新德里,于3月24日即位。

二战结束后,由于中国、朝鲜、越南、印尼等远东国家和殖民地相继爆发了共产主义革命或反西方的民族独立运动,决心尽快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的英国工党内阁采取了多项准备工作,加快了印度独立的进程,第一步是推进印度的宪政改革,将更多的权力分散到印度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手中。第二步是宣布英国政府将不再充当决定印度前途的角色,只起协调和维护印度法律与秩序的作用。甘地、以及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和帕特尔等人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国家,蒙巴顿也赞同印度统一建国,以便扶植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亚洲大国,抗衡东亚和东南亚的共产革命浪潮。而全印度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则希望成立单独的巴基斯坦国,并以发动内战相威胁。1947年4月10日,谈判最终破裂,为避免内战爆发,蒙巴顿在印度国大党同意分治的前提下,开始制订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5月13日,蒙巴顿将拟好的方案发给印度临时内阁讨论。6月3日晚上7点,蒙巴顿在全印广播电台发表讲话,阐述了英国政府战后对印政策的一贯主张以及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分歧,然后全文宣读了《蒙巴顿方案》的内容。

决定印巴分治后,蒙巴顿对当时印度半独立的565个土邦国进行了大量劝说工作,劝其加入印度(国大党只允许6个土邦加入巴基斯坦),而不要选择独立。经过劝说,绝大多数土邦与印度签署了合并协议,只有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两个土邦希图保持独立地位。海德拉巴后于1949年被印度出兵占领,克什米尔则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占。

1947年8月14日,蒙巴顿在卡拉奇主持了巴基斯坦独立仪式,随后又于8月15日在新德里主持了印度独立仪式。原英属印度帝国变为印度自治领后,蒙巴顿的“副王”头衔也被取消,但他被印度聘请为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督(巴基斯坦自治领总督由真纳担任)。

国防参谋长

攝於1961年4月,蒙巴顿伯爵在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與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及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李曼·雷姆尼澤交談。

1948年6月20日,蒙巴顿辞去印度总督职务,返回英国,重新担任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1950年6月,已升為海军中将的蒙巴顿调离地中海舰队,就任第四海务大臣,负责皇家海军的补给、军饷和后勤工作。1952年5月,蒙巴顿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总司令。

1955年3月21日至1959年,蒙巴顿出任皇家海军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任命蒙巴顿元帅为英國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成为英国海陸空軍的最高专职统帅。蒙巴顿上任后设法撤消各军种参谋部,设立统一的三军联合计划参谋部,并由他担任这个机构的常任主席。不过由于遭到各军种参谋长的消极抵制,这个构想没能实现。蒙巴顿把这个办法用到了駐外英军身上,分别在塞浦路斯、亚丁和新加坡设立了三个联合司令部,分别指挥近东、中东和远东的英国海陆空军部队。在他的努力下,长期独立存在的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在1964年分别改为三军委员会,并统一归于国防部和英国防务会议之下。此外蒙巴顿还为加强美英防务合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英国引进了“北极星”弹道导弹和建造核潜艇的技术。但蒙巴顿在国防参谋长任内也做了一些有争议的事,比如取消TSR-2轰炸机项目。

晚年生活

1965年6月30日,蒙巴顿从国防参谋长职位上退休。他退休后居住在英格兰南部,汉普郡罗姆塞(Romsey)的布罗德兰兹庄园(Broadlands)。由于蒙巴顿在欧洲王室有众多亲戚,在英联邦和美国军界也有众多故交,因此他退休后经常成为英国的非官方特使,出访外国,参加外交活动,例如1973年出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国葬、1974年访问中国、1975年出席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的加冕典礼等等。

1965年11月11日,罗得西亚自治领(今津巴布韦)的白人总理伊恩·史密斯(Ian Smith)宣布单方面独立,建立白人少数政权。威尔逊担任首相的英国工党内阁一方面坚持“NIBMAR”(没有实现非洲人多数统治之前不能独立)的原则,不承认罗得西亚的非法独立,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准备采取一项名为“蒙巴顿使团方案”的行动。蒙巴顿作为英国政府特使派往罗得西亚,与反对单方面独立的汉弗莱·吉布斯总督一道建立一个联合抵制运动,有可能的话,蒙巴顿使团将联合罗得西亚军队中忠于英国的高层军官,发动一场推翻种族主义政府的军事政变。英国广播公司将派出工作人员,协助政变部队干扰罗得西亚国家电视台和电台的信号。蒙巴顿虽然表示同意,但是对其可行性提出置疑。11月26日,罗得西亚政府软禁总督,英国飞机被禁止降落,切断了同英国的一切联系,“蒙巴顿使团”方案无疾而终。

1968年,蒙巴顿牵涉到英国国内的一场政变传闻中。1968年5月5日,他的朋友休·卡德利普(Hugh Cudlipp)把英国传媒巨头、軍情五處的秘密代理人塞西尔·金(Baron Cecil King)、以及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朱克曼请到布罗德兰兹庄园,一起讨论如何振兴国家精神的问题。金告诉蒙巴顿,在英国国防部、三军和情报部门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反对工党政府的右翼军官集团,如果蒙巴顿同意出面做最高领袖,他们将动员国防部的少壮军官集团和桑赫斯特军校的学员,在伦敦发动突然袭击,派出机枪封锁道路并实行戒严,逮捕威尔逊首相和其他工党要员,并将其递交军事法庭,以审判其“叛国罪”。蒙巴顿勋爵,以其在军队和国民中的崇高声望,将成为“救国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salvation)的最高独裁者。虽然蒙巴顿拒绝参加政变,但此事后来被当事人披露,引起公众哗然。

蒙巴顿在晚年参加了记录片《海军元帅蒙巴顿伯爵的时代和生平》的拍摄工作。由于身为王室中年龄最大的政治家,他还是菲利普亲王查爾斯三世父子的精神导师,与查尔斯三世互称“我的名誉祖父”和“我的名誉孙子”。

遇刺

蒙巴顿伯爵之墓

退休后的蒙巴顿喜爱到爱尔兰斯莱戈郡马勒莫英语Mullaghmore, County Sligo度假。由于该地位于爱尔兰和北爱的边界,经常被用作爱尔兰共和军的藏身地,所以爱尔兰和平卫队(国家警察)早就对蒙巴顿发出数次警告,指他有被谋杀的可能,但蒙巴顿没有重视。[1][2]1979年8月27日,蒙巴顿携家人在马勒莫小码头乘坐“幻影五号”游艇捕虾。一名爱尔兰共和军成员,托马斯·麦克马洪英语Thomas McMahon (Irish republican)(Thomas McMahon),早时趁船上无人值守时安装了一枚重达50磅(23千克)的炸弹,随后当蒙巴顿一家都上船后,麦克马洪引爆了在船上的的炸弹。蒙巴顿的双腿被几近炸断,虽然他很快就被附近渔民救起,但在上岸之前就因伤重而死,終年79歲。同船身亡的还有他14岁的双胞胎外孙之一尼古拉斯·纳奇布尔,他女婿的母亲布拉伯恩女爵,以及船上的15岁爱尔兰籍少年船员保罗·麦克斯韦尔。[2][3]随船的蒙巴顿长女帕特里夏和丈夫的两腿都被炸断,但两人均存活。[4] 爱尔兰共和军则迅速表示对此事负责,且宣称謀殺蒙巴顿是“为了吸引英国民众对(英国政府)持续侵占北爱尔兰行为的关注”[1][5]新芬党当时的副党魁盖瑞·亚当斯则称爱尔兰共和军对蒙巴顿的谋杀行动“恰恰是蒙巴顿一生都在对他人做的事”[6]

刺杀蒙巴顿的当天,爱尔兰共和军还对在北爱尔兰唐郡沃伦点行军的英国陆军发动大规模袭击,共18名英军士兵丧生,包括16名伞兵团的士兵和一名英军中校,且6人受重伤。是次袭击被称作沃伦点袭击,并为北爱尔兰冲突中伤亡人数最严重的一次冲突。

1979年9月5日,蒙巴顿勋爵的国葬仪式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这是1965年丘吉尔去世后英国最大的一次国葬,出席葬礼的除了英国王室全体成员外,还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瑞典、挪威、西班牙、摩纳哥等国的君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等欧洲战败国以及希腊的前国王,以及美国、法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泊尔、菲律宾、南斯拉夫等国的君主、总统特使或政府代表。按照蒙巴顿生前特地声明的愿望,没有邀请日本人出席葬礼。[7]国葬仪式后,蒙巴顿的灵柩被运回罗姆塞,安葬于罗姆塞修道院的墓室中。

刺杀蒙巴顿的凶手麦克马洪在1979年底被控谋杀罪,不过在1998年依据《贝尔法斯特协议》中的条例被释放。他至今仍然住在爱尔兰,且未对蒙巴顿的死表有任何歉意,仅为两名少年的死表示懊悔。[8]

家庭

蒙巴頓與妻子埃德温娜,攝於1920年代。

蒙巴顿于1922年7月18日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同一位犹太富商的外孙女埃德温娜·阿什莉结婚。两人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帕特里夏出生于1924年,嫁给第七代布拉伯恩男爵约翰·纳奇布尔,生有6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次女阿曼达曾被看作查尔斯王子未来的王妃之一。蒙巴顿遇刺后,帕特里夏继承了缅甸伯爵的封号。次女帕梅拉生于1929年,嫁给大卫·希克斯,生有一子一女。

頭銜

  • 1900年6月25日—1917年7月14日:巴滕貝格的路易王子殿下
    His Serene Highness Prince Louis of Battenberg
  • 1917年7月14日—1917年11月7日:路易·蒙巴頓紳士
    Louis Mountbatten, Esq.
  • 1917年11月7日—1946年8月23日:路易·蒙巴頓勛爵
    Lord Louis Mountbatten
  • 1946年8月23日—1947年2月21日:非常尊敬的蒙巴頓子爵[9]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Viscount Mountbatten of Burma
  • 1947年2月21日—1947年10月28日:非常尊敬的蒙巴頓子爵閣下[10]
    His Excellency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Viscount Mountbatten of Burma
  • 1947年10月28日—1948年6月21日:非常尊敬的蒙巴頓伯爵閣下[11]
    His Excellency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
  • 1948年6月21日—1979年8月27日:非常尊敬的蒙巴頓伯爵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

荣誉

海军元帅,缅甸的蒙巴顿伯爵,枢密院议员

英国勋章奖章

外国勋章奖章

参考文献

  1. ^ 跳转到: 1.0 1.1 Britain: A Nation Mourns Its Loss. 時代雜誌. 1979-09-10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2. ^ 跳转到: 2.0 2.1 On This Day: 27 August 1979: IRA Bomb Kills Lord Mountbatten. BBC News.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1). 
  3. ^ IRA Bombs Kill Mountbatten and 17 Soldiers. The Guardian. Londong. 1979-08-28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2). 
  4. ^ Tim Knatchbull: The IRA Killed My Grandfather, but I'm Glad the Queen Met Their Man. The Telegraph (London). 2012-07-01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9). 
  5. ^ English, Richard. Armed Struggle: The History of the IRA. Pan Macmillan, 2004. p.220
  6. ^ Amfitheatrof, Erik. NORTHERN IRELAND: It is Clearly a War Situation. 時代雜誌 Magazine. 1979-11-19 [2015-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7. ^ Time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Japan Is Not Invited to Lord Mountbatten's Funeral. The New York Times. 1979-09-05 [2016-06-23].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8. ^ Queen forced to put aside IRA murder of Lord Mountbatten to meet McGuinne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Daily Telegraph, 27 June 2012, retrieved 5 September 2014
  9. ^ 第37702號憲報. 倫敦憲報. 27 August 1946. 
  10. ^ 第37916號憲報. 倫敦憲報. 25 March 1947. 
  11. ^ 第38109號憲報. 倫敦憲報. 28 October 1947. 
  12. ^ 國民政府令. 國民政府公報 (國民政府文官處). 1945-03-24, 渝第764號: 1页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聯合王國貴族爵位
新頭銜 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英语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
1947–1979
繼任者:
帕特里夏·蒙巴顿,第二代緬甸的蒙巴頓女伯爵英语Patricia Mountbatten, 2nd Countess Mountbatten of Burma
緬甸的蒙巴頓子爵英语Viscount Mountbatten of Burma
1946–1979
官衔
前任:
韦维尔伯爵
印度总督 繼任:
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帕拉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