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费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費鞏

费巩(1905年9月—1945年3月),原名费福熊寒铁,后字香曾江苏省吴江县人,浙江大学教授,主讲政治经济学和西洋史。因参与民主宪政运动,在渣滓洞遇害。[1]

生平

费巩父亲費樹蔚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名动一时。柳亚子是其表兄。妻袁慧泉(又名袁家第)系袁世凯子袁克定之女。[1]

1917年费巩前往上海入读南洋模范小学,后进入复旦中学。192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学系。1928年出国深造,先在法国,旋即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31年回国,曾任《北平日报》社评委员。“九一八”后改名费巩。1932年,费巩任教于复旦大学。 1933年秋,应聘浙江大学,兼任注册课主任。期间,支持学生發表言论的“生活壁报”。1940年8月,以非国民党员身份任训导长,积极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开自由风气,支持学生爱国民主行为,曾经保护胡乔木等,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爱戴。1941年1月去职。[1]

1940年代,费巩因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讲批评政府,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并受到监视。1945年,他到国民政府各部会收集有关官员贪腐的材料。1945年初,费巩参与署名郭沫若起草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1945年3月5日凌晨,费巩请假一年前往复旦大学讲学。在重庆千厮门码头军统特务绑架,先押于重庆警备司令部,后转至渣滓洞看守所。期间遇害,并被投入鏹水池里毁尸灭迹。[1]散木認為兇手是誰還是懸案,較有可能是中统[2]

费巩失踪后,引起了重庆社会各界的震动,但外界不知道他已经遇害。1946年1月,中共代表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要求中的第七项包括“立即释放叶挺廖承志张学良杨虎城、费巩”。但国民党当局对此未进行交代。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柳亚子在所作的《费韦斋集》序文中还写有“香曾复以在重庆签名民主运动,为蒋逆党羽所劫持,存亡未卜”。直到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费巩遭秘密绑架后,不久便已在渣滓洞遭到秘密杀害。[3]

著述

  • 1931年,《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提出“公僕(public servant)”主张
  • 1932年,《英国政治组织》
  • 1933年,《比较宪法》
  • 1980年,4卷本《费巩烈士纪念文集》

傳記

  • 《費鞏傳─一個愛國民主教授的生與死》,三聯書店,1981年

纪念

1978年9月5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追认费巩为革命烈士[1]。1980年3月16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举行了怀念会暨费巩衣冠盒安放仪式。1997年浙江大学建校100周年时,该校在校园内建了“费巩亭”。 2001年11月1日,费巩的子女将其全部遗物捐给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其中费巩全套日记共16本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05年费巩诞辰100周年之际,浙江大学为其举行了纪念仪式、《费巩文集》首发式、费巩铜像落成典礼[3]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费巩,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2012-09-01.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 
  2. ^ 散木. 民國謎案之費鞏案再探. 秀威出版. 2011年: 161 [2013-10-30]. ISBN 978-986-221-8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3. ^ 3.0 3.1 话说“宝易堂”费树蔚故居和《费韦斋集》. 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3-01-07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