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直音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读若

直音又稱讀如法讀若法同音相註法等,是中國傳統字書標音方法之一,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兩個在當時當地的漢語中讀音相同的字,使用其中一個字來標記另外一個字讀音的辦法。

使用方法

文字旁標注同音字,或標注近音字,能知字音。

  • 胥,音需
  • 【癱】音〔坦〕
  • 【蔑】音〔滅〕
  • 【款】音〔寬高上
  • 【碾】音〔年低下[1]

缺點

  • 需要預先知道大量字的讀法。
  • 對於沒有同音字、或同音字較少或較生僻的字,直音法難以讓人了解讀音,甚至無法注音。
  • 容易循環指向。

使用狀況

古代

反切發明以前,直音法是唯一注音方法。宜音法在漢代最通行。反切發明後,由於比較準確,也沒有無法注音之弊,不久便成爲主流注音法,直音法只是少量應用於一些註解中。到了明朝時,因仿效漢代古書,直音法曾興起過一陣子,可是還是比不上反切。

現代

香港

在過去的香港,由於粵拼粵語寬式國際音標等標準化拼音(留意香港政府粵語拼音並不是標準化拼音,像「霸」和「怕」等不同音的字會拼寫成同一結果)不算很普及,傳統的反切懂的人也很少,粵語欠缺公認通行的注音法,故出版的中文字典、詞典仍常同時以此法和粵語拼音來標某一字的粵音

台灣

大部份台灣字典教科書,都以注音符號作為官話的主要標音方法,部份也附以漢語拼音通用拼音

中國大陸

大部份中國大陸字典教科書的注音,已完全由漢語拼音取代。

参考文献

  1. ^ 全部例子出於:《中華新詞典》,中華書局,ISBN 962-231-019-2